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1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1-02-28
    论著
    云南和海南两省不同地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2基因型的研究
    诸欣平;周蕾;张新梅;杨静;杨雅平
    2001, 19(1):  1-3. 
    摘要 ( )   PDF (1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云南和海南两省恶性疟原虫的基因型及其分布。方法采用套式PCR法特异扩增MSP2基因中间多态区 ,对恶性疟原虫群体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检测云南省 31例和海南省 2 9例恶性疟原虫患者血清 ,其中分别有 14和 18种不同的MSP2等位基因型 ,其等位基因株存在高度的多态性 ,基因片段大小及分布频率具有地区差异。海南省不同等位基因型虫株混合感染及多重感染现象比云南省严重。结论 云南和海南两省恶性疟原虫分离株MSP2基因型组成具有明显差异
    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裂殖子表面蛋白1基因的分型研究
    江钢锋;洪佳冬;陈沛泉;王善青;蒙锋
    2001, 19(1):  2-6.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海南省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PfMSP1)等位基因型的分型特征。方法 采用套式PCR方法 ,用几对PfMSP1特异引物扩增疟原虫虫株PfMSP1基因第 2区与第 3区部分片段 ,并对等位基因型代表株的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39份血样中有 36份恶性疟患者共扩增出 44个PfMSP1基因片段 ,以MAD2 0型为主导型 (占 75 % ) ,K1型为次要型 ,未检出RO33型。两种不同等位基因型的混合感染率为 19 4%。序列分析表明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虫株的MAD2 0型和K1型第 2区序列与MAD2 0和K1原型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虫株存在MAD2 0型和K1型两种等位基因型 ,以MAD2 0型为优势虫株。
    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2重组蛋白与真核表达质粒免疫特性的比较
    李珣;缪军;薛采芳;甄荣芬;刘忠湘;王宪锋;穆士杰
    2001, 19(1):  3-10. 
    摘要 ( )   PDF (2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以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 2 (PfHRP2 )为基础的不同形式的侯选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特性 ,为包含HRP2的恶性疟红内期疫苗的研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重组蛋白TP HRP2及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 HRP2免疫BALB c小鼠 ,对抗体应答的动力学及特异性进行分析 ,取脾细胞进行体外增殖实验 ,用免疫血清进行P f.体外生长抑制实验。结果 重组蛋白TP HRP2加福氏佐剂诱导BALB c小鼠产生了高水平的抗体 ,其抗体产生快、持续时间久 ,并具较高的特异性 ,细胞应答被同期激活 ,免疫血清可明显抑制红细胞内发育期疟原虫。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 HRP2诱导BALB c小鼠产生了较高水平和具有一定特异性的抗体 ,其抗体的产生需要多次免疫和较长时间 ,初始化的脾细胞对抗原再刺激的回忆应答显著 ,但免疫血清对疟原虫的体外生长没有抑制作用。结论 HRP2重组蛋白与真核表达质粒在小鼠具有较为不同的免疫特性 ,HRP2重组蛋白疫苗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用噬菌体肽库筛选SjC-TPI的模拟抗原表位
    余传信;朱荫昌;殷旭仁;何伟;许永良;管晓虹
    2001, 19(1):  4-14. 
    摘要 ( )   PDF (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筛选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 (SjC TPI)分子的模拟抗原表位 ,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 用纯化的抗重组SjC TPI抗体 (IgG)筛选 12肽库 ,获取SjC TPI的模拟抗原表位 ,并研究其抗原特性。结果 获得SjC TPI分子的两个模拟抗原表位M1和M2 ,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由这两个模拟抗原表位免疫小鼠产生的免疫血清能识别SjC TPI分子和含此两抗原表位的噬菌体外壳蛋白。DNA测序结果显示这两个模拟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与SjC TPI无同源性。结论 本研究获得的模拟抗原表位M1及M2为SjC TPI的空间构型抗原的模拟表位 ,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恶性疟原虫11.1基因3个重复片段的克隆及表达(英文)
    胡薇;山崎浩;冯正;杨柏林;许学年;王聚君
    2001, 19(1):  5-18. 
    摘要 ( )   PDF (1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克隆和表达恶性疟原虫 (Pf) 11 1基因产物中的 3个重复片段 3R、6R和 9R。方法 利用设计的引物从培养的恶性疟原虫 3D7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 3个重复片段。PCR产物被克隆入pT7载体中以进双向测序。测序结果用GENETYX MAC软件进行分析。扩增的片段亚克隆入pET32a(+ )或pET32b(+ ) ,并由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BL2 1中表达重组蛋白。结果 用PCR方法成功地扩增出 3R、6R和 9R片段 ,大小分别为 5 5 2、630和44 4bp。测序结果显示 ,3D7株的Pf11 1基因比PaloAlto株的Pf11 1基因多 4个 3AA和 1个 6AA重复单元 ,两原虫株的 3R和 6R片段的同源性分别 92 8%和 95 1%。扩增出的 9R片段含有 13个 9AA重复单元。在BL2 1菌株中表达出三个重组蛋白 ,分子量分别为 45、60和 42kDa。结论 用PCR方法分别获得 3R、6R和 9R重复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 3D7株的Pf11 1基因与PaloAlto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特性及抗原表位的分析
    胡雪梅;张兆松;吴海玮;苏川;赵巍;马磊;周吉礼;吴观陵
    2001, 19(1):  6-21. 
