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1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8-06-30
    述评
    一九九七年全国疟疾形势
    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
    1998, 16(3):  161-163. 
    摘要 ( )   PDF (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7 年全国疟疾形势基本稳定, 疫情报告疟疾发病人数比1996 年略有减少, 除5 个省、市疫情回升外, 其余各省、市、自治区疟疾发病率有不同程度降低, 没有发生较大范围的暴发流行。
    论著
    套式PCR检测蚊体内疟原虫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李凤舞;牛春;叶炳辉;诸欣平;陈佩惠
    1998, 16(3):  164-167. 
    摘要 ( )   PDF (3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蚊体内疟原虫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采用2对针对间日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SSUrDNA)的特异引物,利用套式PCR技术,从蚊体DNA样本中,扩增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进行间日疟原虫的检测。结果: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可见扩增出特异的约121bp大小的DNA片段,估测每份蚊虫DNA样本中含有3个以上子孢子或100只蚊中含有1只阳性蚊即可得此片段,而对恶性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约氏疟原虫及正常蚊虫DNA不能扩增出此片段。结论:此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免疫色谱技术用于班式丝虫病诊断及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的实验研究
    郑惠君;陶增厚;方仁丽;常宝玉;张玉林
    1998, 16(3):  168-171. 
    摘要 ( )   PDF (2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免疫色谱技术(ICT)用于班氏丝虫病诊断及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的效果。方法:丝虫病ICT系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中班氏丝虫抗原。结果:在116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中有111例ICT阳性,敏感性为95.7%。12例马来微丝蚴血症者、33例蛔虫感染者、20例血吸虫感染者及6例旋毛虫感染者血清,ICT均为阴性,表明其特异性
    强;73例晚期丝虫病患者有18例ICT阳性,为活动性感染,其中16例伴有微丝蚴血症;用伊维菌素治疗30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治疗前ICT阳性29例(96.7%)。治疗后8d—14d微丝蚴全部转阴,追踪观察6个月及12个月,分别有5例及7例微丝蚴复现,治疗后6个月用ICT测试,除5例ICT和微丝蚴均阳性外,8例微丝蚴阴性ICT阳性者于疗后12个月有5例查见微丝蚴;ICT及常规血检法同步用于河南省柘城县候大村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血检132人,9例微丝蚴阳性者ICT均为阳性,血检阴性的123人中ICT阳性者1例。结论:实验研究证实,ICT法快速、简便、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可用于班氏丝虫病诊断、疗效考核及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
    用聚合酶链反应区分我国大劣按蚊复合体A和D种
    徐晓春;徐建农;瞿逢伊
    1998, 16(3):  172-175. 
    摘要 ( )   PDF (2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一种鉴别大劣按蚊复合体A和D种的PCR检测技术。方法:根据大劣按蚊A和D种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的序列差异,设计种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出种特异长度(A种为374bp,D种为663bp)的片段区分蚊种。结果:该法敏感性达1/1600单蚊抽提DNA或1/5单条蚊腿水匀浆DNA。应用该法检测大劣按蚊AFRIMS实验室品系10例,HN实验室品系20例,以及采自海南省白沙、和平、罗葵、毛阳等地野外样本148例,均显示A种特异带;云南省勐腊地区野外样本30例,全部为D种特异带。结论:提供一种简便可靠的蚊种鉴别PCR法,确认我国海南和云南的大劣按蚊分别为A种和D种,为深入研究我国大劣按蚊复合体不同成员种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创造了条件。
    日本血吸虫虫卵cDNA文库的免疫筛选
    周金春;易新元;曾庆仁;张顺科;蔡春
    1998, 16(3):  176-180. 
