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1年 第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1-02-28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与人血型糖蛋白A之间分子识别的研究
    骆训懿,王向东,李建新,魏尧梅,郑尊,严永碧
    1991, 9(1):  1-3. 
    摘要 ( )   PDF (14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纯化的人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 A,简称GPA)和GPA糖肽分别对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裂殖子进行免疫胶体金标记。标记样品按常规电镜要求处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胶金颗粒呈弥漫状分布于整个裂殖子虫体表面,获得恶性疟原虫裂殖子与GPA及GPA糖肽特异识别结合的直观实验证据,属国内外首次报道。本结果进一步证实GPA是恶性疟原虫裂殖子的受体,及GPA糖肽区域是膜受体的活性部位。
    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培基中RESA的初步研究
    张龙兴,王捷,章幼妹,冯晓平,黄文辉
    1991, 9(1):  4-7. 
    摘要 ( )   PDF (5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恶性疟原虫培基的上清与不同稀释度的环状体感染红细胞表面抗原(RESA)抗体阳性的10份云南恶性疟患者血样共育,取上清进行RESA-IFA。结果显示,所有血样的RESA抗体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培基经加热处理后,并不影响其抑制活性。表明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培基中存在可溶性RESA,且对热稳定。用不同程度的裂殖子可溶性抗原和O型红细胞影抗原与RESA抗体阳性的血样共育,再进行RESA-IFA。裂殖子抗原在浓度为3.1μg/ml时产生完全抑制。相反,O型红细胞影抗原在浓度比裂殖子抗原高约30倍时,才产生抑制。表明RESA源于裂殖子。
    赫坎按蚊种团内各亲缘种间基因组重复DNA的限制酶切长度差异
    李本文,卢惠霖,姚开泰,刘多
    1991, 9(1):  8-11. 
    摘要 ( )   PDF (11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赫坎按蚊种团内亲缘种间基因组中重复DNA限制酶切长度差异。研究的蚊种包括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凉山按蚊、克劳按蚊和小宽按蚊等5个亲缘种。制备每种蚊的基因组DNA,分别以BglⅡ、HaeⅡ和PstⅠ等3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琼脂糖电泳分离,比较重复序列DNA的带型.结果显示5个亲缘种的重复DNA的限制酶切片段的带型有明显的差异.该法敏感可靠,可作为亲缘种间鉴别的一个方法。
    眼睑毛囊蠕形螨的调查
    温桂芝,王金秀,王国志
    1991, 9(1):  11-11. 
    摘要 ( )   PDF (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毛囊蠕形螨是人和动物毛囊内永久性寄生螨,呈世界性分布。人体面部存在毛囊蠕形螨的报道很多,以鼻沟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鼻尖、印堂、颏等。有关眼睑毛囊蠕形螨的调查甚少。我们对319名大学生进行了初步调查。 对象和方法 受检者均为在校大学生,年龄18~25岁,男性168人,女性151人。取受检者每人左、右眼上睑内、
    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品系的研究——Ⅲ.形态度量学的比较
    何毅勋,郭源华,胡亚青,郁琪芳,张永年,郁平,唐志健
    1991, 9(1):  12-16. 
    摘要 ( )   PDF (3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告了中国大陆5地日本血吸虫自然隔离群的尾蚴、成虫和卵的形态度量学的比较结果。同时,另以日本和菲律宾品系的日本血吸虫作为参考。结果表明,虽然同一隔离群的尾蚴、成虫和卵的大小呈现变异,但是云南隔离群的尾蚴体部大小以及在5种可容宿主的成虫体长和雄虫含7个睾丸的百分比均较安徽、湖北、广西和四川4地隔离群的为短而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四川隔离群的卵指数(宽/长)最高,故卵呈宽短型,而广西和湖北隔离群的最低,呈狭长型,云南和安徽的则介于两者之间。
    我国某些地区溶组织内阿米巴酶株群的分布
    程训佳,黄美玉
    1991, 9(1):  17-20. 
