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2-12-31
    述评
    2011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
    夏志贵, 杨曼尼, 周水森
    2012, 30(6):  1-419-422. 
    摘要 ( )   PDF (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田鼠巴贝虫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卢艳, 蔡玉春, 陈韶红, 陈家旭, 郭俭, 陈木新, 艾琳, 储言红, 陈卓, 周晓农
    2012, 30(6):  2-423-427. 
    摘要 ( )   PDF (15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的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  自感染田鼠巴贝虫的种鼠取血,腹腔注射接种3~4周龄雌性BALB/c小鼠(7只)、免疫抑制BALB/c小鼠(4只)、雄性SCID小鼠(4只)和NOD-SCID小鼠(4只)。感染后每天采血,涂制薄血片,吉氏染色,油镜下观察田鼠巴贝虫的生长、增殖情况,记录红细胞的感染率。解剖3只不同红细胞感染率的BALB/c小鼠,油镜下观察心、肝、脾、肺、肾、脑和骨髓等组织的感染情况。记录各组织中红细胞的感染率,并分析与外周血红细胞感染率的关系。取红细胞感染率大于40%的BALB/c小鼠血液,冷冻保存2个月后用同样的方法接种小鼠,观察田鼠巴贝虫的增殖情况。  结果  BALB/c小鼠、免疫抑制BALB/c小鼠、SCID小鼠和NOD-SCID小鼠接种后,末梢血液中均检测出田鼠巴贝虫。BALB/c小鼠的红细胞感染率在d7达到峰值(82.4%),免疫抑制BALB/c小鼠的红细胞感染率在d5达到峰值(73.2%),SCID小鼠和NOD?鄄SCID小鼠的红细胞感染率均在d8达到峰值(86.4%和72.5%)。红细胞感染率达到峰值后,BALB/c小鼠的红细胞感染率迅速下降,免疫抑制BALB/c小鼠的红细胞感染率缓慢降低,SCID小鼠和NOD-SCID小鼠的红细胞感染率则出现震荡变化。感染的BALB/c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脑和骨髓等组织内均可观察到田鼠巴贝虫,虫体主要位于红细胞内,各组织内的红细胞感染率随外周血红细胞感染率的升高而增高。冷冻保存的虫种复苏后可感染健康BALB/c小鼠,末梢血中出现虫体的时间与新鲜含虫血液感染鼠的比较滞后2 d,达到感染高峰的时间滞后1 d。  结论   成功建立田鼠巴贝虫的小鼠模型,红细胞的感染情况与机体的免疫状态相关。
    中国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的风险评估
    许静, 李石柱, 黄轶昕, 操志国, 涂祖武, 吴成果, 缪峰, 党辉, 张利娟, 陈朝, 王立英, 郭家钢, 周晓农
    2012, 30(6):  3-428-433. 
    摘要 ( )   PDF (10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大型水利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评估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的疾病传播风险。  方法  2008-2010年,在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途经的江苏省盱眙县、洪泽县、金湖县和高邮县,山东省微山县,湖北省潜江市和宜昌市夷陵区,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重庆市万州区和开县,以及长江下游河口段的张家港市等5省(市)11个县(市、区),选择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开展传播风险相关因素监测并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1个固定监测点和3个流动监测点。2008年随机抽取当地6~65岁常住居民,2008-2010年每年对监测县(市、区)内的当地暂住流动人口,采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筛查,血检阳性者用改良加藤法或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查。2008-2010年每年对居巢、潜江、高邮和万州等4个县(市、区)的家畜开展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此外,对危险地带和可疑环境开展钉螺孳生分布调查和水体漂浮物的监测,并在江苏省盱眙县、洪泽县、金湖县和高邮县的通江河道采用稻草帘诱螺法开展钉螺扩散调查。  结果  监测点共8 256名当地居民接受了血清学检查,抗体阳性率为0.7%(60/8 256),60例抗体阳性者中55例接受了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2008-2010年流动人口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53/2 611)、1.4%(56/3 944)和1.7%(74/4 581),3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7,P>0.05);在抗体阳性者中,居巢区连续3年均查获了粪检阳性者,共22例,另于2010年在金湖县检获1例粪检阳性。除在金湖和高邮的可疑环境检获钉螺外,其他监测点均未查获钉螺,检获的钉螺中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水体漂浮物和稻草帘诱螺监测,检获大量水生贝类和螺,但未检获钉螺。  结论  尚未发现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相关工程引起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传播的情况,但存在相关风险,有必要建立长期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体系,不同类型地区血吸虫病传播因素监测的重点可不同。
    南海溪蟹属一新种记述(十足目∶溪蟹科)
    林国华, 程由注, 陈韶红
    2012, 30(6):  4-434-437. 
