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2年 第1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2-02-28
    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品系的研究 Ⅶ.五地隔离群的遗传变异及分化
    何毅勋,李新武
    1992, 10(1):  1-4. 
    摘要 ( )   PDF (2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列出了中国大陆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5地日本血吸虫自然隔离群体中多态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频率和杂合度。根据9个基因位点计算了中国大陆5地日本血吸虫的遗传距离(D)为0.001—0.039,遗传一致性(I)为0.962—0.999。平均基因杂合度(H)为0.332。说明它们的基因结构基本相似,亲缘关系密切。从遗传距离作出的树状图形象地表示了各地自然群体的相对进化关系。
    长期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的体被及消化道的透射电镜观察
    周述龙 ,华先欣 ,李瑛 ,杨孟祥
    1992, 10(1):  5-7. 
    摘要 ( )   PDF (10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透射电镜观察日本血吸虫人工转变童虫经841培养液培养130d及从动物感染获得成虫经851培养液培养23d后的虫体体被与消化道超微结构。雌雄虫体被结构较完整,基质中似无空泡化现象:感觉孔突与焰细胞结构正常。食道腔面高度皱褶;肠腔中的板层、脂滴及肠上皮基膜内陷小管等结构与前人报道正常虫体比较基本相似。说明这两种培养液对日本血吸虫所以具有生长发育或促进产卵的功效与血吸虫体被与消化道尚能维持其代谢功能有关。
    曼氏裂头绦虫病一例报告
    李道宁
    1992, 10(1):  7-7.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48岁,干部,军属。随军在广州市工作已20多年。1986年1月20日住院,粪检查见曼氏裂头绦虫虫卵。于治疗前2d,流质饮食,以利排虫。于31日晨服阿苯达唑1g,2h后服50%硫酸镁60ml。连续收集4d粪,用酸醚离心浓缩法镜检虫
    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内抗原和抗体的动态
    张悟澄,周金春,吴志良,陈碧珍
    1992, 10(1):  8-10.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日本血吸虫虫卵注入肺内同步产生肉芽肿的小鼠肺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新鲜虫卵注入未致敏小鼠肺内,3.5d即出现细胞反应,28d达高峰,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早期的主要成分。虫卵内抗原(SEA)于注射后第1d最高,随即逐渐下降,卵周抗原3.5d开始逐渐增高,28d达到高峰,其后逐渐减少,未测到抗-SEA抗体。以抗原消耗的虫卵注入致敏小鼠,至第35d实验结束时未见明显肉芽肿形成。结果表明新鲜虫卵能对未致敏小鼠诱发肉芽肿形成;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的机制与曼氏血吸虫者相似,也是虫卵抗原(SEA)诱发的细胞免疫为主的超敏反应。
    日本血吸虫病宿主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的研究
    张立煌,孙永良,蔡卫民,王明海,何南祥
    1992, 10(1):  11-13. 
    摘要 ( )   PDF (2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L929细胞杀伤法,对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晚血)患者和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wk、16wk及杀虫后8wk的新西兰兔,进行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诱生能力和血清TNF活性测定。晚血患者PBMC的TNF诱生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而血清中TNF活性明显增高(P0.01)。感染8wk和16wk兔PBMC的TNF诱生能力较正常兔显著增高,尤以感染8wk时为甚,血清TNF活性亦相应增高(P0.01);在杀虫治疗后8wk,其PBMC的TNF诱生能力和血清TNF活性均降至正常。晚血患者血清TNF活性的增高可能参与肝纤维化过程。
    抗蠕虫新药AH-85012遗传毒理的研究
    邱则吟,王捷,谢婉,巫俊侠,苏永芳,吴幼瑜
    1992, 10(1):  14-17. 
