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7年 第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7-08-31
    间日疟原虫不同地理株对中华按蚊感染性的初步探讨
    许政拱,叶奕英
    1987, 5(3):  161-164. 
    摘要 ( )   PDF (2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上海和广西的中华按蚊感染以广西株和海南株间日疟原虫,发现两者对广西株的易感性均低,腺感染率分别为零和12.3%,而对海南株的易感性均明显较高,分别为36.4和43.6%。用2例广西间日疟患者血感染2批业已证明对当地间日疟原虫高度易感的武汉的中华按蚊,并用大劣按蚊作对照,结果2批大劣按蚊腺感染率均为100%,而2批武汉的中华按蚊腺感染率仅为4.6和30.6%。结合国内各地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我国间日疟原虫存在不同地理株,对中华按蚊的感染性明显不同。
    应用体外微量法测定海南岛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喹哌、氨酚喹、甲氟喹及奎宁的敏感性
    张坤炎,周洁娴,伍柱,黄祺林
    1987, 5(3):  165-169. 
    摘要 ( )   PDF (3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5年6~10月,应用Rieckmann的体外微量法,测定海南岛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喹哌、氨酚喹、甲氟喹及奎宁的敏感性,ED_(50)分别为0.91、1.72、0.06、0.25和2.25×10~(-6)mol/L.对氯喹、喹哌和氨酚喹的抗性率分别为68.0、18.2和30.0%,未发现对甲氟喹和奎宁有抗性。当地氯喹抗性程度较前又有所下降。对比测定显示,对喹派抗性者,对氯喹同时存在抗性,且抗性程度较高;对氨酚喹抗性者,不一定同时对氯喹有抗性,反之亦然。甲氟喹完全抑制疟原虫裂殖体形成的药物浓度与氯喹抗性无关.
    吡喹酮缓释片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初步临床观察
    黄一心,季美华,陈正兴,吴芸轩,李亚芳,蒋锡斌
    1987, 5(3):  169-169.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于1984年12月应用南京药物研究所研制的吡喹酮缓释片治疗日本血吸虫病26例,并以普通片治疗25例作对照。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51例均为治前粪孵血吸虫毛蚴阳性以及血清环卵沉淀试验(COP)阳性的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7例,年龄11~67岁,每克粪便虫卵数(EPG)平均36.0±124.3只,平均环沉率10.3±8.3%。经随机抽样分成2组治疗(两
    呼吸在日本血吸虫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黄左钺,励正康,邱云,王琴美
    1987, 5(3):  170-172. 
    摘要 ( )   PDF (2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氧电极技术测定了日本血吸虫合抱虫及单性虫的呼吸速率,观察到用氟乙酰胺处理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后,从小鼠肝脏和肠系膜中获得虫的呼吸速率明显降低,当呼吸被抑制达50%时,虫开始肝移。还提取了日本血吸虫的线粒体,测定了用琥珀酸钠作基质时线粒体的呼吸,并观察了腺苷二磷酸对呼吸的刺激和呼吸链抑制剂抗霉素A和寡霉素对日本血吸虫呼吸的抑制情况。
    吡喹酮治疗脑型血吸虫病18例的观察
    李全,衷星华
    1987, 5(3):  172-172.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1年12月至1985年6月,采用吡喹酮治疗脑型血吸虫病18例。 治疗对象和方法 18例中,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17~55岁。农民16例,工人和干部各1例,8倒粪沉孵血吸虫卵阳性,10例间接血凝试验阳性,并排除华支睾吸虫等疾病的可能 病程5天~6年。5例在2~6年前接受过1~3次病原治疗。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者17例,意
    山东省巨野县间日疟防治对策的研究
    程义亮,李志诚,付文焕,王汝思
    1987, 5(3):  173-175. 
    摘要 ( )   PDF (2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淮平原为间日疟易暴发流行的地区。为探讨该类地区的防治对策,从1971年开始,在鲁西南的巨野县进行了15年的防治试点现场研究,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加强环境改造,减少蚊幼孳生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措施,年发病率由试点前的211.5%,降为1985年的0.003%,证明该类地区采用上述综合性措施可以控制,并进而消灭疟疾.
