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2023, Vol. 41 ›› Issue (2): 198-201.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2.011
方文(), 杨敬, 王海英, 陈绍荣, 刘榆华, 李天美*(
)
FANG Wen(), YANG Jing, WANG Haiying, CHEN Shaorong, LIU Yuhua, LI Tianmei*(
)
摘要: 目的 观察肝片形吸虫囊蚴脱囊所需条件及脱囊蚴的形态。 方法 收集牛源肝片形吸虫虫卵,28 ℃水浴10~11 d后,将孵化出的毛蚴感染小土蜗,感染后35~40 d收集囊蚴。将囊蚴分为3组,每组30个囊蚴,分别置于50%、75%和100%胆汁中,每组囊蚴再均分为2个小组,分别于37、39 ℃水浴,每隔30 min观察后尾蚴逸出情况,以选择最适脱囊温度。另设15个实验组,每组取10个囊蚴,囊蚴经人工胃液处理10 min、30 min、1 h、1.5 h和2 h后,分别加至50%、75%和100%胆汁中,用最适脱囊温度孵育6 h,每隔30 min观察脱囊蚴逸出情况,并镜下观察脱囊蚴形态。以蒸馏水、生理盐水、人工胃液以及50%、75%和100%胆汁直接处理为对照组。未孵育出脱囊蚴的囊蚴继续观察至24 h。结果 经不同温度孵育24 h后,39 ℃下脱囊蚴逸出数量最多,50%、75%、100%胆汁中分别逸出9、12和4条,因此最适水浴温度为39 ℃。不同实验组中,最早观察到脱囊蚴的为人工胃液处理2 h + 100%胆汁组,共耗时3 h(胆汁孵育1 h);逸出数量最多的为人工胃液处理1 h + 100%胆汁组,胆汁孵育6 h内共逸出8条脱囊蚴。6个对照组在观察时间内均未见脱囊蚴,但不同浓度胆汁处理24 h后可见已死亡的脱囊蚴。镜下可见,脱囊蚴呈长椭圆形,与尾蚴体部形态相似,为成虫的雏形,大小为(228.0~361.0)µm ×(114.0~209.0)µm,平均291.0 µm × 163.9 µm。口腹吸盘清晰可见;肠管呈黄褐色,自口吸盘后、咽及食管下,分两支盘曲重叠,充满虫体两侧直至尾部。 结论 肝片形吸虫囊蚴不会自行脱囊,脱囊过程需要胃肠消化液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脱囊蚴与尾蚴体部形态、大小相似。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