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7年 第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7-02-28
    应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法检测人体丝虫病循环抗原
    郑惠君,陶增厚,M.V.R.Reddy,B.C.Harinath,W.F.Piessens
    1987, 5(1):  1-5. 
    摘要 ( )   PDF (3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兔抗微丝蚴抗体及抗班氏丝虫微丝蚴代谢抗原(ES34株)或抗马来丝虫3期幼虫抗原(HC11株)单克隆抗体(McA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法检测人体丝虫病循环抗原时,微丝蚴血症者阳性率分别为94.5%(103/109)及89.0%(97/109),且ES34株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微丝蚴密度与抗原滴度呈正相关;部分微丝蚴血症者尿液中亦可测得丝虫抗原;晚期丝虫病人阳性率分别为57.4%(31/54)及61.1%(33/54);获自美国及中国贵阳非丝虫病流行区正常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4.1%及2.8~4.1%;30份肠道蠕虫感染者血清全部为阴性。血清中丝虫循环抗原的存在似与活动性感染有关。
    间日疟原虫配子体对蚊媒的感染性与临床发作周期的关系
    杨柏林,李庆俊,王子敏,唐来仪,庞禄林,张湘君,何元珍,黄峥,王文俊
    1987, 5(1):  5-5.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5年10月,在湘西北对1例人工感染的无免疫力间日疟病例,从周围血液见虫的第8d、临床发作的第3d起,以驯化的同龄中华按蚊为媒介,每8h作1次离体吸血感染,连续144h,相当于3个红内裂体增殖周期。在血餐的第6~7d解剖蚊胃,记录卵囊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同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每2h测量1次体温,以便分析配子体活力周期与临床发作周期的关系。
    应用单克隆抗体鉴定利什曼原虫的斑点ELISA试验
    瞿靖琦,包意芳
    1987, 5(1):  6-8. 
    摘要 ( )   PDF (2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用单克隆抗体鉴定自蛉体内自然感染利什曼原虫的虫种,获得较好效果,其中L9E4单克隆抗体对新疆杜氏利什曼前鞭毛体抗原的最高阳性滴度达1:655 360;对吐鲁番亚历山大白蛉自_(10)及自_(11)的阳性滴度为1:81 920,比IFA法提高3~20倍。此法敏感,可用作鉴别白蛉体内利什曼原虫虫株的一种手段.
    分泌抗日本血吸虫卵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缪德强,朱瑞淑,张声海,周蕊,黄启华,严自助,潘星清
    1987, 5(1):  9-12. 
    摘要 ( )   PDF (9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SP2/0骨髓瘤细胞与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经筛选和克隆化后获得4株分泌抗血吸虫卵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此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用虫卵抗原的ELISA、IHA和COP检出。用成虫冰冻切片作IFA可出现3种不同的免疫荧光反应类型。经交叉和吸收试验(ELISA法)证明其中3株对血吸虫卵具有高度特异性,另1株针对血吸虫、肺吸虫、华支睾吸虫共同抗原决定簇。4株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均属小鼠IgM。
    应用皮质激素导致肺吸虫病误诊一例
    江光锐,周斯和
    1987, 5(1):  12-12. 
    摘要 ( )   PDF (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14岁,宜昌市人。于1974年9月20日因无力、消瘦3月余入院。发病以来尚有发热、出汗、食欲减退、恶心、腹痛和全身荨麻疹。曾诊断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给予海群生、强的松口服,血象正常后出院。数月后,症状复发,于1975年2月再次入院。体检:左颌下淋巴结肿大,肝触及,
    驱钩虫药物对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犬钩虫及巴西日本圆线虫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
    任海南,罗葵姬,成宝珠
    1987, 5(1):  13-17. 
    摘要 ( )   PDF (3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洲钩虫的胆碱酯酶活性约为十二指肠钩虫的40倍、巴西日本圆线虫的2倍。十二指肠钩虫的酶活性与犬钩虫的相近。 敌百虫对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和犬钩虫的胆碱酯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巴西日本圆线虫的仅有轻度抑制作用。灭虫宁对美洲钩虫的酶活性影响不大,但对十二指肠钩虫的酶活性则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东乡伊蚊自体生殖的初步观察
    薛景珉,谭璟宪,柯伟
    1987, 5(1):  17-18. 
