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6年 第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6-05-31
    我国抗氯喹恶性疟的抗性程度及其地理分布
    刘德全,邱持平,刘瑞君,任道性
    1986, 4(2):  81-85. 
    摘要 ( )   PDF (3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9~1984年,在粤、桂、滇、黔、闽、苏、皖、豫八省(区)协作下,开展了我国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调查,调查统一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地段试验的延长法及体外微量测定法,共计测定423例.结果发现八省(区)均有抗氯喹恶性疟存在,但抗性程度差别很大,其中广东的海南岛及云南南部有高度抗氯喹恶性疟存在;广西南部及安徽中部的恶性疟亦对氯喹有明显抗性,但抗性程度低于海南岛及云南南部;河南南部及江苏西部的恶性疟对氯喹的抗性处于初始阶段;福建崇安县发现Ⅰ级抗性1例。对上述两种测定方法的利弊进行了讨论。
    人血型糖蛋白A及糖类对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入侵人红细胞的影响
    李建新,周元昌,魏尧梅
    1986, 4(2):  86-89. 
    摘要 ( )   PDF (2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体外培养方法,对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入侵人红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为:1.人血型糖蛋白A在50及100μg/ml时抑制入侵率分别达91与100%;卵类粘蛋白在100μg/ml时抑制40%。2.红细胞用唾液酸酶或胰蛋白酶处理后,疟原虫入侵率减少33~37%。3.D-葡糖胺HCI、唾液酸及N-乙酰-D-葡糖胺有较强的抑制入侵作用,但无协同作用.4.麦胚凝集素在100μg/ml时表现明显的抑制效应。
    溴乙酰胺扩大现场灭螺试验的效果观察
    朱达培,印建业
    1986, 4(2):  90-92. 
    摘要 ( )   PDF (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溴乙酰胺经扩大现场灭螺试验表明,不仅具有良好的杀螺效果,而且有良好的杀灭螺卵作用。鱼塘用0.5g/m作铲草皮沿边药浸即可得到较好的杀螺效果,塘岸用1g/m作铲草皮沿边药浸或以1g/m~2喷洒塘岸、草滩和沟渠,均可得到良好的杀螺效果。螺卵经1g/m~2剂量喷洒后全部死亡。鱼塘施药后,未见鱼类死亡.以10ppm药液灌溉大田,稻苗生长茂盛。
    自制碱性磷酸酶在日本血吸虫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的应用
    黄文长,南国华,夏宝芬,马细妹,傅重林,张建安
    1986, 4(2):  93-95. 
    摘要 ( )   PDF (2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猪小肠制备碱性磷酸酶,再用戊二醛一步法结合羊抗人IgG;该酶结合物的最高滴度可达1:6 400.以日本血吸虫虫卵粗抗原包板,检测确诊血吸虫病病人血清54份,符合率为100%。测定血吸虫病病人、正常人、小学生、肺吸虫病病人、华支睾吸虫病病人、姜片虫病病人和丝虫病病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96.5%(222/230)、2.1%(6/280)、0%(0/212)、2.8%(1/35)、5.1%(5/98)、0%(0/5)和6.3%(5/79),表明该酶结合物用于ELISA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
    湖北省浠水县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南义军,申建国,陈文录
    1986, 4(2):  95-95. 
    摘要 ( )   PDF (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浠水县是一个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1956年开始采取因地制宜围垦种植、土埋、开挖养鱼池及不围连年垦种的方法消灭钉螺,使原有螺区98%的土地得到利用,至1970年全部消灭了钉螺。1956~1974年采用粪便一送一检的方法,1975年后用皮试过筛、三送三检、直肠镜检和环卵试验等多种诊断方法查病,查出血吸虫病患者2617例。1977
    吴县日本血吸虫虫卵落入有钉螺水体机率的现场研究
    何尚英,李亚芳,刘惠生,许正元,吴银华
    1986, 4(2):  96-100. 
