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2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2-06-30
    论著
    细胞粘附因子-1与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结合位点的鉴定
    郝文波;徐伟文;李明;陈白虹;王萍;李中齐
    2002, 20(3):  1-132. 
    摘要 ( )   PDF (3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PRBCs)与细胞粘附因子1(ICAM1)之间的结合位点,研制治疗脑型疟的抗粘附药物。 方法 以抗ICAM1(I区)的单抗15.2为靶,采用亲和筛选法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3轮筛选,通过ELISA、竞争抑制试验、dotELISA及Westernblotting鉴定获得的噬菌体短肽与单抗15.2之间的结合特性。对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推导其十二肽的氨基酸序列并与ICAM1氨基酸全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 结果 经3轮亲和筛选后,结合噬菌体得到良好富集。从第3轮洗脱液铺制的琼脂板中随机挑取30个噬菌体单克隆,ELISA检测有26个为阳性,阳性率达86.7%。竞争性ELISA显示多数阳性噬菌体能竞争抑制ICAM1与15.2单抗结合。DNA及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半数以上的噬菌体克隆表达十二肽KLYLIAEGSVAA,该短肽中K(XX)L(XXX)GSV与ICAM1的64~73位aa有50%的同源性。 结论 阳性噬菌体表达的短肽是15.2单抗所识别的模拟表位,K··L···GSV几个氨基酸可能对ICAM1与PRBCs的结合起重要作用
    重组日本血吸虫26kDa GST抗原诱导水牛产生抗体及减少排卵的初步观察
    何永康;刘述先;喻鑫玲;宋光承;徐裕信;曹建平;杨瑞青;侯循亚;张新跃
    2002, 20(3):  2-135.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rSjc2 6GST抗原诱导水牛产生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排卵数量的减少。  方法  2 0头水牛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 0头。试验组免疫rSjc2 6GST抗原 ,对照组注射佐剂 ,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 ,定期检测抗rSjc2 6GST抗体、粪检虫卵和毛蚴。  结果 水牛免疫rSjc2 6GST抗原后 1个月 ,产生抗rSjc2 6GST抗体 ,至 1 2个月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试验组水牛感染后 50~ 90d,粪便EPG和MPG几何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但在 1 0 0d以后两组的EPG和MPG均逐渐降低 ,至 330d均为 0。结论 水牛免疫rSjc2 6GST抗原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维持较高水平至 1 2个月 ,在感染后 3个月内有显著的减卵效果 ,此后排卵量逐渐下降至阴性
    刺激原诱导的华支睾吸虫感染大鼠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英文)
    全福实;赵成元;朱灵焕
    2002, 20(3):  3-140. 
    摘要 ( )   PDF (3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大鼠T淋巴细胞对寄生虫抗原或促有丝分裂原植物血凝素刺激后的体外增殖及细胞因子产生的免疫效应。 方法 观察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大鼠脾淋巴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 ,在促有丝分裂原PHA ,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抗原 ,华支睾吸虫成虫粗抗原和异尖线虫幼虫粗抗原刺激下 ,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的水平 ,包括IFN γ ,IL 2 ,IL 4,IL 1 0。 结果 肠系膜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增殖高于脾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浓度为 3× 1 0 6或 9× 1 0 6 细胞/孔时 ,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细胞增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淋巴细胞数为 5× 1 0 6 细胞 /孔 ,刺激原浓度为 5或 1 0 μg/ml时 ,淋巴细胞活化明显。肠系膜淋巴结细胞的细胞因子 ,IFN γ和IL 1 0的产生水平显著增加。  结论 淋巴细胞浓度 5×1 0 6 细胞/孔和刺激原浓度 1 0 μg/ml的条件为激活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产生的最适培养条件。华支睾吸虫感染大鼠的成虫分泌排泄抗原在体内可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产生
    重组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相关蛋白的纯化及免疫学活性鉴定
    王勇;苏川;张兆松;胡雪梅;刘丰;李春林;季旻珺;朱翔;吴观陵
    2002, 20(3):  4-144. 
