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5年 第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5-08-31
    不同地理株中华按蚊同工酶和糖、脂、蛋白质的比较研究
    叶炳辉,沈士弼,赵慰先,朱昌亮,蒋成山,黄品(竹钱),李庆,黄柏芳,何秀华,张海济,王志光
    1985, 3(3):  161-165. 
    摘要 ( )   PDF (9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1984年对徐州、宜兴、福州和海口四地株的中华按蚊的五种酶(LDH、MDH、EST、G6PD及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及糖、脂、蛋白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四地株的五种酶的同工酶的PAGE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2.四地株的酯酶同工酶等电聚焦结果在总体上虽无差异,但在各差异带之间显示有差异且与地区间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差异越大,表明中华按蚊种内有分化,而其分化与距离有关;3.四地株的糖、脂和蛋白质的等电聚焦结果基本一致,但在纯蛋白带之间有差异,这种差异也与分布地点的距离有关。
    山西忻州地区白蛉区系调查
    路应连,乔忠东
    1985, 3(3):  165-165.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4年6~7月,在山西省忻州地区的忻州、河曲、神池、五寨、岢岚,繁峙、五台7个县市,以人工捕集和蓖麻油纸粘蛉相结合的方法,选择高山,丘陵、平川等不同生境的37个地点进行白蛉采集,结果在6个县市的21个点采到白蛉246只,经鉴定
    抗杜氏利什曼原虫新疆株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胡孝素,林芳清,易桃林,李光蓉,阎和平,胡安琪,彭晓东
    1985, 3(3):  166-169. 
    摘要 ( )   PDF (12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杜氏利什曼新疆株前鞭毛体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系SP2/0融合。融合率91.7%。经用ELISA法检测抗体,获得9个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阳性率为26.5%)。选择一个稳定的分泌抗体的1B1细胞株再克隆后,7个McAbs的特异抗体滴度为1:12,800~1:819,200(ELISA)。又用间接荧光抗体法证实。进一步筛选出其中E_(12)及A_(11)具有一定保护性功能。它们的特点是:1.抗体滴度高及吸收值高:前者两株均为1:51,200,后者分别为0.72及0.21;蛋白质含量(mg/ml)高:分别为110.7及64.2;3.两株均属IgG2b亚型:4.两株与特异抗原作用
    哈密骆驼圈子黑热病发病情况调查
    陈冠彬,刘宪举,刘静,王瑞芬
    1985, 3(3):  169-169. 
    摘要 ( )   PDF (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1年11月,哈密骆驼圈子发现一例黑热病。为查清黑热病在当地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病例调查:患者,男性,45岁,原籍四川省富顺县。病起有间歇性发热,曾误诊为肺结核,用链霉素治疗无效。三个月后,病情逐渐加重,1982年
    湖南桂东七年来的疟疾监测
    1985, 3(3):  170-173. 
    摘要 ( )   PDF (2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桂东县自六十年代末以来,属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1973年起年发病率控制在0.1‰以下,1974年调查居民带虫率为0.28‰,表明该县已进入灭疟后期。1977~1983年间开展了以下的灭疟后期的监测措施: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健全防治队伍,制订较完善的管理制度;采用镜检发热病人血片中的疟原虫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搜索残存传染源;监测流动人口,防止疟疾的输入;及时处理病灶点,控制疟疾扩散;观察主要传疟媒介的变化,预测疟情动向;组织灭疟联防,逐步扩大保护圈,从而达到巩固和发展灭疟成果的目的。
    癫痫表现的脑型肺吸虫病一例
    刘文建
    1985, 3(3):  173-173. 