    摘要 ( )   PDF (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多伊蚊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马来丝虫病的媒介之一。1984年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引进原采自浙江定海的东乡伊蚊,在室内养殖过程中发现未经吸血而产卵,有自体生殖(Autogeny,自殖)的现象。现将我们的初步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豫南地区恶性疟流行特征分析
    黄在松
    1987, 5(1):  18-21. 
    摘要 ( )   PDF (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1年来的调查研究资料表明豫南信阳地区系间日疟及恶性疟地方性流行区。50年代发生过1次暴发流行,西部地区相当严重;70年代以后出现过2次暴发流行,仅局限在东部地区。1974年在固始县胡族乡调查,原虫率高达37.9%,其中恶性疟占56.7%;1984年在该县往流乡暴发流行点调查,原虫率为24.8%,恶性疟占79.0%。近年调查证实,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为该区恶性疟的主要传播媒介,其分布与恶性疟的分布一致。据此提出了今后防治该区恶性疟的相应对策。
    间日疟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
    黄自存,刘彦英
    1987, 5(1):  21-21.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36岁。因恶寒、发热、出汗8d,血片找到间日疟原虫入院。体温38.4℃,血压90/70。面色苍白,皮肤巩膜无黄染。胸背及双膝有散在针尖到米粒大小的瘀点或瘀斑,压之不退色。心肺正常。肝肋下2cm,质软,无压痛。脾未及。化验室检查:白细胞11 600/mm~3,中性67%,嗜酸2%,淋巴31%。红细胞350万/mm~3,血色素10g%。胆红质0.2mg%,谷丙转氨酶正常。肾功能正常。高铁血红蛋白还原
    对流免疫电泳检测粪内贾第虫抗原诊断贾第虫病
    卢思奇, 王正仪, 张月清, 温艳
    1987, 5(1):  22-24. 
    摘要 ( )   PDF (8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贾第虫患者的粪便用对流免疫电泳(CIE)法,测出其中存在贾第虫抗原。35例患者中有33例(94%)呈阳性,而40例正常人和64例其他急性腹泻患者(包括41例急性肠炎和23例急性细菌性痢疾)粪便的相应检测均为阴性。治疗后随着虫体的消失,CIE反应亦逐渐转阴。15只受染长爪沙鼠中有14只(93.3%),自接受包囊后第2日起至第25日止,粪便CIE均呈阳性。本法是诊断贾第虫现症感染和考核药物疗效的一个有效方法。
    幼儿感染犬复孔绦虫一例
    詹汉庭
    1987, 5(1):  24-24. 
    摘要 ( )   PDF (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儿,男性,2岁,因偶呕出乳白色虫体节片1年,食后腹痛、粪便中偶见活动的乳白色虫体节片1月余就诊。家中饲养猫,患儿经常抚弄猫。节片送汕头医专附属医院检验科,经卢秀君同志鉴定为犬
    异地与同地的钉螺对血吸虫的易感性差异和虫体发育的研究
    许学积,倪传华
    1987, 5(1):  25-28. 
    摘要 ( )   PDF (12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安徽贵池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四川郫县和云南大理的钉螺的感染率分别为32%和28%,低于贵池血吸虫毛蚴感染的同地对照钉螺(其感染率为84%),且前者发育速度和形态变化也较慢,提示异地钉螺对血吸虫的易感性不同。 此外,对贵池日本血吸虫在同地的钉螺体内发育过程以及对江苏、湖南、云南等3省的阳性钉螺的组织内是否存在添加世代进行了观察,结果未发现有添加世代的证据。
    斯氏狸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湖北小豆螺的发现
    王承全,甘源泉
    1987, 5(1):  28-28.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8年在兴山县进行肺吸虫病流行区作调查时,发现一种小型淡水螺——湖北小豆螺(Bythin-ella hubeiensis),兹报告如下。 一、形态特征:见刘月英的报道。 二、携带肺吸虫尾蚴阳性率: (一)调查方法:将捕捉的湖北小豆螺带回实验室逐个解剖,置解剖镜下观察,发现可疑者再移置显微镜下鉴定,记录阳性数。