    摘要 ( )   PDF (3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纯化重组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相关蛋白和鉴定其免疫原性。 方法 大量表达Sj43B/pGEX 6p 1 /BL2 1重组克隆菌 ,超声粉碎后离心获得融合表达的重组蛋白包涵体。经TNMFX缓冲液分步洗涤后 ,将包涵体溶解液经FPLC分离 ,获得重组融合蛋白组分 ,再经巯基二硫键转换复性后 ,用于免疫小鼠获得抗血清 ,分别用dot ELISA法和Westernblotting法对融合蛋白引起的特异性血清抗体同型反应进行鉴定。  结果 分步洗涤可有效去除重组蛋白包涵体沉淀中混杂的多数杂蛋白成分 ,FPLC分离可获得高纯度重组蛋白。用复性后的重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 ,其中目的蛋白可引起特异性IgE抗体反应 ,而担体蛋白 2 6kDaGST不引起特异性IgE应答 ,可引起特异性IgG抗体反应 ,目的蛋白则否。 结论 重组质粒Sj43B/pGEX 6p 1表达的融合蛋白 ,其目的蛋白部分免疫小鼠可产生特异性IgE抗体。
    多因素空间复合模型预测我国疟疾流行区分布态势
    杨国静;周晓农;J.B.Malone;J.C.McCarroll;汪天平;刘建翔
    2002, 20(3):  5-147. 
    摘要 ( )   PDF (2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对全国疟疾流行区分布态势进行预测。 方法 在ArcView 3 .0a软件及spatialanalyst模块的支持下 ,分别对疟原虫年生长发育累积度日 (TGDD)、降雨、相对湿度进行单因素的表面趋势空间分析 ,并根据Delphi法咨询结果 ,按上述 3种气象因素的 5∶3∶2比例进行空间叠加分析 ,以建立GIS复合模型。  结果 获多层GIS空间复合模型 ,在此基础上获TGDD、降雨、相对湿度的全国疟疾影响因素多层分布图 ,预测了全国疟疾流行地区分布态势。 结论 多因素GIS复合模型预测的全国疟疾流行区域分布与以往的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似 ,因此 ,本法可供疟疾传播区进行大范围、多因素预测作参考。目的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对全国疟疾流行区分布态势进行预测。 方法 在ArcView 3 .0a软件及spatialanalyst模块的支持下 ,分别对疟原虫年生长发育累积度日 (TGDD)、降雨、相对湿度进行单因素的表面趋势空间分析 ,并根据Delphi法咨询结果 ,按上述 3种气象因素的 5∶3∶2比例进行空间叠加分析 ,以建立GIS复合模型。  结果 获多层GIS空间复合模型 ,在此基础上获TGDD、降雨、相对湿度的全国疟疾影响因素多层分布图 ,预测了全国疟疾流行地区分布态势。 结论 多因素GIS复合模型预测的全国疟疾流行区
    棘球蚴病患者IgG抗体阴性反应血清再检测的研究
    徐明谦;朱兵;薛海筹;李雄;郭湘荣;张永红;李浩
    2002, 20(3):  6-151. 
    摘要 ( )   PDF (2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棘球蚴病患者抗体应答假阴性反应原因 ,以改进棘球蚴病的免疫诊断方法。 方法 采用间接ELISA和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 ,检测 42例IgG抗体阴性反应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IgG亚类 (IgG1、IgG2、IgG3和IgG4 )、IgA、IgM、IgE抗体及抗原和循环免疫复合物。  结果  42例阴性血清中 ,32例IgG亚类或IgA、IgM、IgE抗体阳性 ,1 0例血清抗体全部阴性。其中IgG1、IgG4及IgA、IgM、IgE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分别为 42 .9%、1 1 .9%、2 8.6 %、2 6 .2 %和 2 1 .4 %。小儿的IgM高于成人。肝棘球蚴病患者的IgG亚类高于肺棘球蚴病患者。IgG1与其它抗体联合检测 ,以IgG1 +IgA +IgM检出率最高 ,为 64 .3 %。IgG阴性患者血清的CAg和CIC阳性率分别为 2 8.57%及30 .95 %。 结论 抗棘球蚴总IgG抗体表达水平低下 ,抗体表达种类不同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是造成棘球蚴病患者IgG抗体反应阴性的主要原因。IgG1 +IgA +IgM检测可提高棘球蚴病患者的诊断率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和表达
    宋晓彤;冯振卿;王祝鸣;仇镇宁;李芸茜;管晓虹;黄华梁
    2002, 20(3):  7-154.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单链抗体 (scFv)基因。 方法 通过PCR方法体外扩增并经测序验证的重链、轻链可变区 (VH、VL)基因先后重组入原核表达质粒 pTHA90相应的位点上 ,中间通过一连接肽 (Gly4 Ser) 3基因连接构建成单链抗体基因 (scFv) ,连接产物转化相应受体菌Top1 0 ,提取质粒 ,酶切鉴定重组克隆。表达产物经ELISA方法测定活性。 结果 重组克隆经酶切鉴定可见预期大小的片段 ,表明重组成功。表达产物经ELISA检测 ,OD4 92 值为 1 .0 6 ,高于阴性对照 3倍以上 ,证实具有与相应抗原结合的能力。 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scFv基因 ,且其表达产物保留了抗体的亲和性和特异性
    卫氏并殖吸虫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改进
    陈韶红;常正山;陈名刚;张永年;冯正
    2002, 20(3):  8-157. 
