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2019, Vol. 37 ›› Issue (3): 254-259.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3.003
孙定炜(), 刘莹*(
), 王光泽, 林绍雄, 童重锦, 陈冬燕, 胡锡敏
Ding-wei SUN(), Ying LIU*(
), Guang-ze WANG, Shao-xiong LIN, Chong-jin TONG, Dong-yan CHEN, Xi-min HU
摘要:
目的 了解海南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和流行特征,为制定全省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按照《全国第三次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海南省8个市(县)中抽取10个行政村和8个城镇为调查点。所有调查点均开展土源性线虫感染、带绦虫感染调查,仅在行政村调查点开展肠道原虫感染调查。每个调查点抽取3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50人。采集受检者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一粪二检)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钩蚴培养法鉴别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6岁儿童蛲虫卵和带绦虫卵,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和包囊。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8个市(县)18个调查点4 773人,总感染率为13.3%(633/4 773)。其中原虫感染率为2.8%(76/2 698),检出原虫5种;蠕虫感染率为12.1%(576/4 773),检出蠕虫7种,主要为钩虫(5.6%)和鞭虫(4.3%)。252名儿童接受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感染率为31.4%(79/252),无带绦虫感染。共有143例钩虫感染者阳性粪样进行钩蚴培养,其中美洲钩虫感染120例,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混合感染23例。行政村、城镇调查点蠕虫感染率分别为18.1%(488/2 698)、4.2%(88/2 075)(P < 0.01)。男性、女性蠕虫感染率分别为10.9%(247/2 273)和13.2%(329/2 500)(P < 0.05);60~69岁年龄组蠕虫感染率最高(17.6%,77/438),15~19岁年龄组最低(6.2%,12/194),各年龄组之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苗族蠕虫感染率最高,为19.1%(97/508),不同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蠕虫感染率职业分布以农民最高(14.1%,384/2 717),商人最低(3.5%,8/228),不同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文化程度分布以文盲感染率最高,为20.8%(33/159),大专及以上学历感染率最低,为5.8%(34/591),不同文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东方、琼海、琼中和临高等4个市(县)进行了原虫调查,其感染率分别为2.0%(16/790)、1.7%(14/829)、3.8%(20/527)和4.7%(26/552),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男性、女性原虫感染率分别为2.8%(37/1 316)和2.8%(39/1 382);20~29岁年龄组原虫感染率最高,为4.7%(15/320),原虫感染率苗族最高,为4.6%(12/263)。学龄前儿童感染率最高,为4.6%(12/260),不同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海南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总体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儿童的蛲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应成为该省今后肠道寄生虫病防治重点。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