    替硝唑体外抗毛滴虫效果观察
    黄美玉,连惟能
    1987, 5(1):  29-31.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观察了替硝唑(Tinidazole)对体外培养的两株阴道毛滴虫和一株人毛滴虫的作用.该药与阴道毛滴虫共同培养,48h的100%致死浓度为20μg/ml,在2μm/ml浓度时,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与甲硝唑对比,替硝唑的作用低一个稀释度。该药与人毛滴虫共同培养,48h的100%致死浓度为20μg/ml,在4μg/ml浓度时,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与甲硝唑对比,作用相同。
    吡喹酮抑制日本血吸虫体表谷氨酰转肽酶
    王根法,陈国忠,黄左钺,郑洪
    1987, 5(1):  32-34.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血吸虫体表具有γ-GTP,体外试验雄虫体表的γ-GTP活力受吡喹酮抑制23%。应用整体雄虫试验时其酶活力比虫体表的强。吡喹酮抑制体外血吸虫雌虫γ-GTP的活力比雄虫的强.体内试验吡喹酮明显抑制血吸虫雄虫的γ-GTP活力,但不抑制宿主兔肾组织γ-GTP的活力。
    一种混和染液的初步应用
    赵文轩
    1987, 5(1):  34-34.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在制作寄生蠕虫的标本中,采用一种混合染色液,经多次染色证实,虫体内的消化器官呈紫红色或淡红色;生殖器官呈深绿色、绿色或紫红色;排泄器官呈黄色;腺体及腺体细胞核和神经环呈紫红色或黄色。着色鲜艳,结构清晰,效果良好。现将此染色法报告如下。
    15种蠕虫虫卵的膜结构
    孟宪钦,王松山,周文琴,王伯霞,李向印,王力,张玉英
    1987, 5(1):  35-38. 
    摘要 ( )   PDF (21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冷冻断裂法制备样品,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人蛔虫虫卵、猪蛔虫虫卵、蛲虫虫卵、美丽筒线虫虫卵、美洲钩虫虫卵、十二指肠钩虫虫卵、猪鞭虫虫卵、华支睾吸虫虫卵、卫氏并殖吸虫虫卵、姜片虫虫卵、肝片吸虫虫卵、日本血吸虫虫卵、猪带线虫虫卵、牛带绦虫虫卵、曼氏迭宫绦虫虫卵及猪巨吻棘头虫虫卵15种虫卵的膜结构。重点观察卵被结构、卵盖或卵盖样区及微管系统.
    左旋咪唑预防钩虫幼虫经肤感染的研究
    胡亚凤,王懋溥,姚丽英,余内逊,施晓华,李惠源,沈其元,王守仁,郑根香,俞淑青,丁占初
    1987, 5(1):  39-41.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左旋咪唑外用预防钩虫感染的持久性的机理。钩虫幼虫经涂有0.5%或1.5%左旋咪唑(下称左剂)小鼠皮肤的浸液处理后1周或3周内,丧失侵肤能力。鼠肤涂1.5%~3H—左剂后3d内,皮肤含药量迅速下降,以后速度变慢,渐趋稳定,4~5周后,尚可测到微量。药物集中在涂药局部皮肤,药液浓度高者,皮肤含药量也高,皮肤给药后局部药浓度远高于口服给药。提示左剂皮肤给药的代谢转化速率较口服给药的为低,保持生物活性的时间也较长。
    伯氏疟原虫对小鼠红系造血祖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张易虹
    1987, 5(1):  42-44. 
    摘要 ( )   PDF (2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观察了小鼠感染伯氏疟原虫AN KA株后,骨髓和脾脏红系造血祖细胞生成由8个以上红系细胞组成的集落(Erythroid Colony Forming Unit CFU-E)的动态变化过程;比较了正常小鼠与感染小鼠骨髓与脾脏CFU-E的生长曲线;证明疟原虫对CFU-E无明显抑制作用。
    新疆吐鲁番盆地海平面以下的白蛉
    管立人, 许永湘, 左新平, 李宝山
    1987, 5(1):  44-44.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吐鲁番盆地,位于吐鲁番、鄯善和托克逊三县境内,盆地在海平面以下的面积有4 050km~2,其中艾丁湖的湖面低于海平面154m,仅次于-392m的中东的死海,为我国最低的盆地。盆地内气候极端干旱、高温和多风,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地理单元。
    劳蛉亚属(双翅目:白蛉科)的分类问题
    熊光华,金长发
    1987, 5(1):  45-48. 