    摘要 ( )   PDF (3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0~1982年,在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4个生产队用现场调查结合模拟实验的方法对虫卵落入有钉螺水体的机率作计量研究。结果发现当地一天血吸虫卵下有螺水体的推算总数,在夏季为12671.6个,在其它季节为9711.1个,分别占当地一天人、畜排血吸虫卵总数的0.90%和0.69%。定量地对比各种虫卵下水方式,发现全年各季均以下河洗刷马桶最为重要,耕牛粪便下水和河边田地施肥也较重要;在夏季,河边粪缸溢出较为重要,仅次于下河洗刷马桶。
    广西融水县拱洞、大年地区牛肉绦虫病的调查
    李明才,梁新初
    1986, 4(2):  100-100. 
    摘要 ( )   PDF (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在我县拱洞、大年两地区进行了牛肉绦虫病的调查。 一、流行情况 我县的拱洞,大年地区是以苗、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 (—)感染情况:调查拱洞、大年两地区29个村130个自然村屯,都有牛肉绦虫病的流行。在拱洞方振民村调查438人,有节片排出史58人,感染率为13.2%。在58人中男性34例(34/215),女性24例(24/223),无明显差异。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78岁,
    滇南间日疟原虫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杨柏林,王文俊,汪文仁,胡惠仙,李华宪,王翔,李兴亮,李崇珍,黄国珍
    1986, 4(2):  101-105. 
    摘要 ( )   PDF (3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年7月至1984年10月,对滇南5个间日疟原虫分离株作了实验感染。蚊传结果表明,在当地属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所见的间日疟,其潜伏期有长有短,在39例志愿受试者中出现2例长潜伏期(268和284天),37例短潜伏期(12.2±1.9天)。单用氯喹1.5g基质三天疗法治疗的21例复发率为95.2%,15例伍用伯喹210mg基质十四天疗法后未见复发。所见的三种复发类型中,以远期复发居多(75%),无近远期复发之分的频繁复发次之(15%),近期复发最少(10%)。复发的一般规律是:第一潜隐期短者第二潜隐期长,第一潜隐期长者则第二潜隐期短。 滇南间日疟以其潜伏期长短相兼,复发以远期为主、对根治药伯
    马来丝虫病象皮肿与ABO血型的关系
    杜永芳,秦达道,胡松林
    1986, 4(2):  105-105. 
    摘要 ( )   PDF (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血型在寄生虫病发病上的意义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课题,并发现多种寄生虫病与血型相关联。迄今为止,对丝虫病与ABO血型的分析研究,班氏丝虫微丝蚴阳性者以AB型多见,国内外均已有报告,但晚期丝虫病则尚未见诸文献。而我们在防治实践中,发现即使自然生境相似、感染条件
    影响马来丝虫微丝蚴低温保存因素的探讨
    陶鸿章,黄蕙芬
    1986, 4(2):  106-108. 
    摘要 ( )   PDF (2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了使用冷冻技术对马来丝虫微丝蚴进行48小时低温保存的试验。参照Ham等的二步冷冻法的实验表明:微丝蚴的活力(存活率、正常外貌百分率及活动等级),无论加血清或不加血清的冷冻组均明显低于未冷冻组;加血清后冷冻的微丝蚴活力明显高于未加血清组;微丝蚴的活力与保护剂DMSO的浓度相关,在5~30%的范围内,随着DMSO浓度升高,微丝蚴的活力显著下降。结果提示用DMSO浓度为5%、小牛血清浓度为20%、青霉素、链霉素各为200U/ml,pH为7.0~7.2的台氏液作为微丝蚴的冷冻保存液,以1℃/分降至-17℃,然后迅速投入液氮冷冻保存,复苏后微丝蚴的活力较为理想。
    嗜酸粒细胞对斯氏狸殖吸虫在大鼠体内生长发育的影响
    阎和平,冯瑞元,胡孝素
    1986, 4(2):  109-112. 