    摘要 ( )   PDF (10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10岁,学生,湖南省慈利圣龙村人。因12小时内全身抽搐伴神志不清2次,于1981年8月10日入院。患者近一周来发热、咳嗽、右侧胸痛和呼吸困难。1980年12月患者左下腹出现一肿块,渐移至阴囊,约一月后消失。继又在左上胸部出现相似
    人体感染西里伯瑞列绦虫一例
    何炯,黄秉清,杨兰,庞琪琰,杨贵彬,温平城
    1985, 3(3):  173-173.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儿女性,2岁,壮族,百色市人。患儿每天大便1~2次,大便内发现乳白色米粒样大小颗粒2月余。取全量粪便用自然沉淀法集卵镜检,检出绦虫卵。虫卵呈棕黄色,直径约9μm;外膜已脱落,
    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Ⅱ.流行区人群抗体反应的流行病学类型
    吴观陵,陈淑贞,蔡银龙,赵慰先,张绍基,胡林生,谢彰武,严均林,张希虹,胡祥昌,郭镇泰
    1985, 3(3):  174-177. 
    摘要 ( )   PDF (2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GAA-IHA试验对血吸虫病不同流行情况的8个点作了横向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阐述了三种人群抗体反应的流行病学类型。指出人群血清学调查结果能规律性地反映流行状态,并能提供寄生虫学调查不能反映的关于血吸虫病传播变化的新情况,认为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作为寄生虫学调查的补充,用以衡量流行性,监测传播变化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人体感染长膜壳绦虫一例
    王以泽,田敏,杨理素,青建伟,青松柏,郭绍宗,王凤英
    1985, 3(3):  177-177.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8岁。半年来经常腹痛及稀便2~3次/日。纳差,消瘦,不易熟睡。2~3岁时有食甲虫史,无外出史。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g,白细胞8,400,嗜酸17%。粪检查见钩虫、蛔虫、鞭虫及绦虫卵。给服南瓜子50g,24%槟榔煎剂120ml,2
    婴儿钩虫病误诊一例
    李正平
    1985, 3(3):  177-177.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系男婴,4个月。1982年10月23日入院.患婴于1月前开始咳嗽、呕吐、腹泻,大便黑色,每日3~4次;以后出现浮肿。居住于农村。体检:贫血貌,面部及下肢浮肿.双肺呼吸音粗糙,心前区可闻Ⅱ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肋下1cm,脾未及。
    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表皮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
    杨士静,李宛,苏信生
    1985, 3(3):  178-180. 
    摘要 ( )   PDF (2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单剂吡喹酮治疗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分别在6、12、24、48小时取成虫,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虫体表皮(外皮层)产生肿胀和皱缩、球状感觉乳突凹陷、表皮大面积糜烂等变化,在同一宿主的不同虫体之间以及同一虫体的不同部位间的损伤强度存在着差异。
    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及猴疟抗原查出一例三日疟供血者
    肖贤琦,陈昌源,裴速建
    1985, 3(3):  180-180.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年,在疟疾非流行季节,我省沙市发现1例输血后14天发病的三日疟患者,其血液来源为三名供血者。自1964年以来,我省无三日疟、恶性疟病例报告。为了追索传染源,在没有三日疟原虫抗原的情况下,我们用食蟹猴疟原虫作替代抗原,对
    囊虫病误诊多发性肌炎一例
    张占鳖
    1985, 3(3):  180-180.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47岁,家务。因四肢肌肉肿胀、疼痛3个月,癫痫发作1天住院。患者3月前突然发冷发热伴以四肢为主的全身肌痛,以致卧床不起。2个月前出现左眼视力模糊。当时血肌酸4.2mg%,血肌酐1.9mg%,尿肌酸300mg/24小时,尿肌酐1,000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使用两种不同疟原虫抗原进行疟疾单次横向调查
    黄文洲,罗曼珍,周铭贤,陈辅群,宣圣珍
    1985, 3(3):  181-183. 
    摘要 ( )   PDF (2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应用恶性疟原虫与食蟹猴疟原虫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于1983年对五个不同类型疟区人群进行单次横向调查,同时以寄生虫学调查作对照。用平均每视野(10×40)含149.5个裂殖体的食蟹猴疟原虫抗原片与含124.4个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裂殖体的抗原片同时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疟疾抗体。血清学测定的结果与血检相一致,而恶性疟原虫抗原与食蟹猴疟原虫抗原测出的抗体阳性率与GMRT,分别与该地恶性疟与间日疟流行水平和传播强度呈正相关。表明在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地区,可以使用此两种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恶性疟与间日疟的流行状况。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考核疟疾防治效果
    杨炳贵,陈锡慰,林珍,韩范,张兆松,赵慰先,熊宗璠,范玉孟,左志强,黄颜武
    1985, 3(3):  184-186. 
