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甯媛, 曾雯雯, 汪琳, 徐媛媛, 刘江欣, 代青浪, 勾康晋源, 卢雪, 侯晓晖. 荒川库蠓内部结构组织学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5): 696-702. |
[2] |
张勇, 李金福, 陈艳, 蔡倩彤. 猬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小鼠皮下肌肉组织β1转化生长因子含量变化的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3): 270-274. |
[3] |
寻慧, 丁凯泽, 杨明, 陈汉彬. 兴义维蚋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学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3, 31(6): 6-443-447. |
[4] |
曾庆仁1,贺美1,王芳1,张祖萍1 *,粟占三2,周军2,刘保安3,兰智华2,胡勉娟1,蔡力汀1. 10例疑似曼氏裂头蚴病的病原学诊断[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2, 30(3): 12-224-227,232. |
[5] |
吴升伟, 包怀恩, 李小燕, 葛爽. 小鼠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1, 29(5): 2-327-332. |
[6] |
寻慧,杨明*,吴慧,陈汉彬. 兴义维蚋成熟幼虫消化道组织学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1, 29(2): 17-104-106. |
[7] |
张浩1, 2, 张威2, 朱燃2, 诸葛洪祥1 *. 印度殖盘吸虫神经系统的乙酰胆碱酯酶定位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1, 29(1): 17-71-73. |
[8] |
胡旭初;周红娟;胡凤玉;马长玲;赵俊红;黄灿;郑小凌;徐劲;余新炳. 华支睾吸虫ATP合酶b亚基的组织和亚细胞定位[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9, 27(2): 1-101. |
[9] |
朱丹;李红军;刘和香;张仪;郭俭;梁幼生;周晓农. 密达利对湖北钉螺酶组织化学作用的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 25(3): 9-201. |
[10] |
柳建发;陈晓光. 紫外线照射后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扫描电镜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4, 22(3): 18-185. |
[11] |
杨坤. 酶组织化学在日本血吸虫及其中间宿主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3, 21(4): 15-248. |
[12] |
陈文列;陈金富;钟秀容;唐昌榕;陈晞;林曦. 阴道毛滴虫粘附大鼠阴道的超微结构与组织化学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1, 19(5): 8-289. |
[13] |
刘文琪;李雍龙;AndreasRuppel. 日本血吸虫血红素加氧酶活性及免疫组化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1, 19(2): 6-86. |
[14] |
冯振卿;朱荣;李玉华;仇镇宁;李芸茜;王祝鸣;薛婉芬;管晓虹. 抗独特型抗体NP30对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及肝纤维化的调节作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1, 19(1): 10-36. |
[15] |
吴家红;包怀恩. 大链壶菌对致倦库蚊幼虫三种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0, 18(5): 14-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