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10-30
    封面和目录
    目次
    2018, 36(5):  1. 
    摘要 ( )   PDF (13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9年征稿启事
    2018, 36(5):  28-封二. 
    摘要 ( )   PDF (3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战争与血吸虫病》出版
    2018, 36(5):  29-431.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缅怀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事业的开拓者毛守白教授——写在毛泽东主席《七律二首·送瘟神》发表60周年之际
    余森海
    2018, 36(5):  429-431. 
    摘要 ( )   HTML ( )   PDF (7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回忆了毛守白教授为中国血吸虫病防治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并着重指出,后来者应继承和发扬其奉献、担当和严谨治学的精神。

    特约综述
    新时代的新挑战:人体寄生虫学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陈琳, 曹俊, 张东辉, 杨坤, 邱竞帆, 徐志鹏, 季旻珺, 吴观陵
    2018, 36(5):  432-435. 
    摘要 ( )   HTML ( )   PDF (2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种重要的寄生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在全球范围内寄生虫病仍是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境外输入我国的寄生虫病病例与日俱增,“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亦给医学教育带来新的命题。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课程,针对当前新时期的新挑战,重新审视和定位寄生虫学学科的发展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当前寄生虫学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认为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不应该被削弱而是应该加强,需要继承传统并有所创新,并从教学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对寄生虫学教学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建议。

    非洲锥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刘琴, 陈木新, 李元元, 张仪, 李石柱, 陈家旭, 周晓农
    2018, 36(5):  435-442. 
    摘要 ( )   HTML ( )   PDF (165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非洲锥虫病(human African trypanosomiasis,HAT)是一种被忽视的热带病,其诊断和治疗均较复杂。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和人员流动频繁,输入性的HAT病例也逐渐增加。因此,对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地整理了HAT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案,以供临床医师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技术人员参考。

    论著
    三种灭螺药物与除草剂复配灭螺效果观察与成本效益分析
    陈登, 朱匡纪, 张剑锋, 严晓岚, 王洪歆, 杜海娟, 邵丰尧, 张晓, 黄清湘, 章兰金, 闻礼永
    2018, 36(5):  443-449. 
    摘要 ( )   HTML ( )   PDF (95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灭螺药物25%杀螺胺悬浮剂(SCN)、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MNSC)、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及其与草甘膦复配药在实验室和现场的灭螺效果分析及应用成本,评价各种灭螺药物及复配药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将SCN、MNSC和草甘膦分别配制成有效剂量为2 μl/L(室内浸杀法)、2 ml/m3(现场浸杀法)和2 ml/m2(室内和现场喷洒法)的药剂,同时将WPN粉剂分别配制成有效剂量为2 mg/L(室内浸杀法)、2 g/m3(现场浸杀法)和2 g/m2(室内和现场喷洒法)的药剂。设SCN、SCN复配草甘膦(1 : 1)、MNSC、MNSC复配草甘膦(1 : 1)、WPN复配草甘膦(1 : 1)5个实验组,设WPN为药物对照组,另设草甘膦对照组和清水对照组。室内浸杀实验中,每组分别投放钉螺30只;现场浸杀实验投放螺袋9袋,每袋30只钉螺。分别于施药后24、48和72 h从每个投放点各取3个螺袋,计算钉螺死亡率。室内喷洒实验中,每组投放钉螺100只,于施药后第1、3和7天计算钉螺死亡率;现场喷洒实验中,每组施药1个有螺沟渠小区(面积约为100 m2),施药后第1、3、7天用棋盘式抽样法每组抽取10框钉螺,计算钉螺死亡率。结合灭螺药物及其复配药用药成本、灭螺人工费、除草人工费等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室内浸杀实验结果显示,除SCN复配草甘膦实验组浸杀24 h钉螺死亡率为96.7%(29/30)外,其余4个实验组浸杀24、48、72 h钉螺死亡率均达100%,实验组与药物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室内喷洒实验结果显示,除SCN复配草甘膦实验组喷洒后第1天钉螺死亡率为91.0%(91/100),第3、7天钉螺死亡率均≥ 95%,其余4个实验组喷洒后第3、7天钉螺死亡率均达100%,实验组与药物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现场浸杀实验结果显示,除SCN复配草甘膦实验组外(> 95%),其余4个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浸杀24、48、72 h钉螺死亡率均达100%,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现场喷洒实验结果显示,MNSC复配草甘膦实验组喷洒后第1、3、7天钉螺死亡率均为100%,高于药物对照组的91.8%(258/281)、95.4%(206/216)、94.5%(147/155)(P < 0.05),其他4个实验组与药物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现场灭螺中,使用单种灭螺药需先人工除草再使用原药灭螺,需投工两次,SCN、MNSC和WPN 3种原药每100 m2灭螺的合计成本分别为101.00元、101.80元和103.90元;应用复配药灭螺,每100 m2 SCN复配草甘膦、MNSC复配草甘膦和WPN复配草甘膦的合计成本分别为69.50元、70.30元和72.40元,均低于使用单种相应灭螺药原药的成本。结论 灭螺药物SCN、MNSC和WPN及其与草甘膦复配物均能有效灭螺,但综合考虑灭螺的效果和应用成本,推荐在现场喷洒灭螺中应用剂量为2 g/m2或2 ml/m2的灭螺药物复配草甘膦药。