    摘要 ( )   PDF (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江苏省两个采取不同抗疟措施地区的人群在1982年间进行了连续4次的纵向观察。单纯采取现症病人治疗措施的对照组178例,治疗病人加上室内滞留喷洒与孳生地灭蚊的灭蚊组182例。在措施期间的3、6、8及10月各调查1次。结果,两组的抗体阳性率与几何平均倒数滴度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3月份两组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在其他三次调查中,灭蚊组均低于对照组,4~15岁年龄组尤明显。提示药物治疗加灭蚊对控制疟疾的效果较好。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的结果与疟原虫调查及随访结果相符,而低年龄组的血清学资料较易反映这一变化。同时证明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可用于评价抗疟措施的效果。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进行疟疾纵向调查
    郑一民,林文振,许龙善
    1985, 3(3):  187-188.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闽北山区两个不同类型疟区的居民,于1976~1981年期间的每年10月随机采集200~400份血标本,检测疟疾间接荧光抗体(IFA)与镜检厚滴血膜疟原虫。结果表明,疟疾的年发病率与当地人群IFA阳性率呈正相关(r_s=0.60,P0.05),而与疟原虫率相关程度较差(r_s=0.38,P0.05)。结果提示,在疟疾传播季节后期人群疟疾荧光抗体水平是监测当年疟疾流行状况的良好指标之一。
    伯氏疟原虫ANKA株抗喹哌系的培育
    李高德,瞿逢伊,陈林
    1985, 3(3):  189-192. 
    摘要 ( )   PDF (3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伯氏疟原虫ANKA株经鼠间血传培育9代,历时约2个月,形成了对喹哌抗性指数为197.2的抗性系。该系停药血传8代,抗性指数降至1.2,基本恢复了对喹哌的敏感性;在血传培育的过程中,分出一组进行鼠—蚊—鼠交替传代培育,经过半年多时间,培育出抗性指数为30左右的抗喹哌系,该系停药血传10代,历时2个半月,抗性指数仍在30以上,提示鼠—蚊—鼠交替传代培养的抗喹哌系较鼠间血传培育的为稳定。 抗性指数约为30的抗喹哌系对羟基喹哌和青蒿酯有一定程度交叉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19.3和5.5;对咯萘啶抗性指数为1.6,对伯喹和氯喹未显示交叉抗性,抗性指数为1.1和0.9。
    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特异性IgE抗体的测定
    裘丽姝,薛海筹,陶义训,张容,张永红,朱震霞
    1985, 3(3):  193-194. 
    摘要 ( )   PDF (1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ELIS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特异性IgE抗体。50例急性、14例慢性患者血清均为阳性;4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特异性IgE抗体的阳性率仅27.5%;77例健康献血员的假阳性率为1.2%。提示检测特异性IgE抗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6例经吡喹酮治疗后3个月,12例粪检阴性者中7例IgE抗体转为阴性,4例粪检仍阳性者IgE抗体均为阳性:该16例的IgG抗体均为阳性。
    开放性固体平板培养苏云金杆菌及现场灭蚊的效果
    陈世夫,肖永昌,吕建芳
    1985, 3(3):  195-197.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使用开放性固体培养法生产苏云金杆菌血清型H-14制剂60批,总产量达2.000kg。效价可达600IU/mg,经现场灭蚊效果考核及安全性实验,表明其与国外Sandoz菌液灭蚊幼的效果相似。经过一个蚊虫季节的现场应用效果观察,可使成蚊密度较对照区下降95.0%。
    纸片放射抗原吸附试验诊断肺吸虫病的初步研究
    王恩荣,段云芬,刘玉珍,宋昌存,寿干城,汪小卫,李得垣
    1985, 3(3):  198-200.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次用肺吸虫成虫初步纯化抗原,进行PRAST测试肺吸虫病人的特异性IgG,阳性率为91.3%。健康人的假阳性率为3%。与ELISA比较(病人的阳性率为98.8%,正常人为0),PRAST的检出率略低。用PRAST检测肺吸虫病人特异IgG的灵敏度高于ELISA。
    辛酰伯喹对大鼠胚胎毒牲的观察
    沈佩琳,许俭曼,钱燮铭,张燕萍,俞小淙,叶嘉■
    1985, 3(3):  201-202. 