    摘要 ( )   PDF (9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福建省淡水蟹类的种类。  方法  采集福建省平潭县淡水蟹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调查孳生地和蟹感染并殖吸虫情况。  结果  发现一新种,定名为平潭南海溪蟹Nanhaipotamon pingtanense sp. nov.。平潭南海溪蟹正模(FJ6133,1)♂,头胸甲长36.1 mm,宽46.8 mm,厚26.7 mm;配模(FJ6133,2)♀,头胸甲长33.9 mm,宽42.7 mm,厚25.4 mm。雄性第1腹肢末节内末角方圆形,外末角粗壮,外末角末缘趋于窄小,外侧缘中部内凹;末第2节为末节的2.3倍。该蟹多栖息于水沟中,以泥洞穴居。采集的32只平潭南海溪蟹中未查见并殖吸虫囊蚴。  结论  记述采自福建省平潭县南海溪蟹属一新种,并与南海溪蟹中近似种的鉴别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
    刚地弓形虫14-3-3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孙敏, 何深一, 赵广会, 丛华, 周怀瑜, 赵群力, 孟敏
    2012, 30(6):  5-438-441. 
    摘要 ( )   PDF (5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并表达刚地弓形虫RH株14-3-3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  方法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弓形虫14-3-3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进行预测。以弓形虫RH株总RNA为模板,逆转录PCR(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构建重组质粒pcDNA3.0/14-3-3,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法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产物。  结果  根据14-3-3蛋白基因片段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预测,该蛋白分子为酸性可溶性蛋白,主要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存在,有5个氨基酸保守序列区。RT?鄄PCR的扩增产物约为800 bp,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14-3-3插入片段经测序,片段长度为801 bp,与GenBank中刚地弓形虫14-3-3蛋白基因序列(登录号为AB012775.1)同源性为99%。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在转染pcDNA3.0/14-3-3的细胞中,有14?鄄3?鄄3蛋白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0 000,且表达量显著高于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的细胞。  结论  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14-3-3,并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
    用多肽-蛋白偶联方法制备抗恶性疟原虫抗体
    钱锋
    2012, 30(6):  6-442-445. 
    摘要 ( )   PDF (6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介绍一种多肽-蛋白偶联的流程,并用多肽-蛋白偶联产物制备抗疟原虫抗体。  方法  用化学连接剂Sulfo-EMCS在作为载体蛋白的铜绿假单胞菌重组去毒外毒素(rEPA)上加马来酰亚胺基团,用间接Ellman反应测定载体蛋白上所加的马来酰亚胺基团数量。用马来酰亚胺修饰的载体蛋白滴定Pfs48/45-158多肽[含恶性疟原虫表面蛋白48/45(Pfs48/45)第158~173氨基酸序列,其N末端带有一个半胱氨酸残基],绘制滴定曲线并用线性回归进行曲线拟合,根据滴定曲线确定理论滴定终点,计算多肽与载体蛋白的偶联比(每摩尔载体蛋白所能结合的多肽的摩尔数)。用过量的Pfs48/45-158多肽与马来酰亚胺修饰的rEPA进行反应,规模制备Pfs48/45?鄄158-rEPA多肽-蛋白偶联物,偶联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所制备的Pfs48/45-158-rEPA偶联物免疫BALA/c小鼠,制备免疫血清。用ELISA测定免疫小鼠血清抗Pfs48/45-158多肽的抗体效价,用免疫荧光试验(IFA)测定免疫血清识别疟原虫的能力。  结果  通过化学连接剂在每摩尔rEPA上添加约6.94摩尔的马来酰亚胺基团。制备了偶联比约为7.33的Pfs48/45-158-rEPA多肽-蛋白偶联物。偶联物免疫小鼠激发出抗Pfs48/45-158多肽的高抗体应答,免疫血清抗Pfs48/45-158多肽的效价为12 500 ELISA单位(即吸光度A405值为1时的血清稀释度倒数),同时免疫血清可识别疟原虫。  结论  多肽-蛋白偶联是一种可用于制备抗疟原虫抗体的便捷方法,间接Ellman检测、滴定反应和SDS-PAGE分析构成了多肽-蛋白偶联物制备的质控方法,可更好地保证多肽-蛋白偶联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刚地弓形虫强毒株棒状蛋白ROP18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反应性分析
    张颖, 张进顺, 贾晓辉, 贾天军, 卢致民, 周芳
    2012, 30(6):  7-446-449. 
