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魏梦甜, 王阳, 张璧辉, 孙军. 单一性别日本血吸虫尾蚴的获得[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1): 111-114. |
[2] |
蔡茂荣, 林国华, 陈锦钟, 罗鋆, 黄明松, 邓艳, 程由注. 福建省六斗山自然保护区平和华溪蟹感染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情况及其形态学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5): 478-482. |
[3] |
林国华1,颜翠兰1,蔡茂荣2,黄明松1,周耀雄1,方彦炎3,程由注3 *. 福建省漳州市鼠类宿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调查[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 34(2): 9-133-136. |
[4] |
黄庆妮;;唐伶俐;姜小光;陈朝;周晓农. 基于QuickBird影像提取江滩钉螺分布生态环境要素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 25(4): 8-309. |
[5] |
柳建发;余传信;朱荫昌;殷旭仁;许永良. 日本血吸虫虫卵中毛蚴抗原的融合表达及抗原性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5, 23(3): 7-158. |
[6] |
程由註. 并殖吸虫中间宿主感染与其生态环境的关系[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9, 17(4): 7-214. |
[7] |
黄文通,杨罗静,谈佩萍,施天益. 中草药皂甙对钉螺、血吸虫毛蚴和尾蚴杀灭作用的初步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5, 13(3): 236-236. |
[8] |
宋文剑,孔争,李雍龙. 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毛蚴攻击力的影响[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4, 12(3): 236-236. |
[9] |
谭鸿群,王延安. 日本血吸虫毛蚴在钉螺体内发育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3, 11(3): 225-225. |
[10] |
杨照青,夏代光. 丰宫并殖吸虫毛蚴感染两种拟钉螺的实验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2, 10(1): 73-74. |
[11] |
崔新民,汪天平,张耀璧,张功华,许维嘉,周学廉,方国仁. 江湖洲滩地区血吸虫病易感地带易感因素与水平的调查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89, 7(1): 42-42. |
[12] |
沈莲萍,蔡振荣,夏静,路增印. 日本血吸虫毛蚴对上海地区罹买螺与扁巷螺的感染实验[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88, 6(S1): 49-50. |
[13] |
许世锷,陆秀君,谢霖崇,李绪琼. 肝片形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毛蚴体表结构的比较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88, 6(S1): 94-94. |
[14] |
袁建华,刘瑞德,高俊峰. 卫氏并殖吸虫毛蚴超微结构的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88, 6(2): 126-127. |
[15] |
王承全,甘源泉. 斯氏狸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锯齿华溪蟹兴山亚种[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88, 6(1): 2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