    摘要 ( )   PDF (10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斯氏狸殖吸虫抗原(PSAg)(含氮量5mg)注入感染该虫的大鼠腹腔,每鼠可获得嗜酸粒细胞(5.97±0.54)×10~7。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制备纯度为90%的Eos免疫家兔制备兔抗大鼠嗜酸粒细胞血清(AES)。将AES注入大鼠腹腔,隔日一次,一周后每鼠经口感染囊蚴30个,感染后每周注射AES一次,并设醋酸可的松(Cor),正常兔血清(NRS),生理盐水(NS)三组对照。结果显示四组动物每鼠平均获虫数及虫体大小无显著性差异。虫体生殖器官的发育,以AES组为佳. 表明嗜酸粒细胞是宿主(大鼠)抑制斯氏狸殖吸虫发育成熟的一个重要因素。
    肺吸虫病54例的临床误诊分析
    吕建华
    1986, 4(2):  112-112.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吸虫病已发现于本省20个县市,已知的虫种有卫氏、斯氏、三平正和闽清四种:在人体中已肯定的有卫氏、斯氏两种。而本省卫氏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是在痰中很少找到虫卵、肺部无典型囊泡状阴影、果酱样痰少见和偶见皮下包块。斯氏型的临床表现与四川地区相似,以皮下游走性包块及肺部游走性浸润阴影较多见。因此临床上症状变化多端,表现为多系统受侵犯,易被误诊。现将170例中误诊的54例肺吸虫病报道如下:
    旌德罗索虫在中华按蚊蛹和成虫体内寄生的观察
    陈登宏,房夭职,杨新史,蔡国英,李明生
    1986, 4(2):  113-115.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试验表明.近期国内发现的旌德罗索虫(Romanomermis jingdeens-is),是一种有前途的蚊虫生物防制剂.1984年5月间在广东南海地区,在释放旌德罗索虫作防制中华按蚊的试验中,发现该种线虫可伴随被感染四龄幼虫的发育而进入蛹和成虫期寄生,并在检查被感染的成蚊中,有1只雌蚊逸出2条寄生后期幼虫.这种寄生现象在实验室已予以进一步证实。
    广西武鸣县消灭残剩钉螺的措施及其效果
    陆载岗
    1986, 4(2):  115-115.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武鸣县有12个公社,2个农场,214个大队。流行血吸虫病的有3个公社,1个农场,15个大队。至1979年历史上有螺面积110多万m~2,累计病人2731例。1956年开展防治工作,1972年达到基本消灭,1982年完全消灭血吸虫病。在1972~1979年有3个公社 4个大队先后发现9个残存螺点,总面积30370m~2,螺点面积50~20000m~2,活螺每框最高29只。
    弓形虫的体外培养
    赵惠芬,郑思民,顾建萍
    1986, 4(2):  116-117. 
    摘要 ( )   PDF (1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用正常的猪肾细胞进行弓形虫培养,并对培养液、培养方法和接种弓形虫数等方面作了探索,证实了在199-Hanks培养液中,接种虫体2×10~6个,6~7天后,虫体可繁殖20~50倍,是一种取得弓形虫抗原较经济的方法。
    吡喹酮对体外猪囊尾蚴作用的电镜观察
    赵森林,付治锋,李云生,许炽标,尤金英,赵冠宏
    1986, 4(2):  118-119. 
    摘要 ( )   PDF (9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猪囊尾蚴经吡喹酮(200μg/ml与400μg/ml)作用不同时间(5、30、60分钟)后的变化.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其颈部微绒毛出现粘连、脱落,表面布满泡状物,头部吸盘中央也出现泡状物.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局部皮层呈空泡化,基底膜变宽,肌层肿胀,合体细胞疏松。
    扁桃酸酰胺对阴道毛滴虫作用的电镜观察
    张敏如,陈金典
    1986, 4(2):  120-122. 
    摘要 ( )   PDF (11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阴道毛滴虫在扁桃酸酰胺作用下,虫体质膜突起大多消失,质膜疏松或断裂,胞质颗粒浓集,胞质内染粒的电子密度失去均匀状态,最后崩解,核膜剥离断裂,核质浓聚并散出,核周内质网消失以致死亡。
    安徽亳县丝虫病和蚊媒调查
    刘西华,周如俭
    1986, 4(2):  122-122. 
