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邢佳, 余艳丽, 汪建军, 许世娟. 陕西省内脏利什曼病伴黑曲霉菌感染1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6): 820-822. |
[2] |
李娜, 藏达热, 乌日力格, 阿拉腾布日古德, 海鹰, 哈斯苏荣. 内蒙古乌审旗地区牛、羊片形吸虫感染情况及分子鉴定[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1): 36-41. |
[3] |
覃裴溪, 周彩显, 鲁志刚, 张碧瀛, 周涛勋, 胡敏. 粪类圆线虫感染性Ⅲ期幼虫和寄生性雌虫miRNA的鉴定[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4): 412-420. |
[4] |
严晓岚, 闻礼永, 熊彦红, 郑彬, 张剑锋, 汪天平, 俞丽玲, 许国章, 林丹丹, 周晓农. 《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标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解读[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6): 798-800. |
[5] |
李芹翠, 陈凤, 顾伟, 杨磊. 云南省65例片形吸虫病临床特点[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4): 521-523. |
[6] |
宋宏宇, 梁雨晴, 华瑞其, 史媛, 阳爱国, 郭莉, 袁东波, 谢跃, 杨光友. 细粒棘球绦虫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表达、定位和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价[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2): 194-201. |
[7] |
季亚楠, 廉晓丽, 朱逢龙, 杨毅梅. 金属纳米粒子在常见感染性疾病检测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1): 115-119. |
[8] |
刘欣, 齐永芬, 鱼艳荣.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可溶性虫卵抗原对肝星状细胞的作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2): 218-222. |
[9] |
姜纯杰,关飞,雷家慧*. IL-33/ST2信号通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 36(3): 18-307-314. |
[10] |
罗雪平, 袁南贵, 黄俊. 可溶性虫卵抗原和成虫抗原刺激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h17细胞的免疫应答[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2): 105-109. |
[11] |
章乐生, 孙磊, 胡媛, 巩文词, 王燕娟, 沈玉娟, 徐馀信, 汪天平, 曹建平. 蓝氏贾第鞭毛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2): 160-163. |
[12] |
向瑞灯1,喻斌1,单晓伟2 *,邓芳1,徐新文1,刘志爽3. 哨鼠法监测汉川市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性的效果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 34(1): 8-46-52. |
[13] |
宋国平,李金福,陈艳*,徐婧. 雷丸及吡喹酮对猬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5, 33(1): 8-40-44. |
[14] |
焦伟1 *,付承1,刘万里1,王莹1,高春花2,柴君杰1. 5种天然抗原制剂对不同临床状态细粒棘球蚴病患者的诊断效能[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4, 32(2): 7-116-122. |
[15] |
郑浩, 李石柱, 曹淳力, 张利娟, 孙乐平, 杨坤, 涂祖武, 李以义, 杨卫平, 辜小南, 吴子松, 冯锡光, 朱蓉, 许静, 肖宁, 周晓农. 2012年基于感染性水体哨鼠监测的血吸虫病风险区域预警[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3, 31(6): 3-428-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