[1] |
李振伟, 王成, 王志鑫, 刘津铭, 赵乾, 王海久, 谢智.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肝多房棘球蚴病手术方案的应用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6): 737-743. |
[2] |
邢佳, 余艳丽, 汪建军, 许世娟. 陕西省内脏利什曼病伴黑曲霉菌感染1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6): 820-822. |
[3] |
崔晶, 王中全. 旋毛虫与旋毛虫病的若干术语释义[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4): 427-432. |
[4] |
章乐生, 王旗, 汪峰峰, 朱海, 李清越, 马晓荷, 汪敏, 王毓洁, 汪天平, 操治国. 多酶恒温快速扩增技术结合荧光探针快速检测日本血吸虫基因方法的建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4): 481-486. |
[5] |
郭思含, 黄新安, 徐寒黎, 李春晓, 刘康康, 邢丹, 赵腾. 尖音库蚊复合体蚊虫DNA甲基化水平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4): 502-511. |
[6] |
刘毅, 蔡玉春, 陈家旭, 陈韶红, 俞英昉. 旋毛虫新生幼虫细胞外囊泡的分离鉴定及组学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2): 225-233. |
[7] |
姜宁, 白洁, 李平, 单文琪, 周秋明, 董昊炜, 袁浩, 陶峰, 李翔宇, 马雅军, 彭恒.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微流控芯片技术快速检测蚊媒携带登革病毒方法的建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2): 234-241. |
[8] |
封晓晓, 白玛央金, 张颋, 陆豪杰, 魏黎明. 血清IgG唾液酸化修饰在肝棘球蚴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4): 434-439. |
[9] |
张旭, 孙希萌. 旋毛虫感染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4): 492-496. |
[10] |
郝会囡, 程永康, 张茹, 韩璐璐, 宋艳艳, 龙绍蓉, 刘若丹, 张玺, 王中全, 崔晶. 旋毛虫新生幼虫可溶性抗原的免疫蛋白组学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2): 176-182. |
[11] |
蒋永茂, 高涵, 王四宝. 疟疾防控新策略:利用按蚊肠道共生菌阻断疟原虫传播[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2): 140-145. |
[12] |
荆雯雯, 程训佳. 多学科交叉新型检测技术在寄生虫感染诊断中的应用和展望[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1): 20-27. |
[13] |
蔡子涵, 曹颖, 朱逢龙, 李倩, 和艳红, 杨毅梅. 纳米金棒标记技术应用于旋毛虫感染诊断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5): 652-658. |
[14] |
王国英, 陈丹丹, 郑学礼, 李祥会, 张浩, 张军, 滕铁山. 旋毛虫成囊幼虫的感染性与其发育阶段的关系[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6): 785-788. |
[15] |
刘建秀, 汪俊云. 分子技术在利什曼原虫分类与鉴定上的应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4): 508-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