    摘要 ( )   PDF (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我县丝虫病的流行情况、丝虫虫种及媒介蚊种,我们于1983~1984年进行了调查。共捕蚊1070只,经鉴定,其中淡色库蚊1068只(99.8%),按蚊2只(0.2%)。解剖结果:淡色库蚊幼丝虫阳性78只,感染率为7.3%,蚊体内感染的幼丝虫最多为124条/只,中值数为20条/只;两只按蚊为阴性。
    家猪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实验研究
    朱金昌,朱启建
    1986, 4(2):  123-125. 
    摘要 ( )   PDF (11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后尾蚴、成虫分别感染8只温州杂交种白猪,以犬为对照。结果:猪经口感染囊蚴30~107天后或臀部注射后尾蚴16天后解剖,均在腰、背、腹部骨骼肌中找到比后尾蚴略大的童虫,大小相似,部分童虫排泄囊中见屈光颗粒;成虫接种在猪腹壁皮下及腹腔,未见成虫移行至胸腔,而且均重度萎缩或死亡;接种在猪胸腔的成虫经45天后,部分进入肺内成双虫囊,少数恢复产卵。实验结果说明温州杂交种白猪应考虑为浙江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甲苯咪唑及吡喹酮治疗两例多房型肝包虫病的临床观察
    宋中洲,卢宝雄
    1986, 4(2):  125-125.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例1:女性,48岁,于1978年5月13日因右上腹隐痛5年,近2月出现肿块而入院。患者在西藏有接触牛羊及食野兔肉史。体检:肝肋下3cm,质硬,轻压痛,脾未及。Casoni试验为迟缓阳性反应,肝扫描见左右叶均肿大,右叶有占位性病变。术中见左右叶均增厚,肝右叶及左叶内均被大小不等的灰黄色结节所占据,硬如软骨,病理诊断为多房
    对食蟹猴疟原虫复发率的进一步探讨
    王兴相,钟玉仙,邓保忠
    1986, 4(2):  126-128. 
    摘要 ( )   PDF (2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重感染食蟹猴疟原虫的大劣按蚊叮刺感染10只健康恒河猴,每只猴各受到98~169只腺阳性蚊的叮刺.原虫血症前期均为7~8天.6个月内复发率为70%.复发频率最高者四次,最少者一次。对少数不复发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广西玉林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
    黄甲,陆传,梁坚,甘艺珍,苏汝聪,马隆,梁献树,梁世庭,周广仁,滕流金,梁展雄,周泽权,龚声菁,文荣信
    1986, 4(2):  128-128.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年6月玉林县第一医院在一例急性阑尾炎病人的阑尾病理切片中发现血吸虫变性虫卵。我们于1983年7月23日至7月31日对该病人所居住的南江乡坡圹大队楼阁村进行调查。
    咯萘啶对食蟹猴疟原虫持效作用的探讨
    张家埙,林宝英,陈克涌,邵葆若
    1986, 4(2):  129-131. 
    摘要 ( )   PDF (2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蟹猴疟原虫子孢子由静脉接种给恒河猴,用磷酸咯萘啶(基质)24mg/kg连续6天、3天和单剂,分别给猴灌服。血检可见一个环状体原虫血症期,疗程较短者环状体原虫血症天数也相应减少,而未给药的对照猴则无此种现象。由此可见,咯萘啶有持续抑制环状体进一步发育的作用,但对组织期裂殖体不见有杀灭作用。
    并殖吸虫感染的免疫
    蒋作君,沈一平,赵慰先
    1986, 4(2):  132-134. 
