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10-30
    特约综述
    我国棘球蚴病防治面临的挑战和研究需求
    柴君杰
    2009, 27(5):  1-383. 
    摘要 ( )   PDF (2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回顾我国棘球蚴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防治工作的新机遇,分析了开展防治工作面临的各种挑战。在总结国际和国内与棘球蚴病作斗争的历史经验基础上,评述了我国近20年来在棘球蚴病防治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认为在我国西部地区适时启动全面预防控制囊型棘球蚴病计划已具备了现实可能性,提出了为完成该项任务迫切需要解决的研究课题。
    我国抗蠕虫药物研究的进展及面临的问题
    肖树华
    2009, 27(5):  2-389. 
    摘要 ( )   PDF (3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综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抗蠕虫药物,包括抗线虫、吸虫和绦虫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并就在抗蠕虫药物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我国疟疾疫苗研究进展及前景
    张冬梅;潘卫庆
    2009, 27(5):  3-393.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发安全有效的疟疾疫苗是当前全球疟疾防治的重要需求。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技术的应用,有效推动了疟疾疫苗的研发进程。30多年疟疾疫苗研发已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鉴定了一批有价值的疫苗候选抗原,其中一些已进入临床试验,一些结果令人鼓舞。我国疟疾疫苗研发同样取得可喜进展。自主研制PfCP?鄄2.9疟疾疫苗在国内率先进入临床试验,一些疟疾疫苗候选抗原也陆续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近年来,多种国家科技计划和国际上研究经费的投入也促进我国疟疾疫苗的研发工作。尽管研发有效疫苗以控制乃至根除疟疾是个长期目标,取得疟疾疫苗突破仍需在疟疾免疫学以及多个技术层面上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但我们正在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的现状和对防治工作的展望
    管立人
    2009, 27(5):  4-397. 
    摘要 ( )   PDF (4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对内脏利什曼病的防治取得了巨大成就。至20世纪70年代末,大部分流行区的内脏利什曼病已告消除。目前,新疆、甘肃、四川、陕西、山西和内蒙古等西部6省(区)仍有内脏利什曼病流行或散发,防治难度较大。为巩固成果,应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流行因素、媒介蛉种的生物学和防制、野生动物宿主、以及降低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等方面开展调查和研究,以提高对该病的防治水平;同时,对已消除该病的省(市、区)进行监测,了解再度流行的潜在危险。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郑江
    2009, 27(5):  5-401. 
    摘要 ( )   PDF (2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了因地制宜的综合性防治血吸虫病策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至2008年底,全国有血吸虫病流行的12个省(市、区)中5个已阻断传播,454个流行县(市、区)中有265个已阻断传播,97个已控制传播;全国血吸虫病病例数由防治初期的1 000余万例降至41.3万例。目前,尚未控制传播的92个县(市、区)均分布在湖沼和高原山区,防治工作难度很大。由于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综合性防治策略无法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策略虽可迅速降低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但由于钉螺分布广泛,传染源种类众多,难以控制再感染。应改变传统的生物医学防治模式,坚持以社会措施为主导的综合防治策略,将血吸虫病防治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习惯,逐步减少血吸虫病感染的机会,以消除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因素,直至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只有这样,血吸虫病防治才能持续发展。
    我国血吸虫疫苗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汪世平;陈秀春;高冬梅
    2009, 27(5):  6-411. 
    摘要 ( )   PDF (3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吸虫病疫苗研究一直是WHO/TDR热带病防治和我国血防研究的热点内容,近年来我国有关血吸虫病疫苗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蛋白质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血吸虫病疫苗研究已发展到基因工程疫苗研制阶段。其中DNA疫苗已成为当前我国血吸虫病疫苗研究的主流方向。同时,新的有效疫苗抗原分子的筛选鉴定及其配伍与优化,混合疫苗、多价疫苗的构建及其与佐剂的联用,为提高疫苗免疫保护效果提供了新的途径。
    钉螺遗传学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周晓农;李石柱;刘琴;张仪
    2009, 27(5):  7-418. 
    摘要 ( )   PDF (3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钉螺的生物学研究一直受到研究者关注,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运用种群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钉螺遗传学特性,及其与钉螺分布和对血吸虫易感性等开展了系列研究,旨在探索阻断血吸虫生活史的新方法。但国内就钉螺遗传学研究特别是与日本血吸虫相容性的遗传特性方面的研究仍较薄弱,今后研究重点应借鉴国际上对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光滑双脐螺的大量研究结果与方法,特别是借助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等现代研究方法,开展钉螺遗传特性及其与血吸虫关系的研究,以提升我国钉螺遗传学的研究水平。
    上海粉尘螨变应原及特异性免疫治疗(英文)
    温廷桓
    2009, 27(5):  8-425.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螨性变态反应的研究开始于1970年代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当地的粉尘螨螨种制备的变应原SMU-Df,其过敏活性与国外同种比较,超过许多倍属于最高的,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参考品、弗吉尼亚大学标准品、丹麦哥本哈根变态反应研究所标准质量品等。SMU-Df 经凝胶层析所显示的蛋白峰曲线型与粉尘螨代谢培养基者基本相似,其变应原性也相仿。过敏病例可用皮肤点刺试验、鼻腔激发试验和血清IgE水平测定方法诊断,80%左右的过敏患者呈阳性反应。粉尘螨注射液是我国第一种由卫生主管部门批准生产的商品变应原,用传统的皮下注射免疫治疗,通过季节性脱敏,大多数患者可减轻过敏症状,具有极好的疗效。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远期疗效而无严重不良反应。对于粉尘螨粗抗原的改良处方和不同给药途径进行过研究,尤其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制备和临床应用从1992年与国外同步开始,对于儿童尤其适用而无年龄限制,疗效极好。螨苗冲击特异性免疫疗法具有快速改善过敏症状且有远期疗效。粉尘螨变应原具有诱导人体免疫调节作用,不论过敏患者或健康人群都产生免疫应答。
    弓形虫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陈晓光;谭峰
    2009, 27(5):  9-431. 