    溴氰菊酯杀灭近野栖中华白蛉方法的研究
    熊光华,金长发
    1987, 5(3):  176-179. 
    摘要 ( )   PDF (3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5~1986年,在陕北宜川县云岩镇方圆10km~2内400余个野外洞穴和13~14个自然村进行溴氰菊酯杀灭近野栖中华白蛉方法的研究.两年喷洒总面积达74 000m~2。经喷洒野外洞穴和村内畜窑相结合的处理措施,1986年6和8月,野外对照洞穴的白蛉密度比1985年同期分别下降79.1%和46.9%,村内对照畜窑分别下降71.5%和59.6%.连续两年的喷洒实验结果表明,野外洞穴喷洒溴氰菊酯结合村内畜窑喷洒的方法是防治陕北黄土高原近野栖中华白蛉的有效方法。
    96例猪囊尾蚴病病理切片的免疫酶染色
    沈继龙,张世馥,章可仪
    1987, 5(3):  179-179. 
    摘要 ( )   PDF (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囊尾蚴寄生在人体内,可引起宿主的细胞反应。。我们根据囊虫头节组织蜕变程度和囊壁宿主细胞反应,将整个病理反应过程分为四期:第1期,即囊虫存活期。此期组织反应轻微,囊壁仅见簿层纤维组织;第2期,虫体变性坏死期。囊壁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和上皮样细胞反应;第3期,即肉芽肿形成期。此期囊壁增厚,内层以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反应为主、外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
    环磷酰胺对大鼠体内约氏疟原虫红外期发育的影响
    王兴相,黄复生
    1987, 5(3):  180-183. 
    摘要 ( )   PDF (8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在静脉注射约氏疟原虫子孢子前24h,静脉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 1次,肝细胞中红外期数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体积也较大。这提示环磷酰胺可降低枯否氏细胞对子孢子的损害,从而有更多的子孢子侵入肝细胞.环磷酰胺还能降低肝细胞对伴随子孢子注入的蚊媒组织的敏感性,减少肝细胞浊肿的发生,并能抑制白细胞对成熟破裂红外期原虫的反应.
    中华按蚊体内马腹腔丝虫各期幼虫形态的观察
    张希增,彭贤文,赵振海,王平
    1987, 5(3):  183-183. 
    摘要 ( )   PDF (7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纵向监测时提供区别蚊体内人、畜丝虫幼虫的科学依据,我们于1984年8~9月,对马腹腔丝虫(Setaria equina)在中华按蚊体内的各期幼虫形态进行了观察。 感染方法 将饲养驯化的中华按蚊蚊笼紧贴在马腹腔丝虫微丝蚴阳性马的腹部,让蚊虫吸血受染。感染后,蚊虫置于25.8~30.8℃和相对湿度85~94%的养蚊室
    混灭威与溴氰菊酯防制中华按蚊的效果
    黄天谊,王小力,肖大兴,何世雄,李廷先,周远华,宋长在,杨建云,杨平昌
    1987, 5(3):  184-187. 
    摘要 ( )   PDF (2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1984年在贵州省思南县塘头地区观察了混灭威和溴氰菊酯滞留喷洒防制中华按蚊的效果.敏感性试验显示两者对当地唯一传疟媒介、对有机氯和有机磷杀虫剂有高度抗性的中华按蚊均有较高毒效。实验小屋观察表明溴氰菊酯25mg/m~2在竹席墙面的残效超过3个月,混灭威2g/m~2的相应残效为45~50d。在现场用上述剂量一年两次滞留喷洒能使中华按蚊高峰季节媒介能量分别比对照区下降91.4%和85.2%;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后,疟疾发病率分别比前一个流行年度下降43%和41.2%.
    大连市中山区学龄儿童蛔虫和鞭虫感染情况及治疗效果
    周仲芳,马秀琴,孙桂香,万坤仪,张秀琴
    1987, 5(3):  187-187. 