    摘要 ( )   PDF (2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并殖吸虫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动物源性疾病,涉及虫种颇多,临床表现复杂,流行范围广泛,且不断有新疫区发现,值得引起重视。自1850年Diesing首次报道Paragonimus rudis以来,学者们在病原生物学、生态学、流行病学、分类学、免疫学和临床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Yokogawa(1965)~[1]、何毅勋(1977)~[2]、温桂芝(1977)~[3]、陈翠娥等(1978)~[4]和钟惠澜等(1981)~[5]曾对并殖吸虫和并殖吸虫病作过较全面的综述。本文就其免疫学的进展综述如下。
    肺外肺吸虫病四例
    卢崇铭
    1986, 4(2):  134-134.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多溪流,为肺吸虫病流行区.我院1979~1981年共收治肺吸虫病30例,其中4例临床表现较特殊,兹报道如下。 4例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为4~40岁,均来自农村,都有进食生蟹或烤蟹史。4例均有发热,体温38~39℃,咳嗽和乏力。其中1例右前臂红,肿、痛、热;有疱疹,创面并有脓性分泌物;1例右上腹绞痛,腹部有压痛,肌张力略增高,上
    关于布鲁属分类地位的讨论
    陈光裕
    1986, 4(2):  135-137.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uckley(1960)根据马来丝虫、彭亨丝虫、派特丝虫与班氏丝虫的形态特征,将上述三虫种从吴策属分出去,另建了布鲁属~[1]。1961~1977年间,世界各地又陆续报道了布鲁属六个新种~[2~7]。如综合比较班氏丝虫和布鲁属九个虫种的形态,则不难看出Buckley(1960)所提出的布鲁属的四点鉴别特征,或则不能成立,或则需要作适当修正。也不难看出两属虫种的成虫形态并无明显的属内外的亲疏界限,而成虫形态却正是线虫种上分类的主要依据~[7]。
    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成虫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郑惠君,陶增厚,许锦江
    1986, 4(2):  138-139. 
    摘要 ( )   PDF (10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马来丝虫扫描电镜观察已有报道~[1-4],Franz等(1980)曾对班氏丝虫幼虫及微丝蚴作了扫描电镜观察~[5],但迄今未见有关班氏丝虫成虫扫描电镜观察的报道。1984年,我们对贵州地区马来丝虫及海南地区班氏丝虫成虫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改良醛醚法在华支睾吸虫病粪检工作中的应用
    孙毓
    1986, 4(2):  139-139.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支睾吸虫虫卵是肠道寄生虫最小的虫卵,容易漏检,因此寻找检出率高、简便易行的方法,对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均有其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醚醛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良。
    各地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综合报告
    本刊编辑部
    1986, 4(2):  140-141. 
    摘要 ( )   PDF (1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肺吸虫病日益受到重视,各地卫生防疫部门开展了许多调查研究。现综合江西省寻乌卫生防疫站杨德祥、广东梅县地区黄塘医院邱美颂等、湖北省保康县卫生防疫站靳文华等、湖北省荆州地区肺吸虫病调查小组潘敬堂等、湖北省钟祥县
    对于血检微丝蚴阴性而有疑似症状的丝虫病人应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1986, 4(2):  141-141.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检微丝蚴阳性者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而有明显症状体征的丝虫病患者却多数为血检微丝蚴阴性。因此,血检普查主要是为了发现传染源,即微丝蚴血症,从而通过治疗,达到控制传播的目的。但对有疑似症状的患者,不能仅凭血检结果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主要临床表现的鉴别要点如下:一、急性淋巴管、淋巴结炎 丝虫性淋巴管炎呈离
    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两次食用海群生药盐的远期效果
    刘海云,朱向密
    1986, 4(2):  142-143. 
    摘要 ( )   PDF (1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观察海群生药盐对班氏丝虫病的效果,1974年我们选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的新沂县高塘公社为点,当年第1次全民食用药盐5个半月,间隔5年后,1979年第2次食用药盐3个月,并于停药后1年和5年观察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脑囊尾蚴病
    段佩若,赵一博
    1986, 4(2):  143-143. 
