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严信留, 杜尊伟, 杨亚明, 汪丽波, 吴方伟, 李奔福, 李鸿斌, 陈然, 字金荣, 彭佳, 蔡璇, 保雪莹, 唐小英, 杨恒林. 单次和双次阿苯达唑治疗土源性线虫感染的疗效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2): 204-210. |
[2] |
陈琳, 朱继峰, 邱竞帆, 徐志鹏, 张东辉, 陈璐, 何健, 李伟, 杨坤, 季旻珺. 寓全健康理念于血吸虫病防控虚拟仿真项目建设[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1): 81-84. |
[3] |
蔡连顺1 *,王树清2,罗兰3,代月1,祝丽玲4,毕胜3,车世伟1.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及对肝功能的影响[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3, 31(5): 11-382-384. |
[4] |
杨宏强;彭心宇;牛建华;张示杰;孙红;潘惠忠;木拉提;吴向未. 47例囊性肝棘球蚴病合并胆管瘘病解剖特征的临床资料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6, 24(4): 4-260. |
[5] |
蔡连顺;肖景莹;辛华;朱丽贤;陈光;张涛;王国志.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肝功能关系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4, 22(1): 14-56. |
[6] |
柯兆明. 铜陵县1990~1999年急性血吸虫病调查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1, 19(4): 18-249. |
[7] |
陈德基. 大山区急性血吸虫病防治对策的探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0, 18(6): 19-377. |
[8] |
林丹丹;HidenoriMurakami;张绍基;吴忠道;宁安;TomokoMurakami;TokaoTotsuya;辜小南;胡广汉;高祖禄;刘跃民;胡飞;陈太辉.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防治试点研究(英文)[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9, 17(3): 13-171. |
[9] |
施光峰;徐肇玥;翁心华;傅奇;马瑾瑜;张锦生. 吡喹酮治疗对血吸虫感染小鼠免疫病理变化的影响[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7, 15(4): 201-204. |
[10] |
吴桂兰;吴小兰. 急性血吸虫病治疗后循环抗原的检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7, 15(2): 18-110. |
[11] |
胡国才;王厚成. 急性血吸虫病患者治疗前后循环抗原水平的动态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7, 15(2): 25-120. |
[12] |
熊玉霞,陈晓珍. 江西省波阳县感染性钉螺分布的调查[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6, 14(4): 289-289. |
[13] |
黄维恒,姚作平,何晓玲. B超与血清透明质酸对日本血吸虫病肝脏纤维化的评估[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6, 14(3): 2-2. |
[14] |
潘同国,陈宝芳. 17例小儿斯氏狸殖吸虫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6, 14(2): 154-154. |
[15] |
吴英泽,郑效玉,孙国祥,吴国强,陈君稼,陈建亚,孙英,陆梅根. PVC薄膜三联抗原片免疫酶染试验对流动人口的调查[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6, 14(2): 160-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