    摘要 ( )   PDF (5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来源于北京、天津、福建等地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和包囊携带者粪便中的5株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己糖激酶(HK)和L-苹果酸:辅酶Ⅱ氧化还原酶(ME)的同工酶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株溶组织内阿米巴均属于致病性的酶株群ⅩⅣ。提示,我国主要的致病性溶组织内阿米巴的酶株群是酶株群ⅩⅣ。
    中草药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实验研究
    赵文轩,王天顺,张仁刚,毛熙兰
    1991, 9(1):  20-20.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蛇床子、苦参、苍耳子、黄柏及仙鹤草嫩茎叶等中草药混合加工提纯的黄色晶体粉和混合渗出液进行了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虫种 阴道毛滴虫A、B分另来源于经灭滴灵多次治疗和初次诊断的患者阴道分泌物,分别接种于预先加入无菌兔血清1~2ml和抗菌素的无菌肝浸汤培养基中,每管8ml,置36±0.5℃孵箱内
    抗杜氏和什曼原虫单克隆抗体的应用——Ⅱ.内脏利什曼病治疗前后循环抗原的检测
    瞿靖琦,许永湘,包意芳,杨玥涛,汪俊云
    1991, 9(1):  21-23.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抗杜庆利什曼单克隆抗体L_(12)F_7检测黑热病病人的循环抗原。文中对1986~1989年收集并低温保存的118份血清加以检测,阳性率为88.9%;另检测经锑剂治疗后的患者血清57份,结果均为阴性。同时又以IFA检测体内抗体,阳性率为68.4%。这57例治愈者经追踪观察并未出现复发及抗锑现象。因而用单克隆抗体检测循环抗原的另一优越性,可以作为疗效考核的新方法。
    旋毛虫病一例
    李彦春
    1991, 9(1):  23-23.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22岁。于15d前,曾吃半熟溜肥肠。12d前出现恶心、轻度腹痛,腹泻黄色稀便,每日3~4次。10d前出现双眼睑水肿。1wk前出现高热,达40℃,伴头痛,周身肌肉疼痛难忍,动则痛甚。曾用多种抗菌素无效,1988年5月入院诊治。 体检 T39.8℃,P130次/min,R20次/min,痛苦面容。眼睑水肿,呼吸音粗糙、心率130次/min、
    中华按蚊感染马来丝虫幼虫后生殖力、生殖营养周期及寿命变化的实验研究
    卢艳如,苏寿泜
    1991, 9(1):  24-27. 
    摘要 ( )   PDF (3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膜饲法给中华按蚊饲以含不同密度微丝蚴的血食,蚊体内丝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随血食中微丝蚴密度50、100、150和200mf/20μl的升高而上升。幼丝虫的成熟率和实验感染指数在血食中微丝蚴密度较高时(200mf/20μl)有所降低。微丝蚴密度为50~150mf/20μl时,对蚊的生殖力、生殖营养周期及寿命基本上无影响,甚至产卵量有所增加,寿命有所延长;密度为200mf/20μl时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认为,“马来丝虫-中华按蚊”是相互适应的“病原-媒介”系统。
    治疗两例输入性抗氯喹恶性疟的观察
    黄荣锦,刘时芬,叶安琪,吴贵兰,刘发明,杨林
    1991, 9(1):  27-27.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顺市位于东经105.55′~106.22′,北纬25.56′~26.14′,海拔1392m,年平均温度14℃。历上以间日疟为主的流行区。1987和1989年,本市居民赴云南回归者中,发现两例疟疾病例,经血检后查见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和配子体,确诊为恶性疟患者。即服氯喹1.5g合并伯氨喹45mg三日疗法治疗。服药后逐日血检及临床体温检查,至第二疗程治疗
    伯氏疟原虫红外期体外培养的研究
    严汉英,杨彬,潘伟娜,刘学丽
    1991, 9(1):  28-30. 
    摘要 ( )   PDF (5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在国内首次建成了胚肺细胞-伯氏疟原虫红外期体外培养系统.用胰酶消化法自人工流产胎儿分离出胚肺细胞后,建立Elu 8801细胞株。斯氏按蚊叮咬伯氏疟原虫ANKA株感染的昆明小鼠18~21d后,在无菌条件下解剖出唾腺,制备子孢子悬液,接种于单层培养的胚肺细胞。培养48h后,可见红外期裂殖体。72h后,部分裂殖体内已形成成熟的裂殖子,将培养上清经腹腔接种健康小鼠,可使之感染疟疾并可经血传感染其它小鼠。用第2代感染小鼠血饲喂按蚊,蚊体内可产生子孢子。表明本室建立的人胚肺细胞林对P.b.ANKA株易感染,并能支持其红外期发育成熟,产生有感染力的红外期裂殖子。
    日本血吸虫卵与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内的共同抗原组分研究
    曾庆仁,张悟澄,陈翠娥,聂崇兴,刘多
    1991, 9(1):  31-34. 