    摘要 ( )   PDF (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囊蚴病的症状与精神分裂症、脑瘤及结核性脑膜炎等相似,极易误诊。我们从1981年到1985年用ELISA对1100多例神经内科患者作鉴别诊断,其中265例确诊为脑囊蚴病(其中两例误诊为精神分裂症5年以上,两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一年以上,3例误诊为脑癌两年以上),均进行及时治疗。并测定了300例神经系统疾患病人的血清与脑脊液,同时与血凝法作了比较。
    安徽含山消灭血吸虫病后的监测方法
    崔新民,李化祥,沈珍瑞,窦德新,潘琦,肖克华,陈钜,胡锡荣
    1986, 4(2):  144-144.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山县原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从1956年起,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于1964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以后又坚持反复查灭钉螺和查治病人,自1976年以来,全县未查到钉螺和病人。1980年经省、地血吸虫病防治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考核,认为含山县血吸虫病流行环节已被切断,从1981年起,全县转入血虫病消灭后的监测阶段。
    浙江余杭山丘地区查灭残存钉螺的措施
    徐舜年
    1986, 4(2):  145-145.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县于1979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980年还查出近10万m~2有螺面积,其中99%分布于半山丘陵地区(地面海拔15~35m,山峰海拔370~1000m)。1981年以后,采取了多层次查螺,巩固性灭螺和建立查灭螺责任制等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1983年,有螺面积减少为6315m~2,比1980年减少了93.5%。
    江西都昌鄱阳湖洲滩螺情调查
    徐观谷,魏新顺,陈水喜
    1986, 4(2):  146-147. 
    摘要 ( )   PDF (1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全面掌握我县鄱阳湖洲滩螺情,据此拟定湖区血防规划,我站先后于1971、1975、1984年进行了三次系统的螺情考察。结果如下: 一、资料说明 都昌县有鄱阳湖洲滩42块,234673亩,约占全湖洲滩总面积的10%。洲滩位于赣江中支和西支的尾闾,高程为13.5~16.0m(吴淞),受一级水位控制。植被分三种类型,以苔草(Carex sp.)为优势。按地形、地貌等特点可将洲滩分为垦种洲、植芦洲、沙
    旋毛虫病19例
    叶志英
    1986, 4(2):  147-147. 
    摘要 ( )   PDF (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我院于1976年1月收治云南省建水县某厂,在同一食堂,同一次进食“过桥米线”而感染发病的19例病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 性别、年龄:19 例中男12例,女7例;9岁1例,20~30岁9例;40~50岁9例。(二)潜伏期 最短5小时,最长15天,平均7.2天。(三)症状、体征:本组病例于发病后,均有畏寒、发烧,大部分患者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全身酸痛、腓肠肌压痛、面部和眼睑浮肿等,个别病例有咳嗽、头痛、头晕、语言障碍、皮疹、出血点及四肢伸屈受限等。(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19例红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白细胞总数正常
    单用海群生药盐防治班氏丝虫病的效果
    陈国圣
    1986, 4(2):  148-148.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南省临武县大冲乡(?)(?)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我们于1979年8月底至1980年元月初,在该乡投服5‰含量的海群生药盐(以下简称药盐)4个月,微丝蚴远期阴转率达100%:蚊媒自然感染率由7.07%降至0。表明丝虫病中度流行区单用5‰药盐能在短期内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四株伯氏疟原虫对常用抗疟药敏感性的测定
    李国福,焦峻卿
    1986, 4(2):  149-149.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疟疾防治药物效价研究中,动物—疟原虫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按国际通用的‘四天抑制试验’方法,在同一条件下平行对比了4株伯氏疟原虫对常用抗疟药的敏感性。为今后利用这4株原虫进行抗疟药的研究提供基线数据。
    苏芸金杆菌制剂在贮存中毒效变化的观察
    陈世夫,肖永昌,吕建芳
    1986, 4(2):  150-150.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苏芸金杆菌制剂有多种剂型,大部分为粉剂和可湿性粉剂。一般认为未经处理的菌液不耐长期贮存。关于苏芸金杆菌(简称B.t.i)制剂杀虫性在长期贮存中的稳定性,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对B.t.i制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长期贮存的毒效变化进行了观察。
    酚嘧啶和噻嘧啶混合片驱鞭虫的疗效观察
    朱永昌,丛玉英,钟传新,杜仁慧
    1986, 4(2):  151-151.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年我们用酚嘧啶和噻嘧啶混合片(简称双色片,每片含酚嘧啶100mg和噻嘧啶150mg),在连云港铁路小学观察驱除鞭虫效果,并与单剂酚嘧啶疗效进行比较。
    川滇边区间日疟暴发流行的调查
    卢天明,舒光海
    1986, 4(2):  151-151.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处川、滇线上的珙县王家乡,与云南威信县毗邻.位于东经104°50'、北纬27°50',海拔810m,全乡11个自然村,总人口11096人,当地经济较差,交通闭塞,农产以水稻、玉米为主,多为梯田,属深丘低山区。近几年采取“两根治、一预防”和流行季节氯喹压高峰治疗的抗疟措施。根据近13年的疟史调查记载,疟疾的发病情况见附表。
    阴道毛滴虫染色制片方法的改良
    望西玉,樊忠丽
    1986, 4(2):  152-152.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阴道毛滴虫染色制片的方法报道较多。但往往难于获得满意的效果。1984年我们在制作教学标本片中,发现用灿烂甲酚蓝配制的染色液染色效果较好。具有染色液配制简单、操作简便、虫体结构清晰的优点。
    丝虫成虫引起肺梗死一例
    叶明,张佃前,丁继荣
    1986, 4(2):  153-153. 