    三苯双脒在大鼠血浆和胆汁中代谢动力学研究
    姜斌, 陶奕, 徐莉莉, 霍乐乐, 魏玉芬, 刘妮, 殷梦, 张皓冰
    2018, 36(5):  449-454. 
    摘要 ( )   HTML ( )   PDF (276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三苯双脒在大鼠血浆和胆汁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给药组大鼠经口灌胃三苯双脒(200 mg/kg):其中5只大鼠于给药后0.5、1.0、2.0、3.0、4.0、5.0、6.0、8.0、10.0、24.0和36.0 h取眼眶血;另5只大鼠给药后,收集0.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5.0~5.5、5.5~6.0、6.0~6.5、6.5~7.5、7.5~8.5、8.5~9.5、9.5~10.5 h的胆汁;对照组大鼠不给药,其中5只大鼠与给药组相同时间下同步取眼眶血,另5只大鼠与给药组相同时间下同步收集胆汁。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测定大鼠血浆和胆汁中对-(1-二甲氨基乙亚氨基)苯胺(简称氨脒)的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胆汁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以及胆汁排泄速率和积累排泄量曲线。结果 氨脒在血浆中的达峰时间(Tmax)为(0.9 ± 0.2)h,血药峰浓度(Cmax)为(8.1 ± 2.1)mg/L;氨脒在胆汁中的Tmax为(1.2 ± 0.4)h,胆汁药物Cmax为(11.2 ± 2.1)mg/L。大鼠给药后0.5~3.0 h的胆汁排泄速率最快,11 h内胆汁中氨脒的累积排泄量为(40.1 ± 12.0)μg,氨脒累积排泄率为0.57‰。结论 三苯双脒代谢产物氨脒在大鼠胆汁中的平均浓度高于在血浆中的浓度,且滞留时间较长,有利于杀灭寄生于胆道中的华支睾吸虫。

    氧化苦参碱对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小鼠肠黏膜Toll样受体的影响
    汲蕊, 梁瑞文, 管志玉, 李瑞芳, 付玉荣, 王红艳
    2018, 36(5):  455-460. 
    摘要 ( )   HTML ( )   PDF (82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OMT)对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感染小鼠肠黏膜Toll样受体2(TLR2)和TLR4的调节作用,探讨OMT治疗隐孢子虫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30只雄性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感染后OMT治疗组(简称OMT治疗组)和未感染组,每组10只。感染组和OMT治疗组小鼠经口灌胃微小隐孢子虫卵囊(1 × 105个/只),建立微小隐孢子虫肠道感染小鼠模型,未感染组小鼠正常饮食、饮水。OMT治疗组小鼠建模成功后经口灌胃OMT (50 mg/kg),每日1次,连续2周。采用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镜检计数小鼠克粪便卵囊数。治疗2周后剖杀各组小鼠,HE染色镜下观察小鼠肠黏膜的病理改变,测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抽提小鼠肠黏膜组织总RNA,逆转录成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TLR2和TLR4的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肠黏膜组织中TLR2和TLR4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镜检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克粪便卵囊数自建模成功后逐渐增加,至第7天达到最高,为(179.24 ± 21.12)个/克,感染强度为4级,然后趋于平衡。OMT治疗组小鼠克粪便卵囊数在治疗第5天开始下降,治疗2周后,感染强度趋近于0级。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肠绒毛明显萎缩变短、脱落,黏膜下层结构严重水肿,与肌层间形成明显的间隙;OMT治疗组小鼠肠绒毛基本修复,结构趋于完整,排列趋于整齐;未感染组小鼠肠绒毛结构完整。OMT治疗组小鼠肠绒毛高度为(346.1 ± 19.2)μm,高于感染组[(278.0 ± 52.9)μm](P < 0.01),与未感染组[(348.1 ± 18.2)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隐窝深度为(155.4 ± 5.3)μm,低于感染组[(173.1 ± 11.1)μm](P < 0.05),与未感染组[(149.9 ± 27.4)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为2.2 ± 0.2,高于感染组(1.6 ± 0.3)(P < 0.01),与未感染组(2.4 ± 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qRT-PCR结果显示,OMT治疗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TLR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4 ± 0.3,低于感染组(3.0 ± 0.1)(P < 0.01),与未感染组(1.0 ± 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L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5 ± 0.1,低于感染组(3.1 ± 0.3)(P < 0.01),与未感染组(1.0 ± 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OMT治疗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TLR2的相对表达量为0.2 ± 0.0,低于感染组(0.6 ± 0.1)(P < 0.01),与未感染组(0.2 ± 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LR4的相对表达量为0.3 ± 0.1,低于感染组(0.6 ± 0.0)(P < 0.01),与未感染组(0.2 ± 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OMT可通过下调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小鼠肠黏膜组织中TLR2和TLR4的表达,可促进小鼠受损肠黏膜的修复。

