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2019, Vol. 37 ›› Issue (1): 1-6.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1.001
陈宝建(), 谢汉国, 张榕燕, 林陈鑫, 李燕榕, 谢贤良, 江典伟, 张山鹰*(
)
Bao-jian CHEN(), Han-guo XIE, Rong-yan ZHANG, Chen-xin LIN, Yan-rong LI, Xian-liang XIE, Dian-wei JIAN, Shan-ying ZHANG*(
)
摘要:
目的 掌握福建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根据全国统一调查方案,按病种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点,土源性线虫和肠道原虫感染调查分别抽取15个县(市、区)41个和75个调查点,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分别抽取7个城区(城市)12个调查点和5个镇区(农村)10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3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50人。采集居民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一粪二检)检查肠道蠕虫卵感染情况。土源性线虫调查点粪样,除采用加藤片粪检外,各加做1张碘液和生理盐水涂片,分别检查原虫包囊和原虫滋养体。结果 共调查27县(市、区)138个调查点16 799人,发现各种重点寄生虫感染者619例,总感染率为3.68%。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3.67%(391/10 652),共检出3种线虫,分别为蛔虫(7例)、鞭虫(29例)和钩虫(358例,占91.6%),感染率分别为0.07%、0.27%和3.36%;肠道原虫感染率为2.08%(222/10 652),共检出6种肠道原虫,分别为人芽囊原虫(85例)、微小内蜒阿米巴(62例)、结肠内阿米巴(44例)、哈门氏内阿米巴(19例)、波列基内阿米巴(10例)和蓝氏贾第鞭毛虫(2例)。华支睾吸虫感染共调查6 147人,感染者6例,感染率为0.09%,其中城区感染率为0.05%(2/3 418),镇区感染率为0.15%(4/2 7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土源性线虫感染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感染率分别为3.31%(172/5 194)和4.01%(219/5 45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分布以65岁及以上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7.87%(125/1 588);职业分布以农民感染率最高,为4.63%(376/8 121);文化程度分布以小学文化人群感染率最高,为4.85%(238/4 907);不同年龄组间、职业间、文化水平间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地区分布以宁化县感染率最高,为16.59%(135/820),周宁县未检出感染者;生态功能区分布,浙闽山区丘陵区的人群感染率为4.12%(226/5 480),滇桂粤中部闽南山地丘陵区的人群感染率为3.19%(165/5 172),两者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行政辖区分布以为三明市感染率最高,为8.87%(143/1 612),以宁德市最低,为0.20%(3/1 514)。本次人体重点寄生虫总感染率与第一、二次调查结果(总感染率为84.39%、36.15%)比较,分别下降了95.65%、89.85%。结论 福建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土源性线虫中的钩虫感染需重点防治。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