    摘要 ( )   PDF (6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克隆、表达刚地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18基因(TgROP18),并分析其免疫反应性。  方法  提取刚地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PCR扩增TgROP18基因。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连接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阳性菌落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TgROP18的表达情况。以鼠抗弓形虫血清为一抗,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该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  结果  PCR扩增获得TgROP18基因,长约1 665 bp,编码554个氨基酸,其中前47个氨基酸构成信号肽序列。菌落PCR、双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T30a(+)-TgROP18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获得相对分子质量(Mr)为 59 800的可溶性重组蛋白TgROP18。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可被鼠抗刚地弓形虫的血清识别。  结论  重组蛋白TgROP18具有一定的免疫反应性。
    金诺芬抗日本血吸虫活性机制及其细胞毒性的探讨
    刘建, 胡薇, 徐斌, 王吉鹏, 王树奇, 王小宁
    2012, 30(6):  8-450-454. 
    摘要 ( )   PDF (1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金诺芬对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童虫和成虫作用效果的差异及其作用靶点,测定金诺芬对宿主细胞的毒性。方法   用二硫苏糖醇(DTT)/胰岛素还原法体外测定金诺芬对重组SjTrx-1酶活性的影响。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4~6周龄雌性昆明鼠(童虫组10只小鼠,600~800条/只;成虫组10只小鼠,80~100条/只),灌注法收集童虫(15 d)和成虫(35 d)。虫体经无菌生理盐水充分洗涤后,转移至预先添加培养基的12孔板中,分别加入金诺芬和吡喹酮至其终浓度为1、5和10 μg/ml,显微镜下观察化合物处理2、24、48和72 h后虫体的形态改变和死亡情况。CCK-8试剂盒测定金诺芬(5和10 μg/ml)对3种人源宿主细胞(Hep G2、293T和Hela)的毒性。 结果  10 μg/ml金诺芬作用下,40 min内重组SjTrx-1还原胰岛素的总量减少54.5%。5 μg/ml金诺芬体外作用24 h后,成虫死亡率达75%,而童虫未见死亡;10 μg/ml金诺芬作用72 h后,童虫和成虫均全部死亡,但童虫死亡时间较成虫延迟。金诺芬和吡喹酮作用后,光镜下观察,虫体均出现颜色变灰暗、挛缩和卷曲等现象;电镜下可见虫体表被膜结构严重破坏。细胞毒性测试结果显示,5 μg/ml金诺芬可使细胞相对活力降低85%以上,而10 μg/ml时细胞几乎全部死亡。 结论  SjTrx-1是金诺芬作用靶点之一。金诺芬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和童虫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对成虫的作用效果更显著。
    云南省首次暴发巨片形吸虫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顾伟, 苏慧勇, 邹静, 李芹翠, 陈白云, 林灿松, 焦建明
    2012, 30(6):  9-455-459. 