    细粒棘球蚴感染中TGF-β/Smad信号通路对IL-9调控作用的研究
    庞楠楠, 安梦婷, 张峰波, 赵骁, 闫芳, 丁剑冰
    2018, 36(5):  460-464. 
    摘要 ( )   HTML ( )   PDF (85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3、Smad7、转录因子PU.1和白细胞介素-9(IL-9)mRNA表达水平,初步探讨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细粒棘球蚴感染病灶中对Th9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 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手术的30例棘球蚴病患者(CE患者组)和20例肝血管瘤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取手术中切除的肝脏组织,用Percoll法分离肝脏单个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CE患者组和对照组肝脏单个核细胞中TGF-β、Smad3、Smad7、PU.1和IL-9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感染组肝脏单个核细胞中Smad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与PU.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在CE患者组肝脏单个核细胞中加入Smad3抑制剂SIS3进行体外干预(SIS3阻断组),另设PBS对照组,加入等量PB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肝脏单个核细胞中PU.1和IL-9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9水平。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E患者组肝组织中单个核细胞的TGF-β、Smad3、PU.1和IL-9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55 ± 1.32、2.26 ± 1.35、1.71 ± 0.66和1.67 ± 0.75,均高于对照组的1.54 ± 0.76、1.34 ± 0.51、1.27 ± 0.62和1.01 ± 0.50(P < 0.01或0.05);Smad7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49 ± 0.37,低于对照组的0.88 ± 0.50(P < 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E患者组肝脏单个核细胞中Smad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与PU.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 = 0.397,P < 0.05)。用SIS3阻断TGF-β/Smad信号通路后,肝脏单个核细胞中PU.1和IL-9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00 ± 0.57和0.85 ± 0.50,低于PBS对照组的1.46 ± 0.64和1.32 ± 0.72(P < 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培养上清中IL-9水平为(128.45 ± 41.97)pg/ml,低于PBS对照组的(166.64 ± 57.90)pg/ml(P < 0.05)。结论 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肝脏组织中TGF-β、Smad2、Smad3、PU.1和IL-9表达上调,TGF-β/Smad通路可能参与调控细粒棘球蚴感染中IL-9的表达。

    自噬相关5蛋白对刚地弓形虫刺激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
    吴尚桦, 耿娥燕, 张静, 张衡, 施之强, 汪汕, 陆维, 吴以振, 王桂军, 王勇, 徐前明
    2018, 36(5):  464-468. 
    摘要 ( )   HTML ( )   PDF (160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自噬相关5(ATG5)蛋白对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体外刺激树突状细胞(DCs)成熟的影响。方法 采用TRIzol法提取昆明小鼠总RNA,反转录为cDNA,经PCR扩增获得ATG5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32a-ATG5,转入大肠埃希菌Rosetta株中表达,尿素纯化后用抗His标签单抗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鉴定ATG5。分离鼠源DCs,用弓形虫体外感染DCs。感染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仅含DCs)、弓形虫组(弓形虫 + DCs)和ATG5蛋白组(ATG5蛋白 + 弓形虫 + DCs),每组设3次重复,各组弓形虫速殖子(1 × 104个)同时加入到DCs中,37 ℃、5% CO2共培养2 h。其中,ATG5蛋白组弓形虫在感染DCs前,预先与ATG5蛋白(50 μg)在体外作用2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CD83双表达成熟型DCs在细胞总数中比例的变化,分析DCs的成熟情况,评价ATG5蛋白对弓形虫体外刺激DCs成熟的影响。结果 ATG5扩增产物约为729 bp,ATG5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46 000。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重组ATG5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对照组、弓形虫组、ATG5蛋白组中CD11cCD83双表达成熟型DCs在细胞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3.3 ± 0.5)%、(52.5 ± 0.3)%和(47.8 ± 0.6)%,弓形虫组和ATG5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组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ATG5蛋白可降低弓形虫体外刺激DCs成熟的能力。

