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海云. 假叶目绦虫的分类系统调整及其主要类群的识别特征[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3): 411-419. |
[2] |
蔡茂荣, 林国华, 陈锦钟, 罗鋆, 黄明松, 邓艳, 程由注. 福建省六斗山自然保护区平和华溪蟹感染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情况及其形态学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5): 478-482. |
[3] |
陈泽, 李思思, 刘敬泽. 蜱总科新分类系统的科、属检索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1, 29(4): 13-302-304、309. |
[4] |
瞿逢伊;朱淮民. 我国伊蚊族蚊类记录的校订及新分类系统的建议(双翅目∶蚊科)[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9, 27(5): 11-447. |
[5] |
陈立杰;段玉玺. 植物寄生线虫虫种资源的分类鉴定[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6, 24(增刊): 6-s32. |
[6] |
马俊英;马霄;吴献洪;张静宵;何多龙;刘玉芳;刘巴睿;刘培运;刘海青;赵延梅;蔡辉霞;王虎. 玉树县人体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5, 23(6): 22-452. |
[7] |
姚俊敏;蔡玥;施晓华;翟自立. 蒿甲醚早期治疗实验小鼠弓形虫病的初步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3, 21(6): 16-371. |
[8] |
刘海涛;刘玉清;吴洪娟;魏志新;郭爱华;姜洪新. 肺癌患者卡氏肺孢子虫感染情况初步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2, 20(3): 21-135. |
[9] |
张学妹;常正山;陈韶红;方栩;张永年. 人体棘颚口线虫期幼虫感染一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2, 20(1): 27-44. |
[10] |
周云;夏登华;曾光兴;言明文;甘承新;蔡士椿. C26膜检测江滩水体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初步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9, 17(1): 22-63. |
[11] |
王天顺. 四川省南充地区毛毕吸虫的发现[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6, 14(2): 155-156. |
[12] |
黄文通,杨罗静,谈佩萍,施天益. 中草药皂甙对钉螺、血吸虫毛蚴和尾蚴杀灭作用的初步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5, 13(3): 236-236. |
[13] |
戴振华,严涛,董苌安,周宪民. 三平正并殖吸虫的宿主相容性及宿主转换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4, 12(3): 235-235. |
[14] |
张永生,兰继毓,刘伟,齐秀春,李颖. 我国伊蚊属12种蚊幼虫上颚扫描电镜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4, 12(2): 154-154. |
[15] |
文超福,时培才,李道宁,连德润. 嗜眼科吸虫感染一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3, 11(4): 309-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