    摘要 ( )   PDF (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我区学龄儿童的蛔虫和鞭虫感染情况,于1984~1985年,对本区25所小学学生进行调查。粪检方法采用定量板——甘油透明纸法。蛔虫感染以克粪卵数1~10000个者为轻度感染、10001~50000者为中度感染和50001以上者为重度感染。凡粪检蛔虫卵和鞭虫卵阳性者均用噻嘧啶片,以10mg/kg的剂量顿服。每间隔3个月服药1次,共4次。 1984年治疗前和1985年治疗后蛔虫感染率分别为29.5%(4432/15026)和8.9%(1099/12391),
    马来丝虫不同发育期虫体抗原检测班氏丝虫病血清抗体
    石福田,罗幸福
    1987, 5(3):  188-190.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马来丝虫不同发育期虫体为抗原,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血清抗体.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处理的微丝蚴整体抗原和成虫冷冻切片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无显著差异,检出率分别为95.3%和93.7%。假阳性率分别为3.9%和0.感染期幼虫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检出率为76.2%,非流行区对照组假阳性率和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1.5%和18.8%。
    婴儿猪巨吻棘头虫感染一例报道
    胡广业, 赛书元
    1987, 5(3):  190-190. 
    摘要 ( )   PDF (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婴为男性,27d。1980年8月1日因发热、拒乳20d入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和营养不良。经过治疗,体温和白细胞数仍偏高。入院第11d,尿布上的粪便中发现一条虫体,症状乃消失。以后随访,患儿身体健康,也未发现当地居民有此虫感染。标本检查:虫体乳白色,圆柱形,细长,由前向后渐细。吻突向前伸出。镜下见体表有横纹,尾端正中有一孔口,内陷呈管状。吻钩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虫体长11.42mm,宽0.73~1.58mm。吻突0.
    四川乐山地区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传播马来丝虫病的媒介能量调查
    张选明,白礼益,张富南,温成麟,王明盛,卢素惠,钱晓红,吴芳,王文超
    1987, 5(3):  191-193. 
    摘要 ( )   PDF (2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乐山地区5个马来丝虫病流行村调查的结果表明,雷氏按蚊嗜人亚种的叮人率、人血指数和媒介能量分别比中华按蚊高0.7、5.1和10.6倍,对马来丝虫的自然感染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证明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为当地马来丝虫病的主要媒介。
    儿童甲状腺包虫病一例报告
    孙豪伯,席文娟
    1987, 5(3):  193-193.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系男性,10岁,学生,汉族,新疆籍。因颈前部包块8d,于1982年7月7日入院。其父是牧羊工,既往有与犬接触史。体检:颈部可扪及乒乓球大小包块,边界清楚,质中,有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无震颤及血管杂音。余无异常发现。化验检查:血红蛋白13.2g,红细胞455万;白细胞10400,
    磷酸咯萘啶与磺胺多辛、伯喹伍用在抗氯喹地区治疗恶性疟的观察
    车立刚,黄开国,杨恒林,余蕾,林志良,黄荣
    1987, 5(3):  194-196.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磷酸咯萘啶1.2g与磺胺多辛1.0g.伯喹45mg伍用,在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治疗恶性疟48例,治疗后平均退热时间32±16h,平均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59±20.8h.服药后48h疟原虫无性体下降率为88~100%,即时疗效与单用磷酸咯萘啶1.2g对照组相似.伍用组一个月内复燃率2.5%,服药后配子体转阴时间1~12d,并能减少配子体出现,根治效果和对配子体的作用优于单用组。三药伍用后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是治疗抗氯喹恶性疟的较好方案.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观察嵊泗县疟疾的防治效果
    王建跃,王文明,郑志定,张青华
    1987, 5(3):  196-196.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嵊泗县马关乡疟疾的防治效果,于1979~1984年,应用间接荧光抗体(IFA)试验,进行调查。 监测点概况 嵊泗县马关乡位于舟山群岛北部,有7个自然村,总人口6987人。以渔业生产为主,系单纯的间日疟疟区。1963年该乡疟疾发病率为146。经过多年综合性防治,1979年发病率已降至4.07,原虫率为0.37。 材料与方法 在1979~1984年,于每年疟疾传播季节前后(5月和10月),对观察区人群随机抽样260~400人。耳垂取血涂制厚血膜,吉氏染色后镜检原虫。同时涂
    食蟹猴疟原虫B株——斯氏按蚊——恒河猴猴疟模型在国内的建立
    戴祖瑞,李从军,舒康全,陈林
    1987, 5(3):  197-199. 