    摘要 ( )   PDF (2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劳蛉亚属的分类作了研究和讨论。指出阳茎为本亚属雄蛉鉴别的最主要依据。雌蛉的分类鉴定宜把咽甲和受精囊两者形态结合起来观察。比较观察了本亚属G种白蛉的实物标本,将硕大白蛉吴氏亚种P.major wui(Yang et Xiong,1965)提升为吴氏白蛉P.(Lar.)wuiet(Yang Xiong,1965)stat.nov.
    异尖线虫Ⅰ型3期幼虫扫描电镜观察
    孙世正,张亚莉,沈谧
    1987, 5(1):  49-50. 
    摘要 ( )   PDF (10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异尖线虫病的主要病原——异尖Ⅰ型3期幼虫(L_3);放大倍数为400~14 000倍。头部无唇瓣,有一梯形唇块,其两侧边中部各有一乳突状隆起。唇块腹侧有一隆起之角皮钻齿。该隆起之中央为通向食道的口部。排泄孔开口于钻齿腹侧之后。唇块表面可见纤细纹理,但基本平滑;体表角皮从头至尾部顶端部圆塔形尾突均可见不规则的环状浅沟和皱析,并有大量微细纵行隆起是嵴状。肛孔在腹侧,呈新月形,位于尾突基部向前约90μm处。
    云南人猪肉孢子虫动物感染实验
    连自强,许聪恩,戴丽华,金翠仙,周镇炳,李文泰,左仰贤,陈福强
    1987, 5(1):  51-52. 
    摘要 ( )   PDF (9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吃生猪肉的人粪便分离收集孢子囊接种猪,56d后在猪的心肌和骨骼肌中发现肉孢子虫包囊。包囊呈梭状、椭圆或长椭圆形。包囊壁有密集绒毛状突起,并由壁向内形成隔膜将包囊分隔成许多隔室,室中充满香蕉形缓殖子,其大小为10.46×4.61μm。有些包囊中有圆形或近圆形母细胞。用含包囊的生猪肉感染猕猴5只,未成功;但感染前肌注氢化可的松的1只猴在感染后第11d开始排出孢子囊,孢子囊大小为12.72×10.24μm,持续9天。
    一种简易的分离约氏疟原虫方法
    潘星清,周铭贤,郭菁
    1987, 5(1):  53-54. 
    摘要 ( )   PDF (7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国产泛影酸及葡甲胺制成密度梯度进行离心,分离除去未感染红细胞及宿主白细胞,再用氯化铵水溶液破红细胞,可在较短时间内制得去除95~98%宿主红细胞及白细胞的约氏疟原虫样品。
    在大鼠体内产生夏氏疟原虫高配子体血症的初步研究
    刘多
    1987, 5(1):  55-57. 
    摘要 ( )   PDF (2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切脾的幼年大鼠经尾静脉接受有夏氏疟原虫高原虫血症的小鼠血液,2d后其血肉出现配子体,第4d配子体血症达高峰,以后数量下降,至第8~9d已为数很少。配子体血症的高低与大鼠切脾时间和注入的原虫数量有关。在大鼠体内的夏氏疟原虫配子体活力正常,为研究此种原虫配子体的生理生化及免疫学提供了材料。
    广西容县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媒介能量的调查
    梁炯明,卢耀娟,黎少全,封树镇,杨军
    1987, 5(1):  57-57.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两种按蚊传播疟疾的潜在作用,1984年5~11月在广西容县六么村进行了媒介能量的调查。 方法 一、叮人率:根据当地居民普遍使用蚊帐的情况,采用早晨全村帐内全捕法,加上傍晚19至21点室外人饵诱捕法计算叮人率。
    化学治疗结合沼气池管粪防治钩虫病流行措施的探讨
    赵锡惠,曾华梁,危霞,韩家俊,周世钢,芦香付,罗玉兰,何成明
    1987, 5(1):  58-60.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4年10月至1984年11月.在绵阳市普明乡分三个阶段观察了采用化学治疗结合沼气池管粪和单一沼气池管粪防治钩虫病的效果。结果1974年10月至1976年9月采用每年用灭虫宁合并四咪唑普治1次结合沼气池管粪,当地钩虫感染率由58.5%降至19.2%。以后3年仅以沼气池管粪,不作驱虫治疗,结果钩虫感染率回升至35.3%。1979年10月,沼气池大换料后,用噻啶啶、硝硫氰胺合并左旋咪唑普治1次,钩虫感染率降至6.3%。以后仅对漏治者及外来的钩虫感染者进行驱虫治疗,随后的4年中钩虫感染率保持在6.8~7.3%之间,较为稳定。
    伯氨喹的研究
    邵葆若
    1987, 5(1):  61-62. 