    摘要 ( )   PDF (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细胞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及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本所研制的N’-[4-(胡椒醛缩胺基)苯基]-N,N-二甲基乙脒代号为AH-85012进行体内及体外的诱变性研究,并进行大鼠生殖毒性研究,证明该化合物无致突变性和致畸性。
    甲苯达唑药盐治愈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一例报告
    韦荣云,吴蓬庆
    1992, 10(1):  17-17.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苯达唑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肠道线虫药。本文报道了甲苯达唑治愈一例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患者。 1 材料与方法 药物来源与药盐配制、剂量 甲苯达唑药粉系陕西汉江制药厂生产,批号:800901,按0.4和
    免疫增强剂“425”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虫卵肉芽肿病变作用的研究
    夏超明,李允鹤
    1992, 10(1):  18-21. 
    摘要 ( )   PDF (6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免疫增强剂当归根提取液,其化学成分主要含有阿魏酸,VitB_(12)和聚乙炔类化合物(代号为“425”),ip 25mg/d·14,至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14—34d,肝组织内特异性抗体(IgG)为362.67±162.21—480.00±289.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39.68—245.33±101.50(P0.01或0.05)。虫卵肉芽肿病变则明显减弱,小鼠虫卵肉芽肿反应增长比为5.24±1.04—3.95±0.77,对照组为6.69±1.19—5.29±0.94。而且还使肝组织内虫卵抗原水平降低。结果表明,免疫增强剂“425”可诱发宿主产生免疫调节作用,控制虫卵肉芽肿病变
    日本血吸虫童虫保护性单克隆抗体的建株和鉴定
    王大坤,吴观陵,赵慰先
    1992, 10(1):  22-25. 
    摘要 ( )   PDF (4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获8株抗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童虫的单克隆抗体,从中确定一株具有体内保护性功能的单克隆抗体(编号为N15D9),其保护率范围为14-39%。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试验检测,N15D9能与尾蚴、3h龄机械转化童虫和5d龄肺童虫的表膜抗原反应。经3h龄机械童虫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印迹法分析,N15D9能识别132、96和10kDa抗原分子。
    抗日本血吸虫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免疫化学的鉴定
    许阿莲,周晓音,王炳夫,Donald A Harn
    1992, 10(1):  26-29. 
    摘要 ( )   PDF (5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可溶性日本血吸虫卵抗原(SEA)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获得5株特异的抗日本血吸虫卵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均为IgG_1。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其所识别的日本血吸虫卵抗原的分子量分别为200kDa、116kDa和22kDa。经两维免疫印迹法(2-Dimensional Western Blot),显示被单抗IE1识别的22kDa SEA等电点pI4.6—6之间至少有3个以上同晶型体(isomorphs)。放射免疫沉淀试验表明IE1可识别30kDa抗原。
    胶乳凝集试验诊断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观察
    王先加
    1992, 10(1):  29-29.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胶乳凝集试验(LA)与间接血凝试验(IHA)、PVC-COPT薄膜干卵片沉淀试验(COPT)法作对比,证实LA法诊断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有实用价值。 对象和方法 对象系1990年7—9月来我站作日本血吸虫病检查的有疫水接触史的612例人员,年龄3—62
    约氏疟原虫红内期抗原定位的免疫电镜研究
    吴莉菊,刘尔翔,李文渌,朱滋杨,潘玉蓉
    1992, 10(1):  30-32. 
    摘要 ( )   PDF (11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LR White低温包埋法并结合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保护性单克隆抗体M26-32识别的约氏疟原虫红内期抗原进行了超微结构定位。结果表明与单克隆抗体M26-32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抗原主要定位于早期滋养体、晚期滋养体、裂殖体和裂殖子的细胞质,为无性期不同发育阶段的共同抗原;在滋养体发育过程中该抗原有所增加,一部分可通过原虫的胞吐作用运出并定位于邻近虫体的感染红细胞细胞质。
    T细胞亚群在感染约氏疟原虫小鼠中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毛映红,樊汝恭,刘尔翔,苏卫,赵子姗
    1992, 10(1):  33-36. 