    摘要 ( )   PDF (8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于1985年引进食蟹猴疟原虫B株,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建成食蟹猴疟原虫B株——斯氏按蚊——恒河猴猴疟模型。B株原虫对斯氏按蚊感染性强,斯氏按蚊叮咬输血感染后7~11d的猴,其卵囊阳性率可达80~100%:第8d卵囊成熟,第10d子孢子进腺率平均52.7%.猴感染后第7d肝切片中红外期原虫不分叶,无空泡,内含无数排列整齐而粗大的核。用5×10~5个以上子孢子接种健康恒河猴的虫现前期为9~10d.本模型已初步应用于抗疟药复筛和疟疾免疫研究.
    新生儿囊尾蚴病一例报告
    刘玲
    1987, 5(3):  199-199. 
    摘要 ( )   PDF (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儿为女性,1岁,河南开封人。其母1977年曾驱出绦虫1条,有皮下结节300余个,后者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猪囊尾蚴。因当时怀孕,故未治疗。1982年2月25日足月顺产此婴,接生者发现婴儿颈部左侧有一结节,能活动。随着患儿的长大,结节愈来愈明显,于1983年2月26日来我院就诊。体检:颈
    一种简易的抗疟药物初筛方法
    潘星清,周铭贤
    1987, 5(3):  200-202. 
    摘要 ( )   PDF (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改进抗疟药物的初筛方法,以适应来源有限的药品和减少工作量,将拟试药物混入羊毛脂和石蜡油制成的乳剂中,再作小鼠腹腔注射.用已知有效药物作比较和同位素示踪方法证明,乳剂可起缓释作用,一次注射不仅用药量减少,而且节约人力。
    先天性间日疟一例报告
    王家根
    1987, 5(3):  202-202.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儿系男性,42d,湖南省大庸市沙堤乡人。因进行性皮肤苍白、啼哭1月余,于1985年12月12日入院。患儿于11月初,出生后7d出现睡眠不佳,入院前4d不眠。起病后无寒颤、发热及大汗。其母在1984年7月曾确诊为间日疟,口服硫酸奎宁2.5g,症状控制。体检:体温35℃,精神极差,皮肤苍白,全身轻度浮肿。心率齐,心尖区可闻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肋下4.5cm,脾肋下3cm,质均软。血红
    马来微丝蚴输入不同株小鼠体内的寿命及周期性
    刘荣兴,李裕棠,李锦明
    1987, 5(3):  203-206.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爪沙鼠体内的周期型马来微丝蚴(mff)在6株小鼠体内均可存活相当长的时间,以在SMMC/B株鼠血内存活期较长,密度也较高。接种量多者(2×10~5条/只)最长存活达150d。mff在重复感染的小鼠外周血内消失的速度比在初感染鼠血肉为快;外周血检转阴后1~2个月,肺等内脏中仍可检获大量活虫。在小鼠体内,mff的周期性变为亚夜现周期型,和在沙鼠体内类似。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出现皮肤疱疹一例
    曹聚洲
    1987, 5(3):  206-206. 