    摘要 ( )   PDF (7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凝胶电泳和免疫印斑技术对日本血吸虫卵与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的水溶性抗原(JSEA、PAA)和尿素溶性抗原(JEA-u、PAA-u)进行了抗原蛋白组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特异性抗原显色主带,JSEA、JEA-u分别有8条和3条,PAA、PAA-u分别有9条和2条;其中JSEA、JEA-u分别有1条和2条,PAA、PAA-u分别有1条和2条对异种抗血清呈现交叉反应显色带。表明两种吸虫的可溶性抗原均存在共同抗原组分。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与并殖吸虫成虫抗原的交叉反应仅见于PAA,而未见于PAA-u,提示PAA-u在避免交叉反应和抗原纯化方面比PAA较为优越。
    在两条阴沟内发现残存钉螺孳生的报告
    程钧朴,宋万盛,顾荣森,佘明言
    1991, 9(1):  34-34.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线是钉螺的生活条件之一。最适宜照度为3600~3800Lux,钉螺不喜全暗环境。有些学者断定,阴沟内无钉螺孳生。可是,我们于1988年在两条阴沟内发现有钉螺孳生。 1988年4月下旬,专业队伍对朱家角镇河道监测查螺中,在漕港河南岸西段发现一水码头有钉螺,0.66m~2内捕活钉螺57只,螺点位于一条阴沟出口
    实验性肝阿米巴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余涌,连惟能
    1991, 9(1):  35-38. 
    摘要 ( )   PDF (4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肝内接种法建立实验性肝阿米巴病金黄仓鼠模型。观察肝阿米巴病的病理形态,其大体标本可分为孤立型、多结节型和破溃型3种脓肿类型。光镜观察变质性病变和增生性病变可分别显示早、晚期肝阿米巴病的病理组织学特性。本文探讨了肝阿米巴病的发展和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制。
    成虫切片间接免疫酶染法诊断隐性血吸虫病的探讨
    王金娣,刘献,施建荣,金美英,朱国行,潘翠娥,张美珍,施筱英,魏新平,陈金丽,符福园
    1991, 9(1):  39-42. 
    摘要 ( )   PDF (2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血吸虫成虫冰冻切片间接免疫酶染法(IIP-AWA)检测血清抗血吸虫成虫抗体(AWAb)。5年前已消灭血吸虫病的上海县COPT阳性血清229份和有治疗史COPT阴性血清135份的阳性率各为96.9%和5.2%;122份粪检阳性患者血清均为强阳性;80份健康人血清均阴性。阳性血清滴度≥1:16时,成虫切片多数呈全虫弥漫型显色。149例血清阳性者经吡喹酮治疗后的阴转率,1年内IIP-AWA为80%,明显高于COPT(60.1%);2.5年两者无差别(85.5%与83.6%)。未转阴者滴度明显下降,染色多呈局限型(肠管显色)。表明血清AWAb阳性者,体内可能仍有成虫残存。本法对清查隐性血吸虫病患者(
    河南省缩小膜壳绦虫病一例
    侯镜坤,薛瑞尤,王宇川
    1991, 9(1):  42-42. 
    摘要 ( )   PDF (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3岁,河南省来川县人。1985年春移居农村,7月大便中排有白色带状物,经县医院化验诊断为“绦虫”。服槟榔、乌梅、南瓜子等驱虫数次无效。患儿发病后有吃泥土及不规则腹泻。
    融合蛋白斑点ELISA检测恶性疟抗体
    刘克义,C.Kidson
    1991, 9(1):  43-45. 