    摘要 ( )   PDF (1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伯氨喹(伯喹,Primaquine)于1924年合成。1926年用作疟原虫红内期杀灭剂,当时尚无根治疟疾的动物模型。1950年发现伯喹根治疟疾的作用优于扑疟喹(pamaquine),且能杀配子体及恶性疟的孢子体。
    低密度微丝蚴血症在传播丝虫病中的作用的现场观察
    李中兴,史宗俊,李国培,王锦堂,丁善根,姚润林,施恒华,罗幸福,袁以真,周金水,陈泽池
    1987, 5(1):  63-64.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地区,存在的少量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能否继续起到传播丝虫病传染源的作用,这是关系到确定消灭丝虫病的标准和巩固防治成果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于1981年7月开始在已基本消灭马来丝虫病的浙江省德清县进行了该项研究。
    山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的调查
    盛琦,许金范,李文备,房继浩
    1987, 5(1):  64-65. 
    摘要 ( )   PDF (1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省是纯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于1983年经卫生部组织考核验收,大队的微丝蚴率平均降为0.01%,确认全省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为进一步监测残存的传染源,采取净化措施以尽快达到消灭丝虫病的目的,我们于1984年4月至1985年8月对临沭、苍山等25个县部分居民及兖州、曲阜等8个县(区)的重点人群进行了横向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地区对残存传染源和媒介传播情况持续八年的观察
    罗来凤,崔道忠,田治安
    1987, 5(1):  66-67. 
    摘要 ( )   PDF (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沿河县地处黔东北山区,原为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为24.2%(67 135/277262)主要传播媒介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为27.3%(1245/4560)经过连续3次查治和全民普服海群生药盐,微丝蚴率降到0.3%(178/59 755),以大队(村)为单位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为了评价防治效果,监测此后的流行动态,我们于1977~1984年持续8年对残存传染源和媒介传播情况进行了纵向和横向观察。
    清除传染源以控制钩虫病的流行
    罗植楞,甘贻谋,王万清
    1987, 5(1):  67-67. 
    摘要 ( )   PDF (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县位于四川省北部边缘,嘉陵江中上游,境内山脉纵横,溪河交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系棕紫色沙粒土壤,旱地多于水田。农作物为玉米、薯类、棉花、水稻等,自留地多种蔬菜,普遍用新鲜人粪施肥,大多赤脚下地干活,造成钩虫病广泛流行,严重地危害农民身体健康。曾推行粪管、治疗和个人防护的综合性措施,控制此病流
    硝硫氰胺对日本血吸虫皮层损害的扫描电镜观察
    余慧贞,鲁敏,梁培劲,陈安珠
    1987, 5(1):  68-69. 
    摘要 ( )   PDF (11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硝硫氰胺具有显著的杀血吸虫效果。我们曾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小鼠体内的日本血吸虫经硝硫氰胺作用后,虫体的皮层受损最早且最严重。为此,我们又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虫体皮层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药物的作用机理。
    吡喹酮治疗斯氏狸殖吸虫病的随访观察
    杨国安,伍奉财
    1987, 5(1):  69-69.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于1982年7月至1984年7月在宣恩县、巴东县和恩施市,对153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进行了吡喹酮治疗观察,结果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治疗对象:153例中男性88例,女性65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23岁。(一)斯氏狸殖吸虫病的诊断依据是:1.在斯氏狸殖吸虫病流行区有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史,2.肺吸虫抗原度试阳性,3.嗜酸粒细胞计数在500个/mm~3以上,4.在下述检查中
    两型微小按蚊对间日疟原虫易感性的实验比较
    俞渊,叶奕英,彭小妹,赵忻
    1987, 5(1):  70-70.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小按蚊是我国南方山区疟疾重要媒介,在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地区存在A型和B型。为了解两型微小按蚊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性,进行了实验比较。
    水下诱螺法现场实验
    杨企震,袁首刚,董健雄
    1987, 5(1):  70-70.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州市属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历史累计钉螺面积四亿一千多万m~2,1976年实现基本消灭后,钉螺面积已降到二万多m~2,为了查清河渠内的钉螺,根据钉螺生态习性,特别是每年5月以后,幼螺在水中出现较多的特点,设计出一种诱螺工具,放在水下岸边,进行诱螺实验。
    水红菱上姜片虫囊蚴检查方法的改进
    荣云龙
    1987, 5(1):  71-71. 