    摘要 ( )   PDF (1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辛酰伯喹160mg/kg/d×1、50mg/kg/d×1、16mg/kg/d×1三个剂量,分别于母鼠妊娠第7天(D_7)肌注。另设油剂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敌枯双)妊娠D_(20)解剖检查胚胎。结果表明:辛酰伯喹各组无论在孕鼠体重、正常胎率、胚胎吸收率及胚胎发育等方面,均无明显异常。未见胎鼠外形、内脏及骨骼畸形。两批实验结果一致。辛酰伯喹最高剂最(160mg/kg/d×1)为临床治疗剂量26倍时,未见明显的胚胎毒性。
    四川省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周期性
    魏银松,钟永良,刘美涛,李佳钰
    1985, 3(3):  203-205. 
    摘要 ( )   PDF (2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察了四川各地53例班氏丝虫病和21例马来丝虫病的微丝蚴周期性。其周期性指数分别为103.85%和112.08%,高蜂时间分别为1:06和1:18,皆为典型的夜现周期性。
    人体泌尿系统感染小杆线虫三例
    何毅勋,蒋华
    1985, 3(3):  206-208. 
    摘要 ( )   PDF (7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3例伴有乳糜尿、血尿和下肢水肿等症状的患者尿中发现小杆线虫(Rhrbditissp.),并对我国人体感染小杆科线虫的病例和虫种作了复习和讨论。
    异位耳道蛔虫病一例
    刘子昌
    1985, 3(3):  208-208. 
    摘要 ( )   PDF (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28岁,农民。在服用海群生3g三日疗法的第2天,突感头昏、头痛、恶心和咽痛。第3天,左耳有痒感,发现耳道内有条状物,渐移至外耳,先后取出约7~9cm长之淡红色蛔虫成虫共4条。7年后随访,耳部和听力均无异常。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有症状体征的丝虫病患者的调查分析
    杨竹岩,丁修宪
    1985, 3(3):  209-211. 
    摘要 ( )   PDF (2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滕县曾是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防治前微丝蚴阳性率25.3%,经反复查治和全县140万居民服用海群生药盐后降至0.17%,达到基本消灭。 近年选点调查,发现有症状体征的丝虫病患者1,355例。其中象皮肿172例,鞘膜积液698例,乳糜尿411例以及其它体征者。象皮肿中有169例(98.3%)为基本消灭前发病,新发病者仅占1.7%鞘膜积液明显减少。乳糜尿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基本消灭后,应将晚期丝虫病列入监测,并积极治疗,以达彻底消灭丝虫病。
    寄生虫病的免疫学诊断
    薛纯良
    1985, 3(3):  212-215. 
    摘要 ( )   PDF (3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被寄生虫感染,其中不少寄生虫病是不能单靠临床症状或寄生虫学检查作出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的。因此寄生虫病的免疫学诊断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寄生虫抗原的复杂性,故其起步和发展均比
    对流免疫电泳和琼脂双向扩散试验诊断肺吸虫病的价值
    张月清,王正仪,许炽标,温艳,桂淑环
    1985, 3(3):  216-217.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在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诊断肺吸虫病的研究时,也就对流免疫电泳(Counter-immunoelectrophoresis(CIEP)和琼脂双向扩散(Gel double diffusion)诊断此病的价值作了一些观察。前两试验的结果已分别报道。后两方法的敏感性虽较前两者为低,但其特
    四川省雅安地区肺吸虫病52例的临床分析
    李伯埙
    1985, 3(3):  217-218.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四川雅安地区肺吸虫病52例的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一)50例有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史,2例有饮生水史;(二)有游走性皮下结节(18例)、肺(22例)、胸膜(21例)、中枢神经系统(23例)、心包(2例)等
    定量透明法检测华支睾吸虫虫卵效果的观察
    蔡士椿,张耀娟,章子豪,史志阴,沈一平
    1985, 3(3):  218-219. 