    摘要 ( )   PDF (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39岁。因粪孵血吸虫毛蚴阳性,于1984年8月12日住院治疗。以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检:肝肋下1cm,剑突下3cm,质中。脾未及。8月17日开始吡喹酮总剂量60mg/kg分2d治疗,当晚发生鼻衄2次。7d后全身发痒,口唇发麻并继而出现2.1×2.1cm大疱一个,呈橙黄色,边缘发红,微痛,
    吡喹酮对不同发育期日本血吸虫皮层的损害及宿主细胞反应的观察
    杨元清,杨惠中,肖树华
    1987, 5(3):  207-209. 
    摘要 ( )   PDF (8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比较了各发育期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作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一次口服该药400mg/kg所引起的血吸虫皮层损害,以d_0(3h)童虫及d_(28~42)成虫为最严重;宿主的细胞反应也较强烈,并以中性粒细胞居多。而对d_(3~14)童虫则无或仅有轻微的皮层损害,宿主细胞反应亦较轻,且以淋巴细胞为主.d_(21)的童虫,虽有较为明显的皮层损害及宿主细胞反应,但细胞的类型与d_(3~14)童虫的相似.
    浙江乐清卫氏并殖吸虫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雷昌球,万翠英,俞成荣,王克武
    1987, 5(3):  210-212. 
    摘要 ( )   PDF (7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目前仍然有痰检虫卵阳性者存在的并殖吸虫病流行区——乐清马仰山卫氏并殖吸虫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型(2n=22,n=11),成虫受精囊内存在精子,囊蚴较小,属于卫氏并殖吸虫的两性生殖型。结合乐清马仰山新近的并殖吸虫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二倍体型能否引起人体并殖吸虫病的典型症状,值得探讨。
    并殖吸虫引起缩窄性心包炎5例报道
    王汉勋,汪秉康,阎和平
    1987, 5(3):  212-212.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院1968年至1981年,先后遇到并殖吸虫引起缩窄性心包炎病例5例。 临床资料 5例患者均为四川籍男性,年龄10~29岁。4例有进食生石蟹史,1例有饮用流行区生水史。5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气促、胸痛、咳嗽、腹胀、下肢水肿和颈静脉怒张。5例患者心脏听诊心音均遥远,心搏动减弱。肝脏均肿大,肋下1.5~8cm,剑突下2~7cm,质中,有压痛、静脉压均增高,
    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七年随访
    周学章,周晓兰,范德明,林富增,于滋洲,朱杰,潘云珍
    1987, 5(3):  213-216. 
    摘要 ( )   PDF (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院于1978年8月以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患者339例,治后7年中共粪便复查7次.于治后1、3个月随访,3例粪孵阳性,累计阴转率为99.2%。治后4年、7年分别粪孵309例及256例,全部阴性:4年及7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阴转率分别为84.4%及91.7%。肝肋下及剑突下肿大率治前分别为41.5%及69.6%,治后7年分别下降为14.4%及21.9%,脾肿大治前为32.6%,7年随访时为8%。上述结果证明吡喹酮疗效高,未发现后遗症。
    女性生殖系统血吸虫卵异位沉积5例报告
    蒋忠明
    1987, 5(3):  216-216.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院1966~1984年,经病理诊断为血吸虫病者553例,其中女性153例,而女性生殖系统血吸虫卵异位沉积仅见5例。 例1为45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伴下腹胀痛入院。妇科检查:宫口见一鲜红色栗子大小块物,蒂较长。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行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及一侧卵巢切除术。病理检查除见子官粘膜下平滑肌瘤伴粘液变性外,尚见输卵管壁轻度增厚,
    怡乐村并殖吸虫后尾蚴的扫描电镜观察
    李得垣,罗恩杰,邓立军,刘瑞德
    1987, 5(3):  217-219. 
    摘要 ( )   PDF (8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怡乐村并殖吸虫后尾蚴在扫描电镜下,体表密布单生体棘,其形状与大小在各部位略有差异。虫体腹侧前中部体棘中央有一条纵行隆起线为其特征。口、腹吸盘上除具短小的体棘外,均具有两圈感觉乳突,口吸盘上外圈为12个,内圈为6个;腹吸盘上内外圈各为6个。腹吸盘周围体壁上则无感觉乳突。感觉乳突除散在于体表外,在腹侧前半部外侧,各有8~10个呈对称性排列成行。
    1986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讨论会简讯
    钱会霖
    1987, 5(3):  219-219. 
