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创刊40年发展历程
|
盛慧锋, 周晓农, 余森海, 汤林华, 冯正, 李石柱, 薛纯良, 吴观陵, 余新炳, 温廷桓, 程训佳, 潘卫庆, 胡薇, 苏川, 汪天平, 吴忠道, 陈勤, 张争艳, 戴菁, 李菂, 刘雨舟, 曹建平
|
Forty years of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ic Diseases since its publication
|
SHENG Huifeng, ZHOU Xiaonong, YU Senhai, TANG Linhua, FENG Zheng, LI Shizhu, XUE Chunliang, WU Guanlin, YU Xinbing, WEN Tinghuai, CHENG Xunjia, PAN Weiqing, HU Wei, SU Chuan, WANG Tianping, WU Zhongdao, CHEN Qin, ZHANG Zhengyan, DAI Jing, LI Di, LIU Yuzhou, CAO Jianping
|
|
表2 1983—2022年本刊发表论文被SCI收录的国际期刊施引15次以上论文的分布
|
|
|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发表时间/年份(期) | 被引频次/次 | 1 | 诺氏疟原虫的人体自然感染 | 朱淮民,李军,郑徽 | 2006(1) | 62 | 2 | 2012—2016年中国棘球蚴病抽样调查分析 | 伍卫平,王虎,王谦,等 | 2018(1) | 39 | 3 | 2007年全国疟疾形势 | 周水森,王漪,房文,等 | 2008(6) | 38 | 4 | 青海省达日县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 | 韩秀敏,王虎,蔡辉霞,等 | 2009(1) | 29 | 5 |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在实验室的建立 | 梁炽,胡旭初,吕志跃,等 | 2009(2) | 28 | 6 | 2017年全国消除疟疾进展及疫情特征分析 | 张丽,丰俊,张少森,等 | 2018(3) | 27 | 7 | 四川省西部藏区家庭饲养牲畜人群包虫病风险因素的调查(英文) | 王谦,邱加闽,Peter Schantz,等 | 2001(2) | 27 | 8 | 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感染现状调查 | 方悦怡,陈颖丹,黎学铭,等 | 2008(2) | 19 | 9 | 蒿甲醚对曼氏血吸虫的作用: 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和虫的形态学 和组织病理学的变化 | 肖树华,郭俭,Jacques Chollet,等 | 2004(3) | 19 | 10 | 日本血吸虫病常用诊断方法现场查病效果的评估 | 许静,陈年高,冯婷,等 | 2007(3) | 18 | 11 | 甘肃省文县流行区人群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现状 | 汪俊云,冯宇,高春花,等 | 2007(1) | 18 | 12 | 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1 292例肠道线虫感染者Ⅳ期临床试验 | 张剑辉,肖树华,吴中兴,等 | 2008(1) | 17 | 13 | 2002年全国疟疾形势 | 盛慧锋,周水森,顾政诚,等 | 2003(4) | 17 | 14 | 1例人感染巴贝虫的诊断与病原体鉴定 | 姚立农,阮卫,曾长佑,等 | 2012(2) | 16 | 15 | 蒿甲醚对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的己糖激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和磷酸果糖激酶的影响(英文) | 肖树华,尤纪青,郭惠芳,等 | 1998(1) | 16 | 16 | 布氏姜片虫的生态及其防治策略的探讨 | 翁玉麟,庄总来,蒋弦平,等 | 1989(2) | 16 | 17 | 2018年全国疟疾疫情特征及消除工作进展 | 张丽,丰俊,张少森,等 | 2019(3) | 15 | 18 | 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的现状和对防治工作的展望 | 管立人 | 2009(5) | 15 | 19 | 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899例儿童肠道线虫感染的临床观察 | 肖树华,吴中兴,张剑辉,等 | 2007(5) | 15 | 20 | 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调查分布 | 程由注,许龙善,陈宝建,等 | 2005(5) | 15 | 21 | 谷胱甘肽抑制蒿甲醚的抗血吸虫作用(英文) | 翟自立,焦佩英,梅静艳,等 | 2002(4) | 15 | 22 | 驱钩虫新药三苯双脒的实验治疗研究 | 任海南,成宝珠,庄兆农 | 1987(4) | 15 | 合计 | | | 49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