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沈瑞鑫, 王意婷, 李春晓, 吴家红, 赵彤言, 陈艳. 基于致倦库蚊转录组的溴氰菊酯抗性相关基因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4): 453-463. |
[2] |
牟荣;包怀恩;李建华. 感染大链壶菌后蚊幼虫脂肪、酯酶和脂肪酶的变化[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4, 22(5): 7-282. |
[3] |
潘卫;包怀恩. 大链壶菌感染对致倦库蚊幼虫体内元素的影响[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2, 20(4): 9-225. |
[4] |
莫非;包怀恩. 感染大链壶菌后致倦库蚊幼虫血淋巴细胞的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1, 19(6): 3-332. |
[5] |
黄朝晖;王金福. 三种蚊虫COII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1, 19(2): 8-92. |
[6] |
吴家红;包怀恩. 大链壶菌对致倦库蚊幼虫三种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0, 18(5): 14-311. |
[7] |
段绩辉;李正祥;张开仁;罗亨桥;曾祥卫;张德仁. 残存中等密度和较高密度班氏微丝蚴血症持续时间及传播作用的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0, 18(3): 13-169. |
[8] |
瞿靖琦,左新平. 快速诊断内脏利什曼病的Dipstick方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6, 14(2): 162-162. |
[9] |
罗亨桥,曾祥卫,李正祥,向华清,姚本华,段绩辉. 湘西山区一自然村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传播丝虫病作用的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6, 14(2): 164-165. |
[10] |
. 广东省寄生虫病“八五”防治规划1991—1993年执行情况[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5, 13(S1): 121-124. |
[11] |
. 贵州省执行寄生虫病“八五”规划的情况[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5, 13(S1): 142-143. |
[12] |
翁锦坤,陈春城. 福建省东山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流行病学动态监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5, 13(4): 313-313. |
[13] |
王琴美,王鸣杰,常惠玲. 自SDS-PAGE凝胶中洗脱蛋白质的简易高效方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5, 13(4): 314-314. |
[14] |
张继翔,章辉,吴晓兵,丁瑞兰. 胶乳凝集试验诊断血吸虫病的现场应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5, 13(1): 78-78. |
[15] |
王钊,徐淑惠. 序言[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4, 12(S1):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