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清玉, 金勇, 马伟琼, 黄志勇. 广州管圆线虫致颅脑及胸部感染1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5, 43(2): 307-310. |
[2] |
蔡泽政, 杨萍, 廖倩倩. 儿童并殖吸虫复杂性感染1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6): 813-816. |
[3] |
董聪, 尹启超, 李玉红. 皮肤蝇蛆病继发嗜酸粒细胞增高1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6): 823-826. |
[4] |
李曰进, 闫燕, 申艳梅, 魏艳彬, 许艳, 王龙江, 闫歌, 郭云海, 王用斌. 山东省输入性广州管圆线虫病1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4): 554-556. |
[5] |
华丽娟, 李生浩, 常国楫, 刘思奇, 丁洁, 柏保利, 张露, 王晴晴. 药物调控PPAR-γ/RXR-α信号通路对改善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作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6): 691-698. |
[6] |
高澜琳, 谢汉国, 林陈鑫, 江典伟, 蔡武卫, 郑丹. 基于COⅠ的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系统进化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6): 756-759. |
[7] |
刘玉婷, 厉广栩. 儿童重型广州管圆线虫病1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6): 813-816. |
[8] |
郑运伟, 郭江梅. 胸腔积液检出口腔毛滴虫1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4): 559-561. |
[9] |
龚志红, 龚红卡, 徐芸, 刘俊朴, 涂永红, 谢慧群. 江西省2011—2020年并殖吸虫病病例回顾性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2): 247-251. |
[10] |
张娟, 夏菁, 张华勋, 朱红, 吴冬妮, 万伦, 曹幕民. 2018—2020年湖北省并殖吸虫感染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5): 600-605. |
[11] |
胡坤敏, 陈韶红, 艾琳, 郑彬. 豫皖闽浙4省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核糖体ITS2和线粒体CO1基因序列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1): 87-94. |
[12] |
张苍林, 保雪莹, 彭佳, 字金荣, 冉甄, 卢娜, 杨亚明. 云南省西南地区福寿螺COⅠ基因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1): 75-81. |
[13] |
俞谊江, 郑静静, 王斌, 任丛汉, 顾敏霞, 徐海红. 宁海县首例牛带绦虫感染病例的诊治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 36(6): 673-675. |
[14] |
胡月, 陈艳, 李金福, 蒙兴慧, 刘巧霞, 刘鉴. 虫种特异性基因检测小鼠无虫病理组织裂头蚴感染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 36(4): 357-361. |
[15] |
蒋智华, 杨庆利, 杨益超.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1基因鉴别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的双重PCR法的建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 36(2): 187-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