    摘要 ( )   PDF (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议于1987年4月23日至24日在浙江奉化召开,参加会议的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防疫站或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工生部地方病防治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及所属的寄生虫病研究所、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等单位代表以及全国
    日本血吸虫病与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郭志荣,陆启新
    1987, 5(3):  220-223.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进行了日本血吸虫病与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昆山县1982~1983年间具有Ⅰ级和Ⅱ级诊断依据的肝癌死亡者,对照为同期死于非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例和健康人,病例和对照按性别、年龄等1:2配对,共166对。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日本血吸虫病史有显著差异;确诊血吸虫病年限与相对危险度之间有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调整了吸烟习惯和肝癌家族史这两个因素后,日本血吸虫病史与肝癌仍有联系.
    温度对溶组织内阿米巴运动与存活力的影响
    孙加任,黄美玉
    1987, 5(3):  224-224.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米巴痢疾的诊断主要靠粪便中检获阿米巴滋养体。为寻求最适温度,以提高阿米巴滋养体的检出率,我们观察了不同温度对阿米巴运动及存活力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将从急性阿米巴痢疾病人粪便中分离出的含多种细菌的虫株在琼脂-洛克氏液-血清双相培养基长期保种(36℃)。实验时收集培养72h的滋养体于离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第3期幼虫在动物体内的移行现象
    蒋华,强慧琴
    1987, 5(3):  225-226. 
    摘要 ( )   PDF (1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早有报道,多种寄生线虫侵入宿主后,部分幼虫在其组织内存在延缓移行现象。近年来发现肌肉内延缓移行的钩虫于数百天后仍具活力,并可继续进入血循环发育,若幼虫转种给其它宿主,仍可受染。王懋博等报道一次性感染治愈后的钩虫患者,经一段时间粪便又发现钩虫卵,再经驱虫治疗虫卵阴转后粪检仍可复现阳性。如此反复达200余天,认为其与组织内迁延移行幼虫进入血循
    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
    郑江
    1987, 5(3):  226-226.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会议与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于1987年5月10日至13日在安徽省芜湖市同时举行。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南方十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办公室主任、寄研所所长,部分省卫生厅厅长、中央有关部委的代表及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会议期间,交流
    某些理化因素对贾第虫包囊存活时间的观察
    张月清,王正仪,温艳,卢思奇,马伊莎
    1987, 5(3):  227-227. 
    摘要 ( )   PDF (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贾第虫病在我国分布甚广,感染率甚高,对儿童的健康危害甚重。仅吞食5~10个包囊即可使宿主受染。为探讨杀灭包囊的措施,我们进行如下的观察。 材料和方法 一、包囊来源和纯化 将取自有腹泻症状贾第虫病患者的新鲜粪便,反复水洗,双层纱布及G_1滤器过滤,制成2×10~4个包囊(活)/ml的悬液,置4℃
    磷酸咯萘啶治疗抗氯喹恶性疟10例
    蔡贤铮,庞学坚,陈文江
    1987, 5(3):  228-228.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磷酸咯萘啶对于抗氯喹恶性疟的临床疗效,至今仅见个别病例的报告。作者等在海南岛千家地区进行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临床敏感性调查过程中,对10例Ⅰ至Ⅲ级抗性(RⅠ~RⅢ)的抗氯喹恶性疟病例,用磷酸咯萘啶治疗,获得较好疗效。 方法 一、病例选择 10例病例均用体内28d法测定,证实为感染抗氯喹恶性疟患者,其中RⅠ2例,RⅡ4例,RⅢ4例;9例为无免疫力的外来成人