    广州管圆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AcCBL1和AcCBL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鉴定
    白慧芳, 柯琪文, 陈韵秋, 刘芷晴, 张玲敏, 吴春云, 袁桂秀, 詹希美, 程梅
    2018, 36(5):  469-473. 
    摘要 ( )   HTML ( )   PDF (202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克隆、表达广州管圆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1(AcCBL1)和AcCBL2基因,分析重组半胱氨酸蛋白酶rAcCBL1和rAcCBL2的免疫反应性。方法 基于广州管圆线虫Ⅳ期幼虫的cDNA文库筛选获得AcCBL1和AcCBL2基因,构建pET-28a-AcCBL1和pET-28a-AcCBL2重组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镍柱纯化后,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对6 × His标签单克隆抗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小鼠和患者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AcCBL1和AcCBL2基因PCR扩增产物分别约为1 000、1 100 bp。SDS-PAGE结果显示,rAcCBL1为可溶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7 800;rAcCBL2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约为Mr 40 8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AcCBL1和rAcCBL2能与6 × His标签单克隆抗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小鼠和患者血清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克隆和表达AcCBL1和AcCBL2基因,二者表达产物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血源树突状细胞形态观察和表型检测
    付永, 孟茹, 薛海芳, 樊海宁, 牛海峰, 周子佳, 王宏宾
    2018, 36(5):  474-477. 
    摘要 ( )   HTML ( )   PDF (145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血源树突状细胞(DCs)形态和表型特点。方法 分别收集多房棘球蚴病病例(AE组)10例、汉族健康志愿者(HH组)10人、藏族健康志愿者(TH组)10人的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贴壁培养,应用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诱导获得DCs。分别收集各组培养第1、3、5和7天的DCs,采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3组DCs诱导培养至第7天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分子的阳性表达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体外诱导培养第1天,AE组、HH组和TH组DCs大部分呈单个圆形、边界清晰、细胞质透亮、体积较小,浮于细胞液中。诱导培养第3天,3组DCs聚集呈半悬浮状,细胞变大呈不规则形态。诱导培养第5天,3组DCs形成集落,多数DCs边缘不光滑呈毛刺状。诱导培养至第7天,3组DCs呈半悬浮生长,边缘具有丝状刺突;AE组中诱导分化的DCs与HH组和TH组相比所形成的集落数量相对较少,细胞胞体所形成的不规则突起不明显且细胞表面树突状突起较少,呈非典型的DCs形态;AE组诱导分化的DCs表面协同共刺激分子CD1a、CD80和CD8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73% ± 1.73%、12.41% ± 2.83%和16.34% ± 3.59%,与HH组和T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HH组(18.40% ± 1.20%、20.77% ± 3.40%、31.78% ± 5.02%)和TH组(17.50% ± 1.44%、23.75% ± 5.33%、33.20% ± 2.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AE组诱导分化的DCs形态不典型、其重要细胞表面标志分子阳性表达率降低,表现为成熟障碍。

    老挝占巴塞省按蚊种类及其疟原虫子孢子感染情况调查
    王微莉, 杨锐, 罗春海, 郭晓芳, 姜进勇, 周红宁, SomphadSORCHAMPA, PhoxayVANNAPASEUTH, 张苍林
    2018, 36(5):  478-482. 
    摘要 ( )   HTML ( )   PDF (85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老挝占巴塞省按蚊种类及其疟原虫子孢子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当地疟疾防治措施的制定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7月在老挝占巴塞省巴通坡县采用诱蚊灯通宵诱蚊法和通宵人诱法进行捕蚊,对捕获的成蚊进行形态学鉴定,取部分雌性按蚊提取基因组DNA,巢式PCR检测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18S rRNA基因,计算按蚊疟原虫子孢子阳性率。结果 共捕获蚊虫34 687只,分属库蚊、按蚊和伊蚊等8个属的29个种。库蚊属为当地优势属,占捕获蚊虫总数的92.6%(32 110/34 687);其次是按蚊属,占5.6%(1 947/34 687)。迷糊按蚊是按蚊属的优势种,占该属的65.5%(1 275/1 947);其后是可赫按蚊,占12.1%(235/1 947);菲律宾按蚊,占11.9%(232/1 947);中华按蚊,占5.1%(100/1 947)。巢式PCR共检测按蚊336只(可赫按蚊234只、中华按蚊100只和大劣按蚊2只),8只按蚊间日疟原虫子孢子阳性,阳性率为2.4%(8/336)。其中,可赫按蚊子孢子阳性6只,阳性率为2.6%(6/234);中华按蚊子孢子阳性2只,阳性率为2.0%(2/100);均未检测到恶性疟原虫子孢子。巢式PCR扩增片段长120 bp,其序列与间日疟原虫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T991325、KT991317、MG708221、MF540772、LT635613、KU569498、AF145335、KT991314和KX007932)的同源性为99%~100%。结论 老挝占巴塞省捕获的可赫按蚊和中华按蚊存在间日疟原虫子孢子自然感染,且阳性率均较高。