    摘要 ( )   PDF (10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云南省首次暴发巨片形吸虫(Fasciola gigantica)感染的临床诊治过程,为今后对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7例患者的发病、诊断和治疗资料。对患者及其家属和部分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生食史和宠物饲养史等。采集各类动物粪便,使用粪便沉淀法和虫卵孵育法进行粪检。选择两户患者家饲养的牛各1头,剖检寄生虫感染情况。ELISA检测患者、患者家属和部分患者同村居民的血样。在患者居住的15个村庄附近(共选35个点)的溪流和水塘边,采集中间宿主螺类,检测感染情况。 结果  27例患者,最早1例发病于2011年3月10日,最后1例发病于2012年1月10日。临床表现主要为不明原因发热、血红蛋白下降、嗜酸粒细胞增高、肝脾肿大等。粪检寄生虫卵均为阴性。先后给予抗菌、抗寄生虫治疗,均未见好转。经流行病学调查27例患者均有食生拌鱼腥草史。后经ELISA检测血清巨片形吸虫抗体,其中23例患者为阳性。2012年2月16日经反复粪检于4例患者粪便中查见巨片形吸虫卵。剖解牛的肝胆系统中查到巨片形吸虫虫卵及成虫。确诊该组病例为巨片形吸虫感染。给予三氯苯达唑[10 mg/(kg·d)×2 d]连服2 d,临床症状全部缓解,在宾川州城存在中间宿主尖膀胱螺(Physa acuta)、椭圆萝卜螺(斯氏萝卜螺)(Radix swinhoei)和小土蜗(Galba pervia)。  结论  人体感染巨片形吸虫较为少见,该病因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而较难确诊,三氯苯达唑治疗效果良好。
    实验研究
    商陆根际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SL-30杀螺有效成分MI的生物安全性
    郭丹钊, 陈钧
    2012, 30(6):  10-460-463. 
    摘要 ( )   PDF (5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商陆(Phytolacca acinosa)根际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SL-30杀螺有效成分硫代二酮哌嗪类化合物(MI)的生物安全性。  方法  将MI用去氯水配制成0.01至0.60 mg/L等一系列浓度,采用浸杀法测定MI杀灭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活性,分别于24、48和72 h统计各组钉螺死亡率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采用半静态法测定0.5~4.0 mg/L等一系列浓度 MI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河虾(Macrobrachium nippoensis)和泽蛙(Rana limnochris)蝌蚪的急性毒性,于24、48和72 h观察实验动物的反应并统计死亡情况;采用自然土壤法测定1 mg/kg和10 mg/kg MI对蚯蚓(Eisenia fetida)的影响,于第7和14天各观察1次,统计各处理组蚯蚓的死亡和中毒情况;采用密闭碱液直接吸收法测定10 mg/kg MI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分别于第2、5、7、10、12和15 d测定并计算每100 g干土的CO2释放量。  结果 24、48和72 h MI杀灭钉螺的LC50分别为0.101、0.062和 0.022 mg/L;斑马鱼、河虾和泽蛙蝌蚪的死亡率均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高,各实验动物24、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1.941、1.755和1.219 mg/L(斑马鱼),3.170、2.720和2.419 mg/L(河虾),2.109、1.751和1.288 mg/L(泽蛙蝌蚪)。MI对蚯蚓的LC50>10.0 mg/kg。MI为10 mg/kg时,15 d内对微生物呼吸的抑制率均低于50%。  结论  MI对斑马鱼、河虾和泽蛙蝌蚪的毒性远低于对钉螺的毒性,在有效杀螺浓度范围内,MI对供试水生非靶生物是安全的;MI对蚯蚓和土壤微生物属低毒级。
    东方田鼠肺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对日本血吸虫的杀伤作用
    成钢, 王京仁, 王文彬, 李淑红, 曾文虎
    2012, 30(6):  11-464-467. 
    摘要 ( )   PDF (11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和建立东方田鼠肺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技术方法,并观察其对日本血吸虫的杀伤作用。  方法  运用含15%小牛血清的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液(DMEM)和RPMI 1640 两种培养体系,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分别对出生后1、3和5 d的东方田鼠乳鼠肺成纤维细胞(Microtus fortis lung fibroblasts,MfLF)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fLF形态和生长特性. 第2代和第3代MfLF培养上清与日本血吸虫童虫共培养96 h,观察其对童虫的杀伤效果。  结果  实验发现,采用胰酶消化法培养,只有少量MfLF细胞缓慢贴壁生长,而组织块贴壁法MfLF贴壁速度较快。不同日龄幼鼠的肺成纤维细胞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细胞活率和细胞纯度以1~3日龄乳鼠为最佳。在DMEM和RPMI 1640 两种培养液中MfLF均可传代培养,两者无明显差异。MfLF体外只可传代4~5次。日本血吸虫童虫经第2代和第3代MfLF培养上清处理后,死亡率分别为9.5%和10.5%,与阴性对照(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提示组织块贴壁法适用于MfLF的体外培养,但MfLF培养上清对日本血吸虫童虫无明显杀伤效果。
    现场研究
    血吸虫病低流行状态下抗体检测的现场应用价值
    张晓冰, 胡飞, 谢曙英, 陶波, 袁敏, 刘跃民, 李剑瑛, 李召军, 林丹丹
    2012, 30(6):  12-468-473. 