    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较佳剂量探讨
    危仁民,李锦銮,龚大科,衣方誉,易诗礼,冯翠娥,丁贞英,张希虹,刘玉民,胡文波
    1987, 5(3):  229-229.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于1984年11月至1985年4月在永修、星子两县,采用不同剂量、疗程的吡喹酮治疗不同感染度的慢性血吸病患者348例。 对象与方法 一、治疗对象 粪检阳性的慢性血吸虫病患者348例,其中男性231例,女性117例,年龄5~67岁。于治前采用改良的加藤氏厚片透明法进行3次粪便虫卵计数,每次检查2片。以每克大便平均虫卵数(EPG)10个以上者为治疗对象,其中EPG低于100个者列为轻度感染,101~400个者为中度感
    50例并殖吸虫病肺部囊肿的放射线表现
    徐铭祖,程乐松
    1987, 5(3):  230-230.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并殖吸虫病的X线表现已有不少报道,其中最具特征性的是囊肿期的囊状阴影,故显示和识别囊状阴影是诊断并殖吸虫病的重点。为此,我们对1980~1981年原浙江省温州地区医学科学研究所胸部摄片有囊状阴影的50例进行分析探讨。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均来自卫氏并殖吸虫病流行区;并殖吸虫抗原皮内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均为阳性;痰虫卵检查48例,其中35例为阳性,阴性者中1例痰内找到夏科雷登氏结晶;间接血凝试验50例中46例为阳性:后尾蚴膜反应43例中42例为阳性;血嗜
    各地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综合报道
    李雅卿
    1987, 5(3):  231-232.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江西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概况。(江西九江医专 袁维华) 根据李乐福(1958)、董苌安(1960、1979)、施振元(1964)、九江地区卫生防疫站等(1973)、陈人骏(1975)、瑞昌县卫生防疫站(1975)、王溪云等1979)、杨清光等(1980、1982)、彭志梅(1981)、易明华等(1981、1983)、吴国宏等(1982)、万展如等
    延边地区曼氏裂头蚴病57例报道
    朴东明,金容鹤,徐贵财
    1987, 5(3):  232-232.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于1964年5月~1985年9月遇见曼氏裂头蚴病57例,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57例中男性27例,女性30例,年龄3~50岁,30岁以下者32例(56.1%)。朝鲜族49例(80%),汉族8例(14%)。临床表现为移动性包块,有轻度痒感及疼痛,皮肤色泽一般正常,少数呈紫红色。皮下包块多数为不规则条索状,界限不很清楚。患者一般有1~2个包块。包块分布于下肢19例(大腿前、内侧12例,小腿7例),腹壁15例,生殖系统9例
    血吸虫病肝脏B型超声回声图检查的初步结果
    邱化芳,俞志强
    1987, 5(3):  233-233.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院应用B型超声探测经临床确诊的日本血吸虫病48例。 对象与方法 48例血吸虫病中,男性22例,女性26例,其中晚期(晚血)20例(12例已进行脾切除术,6例有腹水,8例继发上消化道出血),慢性(慢血)28例,均经直肠镜检或粪检阳性确诊,对照组80例;其中
    血吸虫病兔肝胶原量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
    丁贞英,喻学忠,辜小南
    1987, 5(3):  234-234.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反映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和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我们用生化学和病理学方法对肝胶原量、肝纤维束宽度、肝虫卵数、血、尿羟脯氨酸含量以及血清蛋白比例进行了检测。 材料和方法 以家兔77只为实验动物.其中65只分别接种尾蚴200±5条,另12只作不接种对照组。接种兔15周后取肝组织,65只中53只作下述检测。 一、肝胶原量测定 采用Neuman法,略加改进。 二、肝病变的大体观察 肝正常者表面光滑,
    应用几种抗原进行马来丝虫病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的比较观察
    陈乐义,王莉莉,毛玲玲,黄森琪
    1987, 5(3):  235-236. 