    摘要 ( )   PDF (1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支睾吸虫虫卵很小,显微镜下容易为粪便顺粒遮盖,造成检漏。为了提高检出效果,我们试用两种定量透明法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并与现用的水洗沉淀法、碘化钾漂浮法和醛醚沉淀消化法进行了效果比较。
    中华白蛉幼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丁绍铎,冯兰湘,黄立,夏明玉,周熥
    1985, 3(3):  220-221. 
    摘要 ( )   PDF (13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白蛉为我国黑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关于其幼虫的形态,早于1927年Patton等曾进行过简略的描述;何凯增等(1956)对该蛉作了较为详细的观察。丁绍铎等(1982)进一步指出,中华白蛉幼虫腹部背面的点状微小鬃毛具有分类上的意义
    胶乳凝集试验诊断囊虫病的研究
    孙怀宝,唐舜英,李小宝,邵素霞,赵宝珍,薛晓玲,乔国祥
    1985, 3(3):  221-223. 
    摘要 ( )   PDF (2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常用补体结合试验作为囊虫病的辅助诊断方法。但由于其操作比较复杂,难于在一般化验室应用。我们参阅有关资料,用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作为载体,吸附猪囊虫液制备抗原作凝集试验,对囊虫病的诊断进行了研究。兹报道如下。
    吡喹酮治疗两例肝棘球蚴病的临床病理观察
    杨元清,符遂,吴惠敏,张超威,沈耕荣,张春萼
    1985, 3(3):  223-223. 
    摘要 ( )   PDF (6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1年,我们首先试用吡喹酮治疗一例肝、脾棘球蚴病患者,并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为了进一步观察该药对人体棘球蚴的作用,故将两例经吡喹酮治疗后的肝棘球蚴病患者临床病理观察的结果报道于下,以供治疗参考。
    间接血凝试验诊断肺吸虫病的实验观察
    刘桂菊,徐之杰,赵庆风
    1985, 3(3):  224-224. 
    摘要 ( )   PDF (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吸虫病在我省流行较广。鉴于我省的肺吸虫病人,多为隐性型,即使是肺型,在痰内查到虫卵者极少,临床表现颇似肺结核,在流行区误诊误治者甚多,故探讨一种敏感性、特异性高、简便易行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实属必要。为此,选用了间接血
    应用对流免疫电泳诊断旋毛虫病
    张国华
    1985, 3(3):  224-225. 
    摘要 ( )   PDF (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人体旋毛虫病在我国云南,西藏、广西、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北等地常有发生。对该病的免疫学诊断,国内外报道的方法很多。本文参考Despommier方法,并与间接血凝试验
    微量间接血凝诊断猪肉绦虫病的初步报告
    秦庆学,李生才,王海燕,罗丽华,黄大稼
    1985, 3(3):  226-226. 
    摘要 ( )   PDF (1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9年起,我们用微量间接血凝法诊断猪肉绦虫病,结果简报于下。 材料和方法 抗原的制备:从新鲜猪囊尾蚴中抽取囊液,加等量饱和硫酸铵溶液,混匀,置4℃过夜,4,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加生理盐水
    成都地区人体蠕形螨感染的调查研究
    曾启蕴,尹庆玲,余清贵
    1985, 3(3):  227-228.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体蠕形螨感染相当普遍,国外已有不少报道。近年来,国内也陆续开展了调查研究,四川省除重庆市外,尚未见到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的调查报道。我们于1983年9~11月在成都地区,对幼儿园31人,中小学生1,530人,机关干部537人,工人
    云南勐海坝灭疟后期微小按蚊残存数量的观察
    杨克宽
    1985, 3(3):  228-228.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勐海坝位于云南的东南部,北纬22度,东经100′5°,原是云南历史上超高度疟区。1962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为继续观察残存微小按蚊数量情况,对人房,牛棚全面抽样捕蚊,方法为:流动性捕蚊通宵或半通宵,定时定点密度观察、野外观
    溴氰菊酯杀灭白蛉的实验观察
    邵其峰,王中磊,韩士良,王在龙
    1985, 3(3):  228-229. 