    摘要 ( )   PDF (9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班氏丝虫成虫进入肺动脉并引起肺组织梗死较为罕见,现介绍1例如下: 患者 男性,41岁,农民,江苏省灌云县人。诉胸痛,痰中带血及全身乏力。X线发现右下肺块状阴影,曾先后拟诊为结核和肿瘤。体检:两侧腹股沟和股内侧淋巴结呈串珠状,大者如蚕豆。左侧副睾及精索有结节。白细胞6800,嗜酸粒细胞占10%。剖胸探查,发现右肺下叶背段有一肿块,直径约4.5cm.术后血检三次微丝蚴均为阴性。以往无海群生治疗史。
    新书介绍
    1986, 4(2):  153-153.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源性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特征(Parasito-ses humaines d'origine animale caractéres épidémiologiqucs)J.Euzcby,1984 本书在引言后分直接传播、媒介传播、污染物传播及分析研究四大章。前三章附有以手绘为主的插图205幅。最后一章
    阴囊隔曼氏裂头蚴病一例
    宁建平,孙李法,裘明华
    1986, 4(2):  154-154. 
    摘要 ( )   PDF (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曼氏裂头蚴病国内已报道200多例。裂头蚴可寄生于人体各部位。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21岁,云南楚雄县人。患者因阴囊内结节三个月,于1983年9月8日住院。检查:阴囊皮肤无特殊发现,阴囊隔上可触及黄豆与绿豆大小之结节各一,相互连接,边缘尚清,质较硬,无明显压痛。血红蛋白12g,白细胞6000,中性62%,
    婴儿钩虫病11例
    阳思尧,黄兴国
    1986, 4(2):  154-154. 
    摘要 ( )   PDF (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院儿科1973年1月~1983年12月共收治11例婴儿钩虫病,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3~65天,平均21.3天。病程3~60天。均居住农村。 临床表现:全身衰竭3例,发育营养差8例,精神萎靡8例,苍白9例(81.8%),唇周发绀2例,
    左肾巨大包虫囊肿一例
    刘建民,赵家栋,杜会文
    1986, 4(2):  155-155.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37岁,牧民。主诉一年前妊娠期间发现左下腹拳头大肿物,产后增大较快。入院诊断为腹腔包虫病。体检:慢性病容。左中下腹扪及包块,约20×18cm,界限清,上达左肋缘,下达左盆腔,质硬,叩之有震颤感,活动度不大,压痛(一)。血红蛋白8g,嗜酸12%,尿常规(一)。卡松尼皮内试验+++。超声波检查:肿物前后径液平段13cm,
    蚂蝗寄生于十二指肠粘膜一例
    黄佐杰,戴学嫒
    1986, 4(2):  155-155.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50岁。因上腹部阵发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食纳减退五十多天而就诊。在当地拟诊“胃炎”,以消炎、解痉、镇痛以及输液等治疗无效。以往无胃病史,发病时有进食腌青菜史。于1984年9月24日来本院作纤维胃镜检查。
    大网膜蛔虫卵性肉芽肿一例
    李坊泉,邓力
    1986, 4(2):  156-156. 