    摘要 ( )   PDF (3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与噬菌体λgt11重组,并在宿主菌E.Coli Y1090中表达出融合蛋白,以此蛋白作为抗原,用斑点ELISA法检测恶性疟抗体。当血清1:100稀释时,46份病人血清全为阳性,20份正常人血清全为阴性,与IFA检查结果一致。研究表明此种融合蛋白可替代疟疾全虫抗原,可解决抗原来源和纯化问题。
    二倍体型及三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的DNA重复顺序的比较研究
    王恩荣,郑韧坚,Cain GD
    1991, 9(1):  46-49. 
    摘要 ( )   PDF (7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东北地区获得两类型卫氏并殖吸虫,提取其基因组DNA。用5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两类型成虫基因组DNA的酶切片段。又用Southern印渍技术对两类型7种酶消化物的结果做了比较。显示两类型Bam HI、Hind Ⅲ及Eco RI的酶切结果基本相同,但Pst Ⅰ、DdeⅠ、HaeⅢ及HpaⅡ的结果却显示两类型的DNA重复顺序有明显差别。此结果在单个虫体DNA的杂交技术检测中也得到证实。
    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白细胞介素-2的观察
    史亚平,王捷
    1991, 9(1):  50-54. 
    摘要 ( )   PDF (3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非致死性约氏疟原虫对C57BL/6J、NIH和ICR小鼠进行初次感染和对初次感染阴转后的NIH小鼠再次感染,观察其原虫血症并测定小鼠感染过程中其脾脏淋巴细胞在Con A或约氏疟原虫抗原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1)C57BL/6J、NIH和ICR小鼠感染前Con A诱生的IL-2水平(SI的X±SE)分别为223.71±19.32、122.13±28.91和72.76±30.60,初次感染后最高原虫血症(%的X±SE)分别为2.70±0.29、14.50±2.75和31.30±1.80;提示,这3种小鼠感染前固有的Con A诱生的IL-2水平高低可能影响其对约氏疟原虫初次
    医学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召开
    孙德建
    1991, 9(1):  54-54.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学会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医学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1月20~23日在上海召开。出席讨论会的有我国医学寄生虫学工作者134人及来自世界六大洲12个国家(泰国、日本、菲律宾、美国、巴西、英国、法国、瑞士、荷兰、苏联、澳大利亚、埃及)和世界卫生组织的30位外国学者。会议收到征文共426篇(含医学原虫158篇,医学扁虫138篇,医学线虫42篇,医学昆虫和贝类73篇,总论5篇,其它10篇),其中列为大会交流、分组交流和书面交流的分别有61篇、90篇和275篇。25位外国学者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内容涉及国外在日本血吸虫疫苗、抗线虫新药伊维菌素、
    斯氏狸殖吸虫精子形成的透射电镜观察
    彭德华,倪永晖
    1991, 9(1):  55-57. 
    摘要 ( )   PDF (13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斯氏狸殖吸虫精细胞的变化和精子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从而揭示了该虫精子形成的过程。证实了斯氏狸殖吸虫的精细胞和精子有顶体结构。成熟的精子可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由核质充满,核质可延伸至精子尾部中段的前端。头尾之间为连接段。尾部又由中段和末段组成。尾部的中段起始部的两侧各有一条轴丝。每条轴丝各由9对外周微管和2个中央微管组成,在每2条中央微管的外围,均由一个纤维鞘包绕,其间形成一个车轮样的9+2微管系统结构,其腹侧排列着线粒体。尾部的末段,主要为2条紧靠的轴丝。
    斯氏狸殖吸虫后尾蚴及童虫扫描电镜观察
    郑时春,张敏如
    1991, 9(1):  58-60. 
    摘要 ( )   PDF (14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陕西地区斯氏狸殖吸虫7条后尾蚴和12条童虫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后尾蚴及童虫体表均有许多褶嵴。后尾蚴体表中线之前及吸盘周围有许多半球形感觉乳突分布。除吸盘周围外,全身布满体棘,前密后稀,呈三角尖刀形或凿形,无纵纹、缺刻及分裂。童虫感觉乳突较后尾蚴显著减少,体棘出现纵纹和缺刻,10~12%的棘已分裂为簇生棘。犬体内童虫与大鼠体内童虫无明显差异。
    猪巨吻棘头虫致肠穿孔一例
    伍箴训,李继光
    1991, 9(1):  60-60.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26岁,湖北省十堰市人。因右下腹痛,拟诊急性阑尾炎住院。体检:右下腹麦氏点稍内侧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血检查: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计数3.15×12~(12)/L,白细胞计数10×10~9/L,酸性13%,中性53%,淋巴34%,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0.484×10~9/L。 入院3h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有淡黄色混浊液体约20ml,阑尾尖端与
    马来丝虫感染沙鼠治疗前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动态研究
    吴邗,李允鹤
    1991, 9(1):  61-64. 