    摘要 ( )   PDF (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改进卫氏并殖吸虫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以利于并殖吸虫染色体核型的分析。 方法 将浙江永嘉地区卫氏并殖吸虫成虫通过秋水仙胺作用后分离睾丸 ,所用试剂均进行预温 ,通过低渗、固定、制片和染色等处理。 结果 浙江永嘉地区卫氏并殖吸虫染色体采用改进后的制备方法 ,效果好。该虫染色体数 2n =2 2 ,核型公式 :2m +6sm +1 4t。 结论 改进后的染色体制备方法操作简便 ,染色体清晰 ,可读性好 ,便于进行核型分析。
    日本血吸虫21.7kDa膜蛋白的表达及特性分析
    柳建发
    2002, 20(3):  9-160.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1 .7kDa膜蛋白分子 (SjC2 1 .7)进行体外重组表达 ,纯化并分析其免疫特性。 方法 将SjC2 1 .7分子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 pGEX 4T 3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经IPTG诱导 ,表达GST SjC2 1 .7融合蛋白 ,用亲和层析及蛋白酶切制备纯化的重组SjC2 1 .7分子。将重组SjC2 1 .7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 ,用Westernblotting分析其免疫特性。 结果 SjC2 1 .7分子基因被成功地克隆到表达质粒 pGEX 4T 3中 ,并获得能表达GST SjC2 1 .7融合蛋白的转化子。纯化的重组SjC2 1 .7蛋白免疫昆明鼠能产生高效价的抗体。该重组蛋白能被免疫鼠血清和重感染兔血清所识别 ,免疫鼠血清能识别成虫抗原 (AWA)中相应分子量的蛋白质条带。 结论 本研究获得具有较好免疫原性的重组SjC2 1 .7蛋白质分子 ,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保护性作用奠定了基础
    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抗原基因gp23的克隆和测序
    何宏轩;张西臣;欧阳红生;徐卫东;陈建宝;尹继刚;李建华;杨举
    2002, 20(3):  10-163. 
    摘要 ( )   PDF (2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蛋白CP2 3编码区基因gp2 3进行克隆及测序。 方法 提取牛源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基因组DNA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编码CP2 3的基因 ,然后将其克隆到 pMD1 8 T载体中 ,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DNA序列。 结果与结论 获得了CP2 3的编码区基因 ,克隆出的 gp2 3基因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长分别为 345bp和 1 1 4aa,有一个开放阅读框 ,与GenBank报道的 gp2 3基因比较 ,同源性分别为 97.3 %与 98 2 % ,在 2 32~ 2 38bp处多了 6bp。
    用噬菌体随机肽库鉴定日本血吸虫22.6kDa抗原分子的表位
    胡雪梅;张兆松;吴海玮;苏川;季旻珺;王勇;陈淑贞;吴观陵
    2002, 20(3):  11-167. 