    摘要 ( )   PDF (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弓形虫为顶复动物门寄生原虫,呈世界性广泛分布,可感染所有温血动物,并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时导致严重的疾患,其极高的流行性和致病的机会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弓形虫研究的历史,综述了目前弓形虫研究的热点并提出了在今后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日本血吸虫病防治技术的探索与思考
    曾庆仁;杨胜辉;何永康
    2009, 27(5):  10-435. 
    摘要 ( )   PDF (2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理论到实践简要阐述了日本血吸虫病防治及其技术探索的难度,并分析了我国现行血防技术的不足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巩固我国血防已取得的成效,早日实现传播阻断目标,提出了应优先加强研究的血防技术内容。
    专家论坛
    我国伊蚊族蚊类记录的校订及新分类系统的建议(双翅目∶蚊科)
    瞿逢伊;朱淮民
    2009, 27(5):  11-447. 
    摘要 ( )   PDF (3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国外蚊虫分类经验,对我国伊蚊族蚊类以往记录171种的分类地位作了校订,其中160种可归入我国伊蚊族新分类系统的29个属中,另外11种地位未定,暂按旧分类地位列名表供查考。我国伊蚊族新分类系统包括伊蚊属Aedes、阿蚊属Armigeres、艾蚊属Ayurakitia、博蚊属Bothaella*、布蚊属Bruceharrisonius*、环喙蚊属Christophersiomyia*、科蚊属Collessius*、丹蚊属Danielsia*、唐蚊属Downsiomyia*、箭阳蚊属Edwardsaedes*、纷蚊属Finlaya*、弗蚊属Fredwardsius*、贾蚊属Gilesius*、领蚊属Heizmannia、喜蚊属Himalaius*、霍金蚊属Hopkinsius*、呼蚊属Hulecoeteomyia*、连蚊属Jihlienius*、奈蚊属Kenknightia*、陆蚊属Luius*、霉蚊属Mucidus*、新黑蚊属Neomelaniconion*、骚扰蚊属Ochlerotatus、花蚊属Phagomyia*、盾蚊属Scutomyia*、覆蚊属Stegomyia*、田中蚊属Tanakaius*、尤蚊属Udaya和奇阳蚊属Verrallina等29属,其中22属(*)为我国新记录。此外,还对《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8卷,双翅目:蚊科上卷》记载的4种伊蚊作了重要订正。安图伊蚊Ae.Edw.) antuensis应是平坝箭阳蚊Ed. pingpaensis的同物异名。滇西伊蚊Ae.Sin.) occidentayunnanus、黄背伊蚊Ae.Och.) flavidorsalis和亚同伊蚊Ae.Fin.) subsimilis分别订正为滇西领蚊Hz.Mat.) occidentayunnana、白色骚扰蚊Oc. albineus和亚同尤蚊Ud. subsimilis
    人体寄生虫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性思考
    季旻珺;吴观陵
    2009, 27(5):  12-454. 
    摘要 ( )   PDF (3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概要地回顾了人体寄生虫学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早期确立为生物医学的一个独立学科以来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辉煌发展、遭遇挫折和下降,直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复苏和新发展。寄生虫学新的发展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寄生虫学的研究融入了正在继续进行的生物学革命,以极快的速度将现代生物学新的理论、概念和技术引入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研究的许多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发展。现代生物学和医学新理论与高新技术成就的渗透,不仅在微观水平上对宿主-寄生虫相互关系作出更加深刻的诠释,而且也为发展新的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尽管如此,作者明确指出,尽管寄生虫病仍然是一类分布广泛、对人类健康威胁甚大的疾病,但人体寄生虫学学科的发展,在现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受到忽视,包括医学教育中的寄生虫学教学日渐衰微的趋势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本文中作者还就我国寄生虫学学科发展需求、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国寄生虫学学科发展战略思考、当前人体寄生虫学研究的主流思维及优先研究领域布局思考等问题发表了若干探讨性意见;作者还涉及了在我国寄生虫(病)学学科未来发展战略制定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即它的学科定位,特别是在医学教育中的学科当前定位带来的困惑及考虑。
    消息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征稿、征订
    2009, 27(5):  13-389. 
    摘要 ( )   PDF (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征稿启事
    2009, 27(5):  14-418.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学术研讨会暨分会委员会、杂志编委会换届会议通知
    2009, 27(5):  15-425.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汉/汉英 医学寄生虫学词汇》即将出版
    2009, 27(5):  16-447. 
    摘要 ( )   PDF (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获奖感言
    2009, 27(5):  17-目次IV. 
    摘要 ( )   PDF (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2009, 27(5):  18-封二. 
    摘要 ( )   PDF (7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网站网页
    2009, 27(5):  19-封三.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