    摘要 ( )   PDF (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马来丝虫和牛丝虫(Setaria cervi)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及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均能显示马来丝虫感染沙鼠治疗前后血清IgG及IgM水平的消长情况。两者高峰分别在感染后12~14wk及2~6wk。IgG水平与感染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但与感染度无显著相关。感染沙鼠治后6个月抗体下降。认为用同种和异种抗原作IFAT及IEST,对感染沙鼠均具有诊断和考核疗效的价值。
    广东省梅县地区人体蠕形螨的调查
    潘林祥,何伟雄,杨佐河,赖爱民,邱美颂
    1991, 9(1):  64-64.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于1987年5~12月在梅县地区对工人、干部、教师、卫生人员等共1078人进行了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方法 用蘸水钢笔尖的钝端,在好发部位鼻翼及鼻尖处刮取皮脂分泌物,用针将分泌物剔至滴有1~2滴纯甘油的载玻片上,加盖玻片稍用力压薄、镜检。发现蠕形螨成虫或若虫、虫卵者为阳性。
    猪囊尾蚴冰冻切片免疫酶染色试验诊断脑囊虫病的初步研究
    姜洪杰,卞英华,王凤芸
    1991, 9(1):  65-67.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猪囊尾蚴冰冻切片作为抗原进行免疫酶染色试验。脑囊虫病人的检出率为98.2%(55/56);50例健康人、23例华支睾吸虫病人和26例并殖吸虫病人的假阳性率和交叉反应均为0,但细粒棘球蚴病人血清的交叉反应为18.1%(4/22)。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经济与有效的脑囊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
    海群生药盐防治丝虫病对蛔虫驱杀效果的观察
    林景翰,黄国珍
    1991, 9(1):  67-67.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群生掺拌食盐(简称药盐)防洽丝虫病已被证明是消灭丝虫病的有效措施。为了观察居民服药盐期间海群生驱除蛔虫的效果,我们于1987年4月至1988年6月在3所小学进行观察。 观察方法 1 选择忠门乡东潘村小学和灵川乡太湖村小学为观察点,服药盐前,对1~5年级学生进行粪检,取1g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镜检,以蛔虫卵阳
    囊尾蚴病发病过程中的IgE及其介导的免疫反应
    阎玉文,吴龙仁,王晓农,王文余,张文玉,张艳芳,朱丽贤
    1991, 9(1):  68-70.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检测了35例囊尾蚴病患者和30例献血员血清中总IgE水平、特异性IgE和组织胺含量,并进行了间接特异性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达730.6IU/ml,而正常人的总IgE水平仅为186.5IU/ml。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的阳性率为85.7%,间接特异性肥大细胞脱颗粒的阳性率和血清中组织胺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
    野鼠寄生蚤叮人两例
    马立名,戴钦英,陈晶杰,孟庆和
    1991, 9(1):  70-70.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痒蚤(Pulex irritans)叮人是众所皆知。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叮人,亦有报道。但野鼠寄生蚤叮人较少见。本文报道野鼠寄生蚤叮人的实例。 病例1 男,24岁。居住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王府。1978年4月,两臂及胸部出现红色扁平丘疹,逐渐扩大,最大者直径约1.0cm,奇痒。误认为是荨麻疹。以后在衣服和褥上发现蚤
    羟基脲及乙酰基氨基葡萄糖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同步化发育效果的观察
    孙秀琴
    1991, 9(1):  71-72. 
    摘要 ( )   PDF (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疟疾是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主要寄生虫病。作为病原的恶性疟原虫目前在有些方面尚未十分清楚。在生化、免疫、药物治疗等研究中,需要有大量同步发育期的疟原虫。Lambros用5%山梨醇处理后使原虫同步发育。周元昌等对影响山梨醇同步处理的因素进行了探讨。Hui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之同步。为进一步探讨简便易行并同步作用较好的方法。作者采用不同时间,不同顺序加入羟基脲及
    浙江省宁波市并殖吸虫病流行情况调查
    唐世苗,徐玉音,叶丽萍,周德宏
    1991, 9(1):  72-72. 