    摘要 ( )   PDF (3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筛选和鉴定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 2 2 .6kDa抗原 (Sj2 2 .6)的表位。  方法 用纯化的抗Sj2 2 .6的多克隆抗体IgG对噬菌体十二肽库进行 5轮免疫学筛选 ,挑取克隆 ;采用Westernblotting免疫识别 ,将获得的阳性克隆免疫小鼠 ,并采用dot ELISA筛选能刺激小鼠产生较高滴度抗Sj2 2 .6抗体的阳性克隆 ;测定核苷酸序列 ,分析其表位与Sj2 2 .6抗原的同源性。 结果 经 5轮免疫学筛选后挑取的 1 4个克隆 ,用Westernblotting方法均能被抗Sj2 2 .6抗体识别。经动物免疫初步实验筛选 ,共获得 6个免疫原性较强的阳性克隆 ,测序结果获得 4种不同表位 ,其中 1种表位与Sj2 2 .6抗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其余 3种表位与其无一级结构的同源性。 结论 获得的 4种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抗原表位 ,1种可能为结构表位 ,3种为模拟表位
    微小按蚊种团mtDNA-COII基因变异的研究
    周水森;汤林华;郑香
    2002, 20(3):  12-170. 
    摘要 ( )   PDF (2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我国微小按蚊种团成员 (微小按蚊A/C、乌头按蚊、瓦容按蚊及杰普尔按蚊 )的线粒体DNA(mtDNA)COII基因的分子变异和种系发生关系。 方法 单蚊提取DNA ;mtDNA COII基因的扩增和测序 ;用最大似然法DNAML构建种系发生树。 结果与结论 我国存在微小按蚊A、C两个亲缘种 ,两者COII基因 1 6个位点存在碱基置换 ,突变频率为 2 .3 % ,变异小于其它种团成员

    白纹伊蚊感染登革病毒II型后的元素含量变化
    陈虹;陈汉彬
    2002, 20(3):  13-173. 
    摘要 ( )   PDF (2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白纹伊蚊感染登革病毒Ⅱ型 (DV2 )后的元素含量变化。 方法 DV2经胸注射入白纹伊蚊。分别测定感染后 5、1 0、2 0d白纹伊蚊的元素含量 ,并与未感染DV2相应龄期白纹伊蚊的元素含量对比。 结果与结论 感染后 5d :感染组钙、硫、铬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锌、钼、铅、铈、氯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感染后 1 0d :感染组钠、镁、锌、锶、铈、硫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铁元素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5)。感染后 2 0d :感染组钛、铅元素含量高于对照组 (P <0 .0 5) ;钠、锌、铬、铈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防治经验
    肠线虫感染低度流行区的目标化疗
    章涛;沈一平;刘影;杨维平;邵靖鸥;居少游;董恺;许聚岭;蒋极民
    2002, 20(3):  14-176.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肠道线虫病低度流行区的防治措施。 方法 自 1 995年根据流行区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的年龄及临床症状等流行病学特点 ,在江苏省江都市吴堡乡 3个试点村中 ,每年每村选择 2 0 0人左右作为高危人群采取目标化疗 ,以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各 2 0 0mg顿服 ,每年 1次连续 3年。次年化疗前在村民中抽样粪检 1次 ,末次治疗 3年后再复查 1次。以饱和盐水漂浮法和定量透明法粪检结果评价疗效。 结果  3个试点村居民肠道线虫感染率由1 995年的 6 .2 %降至 1 996年的 5 .4 %和 1 997年的 3 .2 % ,2 0 0 0年复查感染率为 2 .3 %。对照村仅对小学生化疗每年 1次连续 5年 ,蛔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分别由 1 995年的 1 .4 %和 4 .2 %降至 2 0 0 0年的 0 .9%和 1 .4 % ,钩虫感染率下降不明显。钩虫易感人群的目标化疗结果表明 ,41岁以上人群感染率由 1 995年的 1 9.4 %降至 2 0 0 0年的 1 0 .9%。 结论 在肠道线虫低度流行区 ,目标化疗是一种较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临床研究
    食物源性脑寄生虫病住院病例分析
    尹春煜;石尧忠
    2002, 20(3):  15-179. 