    2017年陕西省韩城市利什曼病流行病学分析
    王凤萍, 张铮, 吕文, 刘东立, 王天海, 王益群, 王安礼, 李胜振, 石磊, 马琳, 曹磊, 吴峰
    2018, 36(5):  483-488. 
    摘要 ( )   HTML ( )   PDF (138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2017年陕西省韩城市利什曼病流行现状,为制定疫情监测方案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7年韩城市利什曼病疫情信息和调查报告,采集患者静脉血。选择韩城市2012年以来有病例报告的桑树坪(王峰)镇程家洞村、杨湾村和水草塔村,西庄(盘龙)镇曹家山村,昝村镇东贾村,龙门镇西塬村等6个村为调查点,其中程家洞村、杨湾村、水草塔村、曹家山村为丘陵区生境,西塬村和东贾村为黄土台原地区生境。在调查点内以人工小时捕捉法从6月中旬至9月下旬连续监测白蛉密度。以既往病例家庭为线索,随机采集人群、家犬EDTA-K2抗凝血及普通血样各3 ml,采集疑似病犬的骨髓,血清学抗体阳性犬捕杀后采集骨髓拭子。人群血清采用rK39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利什曼原虫抗体;犬血清以ELSIA试剂盒检测利什曼原虫抗体,血清学抗体阳性犬利用rK39免疫层析试纸条进行复检。家犬骨髓进行病原学检测。提取患者和血清学抗体阳性犬骨髓和阳性白蛉组织DNA,PCR检测利什曼原虫动基体靶基因,分别扩增内转录间隔区1(ITS-1)、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 rRNA)、DNA重复序列并测序,进行聚类分析,鉴定虫种。结果 韩城市2017年共报告10例利什曼病,其中8例为外来务工人员,2例为本地儿童。人群利什曼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1%(7/224),无症状人群PCR未检出阳性。犬利什曼原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4.3%(115/335),丘陵区犬血清抗体阳性率51.5%(105/204)高于黄土台原地区的7.6%(10/131)(χ2 = 68.000,P < 0.05);媒介监测,6-9月白蛉平均密度为16.7只/(人工·h),最高密度为122只/(人工·h),丘陵区平均密度23.6只/(人工·h),高于黄土台原地区的0.3只/(人工·h)(t = 2.19,P < 0.05)。共捕获白蛉336只,其中雌蛉168只,雄蛉168只。鉴定白蛉228只,其中中华白蛉占29.4%(67/228)。PCR检测中华白蛉利什曼原虫阳性率为1.5%(2/137)。在1只病犬、2例患者骨髓中分离到利什曼原虫,根据ITS-1、SSU rRNA、DNA重复序列聚类分析结果鉴定所感染的为婴儿利什曼原虫。结论 韩城市人群、犬和白蛉均存在婴儿利什曼原虫感染,丘陵区犬感染率高于黄土台原地区。