    摘要 ( )   PDF (1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溴氰菊酯为—较新的拟菊酯类杀虫剂,业已广泛用于杀灭农业害虫,对蚊蝇也有良好的杀灭作用。我们曾于1983年采用该药进行灭蛉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浙江缙云姜片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何雄飞,丁金亮,徐锦富,涂国强,张献夏
    1985, 3(3):  229-230. 
    摘要 ( )   PDF (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年6月,缙云县新碧乡发现姜片虫病人。为此,我们开展了姜片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 一、人群感染情况 对新碧乡下小溪,姓姚和山前三个村的2周岁以上者进行粪检。粪检是在普检血吸虫病的同时进
    吡喹酮治疗脑型血吸虫病14例
    王典主,张洛生,游难先
    1985, 3(3):  230-231. 
    摘要 ( )   PDF (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3年来,我们采用吡喹酮治疗脑型血吸虫病共14例。在14例中,男13例,女1例;年龄15~35岁:农民11例,渔民2例,手工业者1例。14例中1例手术开颅经脑部组织病理切片找到
    吡喹酮治疗急性日本血吸虫病32例的临床观察
    李奇仁
    1985, 3(3):  230-230.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用吡喹酮治疗32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病例,结果如下: 一般资料 32例病例中,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11~50岁,其中19例为11~20岁。均在发病前
    硝硫氰胺肛栓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观察
    阮太朴,代裕海,胡跃明,华崇光,刘安仁,柯发元
    1985, 3(3):  231-232.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应用硝硫氰胺肛栓一剂疗法治疗血吸虫病病例,以期缩短疗程和减轻药物副作用。 临床资料 一,治疗对象:在54例病例中,53例为慢性早期血吸虫病,1例为晚期血吸虫病,均粪检阳性。其
    丙硫咪唑治疗一例重症脑囊虫病合并假性肌肥大
    刘永萍,宋东光,朱富臣
    1985, 3(3):  232-232. 
    摘要 ( )   PDF (1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34岁,油田职工。1982年4月起头痛、高热、乏力和全身肌肉酸痛;同年10月左眼前出现飞蚊黑影,眼科拟诊为眼囊虫病,并经体表结节活检证实为猪囊尾蚴病。1983年2月癫痫大发作,每月10~20余次;同年9月左眼失明,并有精神失
    广西地区蛆症金蝇所致蝇蛆症8例
    叶奕英
    1985, 3(3):  233-233.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蛆症金蝇(Chrysomya bezziana)所致的蝇蛆症在我国报道极少,见诸文献的仅2例。1958年以来,我室收到广西各地寄来的蝇蛆标本经鉴定为蛆症金蝇者共9例(其中一例已由王家克报告,不列入本文之内),说明本症在广西并非罕见。现将此8
    应用胆汁孵化猪囊尾蚴的实验观察
    张金德
    1985, 3(3):  234-234. 
    摘要 ( )   PDF (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吞食了具有活性的囊尾蚴以后,能患绦虫病。含有少量囊尾蚴的猪肉需要高温或冷冻处理后,方可食用。经加工的猪肉,是否可供食用,需要对囊尾蚴进行活性检验。当前常用的检验方法,主要是用胆汁孵化培养检验,如用纯胆汁或80%的胆汁
    梯田进水口用水泥沙浆封嵌灭螺的效果
    裘永强,邢生华
    1985, 3(3):  235-235.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年,于嵊县太平乡,对43块山区梯田的60个进水口,用水泥嵌缝或浆砌,进行灭螺试验,效果满意。1983年查螺11次,只在非进水口的地方查到一只钉螺。1984年春季查螺4次,均未发现钉螺。这些田地在七十年代曾采用灭螺带等方法,虽亦取得一
    直肠显微镜检对血吸虫病的诊断
    刘新华,李道芬
    1985, 3(3):  235-235.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从1982年起,采用徐州医用光学仪器厂生产的直肠显微镜(以下简称直显镜,型号ZX80-1),对拟诊为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检查,以评价其对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并与单纯肠粘膜压片法检出的阳性率对比,结果如下:
    班氏丝虫所致多发性关节炎一例
    杜树兰,刘子昌
    1985, 3(3):  236-236. 