    摘要 ( )   PDF (2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食物源性脑寄生虫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 用表格的形式对我院近 5年来出院时诊断为食物源性脑寄生虫病的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 共调查出院病史 1 90份 ,确认非重复的病例 1 1 5例 ,男 73例 ,女 42例 ,男女比例为 1 .74∶1。有生食史的占 2 0 .9% (2 4 / 1 1 5) ,出院诊断为脑囊尾蚴病的占 92 .2 % (1 0 6/ 1 1 5) ,脑并殖吸虫病占 3 .5 % (4/ 1 1 5) ,脑裂头蚴病占 2 .6 % (3/ 1 1 5) ,脑广州管圆线虫病、棘颚口线虫病各占 0 .9% (1 / 1 1 5)。住院次数在 2次以内的占 86 .1 % (99/ 1 1 5) ,3次以上的占 1 3 .9% (1 6/ 1 1 5)。 结论 应进一步重视食物源性脑寄生虫病
    双氢青蒿素与磷酸萘酚喹伍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观察
    王善青;蒙锋;沈恒;闻岩;卓开仁;朱其先;庞学坚;林世干;曾林海
    2002, 20(3):  16-182. 
    摘要 ( )   PDF (1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与磷酸萘酚喹配伍使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 方法 以显微镜血检单纯恶性疟原虫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药物为双氢青蒿素 1 60mg加磷酸萘酚喹 40 0mg(成人量 ) ,一次顿服 ,服药后按时测量体温和血检原虫 ,随访 2 8d ,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收治 37例恶性疟患者 ,有 1例复燃 ,治愈率为 97.3 %。平均退热时间为(1 5 .8± 8.7)h ,2 4h平均原虫下降率为 96 .7%± 2 6 .5 % ,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平均为 (2 7.6± 1 3 .2 )h ,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双氢青蒿素与磷酸萘酚喹配伍使用治疗恶性疟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述
    血吸虫性别特异性基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梁瑜;肖建华
    2002, 20(3):  17-186. 
    摘要 ( )   PDF (3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摘要
    白纹伊蚊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吴明玮;张玲敏
    2002, 20(3):  18-187.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娄底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监测结果
    曾桂华;王乔笙
    2002, 20(3):  19-188.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青海省化隆县棘球蚴病流行情况调查
    何多龙;吴献洪
    2002, 20(3):  20-132. 
    摘要 ( )   PDF (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患者卡氏肺孢子虫感染情况初步观察
    刘海涛;刘玉清;吴洪娟;魏志新;郭爱华;姜洪新
    2002, 20(3):  21-135.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蛔虫卵低温保存5年后的存活率及侵袭力
    王唯唯;陈传
    2002, 20(3):  22-140. 
    摘要 ( )   PDF (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省靖安县卫氏并殖吸虫流行区幼蟹感染情况的调查
    严涛;李国良
    2002, 20(3):  23-144. 
    摘要 ( )   PDF (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囊虫散局部注射治疗皮肌囊尾蚴病的疗效观察
    廉辰;刘晨
    2002, 20(3):  24-157. 
    摘要 ( )   PDF (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超探查在多间隔多囊性肝棘球蚴病手术中的应用
    梁东;李桂萍;周素娥;俞天生;傅振超;王学德;石瑜岚
    2002, 20(3):  25-167.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体蠕形螨感染与面部皮肤病的关系
    陶雅军;马素琴;温冬青;于洁
    2002, 20(3):  26-182. 
    摘要 ( )   PDF (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42例单纯性脑囊尾蚴病的临床分析
    王克霞;李朝品;王健;朱玉霞;许礼发;钱中清;杨庆贵
    2002, 20(3):  27-186. 
    摘要 ( )   PDF (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王文梁;张汉忠;田祖洪;刘凤春
    2002, 20(3):  28-189. 
    摘要 ( )   PDF (1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恶性疟原虫海南株MESA基因的序列分析
    单志新;余新炳;徐劲;陈守义;李学荣
    2002, 20(3):  29-190.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建德市肠道线虫感染调查结果分析
    祝太平;金涛;徐志明;邵秀萍;汪群
    2002, 20(3):  30-191. 
    摘要 ( )   PDF (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肾膨结线虫感染一例报告
    雷菠;庞雅琴;孔保庆;吴明清;黄永秩;王凤永
    2002, 20(3):  31-151.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支气管哮喘合并并殖吸虫病13例临床报告
    林廷塔;李志仁
    2002, 20(3):  32-173.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0例钩虫感染的内镜诊断
    梁仲惠;伊虹羽;黄蒙莎
    2002, 20(3):  33-176.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常见的弓形虫病一例
    王春莉;刘健虎;朱燕芳;袁福兵
    2002, 20(3):  34-192.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