    摘要 ( )   PDF (2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约氏疟原虫有保护性免疫的BALB/c小鼠,体内注射单抗去除CD~(4+)或CD~(8+)T细胞后,对保护性免疫无明显影响。但将它们脾细胞中CD~(8+)T细胞注入裸鼠,可以转移部分免疫力,而注入CD~(4+)T细胞则不能。在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模型中,由于在感染早期原虫侵入网织红细胞,CD~(8+)T细胞可被激活而有杀伤作用。在晚期,抗体在免疫中起主要作用。
    恶性疟原虫对青蒿酯钠抗性的体外培育
    江钢锋
    1992, 10(1):  37-39.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恶性疟原虫FCR_3在体外采用剂量递增间隔接触方法在青篙酯钠的作用下产生了对该药的抗药性。在接触药物前,青蒿酯钠对该虫株裂殖体成熟抑制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6ng/ml(4.1nmol/L),经过130d间隔接触药物后,虫株对青蒿酯钠的敏感性下降,其IC_(50)值增高至约为亲代系的3倍,即4.7ng/ml(12.2nmol/L)。抗性系在去除药物作用后,其抗性水平很快下降。
    免疫金银法标记抗猪囊尾蚴囊液抗原McAb与猪囊尾蚴特异性结合的定位研究
    黄乃璋,杨翰仪,王晓红,徐之杰,陈爱华
    1992, 10(1):  40-42. 
    摘要 ( )   PDF (12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cAb F_3在猪囊尾蚴上的结合部位经免疫金银法标记定位,冰冻及石腊切片均显示出清晰的结合位点。囊壁部位颗粒均匀呈双层分布,头节折叠部位皱襞的凹陷处黑色颗粒呈密集的小片状。免疫金银法所标记的抗猪囊尾蚴囊液与其相应抗原的结合部位与囊尾蚴细胞层的分布相一致。
    阿苯达唑和复方甲苯咪唑控制蛲虫感染的观察
    吴钦华,陈国林,甘耀成,米进仁,肖克瑜,韦期超
    1992, 10(1):  42-42.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苯达唑和复方甲苯咪唑均属广谱、高效、低毒驱肠道寄生线虫药,据报道,其对蛔虫和蛲虫有良好的驱除效果,对钩虫疗效也较好。为了探索控制蛲虫感染的有效方法,1987—1988年我们曾在浦北县的两所幼儿园进行了实验观察。
    多噬棘阿米巴电泳核型初报
    刘家英
    1992, 10(1):  43-44.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一种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多噬棘阿米巴的染色体DNA大分子进行分离,并对该寄生原虫的电泳核型进行了观察。所得到的初步结果显示,该虫株的染色体数目在10条以上。在电泳凝胶上可分辨的最大染色体接近2mb,最小的染色体在200kb左右。
    两型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童虫氨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孙秀琴,黄舜毅
    1992, 10(1):  45-47. 
    摘要 ( )   PDF (2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黑龙江省二倍体型和辽宁省三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进行了17种氨基酸测定。囊蚴中二倍体型检出11种,三倍体型检出15种氨基酸。童虫中二倍体型检出15种,三倍体型检出16种氨基酸。童虫中氨基酸种类均多于囊蚴,三倍体型均多于二倍体型。含量最多的前两种氨基酸均为胱氨酸和谷氨酸。
    短膜虫培养方法的改进
    包意芳,杨玥涛
    1992, 10(1):  47-47. 
    摘要 ( )   PDF (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寄生于青蝇幼虫肠道的一种短膜虫(Rithidialuciliae)是对人畜不致病的鞭毛虫。由于其动基体上的ds-DNA抗原可作检测结缔组织病,诸如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抗ds-DNA抗体,因而在临床诊断中颇有意义.本文报道以199培养基培养短膜虫的
    山东省蒙山大洼地区骚扰阿蚊生态习性的研究
    张希增,黄克俭,王连奎,彭贤文,傅先增,刘洪亮
    1992, 10(1):  48-51. 