    摘要 ( )   PDF (4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从日本血吸虫虫卵文库中筛选并鉴定出与免疫诊断及免疫预防有关的基因克隆。方法:采用S.jSEA超免疫兔血清对日本血吸虫卵文库进行筛选。先去除抗大肠杆菌抗体,经三轮筛选得到12个阳性克隆,然后,用辅助噬菌体进行体内剪切,经抗菌素平板筛选含重组质粒的阳性菌落,每个菌落分为2份,一份进行PCR扩增以测定插入片段的大小。另一份用于制备纯质粒DNA模板,进行DNA序列测定,通过GCG软件对所得DNA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共筛得12个阳性克隆,PCR后测得其长度大多为1.2kb,其中8个与S.j热休克蛋白70的基因同源,2个与S.j钙网蛋白同源,1个与S.mimmunophilin同源,1个与S.j23kDa蛋白同源。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用抗SEA血清对日本血吸虫虫卵文库的筛选结果,所得的12个阳性克隆均为编码日本血吸虫免疫诊断及预防有关的基因。
    我国山丘疫区与平原疫区利什曼虫分离株分子核型分析
    吕芳丽;胡孝素;汤海妹;曾凡亚;张义正;戴保民
    1998, 16(3):  181-184. 
    摘要 ( )   PDF (3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我国山丘疫区和平原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分子核型。方法:脉冲场电泳。采用1%琼脂糖凝胶,电压6V/cm,0.5×TBE,14℃,脉冲时间60s,电泳15h和脉冲时间90s,电泳9h。结果:各个分离株均分离出分子量范围在200kb-2200kb的EB染色条带为15条左右,其中6个山丘疫区分离株之间的核型相似,且犬
    株与人株的亦相似,并与L.infantum的核型接近;2个平原疫区分离株之间的核型相似;山丘疫区与平原疫区分离株之间的核型不同。结论:山丘疫区分离株之间和平原疫区分离株之间均各自存在着同源性,山丘疫区分离株与L.infantum之间存有部分同源性,但两个疫区分离株之间存在着异源性;保虫宿主——家犬,是我国山丘疫区内脏利什曼病的重要传染源。
    不同毒力虫株弓形虫对绿猴肾细胞侵袭及增殖的研究
    杨惠珍;张爱民;杨杨;钱宗立
    1998, 16(3):  185-188. 
    摘要 ( )   PDF (1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弓形虫不同毒力株影响侵袭力的增殖因素。方法: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采用RH、B36和Fukaya虫株的弓形虫速殖子以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为攻击对象,根据虫体有否纯化及培养液中是否含小牛血清,系统地观察了各虫株的最早侵袭时间、侵袭率及胞内增殖变化。结果:RH、B36、Fukaya3株种弓形虫速殖子在较短时间内即
    有侵入宿主细胞,侵袭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3株虫株在胞内增殖情况以RH株最为活跃、B36株次之,而Fukaya株相对较为迟缓。结论:环境因素以虫体经纯化和培养液内含小牛血清对虫体的增殖的影响最显著。
    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和抗性株中的氯喹积聚和排出
    王琴美;王鸣杰;常惠玲;杨彬
    1998, 16(3):  189-192. 
    摘要 ( )   PDF (1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测进入抗氯喹疟原虫中的氯喹量较敏感株低的原因是受阻于感染的红细胞,还是疟原虫自身,以及抗氯喹疟原虫是否具有快速排出氯喹的特点。方法:给两株感染小鼠ig氯喹,用高压液相(外标法)检测感染红细胞和疟原虫中的氯喹量。结果:ig氯喹4.06
    mg/kg与400mg/kg氯喹3h后,敏感株感染红细胞和抗氯喹株感染红细胞中的氯喹量无明显差异,而抗氯喹疟原虫中的氯喹量,两个剂量组分别较敏感的低54.0%与42.1%(P<0.001)。比较ig氯喹3h与7h后疟原虫积聚的氯喹量,敏感株两者相同,抗性株7h后不仅无明显减少,相反地上升(0.452±0.079nmol/mg蛋白与0.559±0.124nmol/mg)蛋白(P<0.02)。结论:进入抗氯喹疟原虫中的氯喹量低,其受阻部位是在疟原虫本身而不是在感染的红细胞,未发现抗氯喹疟原虫快速排出氯喹。
    新疆北部双峰驼细粒棘球蚴感染调查
    柴君杰;焦伟;伊斯拉音·乌斯曼;瞿群;王宏斌;玉素浦江
    1998, 16(3):  193-196. 