    摘要 ( )   PDF (6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ELISA在血吸虫病低流行状态下的现场应用价值。  方法  于2008年和2010年同时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IHA和ELISA平行检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区新华村728人和799人,并以三送二十七检Kato-Katz法结果为金标准对免疫诊断结果进行评估。  结果  2008年和2010年人群Kato-Katz法、IHA和ELIS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0.3%(75/728)和3.8%(30/799)、40.0%(291/728)和31.5%(252/799)、40.1%(292/728)和40.1%(320/799),其中Kato-Katz法(χ2=26.92,P<0.05)和IHA阳性率(χ2=11.82,P<0.05)年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HA、ELISA的诊断结果与粪检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均低于0.2(均P<0.01)。IHA或ELISA筛查阳性者再以Kato-Katz’s法确诊,结果表明粪检阳性检出率与送粪次数和检查片数呈正相关(rIHA2008=0.922,rELISA2008=0.908,rIHA2010=0.749,rELISA2010=0.798;均P<0.05)。IHA和ELISA阴性的粪检阳性者主要为低感染度患者,每克粪虫卵数(EPG)≤40时,IHA抗体阳性率为66.1%(39/59)~87.0%(20/23),ELISA抗体阳性率为62.7%(37/59)~100%(23/23);EPG>40时,ELISA均为阳性,但IHA仍有呈阴性者。  结论  为提高血吸虫病低流行状态下IHA和ELISA的诊断能力,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建议人群化疗对象的确定采用血检过筛后Kato-Katz粪检,由常规的“一送三检”改为“一送九检”。
    绵阳市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现状及救治情况调查
    史映红, 刘昌弟
    2012, 30(6):  13-474-476,479. 
    摘要 ( )   PDF (5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绵阳市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的现状和救治情况。  方法  2010年对有现症晚血患者分布的涪城区、安县和北川县开展调查,通过询问、体检和查阅历史档案等方式对晚血患者的基本情况、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现病史以及国家晚血患者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和接受救助情况等进行调查。  结果  绵阳市现存晚血患者78例,其中北川县7例(占9.0%)、涪城区19例(占24.4%)、安县52例(占66.7%),男女比为2.3 ∶ 1,年龄为35~79岁,50岁以上者占74.4%(58/78)。参与此次调查的67例患者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49例(占73.1%),职业主要为农民,占94.0%(63/67)。临床分型以巨脾型最多,占64.2%(43/67);腹水型其次,占34.3%(23/67)。52.2%(35/67)的患者目前仍有消化系统自觉症状。腹部超声提示,肝实质纤维化Ⅱ级以上者19例(占28.4%)。目前,67例患者中,35例病情稳定(占52.2%),3例为临床治愈(占4.5%),29例尚需治疗(占43.3%)。所有参与调查的患者劳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67例患者中,有23例知晓晚血患者救助政策,知晓率为34.3%,有19例接受了医疗救助,占28.4%。  结论  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应做好50岁以上农村人群,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国家晚期血吸虫病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
    教学研究
    思维导图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周洪昌, 邵圣文, 徐伯赢
    2012, 30(6):  14-477-479. 
    摘要 ( )   PDF (5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医学寄生虫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引入思维导图的方法。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学习工具。通过教师绘制相应章节的思维导图,并在课前分发给学生预习,不仅能帮助教师理顺教学思路,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完善课堂笔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征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帮助。
    综述
    弓形虫入侵宿主机制及免疫学研究进展
    蒲元华, 张德林
    2012, 30(6):  15-480-485,490. 
    摘要 ( )   PDF (9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虫,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对弓形虫入侵宿主的机制及免疫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深入了解弓形虫的致病机制和进行免疫预防。本文拟从细胞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并综述宿主感染弓形虫后不同免疫细胞的作用以及不同器官的免疫应答。
    蠕虫免疫调节分子的抗炎作用与机制
    汪雪峰, 杜久伟
    2012, 30(6):  16-486-490. 
