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贾西帅, 周水茂, 罗华堂, 刘聪, 杨燕, 田俊华, 徐文秀. 湖北省1例输入性内脏利什曼病的诊断与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5, 43(2): 298-300. |
[2] |
危芙蓉, 俞铖航, 郑彬, 高春花. 《利什曼原虫检测 涂片镜检法》标准解读[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6): 763-766. |
[3] |
贾西帅, 周水茂, 罗华堂, 刘聪, 王帅, 徐文秀. 利什曼原虫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3): 413-417. |
[4] |
郑广福, 刘现兵, 姜昱竹, 李新雨, 胡雪梅, 张海霞. 刚地弓形虫感染孕鼠胎盘组织中中性粒细胞和IL-17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1): 48-54. |
[5] |
黎嫦, 杜新月, 严敏, 王兆军.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2): 219-222. |
[6] |
杨成运, 贺志权, 鲁德领, 钱丹, 刘颖, 李素华, 周瑞敏, 邓艳, 张红卫, 王昊, 赵东阳, 郭万申. 2020年河南省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4): 481-486. |
[7] |
张爱平, 梁曼曼, 朱玲玲, 盛皓宇, 杨江华. 内脏利什曼病治疗后64年复发1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2): 266-268. |
[8] |
李淑凝, 李汶霖, 沈海娥, 王洋, 田喜凤.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体外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4): 455-460. |
[9] |
马琳, 张铮, 王安礼, 刘东立. 检测利什曼原虫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建立及应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4): 548-552. |
[10] |
余大为, 李凡, 冯宇, 杨成明, 杨俊克, 刘林林, 张永福. 三种免疫层析试条检测甘肃犬利什曼原虫感染效能的评价[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6): 792-795. |
[11] |
刘建秀, 汪俊云. 分子技术在利什曼原虫分类与鉴定上的应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4): 508-513. |
[12] |
刘建秀, 高春花, 杨玥涛, 郑彬, 汪俊云. 利什曼原虫K26序列应用于我国利什曼原虫分离株鉴定的价值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2): 181-187. |
[13] |
柴强, 李朝品. 重组蛋白Blo t 21 T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小鼠效果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3): 286-290. |
[14] |
程芳洲, 高春花, 杨玥涛, 汪俊云. 我国不同利什曼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的多态性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2): 196-201. |
[15] |
危芙蓉, 杨玥涛, 汪俊云, 王燕娟, 潘佳明, 曹建平. 婴儿利什曼原虫感染小鼠体内中性粒细胞形成胞外诱捕网能力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1): 1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