    摘要 ( )   PDF (3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确定我国双峰驼中细粒球蚴的感染状况和寄生特征。方法:在屠宰场检查来自新疆北部各地骆驼体内的感染情况。测量棘球蚴囊的大小,检查内容物的性质并镜检有无原头节。结果:在375只骆驼中检出细粒棘球蚴感染者185只,感染率49.3%。主要寄生在肝和肺,肝内较多,肝∶肺=1∶0.64。育囊携带率34.8%,育囊率39.2%,
    囊指数7.53。棘球蚴囊位于肝表面,单个存在,囊壁较薄,内无子囊。育囊平均直径在肝为5.6±2.56cm,在肺为4.8±2.03cm,钙化率高,单纯携带钙化病灶的骆驼占感染骆驼的64.3%。结论:新疆北部双峰驼细粒棘球蚴的感染率很高。其寄生特征与本地区牛、羊中的细粒棘球蚴有明显区别,与非洲单峰驼亦有不同,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鄱阳湖血吸虫病重疫区居民病情调查结果分析
    刘建翔;赵根明;吴忠道;陶波;姜庆五
    1998, 16(3):  197-200. 
    摘要 ( )   PDF (2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通过对血吸虫病重疫区居民病情的分析,探讨B超在评估血吸虫病病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江西省鄱阳湖区某血吸虫病重疫区村居民进行病原学检查、病史询问及B超检查,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人群B超图像异常比例及与血吸虫感染和病史的关系。结果:居民血吸虫粪检阳性率22.9%,肝实质I级及以上(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比例为22.0%。各项B超检查指标异常比例男性高于女性,高年龄组高于低年龄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为多项B超检查指标异常的危险因素,而肝实质异常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职业、血吸虫感染与否及治疗次数。结论:B超可以直接反映居民肝、脾损伤,但由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产生是个体长期感染的累积,寻找反映早期病变的敏感指标仍是B超应用于病情评估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简报
    常熟市1990-1994年消灭残存钉螺的效果评价
    程良保;孙国祥;平建江;王冬月;赵玉琪
    1998, 16(3):  200-200. 
    摘要 ( )   PDF (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1990年开始,常熟市连续五年发现了几处有残存钉螺的螺点(区)。根据螺点(区)的环境类型和特点,我们制订了不同方案,实行多种灭螺方法并用的综合性措施,及时进行扩大范围药物灭螺,做到当年有螺当年灭光。
    论著
    western blot 法诊断囊虫病的应用研究
    王敏;郭瀛军;陈蕊雯;徐之杰;孙树汉
    1998, 16(3):  201-203. 
    摘要 ( )   PDF (2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四种猪囊尾蚴(Cysticercuscelulosae)特异性抗原cC1、cC2、cP1、cH1(分子量分别为28kDa、18kDa、14kDa、34kDa)混合应用诊断人囊虫病的价值。方法:以猪囊尾蚴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出的β-半乳糖苷酶-猪囊虫特异性抗原cDNA编码的融合蛋白(fusionproteins,FP)为抗原,作简化的Westernblot(improvedWesternblot,IWB)分析,检测107例囊虫病、40例华支睾吸虫病、24例包虫病和34例健康人血清对融合蛋白的反应。同时应用粗制抗原(crudeanti-gen,CA)进行ELISA、IHA对比检测。结果:在简化Westernblot检测中,FP被107例囊虫病患者血清中94例(87.9%)血清所识别,与华支睾吸虫病、包虫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无交叉反应,特异性为100%。以粗制抗原作ELISA、IHA检测囊虫病人血清中的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1%和74.8%,与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存在交叉反应,假阳性率分别为2.5%、12.5%;与包虫病患者血清存在交叉反应,假阳性率分别为8.3%、16.7%;与健康人血清也存在交叉反应, 假阳性率分别为8. 8%、11. 8% 。结论: β-半乳糖苷酶2猪囊尾蚴FP 诊断囊虫病具有较高敏感性和高度的特异性。
    新疆北部骆驼源细粒棘球绦虫发育和形态特征
    焦伟;柴君杰;伊斯拉音·乌斯曼;瞿群
    1998, 16(3):  204-208. 
