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原慧真, 李栋梁, 程书琪, 菅复春. 芽囊原虫体外培养特性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5): 631-635. |
[2] |
蔡长煌, 张芝平, 卓鸣莺, 郭理平, 傅志辉, 刘亦若. 基于虫卵内转录间隔区2序列分析诊断麝猫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4): 427-433. |
[3] |
张旭, 孙希萌. 旋毛虫感染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4): 492-496. |
[4] |
汤非凡, 蒋峰, 汪梅青, 王澜, 曹佳诚, 夏钰婷, 王婧璇, 唐礼庆, 湛孝东. 速生薄口螨成螨的形态观察和系统进化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3): 344-348. |
[5] |
郝会囡, 程永康, 张茹, 韩璐璐, 宋艳艳, 龙绍蓉, 刘若丹, 张玺, 王中全, 崔晶. 旋毛虫新生幼虫可溶性抗原的免疫蛋白组学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2): 176-182. |
[6] |
黄姝玲, 林诗涵, 邱希斌, 陈永煊, 林陈鑫. 福建省人感染异尖线虫1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4): 556-558. |
[7] |
刘路瑶, 杨聪山, 章翔, 程蓉蓉, 洪宇航, 吴成龙, 孙萌, 陈木新, 艾琳, 徐前明. 孔雀源异刺线虫的形态学特征及分子鉴定[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6): 816-820. |
[8] |
蔡子涵, 曹颖, 朱逢龙, 李倩, 和艳红, 杨毅梅. 纳米金棒标记技术应用于旋毛虫感染诊断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5): 652-658. |
[9] |
黎敏, 骆清清, 房辉, 曹晓琴. 花椒乙醇提取物体外抗蓝氏贾第鞭毛虫的作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3): 359-364. |
[10] |
王国英, 陈丹丹, 郑学礼, 李祥会, 张浩, 张军, 滕铁山. 旋毛虫成囊幼虫的感染性与其发育阶段的关系[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6): 785-788. |
[11] |
张雨璐, 王洋, 白雪, 唐斌, 胡晓祥, 张春玲, 刘明远, 刘晓雷. 旋毛虫和伪旋毛虫肌幼虫时期排泄分泌产物iTRAQ法蛋白质组学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1): 47-53. |
[12] |
许薇, 朱志伟, 罗欣, 孙恩涛, 赵金红. 腐食酪螨的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1): 95-101. |
[13] |
张艺琳, 张森棹, 古小彬, 杨光友, 谢跃. 犬弓首蛔虫卵体外发育的形态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4): 486-489. |
[14] |
王国英, 李祥会. 旋毛虫肌幼虫在小鼠体内发育的实验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2): 235-237. |
[15] |
肖丽贞, 陈朱云, 欧阳榕, 谢贤良, 谢汉国. 红带锥蝽各发育阶段形态特征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 36(6): 605-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