    摘要 ( )   PDF (2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6年我们在山东省查见骚扰阿蚊,并观察其生态习性,该蚊在蒙山大洼地区,5月上旬出现成蚊,7月蚊虫数量增多,8、9两月为当地蚊群中的优势种,10月数量明显减少,11月逐渐消失。该蚊在24h内有黎明和黄昏两次吸血高峰,10月下旬气温降到16℃以下,幼虫进入滞育期,-5℃冻入冰内12h,冰溶后存活率为90.5%,冻入冰60h则无一存活。幼虫越冬后,气温升至17℃时,即发育为成蚊,蚊虫在17.5℃以上时,方能活动吸血。
    斯氏按蚊血淋巴游离氨基酸和蛋白的研究
    李凤舞,陈佩惠,卞英华
    1992, 10(1):  52-55. 
    摘要 ( )   PDF (2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斯氏按蚊血淋巴游离氨基酸的变化,用紫外吸收差法测定其蛋白浓度。感染约氏疟原虫蚊与正常蚊相比,吸血后第4d,6种氨基酸含量降低,5种氨基酸含量增加;吸血后第7d,4种氨基酸含量降低,7种氨基酸含量增加;吸血后第11d,9种氨基酸含量降低,4种氨基酸含量增加。感染蚊血淋巴蛋白浓度均高于同期正常蚊。
    江苏省盐城市查治中小学生头虱的效果
    戴寿桂,曾祥元,韦吉尧
    1992, 10(1):  55-55.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摸索防治中小学生常见病的经验,我们1987年在教育部门的协助下,对盐城市1032204名中、小学生头虱感染进行了普查普治,达到预期的效果,受到学校的欢迎。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全市有5225所中小学,在校生为1138936名。其中中、小学生各为295608名和
    云南大山区阳性钉螺转阴的观察
    谢法仙,殷关林,张显清,吴建忠,徐仁发,杨文胜,杨杰,段有荣,钱珂,郑江
    1992, 10(1):  56-58.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云南省巍山县石头地村现场饲养条件下,观察了90个人工感染的阳性钉螺逐月逸蚴的情况。每月均能逸蚴的阳性钉螺占20%,间断性逸蚴的阳性钉螺占42.2%。37.8%的阳性钉螺逸放尾蚴数次后不再逸放尾蚴。对此类钉螺的解剖发现,有的已无尾蚴和胞蚴存在。 对304个自然感染的阳性钉螺也进行了逐月逸蚴观察。各月未逸出尾蚴者作抽样解剖。结果,第1次逸蚴后2个月估计转阴的钉螺约占36.1%,3个月占50%,4个月占41%,5个月占39.8%,6个月占2.6%。
    血吸虫肝卵免疫酶试验切片载体的改进
    顾启章,何加玕,陈河
    1992, 10(1):  59-61. 
    摘要 ( )   PDF (7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PVC薄膜代替载玻片作肝卵组织切片载体,进行免疫酶染色试验(简称PVC-IEST)。与玻片法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比较,两法同时检测78份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结果PVC-IEST和IEST阳性率分别为96.2%和97.4%。此外,用PVC-IEST检测粪便孵化阳性的血吸虫病患者血清164份和粪便孵化阴性而COPT阳性的血清15份,其PVC-IEST阳性率为97.2%(174/179)。检测6份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及并殖吸虫病犬血清6份,均为阴性。健康人血清63份,62份阴性,仅1例假阳性。
    纺织厂女工感染阴道毛滴虫情况的调查
    李贻汉,曾凡魁,何(光日)玲,李宗永,徐常兰
    1992, 10(1):  61-61.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嘉鱼棉纺织厂,现有职工2743人,其中女工1969人。1989年10月,对该厂的826名已婚女工和科室人员进行了阴道毛滴虫检查,取阴道后穹窿和阴道壁分泌物,以生理盐水涂片,每人作两片,镜检,结果,共查826人,年龄20—45岁,结果查
    感染旋毛虫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血清IgG抗体的变化
    阎旭霞,徐秀芬,马云祥
    1992, 10(1):  62-65. 