    摘要 ( )   PDF (1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宁波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东南角,浙江宁绍平原的东端,东经120°16′,北纬28°51′至30°33′。山区、半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境内主要山脉为四明山。1936年吴光报道奉化市石蟹内分离到肺吸虫囊蚴。1973~1983年,在奉化、余姚等11个县(市、区)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摸清了本市并殖吸虫病流行范围和虫种分布。 1 并殖吸虫病第一、二中间宿主调查 本地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有川卷螺和拟钉螺。全市共检
    氯硝柳胺糊剂在云南省大山区现场灭螺和灭蚴的效果观察
    吴建忠,谢法仙,张显清,徐仁发,段有荣,殷关林,杨慧,杨杰
    1991, 9(1):  73-74. 
    摘要 ( )   PDF (1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灭钉螺是控制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鉴于大山区钉螺的分布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现有灭螺方法实施较为困难。实验室研究表明氯硝柳胺糊剂作为缓释剂有较好的杀螺。杀灭尾蚴和保护小鼠不被感染的效果。为进一步验证其在现场的可行性,我们于1989年在云南省巍山县中和村进行了现场试验。
    福建省三明市嗜人按蚊分布及其与疟疾发病的关系
    张生娥
    1991, 9(1):  74-74.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明市辖12个县(市、区),为间日疟流行区,1978~1987年年发病率已控制在0.62~4.27/之间,但所辖各县(市、区)疟疾发病很不均衡,部分地区下降缓慢,且常出现局部暴发。为摸清本市嗜人按蚊的分布及其与疟疾发病的关系,于1978~1987年进行了此项调查。 调查方法: 1 密度调查 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疟疾发病的历史情况,选择有代表
    苯吡喃酮类药物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疗效分析
    于季良,张涤生,傅凯丁,黄文义,刘伟
    1991, 9(1):  75-75.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1987年12月,我们应用国际淋巴学会前主席,澳大利亚的Prof.Casley-Smith提供的5,6-Benzo—Alpha—pyrone(Coumarin),对各种不同病因的肢体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治疗,并结合烘绑疗法观察其疗效。 治疗对象 本组60例均系各种不同病因的肢体淋巴水肿患者,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9~72岁。患病年限在1~40年之间。按国际淋巴学
    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幼虫摄食习性与B.t.i.效果的关系
    袁方玉,徐博钊,余品红,明桂珍
    1991, 9(1):  76-76. 
    摘要 ( )   PDF (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芸金杆菌以色列变种1897株(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israeleasis以下简称B.t.i.)是目前首选的生物防制剂。它对蚊幼具有很高的毒力和速杀作用,但持效短。据研究,其持效与靶生物的摄食习性和昆虫的生理有关。本文就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幼虫的摄食习性与B.t.i.不同制剂的毒效关系进行了比较。
    丝虫抗原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冯祖梅,岳莉莉,王运章,武烽,杨柳萍
    1991, 9(1):  77-77. 
    摘要 ( )   PDF (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广大地区,多种免疫学诊断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流行病学监测。随之对抗原的制备及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解丝虫抗原主要蛋白成分的分子量,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马来丝虫成虫、微丝蚴抗原、成虫分泌代谢(E-S)抗原及牛腹腔丝虫虫体抗原进行了分析。 材料与方法 1 马来丝虫成虫及微丝蚴抗原
    吡喹酮治疗微小膜壳绦虫病
    廉辰,郑万忠
    1991, 9(1):  80-80.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自1987年10月至1988年8月连续收治6例粪检确诊微小膜壳绦虫病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成人1例,儿童5例;年龄5~31岁。其中4例有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1例恶心,食欲亢进;2例食欲减退、消瘦;1例有阵发性头痛;4例升结肠、横结肠区有明显压痛;1例除有结肠区触痛外无症状。6例均用吡喹酮15mg/kg空腹顿服,3h后用温水800~1500ml灌肠。1wk后按上述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