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2019, Vol. 37 ›› Issue (5): 520-525.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5.003
郑文琪1,2(), 王俊瑞1, 王华2, 刘飞3, 罗恩杰4, 曹雅明3, 韩艳秋1,*(
)
Wen-qi ZHENG1,2(), Jun-rui WANG1, Hua WANG2, Fei LIU3, En-jie LUO4, Ya-ming CAO3, Yan-qiu HAN1,*(
)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外阻断实验与蚊虫直接喂养实验对截短的重组伯氏疟原虫推测分泌动合子蛋白7(rPbPSOP7)31~210氨基酸(aa)片段的传播阻断能力进行研究。方法 体外阻断实验,雌性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5 × 106伯氏疟原虫感染红细胞(PbRBC),感染后第3天,尾静脉收集血液,与rPbPSOP7免疫小鼠血清(大肠埃希菌表达并纯化,与弗氏佐剂混合后免疫BALB/c小鼠)进行混合培养,观察不同稀释倍数(1 : 5、1 : 10、1 : 50)免疫血清培养15 min后疟原虫配子体出丝数及培养24 h后动合子形成数的变化,以同样稀释倍数的His标签蛋白免疫血清为对照。蚊虫直接喂养实验,rPbPSOP7(实验组)或His标签蛋白(对照组)与弗氏佐剂混合后各免疫5只雌性BALB/c小鼠,于末次免疫后第10天,用苯肼处理并经腹腔注射5 × 106 PbRBC,感染后第3天,每组小鼠用至少50只雌性按蚊直接吸食小鼠血液,吸血后第10天解剖按蚊,计数蚊胃壁上的囊合子数,计算蚊虫感染率。实验重复3次。结果 体外阻断实验中,与His标签蛋白免疫血清对照组相比,rPbPSOP7免疫血清1 : 5、1 : 10和1 : 50稀释培养的配子体出丝数分别减少了22.0%、8.0%和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培养24 h后,1 : 5、1 : 10与1 : 50稀释培养的动合子形成数分别减少了69.2%、56.4%和48.6%(P < 0.01),呈抗体剂量依赖关系。3次独立的蚊虫直接喂养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每只蚊胃壁上的平均囊合子数分别为(31.1 ± 34.9)、(30.2 ± 32.3)和(29.1 ± 35.1)个,较对照组的(87.1 ± 69.3)、(96.4 ± 82.9)和(85.3 ± 69.1)个分别减少了64.2%、68.6%和65.8%(P < 0.01)。按蚊感染率由对照组的96.4%(27/28)、89.3%(25/28)和89.3%(25/28),降至实验组的78.6%(22/28)、78.6%(22/28)和75%(21/28),分别降低了17.8%、10.7%与14.3%(P > 0.05)。结论 rPbPSOP7免疫血清可明显减少动合子及囊合子的形成,抗rPbPSOP7血清具有一定的传播阻断能力。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