    摘要 ( )   PDF (6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近研究发现,一些蠕虫来源的免疫调节分子可预防或治疗小鼠模型中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反应。本文综述了多种蠕虫来源的免疫调节分子及其在小鼠模型中的抗炎效应和作用机制。
    研究简报
    商丘市市区、郊区和乡村小学生蛲虫感染及污染情况调查
    崔金环, 王琛, 徐颖, 满娜, 崔月, 杨霞, 崔艳梅
    2012, 30(6):  17-491-492. 
    摘要 ( )   PDF (2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2年3~4月采用透明胶带黏贴法对商丘市市区、郊区和乡村小学学前班及一年级小学生的蛲虫感染状况,以及蛲虫卵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共检查3所学校798名儿童,蛲虫总感染率为9.9%(79/798)。市区学生的蛲虫感染率为4.6%(12/260),低于郊区的11.2%(30/269)和乡村的13.8%(37/269)(P<0.01)。蛲虫感染学生的指甲缝、手指、床单、内裤和文具的蛲虫卵污染率分别为23.8%(5/21)、18.0%(9/50)、15.8%(3/19)、12.9%(4/31)和5.0%(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河南省淮滨县中华按蚊的抗药性研究
    张玉勤, 刘吉起, 郭祥树, 唐振强, 赵旭东, 周瑞敏, 赵奇
    2012, 30(6):  18-493-495. 
    摘要 ( )   PDF (4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成蚊接触筒法和幼虫浸渍法测定河南省淮滨县中华按蚊子1代Ⅳ龄幼虫和3~5日龄成蚊对敌敌畏、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药性,用色度法测定幼虫和成蚊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加入上述3种杀虫剂前后的活性,计算抑制率。结果显示,0.05%溴氰菊酯(0.017 8 g/m2)药纸测定中华按蚊成蚊的死亡率为51.2%(<80%),判断为抗性群体(R);中华按蚊幼虫对敌敌畏、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等3种杀虫剂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76、320.85和754.32 mg/L。0.005 mmol/L敌敌畏、溴氰菊酯和残杀威对幼虫AChE的抑制率分别为77.8%、62.8%和58.9%,对成蚊的抑制率分别为76.1%、62.2%和58.2%,对幼虫和成虫的AChE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均P<0.01)。
    上海市徐汇区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分析
    陶艳琳, 赵雪涛, 付永锋, 汤宇帆, 李申生, 程训佳
    2012, 30(6):  19-495-497. 
    摘要 ( )   PDF (3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机抽取2010年12月~2011年3月上海市徐汇区公共卫生从业人员448名,采集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弓形虫特异性IgG抗体,抽检的448名公共卫生从业人员中,弓形虫IgG阳性率为10.3%(46/448)。不同来源地(上海、安徽、江苏、河南和四川等)和性别人员之间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年龄组阳性率(14.9%,29/195)明显高于<30年龄组阳性率(6.7%,17/253)(P<0.05),30~39岁年龄组最高,为15.8%(16/101)。食品生产加工行业从业人员阳性率(12.6%,36/286)显著高于非食品生产加工行业从业人员阳性率(6.2%,10/162)(P<0.05)。
    一种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的单染制作方法
    杨丁, 皮本伟, 牛利娜, 李丹, 张莹, 王国英
    2012, 30(6):  20-498-499. 
    摘要 ( )   PDF (37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采用醋酸明矾卡红染色液对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进行染色。为观察不同染色时间对制片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4种染色方法:① 染色20 h后,分色;② 染色2.5 h,不分色;③ 染色20 h,不分色;④ 染色40 h后,分色。结果显示,染色方法1制作的标本效果最佳。囊包、囊内幼虫和周围肌纤维色泽差别较大,易于观察。囊壁内外两层结构可清晰辨别,囊内幼虫典型。
    病例报告
    江苏省句容市输入性恶性疟1例报告
    江成功, 陈世军, 李水明
    2012, 30(6):  21-封二.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3年征稿启事
    2012, 30(6):  22-454. 
    摘要 ( )   PDF (1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寄生虫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纪要
    2012, 30(6):  23-459.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IDP)首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2012, 30(6):  24-479. 
    摘要 ( )   PDF (1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2012年第30卷文题索引
    2012, 30(6):  25-Ⅰ-Ⅲ. 
    摘要 ( )   PDF (1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2012年第30卷作者索引
    2012, 30(6):  26-Ⅳ-Ⅴ,封三.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