    摘要 ( )   PDF (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新疆北部双峰驼细粒棘球绦虫的发育与形态特征。方法:用棘球蚴原头节感染家犬,观察成虫在犬体内的发育。对35d成虫进行形态学的观察和描述。结果:用原头节感染的6只家犬,在感染后35d和45d用槟榔碱驱虫,每只犬驱出成虫14780至135900条。35d的成虫中有10%虫体已含有厚壳虫卵,表明有感染性。77%的成熟体节位于虫体末端,最多体节数为3。虫体总长2.5±0.7mm,成虫平均顶突钩数32.7±1.2,外形光滑。平均睾丸数32.4±3.9,分布于整个成熟体节,在卵黄腺后排成一排。卵巢明显较长,有不明显的分叶,卵黄腺长形并掩盖梅氏腺。结论:新疆北部双峰驼细粒棘球绦虫在形态学上与北非骆驼株细粒棘球绦虫相似,可能是分布在我国的细粒棘球绦虫骆驼株。但与骆驼株亦有不同之处,应进一步鉴定。
    带绦虫精母细胞发生的超微结构观察(英文)
    田喜凤;袁丽杰;李懿宏;霍晓青;韩秀玲;徐敏;芦敏杰;戴建军;董路
    1998, 16(3):  209-213. 
    摘要 ( )   PDF (47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在超微结构水平研究带绦虫精母细胞的发生。方法:透射电镜。结果:本文对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及豆状带绦虫的精母细胞的发生进行了TEM观察,结果精母细胞的发生(spermatocytogenesis)可分辨出两种精原细胞:A型和B型,以及包绕其周围的支持细胞。A型精原细胞为干细胞。B型为母细胞。B型精原细胞经4次无细胞分离的有丝分裂,形成16个初级精母细胞,其特点为胞质中存在核糖体团。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2个次级精母细胞,排列成玫瑰花团样。次级精母细胞经短暂的发育过程很快形成精细胞。结论:带绦虫精原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无细胞分离的有丝分裂。

    实验研究
    核糖核酸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病兔肝纤维化的效果
    彭雁忠;黄其通;严少南;邓斌;胡积军
    1998, 16(3):  214-218. 
    摘要 ( )   PDF (1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核糖核酸(RNA)对日本血吸虫病病兔肝纤维化的阻抑效果。方法:54只3月龄家兔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感染组及RNA组。于肌注RNA后第40d、70d及100d,各组随机选6只兔抽血及取肝组织,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HA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组织HYP,IBAS图像分析仪测定肝组织胶原纤维分布面积百分比,用潘孺孙法测定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结果:与感染组相比较,RNA组胶原纤维未见明显增加,而肝细胞核仁增大,粗面内质网及其附着颗粒增多,贮脂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减少,血浆HA、肝组织HYP、胶原纤维分布面积百分比及胶原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RNA对日本血吸虫病病兔肝纤维化具有早期预防作用。
    新视野
    寄生虫的核酸疫苗研究
    陈蕊雯;戴建新;孙树汉
    1998, 16(3):  223-225.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所谓核酸疫苗,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核酸疫苗具有突出的优点:(1)能诱导全方位的免疫应答,优于亚单位疫苗和灭活疫苗,既可产生细胞免疫又可诱导体液免疫; (2) 安全性, 没有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可能引起的致病作用; (3) 能表达经修饰的天然抗原, 由于抗原在真核细胞内表达, 能形成正确的折叠和进行翻译后修饰; (4) 长效性, 质粒DNA 可在细胞内存在两个月, 且单次免疫即可获得免疫保护作用达两年; (5) 能构建成多价疫苗并进行多级免疫; (6) 生产简便、成本低廉、稳定性好且贮运方便。所以, 核酸疫苗已在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1 ] , 部分感染性疾病的核酸疫苗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2 ]。核酸疫苗作为继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 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将重点介绍核酸疫苗的作用机理、研究的基本策略及其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应用。
    综述
    同工酶等位基因酶谱分析在吸虫及其螺类宿主分类研究上的应用
    陈蕊雯;戴建新;孙树汉
    1998, 16(3):  226-229. 