    2014-2017年上海市临床医院送检样品寄生虫检测结果分析
    宋鹏, 李浩, 郭俭, 艾琳, 卢艳, 蔡玉春, 陈木新, 沈海默, 陈韶红
    2018, 36(5):  489-494. 
    摘要 ( )   HTML ( )   PDF (92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上海市临床医院送检样品寄生虫检测结果,为寄生虫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收集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签约的上海市相关医疗机构(二甲医院7所、三甲医院28所、涉外医院6所)送检的样品包括全血、血清、粪便、痰液、尿液、体液(胸水、腹水)和组织病理切片、虫体等,以及病例相关信息。采用直接涂片法、改良抗酸染色法、ELISA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检测送检样品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 2014-2017年共检测送检样品25 549份。其中,病原学检测8 877份,检出寄生虫感染阳性633份,阳性检出率为7.1%,包括了33种寄生虫,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人芽囊原虫(331/8 877,3.7%),其次为溶组织内阿米巴(120/8 877,1.4%)。血清学检测16 672份,血清标本阳性1 881份(占10.9%),其中猪囊尾蚴抗体阳性424份(占23.4%),曼氏裂头蚴抗体阳性388份(占21.4%),日本血吸虫抗体阳性289份(占16.0%)、卫氏并殖吸虫抗体阳性267份(占14.7%),刚地弓形虫抗体阳性260份(占14.4%)。原虫感染共371例,主要来源地区为上海(125例);蠕虫感染共87例,主要来源地区为上海(29例)。结论 2014-2017年上海临床医院送检样品中,病原学检测阳性虫种主要是人芽囊原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血清抗体阳性虫种主要为猪囊尾蚴和曼氏裂头蚴。

    棘球蚴病野外犬科类传染源网格化干预与评价
    韩帅, 余晴, 杨诗杰, 肖宁, 叶萍, 薛靖波, 田添, 伍卫平, 周晓农
    2018, 36(5):  495-498. 
    摘要 ( )   HTML ( )   PDF (69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棘球蚴病高度流行区评价基于网格化规划投放驱虫药饵控制野外犬科类传染源的初步效果。方法 2016年4-10月,选择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野外犬科类动物活动频繁的格孟乡和呷依乡分别作为干预组及对照组。依据现场地形走势,采用网格化设计,格孟乡按照20 m × 100 m和30 m × 100 m的规格划定投药区,采用手持GPS记录各投药点的地理位置,期间每2个月(即4、6、8和10月)在各投药点投放8~10粒驱虫药饵(吡喹酮含量50 mg/粒),同步采集各投药点1 m半径范围内的野粪;于呷依乡选择1处200 m × 1 000 m的环境区域,不实施投药操作与干预,期间每2个月同步采集区域内野粪(每次不少于50份)。通过形态辨析法初步辨别采集的粪便类型,ELISA检测棘球绦虫粪抗原。分别于2016年4月和8月,在格孟乡和呷依乡开展小型啮齿类中间宿主(高原鼠兔)的密度调查。解剖捕获的高原鼠兔,检查其脏器的棘球蚴感染情况。结果 2016年4-10月,于格孟乡共完成240个点、15 000余粒驱虫药饵的投放。格孟乡粪便出现率为35.4%~56.3%,狐狸粪、犬粪和狼粪的构成比分别为51.9%、31.5%和16.6%;呷依乡狐狸粪、犬粪和狼粪的构成比分别为为5.5%、94.5%和0。格孟乡共采集野粪464份,粪抗原阳性率为1.08%;呷依乡共采集野粪418份,粪抗原阳性率为1.2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中间宿主调查结果显示,格孟乡冬季、夏季高原鼠兔的密度分别为273和498只/hm2(1 hm2=10 000 m2),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6.8%(3/45);呷依乡冬季、夏季高原鼠兔的密度分别为784和632只/hm2,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3.7%(13/354)。结论 网格化规划可用于棘球蚴病中间和终末宿主分布的调查与评估,网格化规划下的定点投药措施效果还需延长观察时间。

    信息交流
    WHO对中国疟原虫镜检能力外部评估与结果分析
    李美, 燕贺, 周何军, 冯欣宇, 夏志贵, 周水森
    2018, 36(5):  499-504. 
    摘要 ( )   HTML ( )   PDF (93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新形势下我国疟原虫镜检方面的薄弱环节与应对策略,收集了2017年WHO疟疾镜检外部质量评估班12名学员(11名省级单位专家,1名国家级单位专家)的个人信息、测试所用血片的内容和学员对每张血片的判定结果等信息。计算学员每张血片的得分率,分析血片的原虫密度与学员在虫种鉴定、原虫计数方面得分率的相关性,分析学员获得的评估等级与其从事镜检工作年限、学员所在省近3年平均疟疾病例数的相关性。虫种鉴定共检测42张血片,结果显示,学员判定卵形疟原虫血片(2张)和三日疟原虫血片(2张)的平均得分率最高,为(93.8 ± 4.0)%,阴性血片(20张)、恶性疟原虫血片(10张)和间日疟原虫血片(4张)得分依次为(92.5 ± 2.2)%、(78.3 ± 22.3)%、(70.8 ± 14.2)%;血片中原虫密度与学员鉴定恶性疟原虫血片的得分率无相关性(r = -0.13)。原虫计数共14张血片,结果显示,学员平均得分率为(42.2 ± 5.9)%。当原虫密度小于2 000个/μl血时,学员原虫计数的得分率与密度的高低呈正相关性(r = 0.79)。12位学员中,获得评估等级1、2、3、4级的学员分别为2、4、3、3位。学员获得的评估等级(数值越小等级越高)与其从事疟疾镜检的工作年限基本无相关性(r = -0.16),与所在省份疟疾病例数呈负相关性(r = -0.55)。提示国家需加强镜检人员每年的阅片培训和练习,以维持或提高其镜检能力。

