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润花, 殷国荣. 刚地弓形虫病多表位疫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5): 661-667. |
[2] |
赵紫琪, 吕芳丽. 免疫功能健全者获得性弓形虫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2): 228-235. |
[3] |
黄子芸, 吕芳丽. 实体器官移植与弓形虫病[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3): 386-392. |
[4] |
苏海莹, 杨淑君, 彭鸿娟, 王春梅. 弓形虫病临床误诊现状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3): 342-345. |
[5] |
沈继龙*. 弓形虫病的若干术语释义及实验室诊断的解读与处置策略[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4): 13-382-386. |
[6] |
闻礼永1*, 熊彦红2, 严晓岚1, 郑彬2, 官亚宜2, 张剑锋1, 林丹丹3, 周晓农2. 对“试论《弓形虫病的诊断》(WS/T 486-2015)标准的不足并探讨孕妇弓形虫感染的处理”一文的回复[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4): 15-390-395. |
[7] |
严晓岚1,闻礼永1*,官亚宜2,张剑锋1,林丹丹3. 《弓形虫病的诊断》标准解读[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 34(4): 18-387-388,封三. |
[8] |
龙昌平, 钱颖骏, 李调英, 付青, 王强, 肖宁. 中国西部地区带绦虫病流行形势及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4, 32(3): 13-229-233. |
[9] |
卢致民1,王燕1,张子扬2,唐宏炜1,索勋3 *. 弓形虫感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评价[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3, 31(5): 4-346-351. |
[10] |
陶艳琳, 赵雪涛, 付永锋, 汤宇帆, 李申生, 程训佳. 上海市徐汇区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2, 30(6): 19-495-497. |
[11] |
陈国伟;王军;黄兴周;李亚萍;侯中生;李华宪;许时燕;魏春;张再兴. 云南省8个边境州市19个口岸入境者疟疾血清学检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0, 28(1): 13-57. |
[12] |
陈晓光;谭峰. 弓形虫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9, 27(5): 9-431. |
[13] |
王淑梅;;杨飞飞;黄玉仙;施光峰;翁心华. 78例脑寄生虫病病例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9, 27(3): 13-248. |
[14] |
王睿;王中全;崔晶. 旋毛虫Ts21重组蛋白的免疫诊断价值及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9, 27(1): 4-21. |
[15] |
郑香;房文;黄芳;沈毓祖;苏云普;黄光全;周水森.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调查黄淮流域不同媒介地区当前疟疾流行水平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8, 26(6): 4-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