    摘要 ( )   PDF (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姜片虫带虫植物——水红菱的调查是姜片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寻找操作简便检出率高的方法,我们试用了新鲜水红菱苦味酸—冰醋酸—甲醛混合液染色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SPA-ELISA监测黑热病原虫储存宿主方法的初探
    1987, 5(1):  72-72. 
    摘要 ( )   PDF (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彻底消灭传染源,就必须查出所有的病人和储存宿主,过去对该病之确诊及对储存宿主之检查,主要采用镜检原虫的方法,既费时又易漏诊,寻求简便易行、准确性高、灵敏度强的方法刻不容缓。采用SPA金黄色葡萄菌A蛋白StaphylococcalProtein A ELISA(SPA-ELISA)的方法对感染了黑热病的田鼠,进行诊断方法的探索,并为监测黑热病原虫储存宿主提供新的手段。
    ELISA检测肺吸虫抗体的临床应用
    寿干城,段芸芬,汪小卫,李文钧,宋昌存,周德宏,李忠安
    1987, 5(1):  73-74. 
    摘要 ( )   PDF (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已证明ELISA诊断肺吸虫病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我省除少数患者痰中检到虫卵外,大部患者在试或ELISA阳性而痰中检不到虫卵的不典型病人,对这部分患者是否需要抗虫治疗和疗效观察问题,于1982~1985年进行了本题的研究。
    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家庭集聚性
    张致新
    1987, 5(1):  73-73.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定安县以病家口服海群生作为丝虫病低度流行区(感染率在5%以下)的预防措施,广东省丝虫病防治技术措施提到,采用全民服药措施时,对未次普查微丝蚴阳性率在0.5%以下的大队,可给历次普查发现的病例及其10岁以上家属服药。本文以二项分布数学模型分析微丝蚴血症者的家庭集聚性,以探讨病家查治的作用。
    两种寄生于人体的皮蝇蛆病原的鉴别
    孙昌秀
    1987, 5(1):  74-75.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蝇属Hypoderm的幼虫为蝇蛆病原。在我国已知有牛皮蝇Hypoderma bovis(Linnaeus)DeGeer,纹皮蝇H.lineatum(De Villers),鹿皮蝇H.diana Brauer,麝皮蝇H.moschiferi Brauer和中华皮蝇H.sinensis等,主要危害牧业,造成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皮革价值。前三种能致人体蛆病。现有的报道多为一龄幼虫,一龄的形态有明显区别,
    全国疟疾专题委员会会议简讯
    钱会霖
    1987, 5(1):  75-75. 
    摘要 ( )   PDF (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议于1986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福建福州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委员、各专题组成员和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及福建省卫生部门领导或代表共36人。会议议程是汇报1985~1986年委员会工作情况和近两年疟疾防治科研进展;介绍1983~198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执行情况Z讨论“七五”期间疟疾重点科研课题和讨论《1986~
    曼氏裂头蚴病病例报道
    1987, 5(1):  76-76. 
    摘要 ( )   PDF (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四川曼氏裂头蚴病一例(四川省武胜县医院 郑方隆 赵大荣 唐运福 何若英) 患者,女性,52岁,教师。因主肘皮下结节2年,于1983年3月就诊。15年前左食指端外伤,用蛙肉贴敷后,伤口愈合,但留一硬结。3年后,硬结先后移至左腕关节上方和左肘窝处,并反复红肿疼痛。体检:左肘窝皮下约1×1cm结节,边界不清,不活动,无压痛。手术取出线状扁平虫体1条,经南充医学专科学校病理科鉴定为曼氏裂头蚴。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出现过敏反应一例
    王承杰
    1987, 5(1):  77-77. 
    摘要 ( )   PDF (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55岁。因患慢性血吸虫病,于1984年12月10日接受吡喹酮治疗,剂量为每kg体重60mg,疗程两天,当晚服首剂600mg, 6h后面部浮肿和胸闷,给予扑尔敏12mg/d,维生素 C300mg/d。次日上午再服吡喹酮800mg,4h后又出现胸闷气急,随后全身浮肿及胸闷加重,8h后体温升至39℃,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