    综述
    自然杀伤细胞及其受体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王晓玲, 胡媛, 曹建平
    2018, 36(5):  504-509. 
    摘要 ( )   HTML ( )   PDF (8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广泛流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血吸虫感染后虫卵可沉积于宿主的肝脏,引起肝纤维化,严重者发展成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自然杀伤(NK)细胞是重要的天然免疫细胞,该细胞无需预先致敏即可对靶标产生即时反应。肝星状细胞(HSCs)是形成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肌成纤维细胞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研究发现,NK细胞可通过杀伤HSC来缓解肝纤维化,肝纤维化的发展与NK细胞活化状态密切相关。而NK细胞的功能状态取决于它表面抑制型或活化型受体的表达。本文就NK细胞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NK细胞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研究进行展望。

    重点蠕虫病伤残权重研究进展
    臧新中, 李焕璋, 钱门宝, 朱慧慧, 周长海, 陈颖丹, 秦志强, 李石柱
    2018, 36(5):  510-515. 
    摘要 ( )   HTML ( )   PDF (109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蠕虫病是由蠕虫寄生于哺乳动物所引起的一类疾病,主要流行于偏远、低收入和资源受限的国家和地区。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17种被忽视热带病中,8种为常见的蠕虫病,这些蠕虫病总体上不受重视,关于其对人体危害的研究也较少。本文就常见蠕虫病的流行、危害及其伤残权重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综合分析了蠕虫病伤残权重的研究方法、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棘球蚴TGF-β/Smad和MAPK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王玲玲, 马海梅, 丁剑冰
    2018, 36(5):  516-519. 
    摘要 ( )   HTML ( )   PDF (6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棘球蚴和宿主的密切接触,在棘球蚴感染过程中,棘球蚴及宿主细胞都可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使刺激信号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传递到细胞内,干预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耐受从而使棘球蚴能够在宿主体内长期共存。本文就近年来棘球蚴感染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所起的免疫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重要绦虫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李想, 罗波, 周必英
    2018, 36(5):  520-525. 
    摘要 ( )   HTML ( )   PDF (9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绦虫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以及畜牧业生产的寄生虫病,其防治措施目前尚不完善。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遏制绦虫病的有效手段。因此,研究绦虫基因的功能对于防治绦虫病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常用的几种技术,并对近年来一些重要绦虫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弓形虫钙离子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赵旭, 张婷, 张义伟, 王大为, 冯颖, 杨娜, 陈冉, 桑晓宇, 陈启军, 姜宁
    2018, 36(5):  525-528. 
    摘要 ( )   HTML ( )   PDF (6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作为顶复门中一种寄生原虫,可以感染有核细胞。研究表明,钙离子与弓形虫侵染、运动等生理活动相关。内质网中含有大量的钙离子,许多钙离子结合蛋白质在弓形虫的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钙离子结合蛋白质包含多种EF手型(EF-hand)结构域。目前记载在TOXO DB中含有EF-hand的蛋白质有55种;在Plasmo DB含有EF-hand的蛋白质有69种。本文对钙离子结合蛋白质的各种作用进行阐述。

    研究简报
    广东省1例输血性恶性疟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和溯源调查
    毛强, 裴福全, 岑咏珍, 刘梦然, 张豪, 邓卓晖
    2018, 36(5):  529-533. 
    摘要 ( )   HTML ( )   PDF (131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7年10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了1例无流行病学史、近期有输血史的恶性疟病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开展流行病学溯源调查,采集患者和供血者血样进行疟疾快速试验(RDT检测)、血涂片镜检和巢式PCR检测,并对阳性血样进行分子溯源和裂殖子表面蛋白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患者与其中1位供血者在RDT检测和PCR检测中,均为恶性疟原虫阳性。两者血样核糖体小亚基(SSU)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且均为恶性疟原虫K1型,确定该患者的恶性疟确因输入该供血者的血液而感染。