    摘要 ( )   PDF (3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实验用酸性α醋酸萘脂酶染色法观察实验感染旋毛虫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以斑点-ELISA试验观察血清IgG抗体的变化。小鼠感染后第3d起外周血T淋巴细胞开始增高,第14d达最高水平,此后开始降低,第77d仍未降至正常水平,而其中斑点型细胞(辅助性T细胞,T_h)和弥散型细胞(抑制性T细胞,T_s)呈反向变化,前者减少,后者增多,T_h/T_s比值降低,表明旋毛虫感染过程中宿主免疫功能受抑制。同时观察到感染后第7d外周血清IgG抗体滴度开始增高,第28-42d达最高水平,第140d仍维持较高水平。
    伯喹导致急性溶血反应的调查
    陈学军,单芙香
    1992, 10(1):  65-65.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伯喹临床上常导致急性溶血反应,作者收集深圳市南头区近年来伯喹药物性溶血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1 溶血反应概况 伯喹22.5mg×8d根治疟疾导致急性溶血44例,发生率为2.4%(44/1810);间歇治疗导致溶血3例,发生率为0.04%(3/8246),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旋毛虫新生幼虫抗原的免疫印迹分析
    岳莉莉,崔祖让
    1992, 10(1):  66-68. 
    摘要 ( )   PDF (7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免疫印迹法分析了旋毛虫的新生幼虫(NBL)抗原,并与旋毛虫的成虫和肌肉期幼虫抗原加以比较。NBL虫体组分经SDS-PAGE分离出约40条区带,与成虫和肌肉期幼虫的电泳图谱明显不同。免疫印迹表明,用NBL作免疫原可诱导家兔产生具有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其有抗原性的分子量分别为129、120、89、87、79、72、64、58、43、40、38、34、32和20kDa。但在自然感染过程中,宿主体内未检测到抗NBL的抗体。
    甲醇饱和盐水漂浮离心集卵法
    张舒生,高丽丽,李翠莉
    1992, 10(1):  68-68.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粪便检查病原是确定肠道寄生虫病诊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常规粪便检查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漂浮集卵法和沉淀集卵法(自然沉淀集卵法和离心沉淀集卵法),我们在这3种方法的基础上,经过摸索改进,建立了漂浮离心集卵法。本法具有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虫卵阳性检出率高的优点。
    钩虫“再感染”的现场观察
    蒋华,王立德,宁安,强慧琴,方继行,祁爱民,刘红云
    1992, 10(1):  69-69. 
    摘要 ( )   PDF (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钩虫病防治工作中,反复感染钩虫是防治工作难以巩固和取得成效的原因。以往,钩虫的再感染归因于粪便管理不善,污染土壤。但实践证明粪便管理工作有一定难度,并且也不能在阻断钩虫病传播上起决定性作用。为了说明钩虫幼虫在人体内的滞留移行现象,我们于1987—1989年,在江西省
    家兔感染猪蛔虫卵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
    刘理昌,姚丽英,谢雷光,施晓华
    1992, 10(1):  70-70.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寻找能准确反映蛔虫感染情况和流行动态的调查方法,我们用ELISA试验定期检测实验感染猪蛔虫卵的家兔的血清抗体水平。 材料和方法 1 抗原 从刚屠宰的猪肠管内收集活的雌蛔虫,用自来水和无菌生理盐水反复洗涤后,收集体腔液,10000rpm离心沉淀30min。上清液经硫酸铵
    组织切片间接免疫酶染色法诊断旋毛虫病的初步研究
    王彦平,连建安,刘志礼,魏铁军
    1992, 10(1):  71-72. 
