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1990, Vol. 8 ›› Issue (2): 142-142.

• • 上一篇    下一篇

钉螺易地生存并繁殖的实验观察

陶亮风   

  1. 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收稿日期:2017-01-09 修回日期:2017-01-09 出版日期:1990-05-31 发布日期:2017-01-09

  • Received:2017-01-09 Revised:2017-01-09 Online:1990-05-31 Published:2017-01-09

摘要: 1985年11月,我们将采自四川大邑、湖北江陵和安徽贵池的钉螺(分别简称为川、鄂和皖螺),人工投放于四川巫山县(非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控制现场上,对其生存和繁殖活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 方法 现场位于长江支流大宁河入江口附近,海拔高程约120m,曾被十年一遇的洪水淹没,土壤湿度常在20%以上。现场土壤为老冲积土,质地轻粘,长有杂草。巫山县气候特点与湖北流行区相近。 将实验钉螺逐一挑选后投放现场。为便于回收,不使钉螺遗失,特制了若干体积为60×30×30cm的尼龙纱螺笼,每只笼内投放采自同一地的钉螺100只,雌性略多于雄性。箱底铺有5~10cm厚的现场泥土,其表面钉螺密度约50只/0.11m~2,接近鄂螺采集地的水平。为便于比较,分别在川螺采集地和

关键词: 钉螺, 实验观察, 巫山县, 年死亡率, 生殖器官形态, 产卵能力, 血吸虫病流行区, 采集地, 螺卵, 土壤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