    2010-2017年山东省烟台市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冯静, 张红杰, 向继平, 刘海韵, 于绍轶, 曲淑娜, 徐颖, 王倩倩
    2018, 36(5):  533-535. 
    摘要 ( )   HTML ( )   PDF (61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收集烟台市2010-2017年疟疾疫情报告数据,对疫情情况、病例的感染来源、感染疟原虫虫种的构成、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2010-2017年烟台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29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129例病例中恶性疟103例(占79.8%),间日疟12例(占9.3%),卵形疟14例(占10.9%),感染主要来源于非洲(占93.8%,121/129)和亚洲(占6.2%,8/129)的21个国家。2010-2017年烟台市共血检发热病人116 034人次,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为0.1%。报告的疟疾病例分布无明显季节性、地区性差异。报告病例中男性127例,39~49岁年龄组最多,以工人、农民、家务/待业者为主。报告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3 d,24 h内确诊的15例(11.6%)。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痊愈。报告病例主要来自临床医疗机构,占90.7%(117/129),疾病控制机构占5.4%(7/129)。

    2017年保山市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王加志, 马强, 杨和仙, 李加全
    2018, 36(5):  536-538. 
    摘要 ( )   HTML ( )   PDF (71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2017年保山市疟疾疫情特征,为有效实施疟疾消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收集2017年保山市疟疾疫情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软件对不同地区、性别、年龄、职业、月份、感染国来源和就诊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保山市共有54例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53例为间日疟,1例为恶性疟。地区分布中,腾冲市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数最多,有35例(占64.8%),其他依次为隆阳区(9例,占16.6%)、龙陵县(8例,占14.8%)、施甸县(1例,占1.8%)和昌宁县(1例,占1.8%)。性别分布中,病例以男性为主,占74.1%(40/54),女性占25.9%(14/54)。年龄分布中,病例年龄最小的是4岁,最大的是52岁,其中40 ~ 44岁人群病例数最多,有13例(占24.1%),其次是35~39岁人群,有10例(占18.5%)。职业分布中,病例以农民为主(占77.8%,42/54),其他依次为民工(占14.8%,8/54)、学生(占3.7%,2/54)、散居儿童(占1.9%,1/54)和驾驶员(占1.9%,1/54)。月份分布中,输入性疟疾病例数的高峰期出现在2月,有12例(占22.2%)。全年除12月无疟疾病例出现外,剩余月份均有输入性病例。54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主要输入国为缅甸、老挝、几内亚共和国,分别为46例(占85.2%)、7例(占13.0%)、1例(占1.9%)。病例就诊时间最短的是当天,共4例(占7.4%),最长的是第22天,有1例(占1.8%)。其中,第3天和第4天就诊的病例数较多,均有10例(各占18.5%)。腾冲市、男性、40~44岁人群、农民是应作为保山市今后防控疟疾工作的重点对象。

    河南省许昌市2005-2016年疟疾流行病学分析
    彭金华, 王艳, 牛留业, 吴宁, 李晓利, 张晓璐
    2018, 36(5):  539-541. 
    摘要 ( )   HTML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河南省许昌市2005-2016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并结合2005-2016年许昌市疟疾工作总结和个案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6年许昌市共报告疟疾病例94例,其中输入性病例77例(占81.9%),本地感染病例17例(占18.1%),恶性疟死亡病例1例。2012年至今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各月均有发病,发病时间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年龄以20~49岁男性青壮年为主,占85.1%(80/94)。发病职业前3位的是农民(占36.2%)、工人(占19.1%)、民工(占8.5%)。

    2015-2016年宁夏农村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现况调查
    吴向林, 齐蓉婷, 段红菊, 马学平, 付益仁
    2018, 36(5):  541-543. 
    摘要 ( )   HTML ( )   PDF (62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了解宁夏农村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现状,于2015-2016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在全区13个县(市)中抽取48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对3~6岁学龄前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显示,宁夏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3%(12/911)。13个县(市)中仅在泾源、平罗和隆德县检出蛲虫感染,感染率分别为14.3%(5/35)、4.6%(5/110)和3.0%(2/67),泾源县的感染率最高(P < 0.05)。男童感染率为1.7%(8/472)、女童感染率为0.9%(4/43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汉族儿童感染率为1.4%(7/499)、回族儿童感染率为1.2%(5/41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岁儿童蛲虫感染率最高,为2.9%(4/173),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P < 0.05)。宁夏农村学龄前儿童感染存在明显地域性,应加大重点地区的防控力度。

    病例报告
    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幼儿内脏利什曼病1例
    世淑兰, 胥冀, 李小娟, 奎莉越, 周百灵, 夏世梅, 王艳春
    2018, 36(5):  544-545. 
    摘要 ( )   HTML ( )   PDF (69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