    摘要 ( )   PDF (2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rSj338重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了解该蛋白的特性 ,预测其抗原表位。方法 制备Sj338基因片段并重组入测序载体pGEM T ,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 ,分别以DNASIS和GOLDKEY软件对序列资料进行分析 ,并在BLAST网上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rSj338基因长 487bp ,含 1个由 45 9bp组成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一由 15 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分子量为 17 6kDa,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 ,重组蛋白与人的线粒体传入受体亚单位氨基酸同源性为 46 % ,与褐鼠线粒体膜受体的前体氨基酸同源性为 44 % ,预测该蛋白的抗原表位位置为2 6~ 32、37~ 46、131~ 136和 147~ 15 1氨基酸肽段。结论 rSj338重组蛋白可能为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
    日本血吸虫原肌球蛋白编码基因克隆和表达
    曹建平;刘述先
    2001, 19(1):  7-25. 
    摘要 ( )   PDF (1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原肌球蛋白 (tropomyosin ,TM)编码基因。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体外扩增日本血吸虫原肌球蛋白编码基因 ,并采用T载体对该PCR产物直接进行克隆并用于核苷酸序列的测定。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 ,以IPTG诱导重组原肌球蛋白的表达。结果 PCR扩增产物约 82 3bp ,符合预计大小 ,并成功地克隆入T载体 ,对其中一克隆pGSjcTM12的插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 ,该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曼氏血吸虫原肌球蛋白基因分别有 91 1%和 98 1%的同源性。该编码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获得高效表达 ,分子量约 32kDa,并能被日本血吸虫天然原肌球蛋白免疫血清特异识别。结论 日本血吸虫原肌球蛋白编码基因克隆和原核表达成功。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Ⅰ型和Ⅲ型胶原动态变化及干扰素-γ对其的作用
    翁红雷;蔡卫民;杨艳红
    2001, 19(1):  8-29. 
    摘要 ( )   PDF (3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新西兰兔肝脏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动态变化以及γ 干扰素 (IFN γ)对Ⅰ型和Ⅲ型胶原的降解作用。方法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在感染后不同时期取 8只病兔肝脏 ,作常规石蜡切片 ,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α SMA染色、伊红染色和天狼红染色 ,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Ⅰ型和Ⅲ型胶原分布情况 ,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胶原含量。感染 16wk后 ,给予吡喹酮治疗 ,IFN γ治疗 8wk ,停药观察 4wk。观察IFN γ对Ⅰ型和Ⅲ型胶原沉积的降解作用。结果 感染日本血吸虫的病兔Ⅰ型胶原在第 8周时占总面积百分比的 5 73± 3 40 ,至第2 8周时达总面积百分比的 40 14± 17 0 0 ,约增加了 7倍 ;Ⅲ型胶原则由第 8周时总面积百分比的 1 15± 1 34增加到6 80± 5 19。α SMA阳性细胞表达数则由 2 8± 1 0增加至 7 3± 1 5。自血吸虫感染 16wk开始采用IFN γ治疗 ,8wk后 ,IFN γ治疗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所占面积百分比分别由原来的 18 5 1± 7 5 2和 4 63± 3 64下降为 2 4wk时的3 0 9± 1 5 4和 0 40± 0 37(P <0 0 1) ,模型对照组和吡喹酮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停药 4wk后IFN γ治疗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所占面积百分比均有所回升 (P <0 0 5 )。结论 IFN γ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新西兰兔肝纤
    瑞香素抗红外期疟原虫作用的研究
    刘云光;王琴美;徐月琴;倪齐珍;倪奕昌
    2001, 19(1):  9-32.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瑞香素 (DPNT)抗红外期疟原虫的作用。方法 于ICR小鼠腹腔注射约氏疟原虫子孢子后 0 5h灌胃给药 ,连续 4d。不同剂量的DPNT及DPNT伍用伯氨喹 (PQ)的抗疟作用 ,分别以d7ICR小鼠阴性率及d1 1 或d1 2 ICR小鼠每千个红细胞被原虫感染数作评价 ,并观察DPNT对ICR小鼠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结果 DPNT的剂量范围为每天 10~ 10 0mg/kg ,连服 4d ,d7原虫阴性小鼠数及d1 1 红细胞被感染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无显著性 ;DPNT每天 5 0mg/kg和每天PQ5mg/kg配伍组的d7小鼠阴性率与PQ每天 10mg/kg组相当。ICR小鼠DPNT每天 5 0mg/kg组与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在d8天有差异。结论 DPNT单独用药 ,无明显抗红外期疟原虫作用 ,但DPNT每天 5 0mg/kg与PQ每天 5mg/kg伍用的抗疟效果与PQ每天 10mg/kg相当。DPNT在短期内可致小鼠贫血。
    抗独特型抗体NP30对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及肝纤维化的调节作用
    冯振卿;朱荣;李玉华;仇镇宁;李芸茜;王祝鸣;薛婉芬;管晓虹
    2001, 19(1):  10-36. 