    摘要 ( )   PDF (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 女性,47岁,江西南昌籍。1983年10月4日因发现右下腹无痛性包块一月入院:伴食欲不振和乏力。体检:右下腹扪及14×12cm肿块,可活动,质中,表面光滑,轻度压痛。粪检未见虫卵,血常规无特殊。钡灌肠X线检查(一)。超声波检查示右下腹实质性包块,于1983年10月21日剖腹探查,发现右下腹腔大网膜有一14.5×12.5×12.5cm~3的实质性肿块,与盲肠肠壁紧密粘连,质中,表面结节状;大网膜上黄白色粟粒样颗粒。术后病人情况良好。
    肝片吸虫病一例
    郑福申,柳丹,郑莉莉,于克勤,许跃升,吕宪孟
    1986, 4(2):  156-156. 
    摘要 ( )   PDF (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 男性,17岁,农民,辽宁省新金县人。因右上腹剧痛一天,于1984年4月6日入院。患者从1983年春开始,常因吃油腻食物而诱发右上腹痛,初发时仅为隐痛,逐渐加重,呈顶胀痛,不放射,伴恶心呕吐。无发热。疼痛剧烈时,右上腹可触及包块,按摩后消失,痛亦缓解。入院前一天晚上,服左旋咪唑6片(25mg/片)后,右上腹持续性剧痛,
    埃及血吸虫引起直肠炎肿块一例
    范树奇,左天恩,罗·巴依迪,哈姆地·乌拉德·热杜
    1986, 4(2):  157-157. 
    摘要 ( )   PDF (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埃及血吸虫一般引起泌尿生殖系病变,偶而也可寄生在直肠周围静脉丛而引起直肠病变。我们在毛里塔尼亚工作期间发现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15岁。因一年来经常腹痛、腹泻,而于1982年10月21日到毛里塔尼亚国家卫生中心就诊。患者于一年半前,曾在当地天然水塘中洗澡数次,半月后出现荨麻疹并伴有低热、乏力和食欲不
    恶性疟误诊为胆囊炎一例
    周爱臣,李兴章,王祥荣,陆琳
    1986, 4(2):  157-157. 
    摘要 ( )   PDF (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29岁,泰县人。因畏寒、发热伴右上腹痛半月,于1983年8月2日入院。患者腹痛呈持续性绞痛。按压可缓解。无恶心、呕吐、腹泻。发热不规则,最高达40℃。患者4月前曾去海南岛高疟区,约40天后突发高热,隔日一次,当地诊断为疟疾,曾服抗疟药治疗。体检:体温38.5℃,脉搏60。呈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3.5cm,质
    疟原虫生化研究与若干成药抗疟作用的初报
    潘星清,周铭贤,严自助,郭菁,童小妹,任道性
    1986, 4(2):  158-158.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进行疟原虫生化研究过程中,作者等以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生化作用为线索,用感染约氏疟原虫的小鼠,参照WHO四天抑制治疗法进行了小鼠治疗试验,并用体外培养人恶性疟原虫为材料进行了体外抑制观察。结果发现多种目前正在使用的临床药物具有显著的抗疟作用。现将目前已得的初步线索报道如下:
    沉痛悼念良师徐荫祺教授
    连惟能,黄美玉
    1986, 4(2):  159-159.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著名的寄生虫学和医学昆虫学专家、我们敬爱的老师徐荫祺教授不幸因病于1986年1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1岁。 徐荫祺教授1926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在燕京大学获理科硕士,1932年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博士学位,被选为美国全国自然荣誉学会Sigma Xi会员,应邀出席巴
    怀念著名寄生虫学家姚永政教授
    魏德祥 ,王捷
    1986, 4(2):  159-159.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著名寄生虫学家和医学昆虫学家、一级教授、同济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姚永政教授因病于1985年12月5日在上海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姚永政教授曾先后在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卫生及热带医学院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深造和工作.早年并曾任前中央卫生实验院副院长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