    摘要 ( )   PDF (2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酶是由活细胞生成的具有高效、特异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的变异被视为是遗传学变异的基因表达。自Markert等(1959)[1]首次提出同工酶(isoenzyme)的概念后,应用同工酶谱分析对寄生虫及其螺类宿主的种间分类和种内遗传变异、进化的了解取得很大的进展。尽管近年来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 能较方便地检测DNA 序列的多态性, 直接反映基因本身的遗传变异, 但同工酶技术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简便而价廉的优点, 仍不失为分类学研究的手段之一,并为寄生虫及其螺类宿主的相容性、协同演化研究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我国大劣按蚊的分类地位与传疟作用研究现状
    瞿逢伊
    1998, 16(3):  230-233.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劣按蚊AnophelesdirusPeytonetHarison,1979是我国海南岛、云南及东南亚毗邻国家的重要传疟媒介,以往对其分类、生态习性及传疟作用进行过许多研究。本文试图通过现状综合分析,展望研究发展趋势,为我国大劣按蚊媒介区的疟疾防治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论著摘要
    全国血吸虫病抽样调查样本量估算方法的探讨
    王延安;伍卫平;华政辉;郭家钢;吴晓华;郑江
    1998, 16(3):  234-235. 
    摘要 ( )   PDF (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抽样调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其抽样误差分析的结果,探讨该特定组合抽样样本量的估算方法。
    简报
    琼中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流行病学监测
    汤杜环;吴多琳;祝朝值;许新民;王广秀;李荣英;王升成;王国逸
    1998, 16(3):  235-235. 
    摘要 ( )   PDF (1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琼中县是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居民微丝蚴率平均为17%。经过大规模查治后,1984年微丝蚴率降至0.01%,经省级考核验收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自1989年起进行丝虫病流行病学监测。
    论著摘要
    磷酸萘酚喹片预防疟疾的现场观察
    陈继锋;罗丕文;石凯绍;林英仔;王经进
    1998, 16(3):  236-236. 
    摘要 ( )   PDF (1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磷酸萘酚喹片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制的抗疟新药,实验室研究证实对鼠疟具有长效病因性预防(对P.yoeli株)和抑制性预防(对P.berghei株)作用。刘光裕等(1991)在海南省高疟区,成人用该药一次口服0.4g和0.5g,结果证明均有良好的预防疟疾作用。为在较大人群中进一步观察它对疟疾的预防效果, 选用0. 4 g 方案进行观察。
    阴可净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作用
    王翔;林赴田;宋坤改;赵秀文
    1998, 16(3):  237-238. 
    摘要 ( )   PDF (1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阴道毛滴虫是致人体生殖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用甲硝唑治疗因有致癌性而受到了一定限制[1]。开发与发现新的抗阴道毛滴虫药物实属必要。祖国医学记载,阴道毛滴虫感染属下焦疾病中的阴蚀症,治疗宜清热利湿或养血祛风。阴可净是以上述辩证原则开发出的中药泡腾栓剂, 采用了芙蓉叶、白矾和艾叶等, 抗菌实验证明对各类厌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强的作用, 临床上也有较好的疗效。泡腾栓采用聚氯乙烯硬脂酸等发泡剂为辅料,是一种作用迅速的新剂型。本文对其抗阴道毛滴虫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问卷快速判别法确定日本血吸虫病高危学龄儿童的研究
    周欢;何永康;李岳生
    1998, 16(3):  239-239. 
    摘要 ( )   PDF (1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对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和化疗对象的确定,通常是以寄生虫学和免疫学方法进行综合检查。这些方法对个案病人的确诊是极为有效的,但对于大范围的筛选调查,则显得繁琐、费时、费工且费用高。而且,在既往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多以社区、家庭为单位进行查治,学龄儿童漏检率、漏治率均高。为寻求一种快速、简单的筛选血吸病高危学龄儿童的方法, 1995 年4 月, 应用社会学与生物医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 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在湖南省西洞庭湖区坡头乡进行了该项研究。
    简报
    IHA监测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人群的结果
    吕江;赵念慈;黄校新;杨仲义;陈国平;赵伯华;章国华
    1998, 16(3):  240-240. 
    摘要 ( )   PDF (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掌握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人群特异性抗体水平,分析流行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我们对14个村人群进行了IHA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