    摘要 ( )   PDF (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16岁。1971年夏开始两下肢关节痛,以膝、踝关节为重,两踝关节明显肿胀,并逐渐加重。进而肩、腕、指、脊柱及髋关节出现肿痛;生活不能自理。体检:脊柱弯曲;两手若鸡爪状,两下肢弯曲,两膝关节肿胀、压痛,四肢活动受限。
    疟疾的皮肤表现(附10例报告)
    王俊
    1985, 3(3):  236-236. 
    摘要 ( )   PDF (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肤瘀点、皮下出血及荨麻疹样皮肤损害是疟疾的皮肤表现,近年来国内报道增多。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以皮肤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间日疟患者10例,占同期疟疾住院病人的0.5%。本文10例疟疾患者皮肤损害的特点为:1.出现皮肤损害的时
    急性血吸虫病并发皮肤损害一例
    王崇功,朱逸文,杭盘宇
    1985, 3(3):  237-237.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18岁。1980年1月11日因腹痛.腹泻、粘液样血便和高热一个半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下腹部陆续出现成批皮疹,淡红色,痱子样,伴痒感,大小大体一致;多聚集成群,个别散在分布。随病程发展,皮疹渐变为紫褐至灰褐色,有的
    犬复孔绦虫病一例
    郭佩如,黄克峻
    1985, 3(3):  237-237.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犬复孔绦虫正常终宿主为犬或猫,中间宿主为蚤或犬虱。国内感染于人的报道仅数例,山西省未见报道。 患儿,男性,1岁6个月。两个月来烦燥和腹部不适,发现粪便中有蠕动之白色小虫。镜检为绦虫,孕节片长大于宽,3×1~3.5×2mm。经鉴定为
    美丽筒线虫病一例
    温桂芝,齐宗春,陈继伟
    1985, 3(3):  237-237.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26岁,黑龙江省人,家务。于1983年7月16日觉右下舌侧牙龈粘膜下有一线状物,后取出一条白色线状虫体。约半年前在右颊侧牙龈粘膜下也取出一条相似的虫体。患者有饮生水和吃生菜的习惯,否认吃过昆虫,但家中常发现有蜚蠊。
    液氮保存原虫的观察
    毛克强,李美兰,万明明
    1985, 3(3):  238-239. 
    摘要 ( )   PDF (1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能长期保存活的原虫,是寄生虫学实验研究和教学工作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参考国外有关文献,从1980年起,用液氮先后冻存约氏疟原虫、弓形虫、人毛滴虫和阴道毛滴虫。
    阴道毛滴虫姬氏染色法的改进
    王文兰
    1985, 3(3):  239-239. 
    摘要 ( )   PDF (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文献介绍,用姬氏染色法染阴道毛滴虫,其鞭毛着色效果不太满意,标本极易退色,且不能长久保存。近年来,我们在制片方法上作了一些改进,染出的阴道毛滴虫标本结构清晰,形态特征明显,鞭毛、波动膜、轴索呈深红色,核呈紫红色,细胞
    阿米巴包囊铁苏木素染色方法的实验观察
    刘鸣一
    1985, 3(3):  240-240. 
    摘要 ( )   PDF (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获得各种阿米巴包囊的铁苏木素染色标本,用于教学与科研,作者作以下实验观察: 方法:一、铁苏木素染色 将涂片趁湿固定于新鲜配制的加酸肖定氏液(氯化高汞饱和水溶液2份,95%乙醇1份。临用前每19份中加1份冰醋酸)
    肺吸虫囊蚴及后尾蚴的快速制片法
    刘文忠
    1985, 3(3):  240-240. 
    摘要 ( )   PDF (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吸虫囊蚴、后尾蚴常规制片方法费时费力,且在逐级酒精脱水过程中,囊壁易破裂变形。为寻求肺吸虫囊蚴的简便快速制片方法,1982年5月,参阅当年第一期《动物学杂志》介绍的《寄生虫卵长期玻片标本的制做方法》,应用于肺吸虫囊蚴、后尾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