    摘要 ( )   PDF (1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国内外丝虫病间接荧光抗体(IFA)试验的研究有较大进展,为了探索容易获得和制备简便的IFA试验抗原,我们曾于1978年进行了以下试验。 材料和方法 一、抗原制备 (一)牛丝虫成虫抗原 从武汉市牛羊加工厂屠宰的牛腹腔收集鹿丝状线虫(Setaria cervi),置-50℃保存,在1~9个月内使用,用前按Ambroi-
    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62例
    文凯明,张健,刘永萍
    1987, 5(3):  236-236.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院于1983年开始用阿苯达唑(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随访一年以上的62例报道如下。 对象与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检查、组织活检、脑脊液化验和头颅CT扫描确诊为脑囊虫病患者62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16例。年龄20~64岁,其中20~50岁者57例。病程2月1~17年。62例中有癫痫者59例,头痛59例,
    粪类圆线虫致出血性小肠炎并肠穿孔一例报告
    刘广汉
    1987, 5(3):  237-237.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为男性,50岁,农民。于1980年10月4日突然脐周及上腹部隐痛,继而转为阵发性剧烈绞痛,伴有恶心、呕吐和腹泻;入院前1d出现果酱样大便,以出血性小肠炎急诊入院。体检:急性重病容,整个腹部均有压痛,以右侧为甚,腹肌紧张,有明显反跳痛,未扪及明显包块。实验室检查:血
    直肠显微镜诊断血吸虫病的观察
    高银燕,张莉,桂金生
    1987, 5(3):  237-237.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年以来,我们用徐州医用光学仪器厂生产的ZX80-1型直肠显微镜,对423例患者进行检查,并以皮内试验、环卵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及粪便沉孵作对照。 观察对象 423例中,男性373例,女性50例,年龄18~62岁,均有流行区疫水接触史。其中粪便沉孵3次阳
    用指数曲线拟合钩虫感染率自然回升结果
    李太泉
    1987, 5(3):  238-238.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观察反复查治控制钩虫病流行的实际效果,我们从1979年到1980年,在株洲县黄龙乡天长坪村对一岁以上人群进行5次粪便普查。结果显示,1979年4月、5月、12月、1980年3月和4月的钩虫感染率分别为39.7%(268/675)、13.5%(95/706)、4.1%(29/700)、3.7%(26/707)和2.0%(14/697)。钩虫卵阳性者均用噻嘧啶治疗。1980年6月抽查3
    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感染八种动物的观察
    谢苑灵,李娟兰,龙祖培,叶奕英
    1987, 5(3):  238-238.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外都非常重视人类疟疾动物模型的研究,以往采用的是传统的血传感染,条件要求高,费时长,耗资大,进展缓慢。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的成功为建立人疟动物模型创造了条件。 我们应用体外连续培养恶性疟原虫的方法,对黑叶猴、熊猴、红面猴、恒河猴、果子狸、长爪沙鼠、家兔、白掌长臂猿(泰国产)等8种动物进行易感性筛选实验。结果白掌长臂猿培养至13d,疟原虫发育正常,原虫率一直保持在1%以上,体内原
    污水池水、砂壤土和蔬菜中蠕虫卵的简易检查法
    范树奇
    1987, 5(3):  239-239.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于1982年援外工作期间,对毛里塔尼亚生活污水、砂壤土和蔬菜中污染的寄生虫卵进行了调查,方法如下: 一、污水池水的检查方法 先将混有居民粪尿污水池中的水搅混,用桶取20~50cm深处污水1000ml。用60目/时、80目/时、100目/时、120目/时和140目/时五个铜药筛(套叠)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综合报道
    1987, 5(3):  239-240. 
    摘要 ( )   PDF (1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4年10月10日至1985年7月4日,收到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病例报道3例,综合报道如下: 一、徐州结肠小袋纤毛虫病一例及其形态观察 97中心医院 孙成才 姚仁南 患者系女性,71岁,徐州市人。因腹痛、腹泻和果酱样大便2个月,于1984年12月25日入院。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T 38.5℃.WBC 6600,中性67%,酸性1%。大便恶臭、腐肉样,脓球满视野,红细胞+,结肠小袋纤毛虫++,阿米巴一。甲硝达唑0.5g,每日3次,连服7d后,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