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晚璇, 沈海默, 陈绅波, 陈军虎. 间日疟原虫VIR14蛋白与ICAM-1受体相互作用关键位点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5, 43(2): 192-197. |
[2] |
章孝成, 沈玉娟, 胡媛, 姜岩岩, 刘华, 曹建平. 肠道原虫实验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5, 43(1): 135-139. |
[3] |
堵舒桐, 杨翼维, 吴恬菲. 2020—2022年大理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抗弓形虫抗体调查[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6): 806-809. |
[4] |
郭帅, 何彪, 高源利, 范永铃, 朱锋, 丁艳, 刘太平, 徐文岳. 鼠疟原虫感染大鼠和小鼠的种特异性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5): 539-545. |
[5] |
丁红芸, 董莹, 徐艳春, 邓艳, 刘言, 吴静, 陈梦妮, 张苍林. 云南省输入性间日疟原虫多药抗性蛋白1基因突变多态性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4): 404-411. |
[6] |
张娟, 陶洪, 李彦忠, 王婷婷, 杨晶晶, 向以斌, 陈奕杉, 周晓梅. 2017—2022年云南省常见螺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4): 464-469. |
[7] |
张少华, 刘婷丽, 骆学农, 王帅, 郭爱疆, 白雪, 陈国梁, 才学鹏. 豆状囊尾蚴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及其分泌产物的分离鉴定[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4): 500-506. |
[8] |
石天琪, 陈军虎. 间日疟原虫入侵网织红细胞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3): 396-401. |
[9] |
陈穗林, 刘太平, 徐文岳. 疟疾疫苗研制及其存在的问题[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3): 283-295. |
[10] |
陈贺捷, 姜慧娇, 梁倩, 武杰, 桂显伟, 邹海亮, 邢稚坤, 王二强, 陈雪玲, 吴向未. 不同肝癌细胞上清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体外培养活性的影响[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3): 317-323. |
[11] |
金行一, 张玲玲, 朱素娟, 徐卫民, 陈珺芳, 阮卫, 姚立农, 陈华良. 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和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多态性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3): 323-331. |
[12] |
牛子文, 常艳凯, 王克, 张龙现. 隐孢子虫体外培养模型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3): 394-399. |
[13] |
徐艳春, 董莹, 邓艳, 毛祥华, 陈梦妮, 张苍林, 江陆斌. 云南省不同感染来源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多态和种群结构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1): 67-73. |
[14] |
张丽, 丰俊, 涂宏, 夏志贵, 周水森. 消除疟疾的挑战:2011-2018年全国间日疟疫情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5): 532-538. |
[15] |
程祥云, 刘太平, 陈穗林, 徐文岳. 蛋白激酶9在约氏疟原虫生长发育中的作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3): 248-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