    摘要 ( )   PDF (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应用组织切片间接免疫酶染色法诊断旋毛虫病尚未见报告,本研究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人工感染旋毛虫的大鼠膈肌进行间接免疫酶染色法诊断旋毛虫病。 材料和方法 1 抗原片的制备 取人工感染旋毛虫10个月的大鼠横膈肌肉,剪成小块,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以后经水冲洗、逐级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再
    人毛滴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杜之鸣 ,韩文素 ,周文琴 ,李向印 ,赵玉珍 ,王丽 ,李玉兰,单丽娟
    1992, 10(1):  72-73. 
    摘要 ( )   PDF (8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对人毛滴虫的病原学研究的报道较少,特别是在光镜下观察的形态结构仍有不完善之处。为此,我们对人毛滴虫的表面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以便进一步探讨本虫的致病力和对其防治措施提供形态学依据。 材料和方法 取感染人毛滴虫的腹泻病人粪便,放在羊血水培养基内,即洛克氏液加入羊血水内(4:1),置37℃
    丰宫并殖吸虫毛蚴感染两种拟钉螺的实验研究
    杨照青,夏代光
    1992, 10(1):  73-74. 
    摘要 ( )   PDF (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丰宫并殖吸虫(Paragonimus proliferus)(以下筒为P.p)实验室感染适宜的终末宿主是大鼠。P.p.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增殖过程尚未见报道,作者于1986年1月至1987年12月在实验室中用人工孵化的毛蚴感染了格氏拟钉螺(Tricula gre-goriano)和褶拟钉螺(Tricula cristella)得到以下结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一例报告
    杨敏
    1992, 10(1):  74-74. 
    摘要 ( )   PDF (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29岁,汉族,甘肃省榆中县人。因发热39℃4d,伴恶心、呕吐、腹部阵痛,有里急后重感,每日粘液便8—10次,于1989年6月3日就诊。 经(病原检验教研室)本人及其它教员镜检,在
    棘颚口线虫病一例报告
    郑松柏,尤传一,赵询梅,陆孝禹
    1992, 10(1):  75-76. 
    摘要 ( )   PDF (14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棘颚口线虫病在我国实属罕见,现将本院最近发现的一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作简要综述。 患者,男性,35岁,上海人。为治疗肾结石,1989年7月2日按土方将活泥鳅捣碎后生服,3条/d,共6d,当时无不适,但于12日始畏寒、发热(T38—39.5℃)、纳差,曾用青霉素480万u/d静脉滴注,2wk无效,27日转入本院。入院体检:神志清,
    氧自由基发生剂Tert-Butylhydroperoxide对大鼠体内约氏疟原虫红外期发育的影响
    王兴相,黄复生,段建华
    1992, 10(1):  76-76.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氧自由基发生剂Tert-Butylhydroperoxide(t-BHP)对小鼠体内文氏疟原虫(P.vinckei)红内期有显著的杀伤作用,但能否杀伤或抑制肝细胞内疟原虫红外期的发育,还不清楚。本文使用t-BHP处理感染约氏疟原虫子孢子的大鼠,观察该制剂对疟原虫红外期的发育有无抑制作用。
    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市人群弓形虫感染的情况调查
    刘桂菊,甘那·玛丽业姆·西地
    1992, 10(1):  77-77.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毛里塔尼亚人群中弓形虫病的流行状况,我们于1988年7至11月用间接血凝法对努瓦克肖特市部分人群作了弓形虫病的血清学调查。 弓形虫冻干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和试验用PBS稀释液均由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1年医学寄生虫学项目评审结果
    童道玉
    1992, 10(1):  77-77.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预防医学学科共受理面上项目355项,经专家评审,批准资助82项,平均资助率23.1%、平均资助强度为3.35万元/项。其中医学寄生虫学项目,共受理45项,批准资助13项,平均资助率28.9%,平均资助强度为3.15万元/项。现将这些批准资助项目公布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