    摘要 ( )   PDF (3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主动免疫对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ICR小鼠腹腔注射NP30 10 0 μg/次 ,连续免疫 3次 ,对照组腹腔注射SP2 / 0腹水。尾蚴攻击感染后第 4、8、12、16、2 0和 2 4周分别处死小鼠剖取肝脏 ,用VG(VanGieson)组织化学染色 ,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 (F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肝脏虫卵肉芽肿体积和虫卵肉芽肿内的胶原沉积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尾蚴攻击感染第 12周后 ,实验组虫卵肉芽肿的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虫卵肉芽肿细胞组分与对照组明显不同 ,出现两种不典型肉芽肿。VG染色显示实验组虫卵肉芽肿内胶原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虫卵肉芽肿内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FN含量均比对照组低。结论 NP30接种可能诱导体液和细胞两种保护性免疫 ,对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具有负调节作用 ,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棘阿米巴滋养体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钱旻;张秀华;梅兵;章平;严正;郁萌
    2001, 19(1):  11-40. 
    摘要 ( )   PDF (3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 5株棘阿米巴滋养体对人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 将 5株不同虫株的棘阿米巴滋养体分别与体外培养的人HeLa细胞混合 ,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并采用光镜确定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特征 ,采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 )法检测并比较这 5种棘阿米巴对肿瘤细胞作用的差异。结果 MTT法显示 ,当棘阿米巴滋养体与HeLa细胞以 1∶1比例混合时 ,对肿瘤细胞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该作用不仅具时间依赖性 ,且因棘阿米巴的虫株不同而异。光镜下染色标本显示 ,经 5株棘阿米巴滋养体作用后的肿瘤细胞均出现了核染色质边集浓缩和胞膜出空泡等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结论 这 5株棘阿米巴滋养体对HeLa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作用 ,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细胞凋亡。
    湖北省庙河地区钉螺细胞色素C氧化酶1基因差异的研究
    石朝辉;邱持平;夏明仪;冯正;GeorgeM.Davis
    2001, 19(1):  12-44. 
    摘要 ( )   PDF (2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湖北省庙河沿岸地区钉螺CO1基因序列的差异 ,探讨光壳螺与肋壳螺差异的原因。方法 在该地区选 7个点 (上游 4个点 ,下游 3个点 )采集钉螺 ,用CTAB法提取钉螺基因组DNA ,PCR方法扩增CO1基因 ,纯化后测序 ,运用ESEE软件排序并比较变异位点 ,观察各点钉螺的CO1基因单倍体型 ,运用PHYLIP软件计算遗传距离 ,绘制基因进化树。结果 获得CO1基因大小为 638bp ,上游和下游累积变异位点数分别为 2 9和 46,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各采集点内钉螺按变异位点多少可分为两组 ;各采集点间存在有相同的基因单倍体型 ;上游和下游螺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 0 2 2 1± 0 0 10 5 ;在FITCH绘制的基因进化树上 ,上游和下游地区钉螺交错分布在同一亚种不同的两个分支中。结论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 ,下游地区钉螺CO1基因的变异强度比上游大 ;庙河各采集点螺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 ;庙河地区螺群属湖北钉螺湖北亚种 (O h hupensis) ,可能存在着两种不同进化速率的螺群。
    实验报道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液中氨基酸及葡萄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范虹;董惠芬;蒋明森;钟沁萍;明珍平
    2001, 19(1):  13-47.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培养过程中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培养液中氨基酸 (AA)、葡萄糖 (Gluc)及甘油三酯 (TG)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培养液在培养 0~ 6d过程中AA、Gluc及TG含量变化。结果 精氨酸 (Arg)、苏氨酸 (Thr)、蛋氨酸 (Met)、赖氨酸 (Lys)及Gluc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 ;天门冬氨酸 (Asp)、丙氨酸 (Ala)及游离氨 (Amm)有明显上升 ;TG变化不明显。结论 在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培养液中适当增加Arg、Thr、Met、Lys和Gluc ,同时减少Asp和Ala的含量 ,及时更换培养液有利于维持血吸虫细胞生长
    综述
    丝虫蚊媒监测技术研究的进展
    王莹;戴晓冬;崔昱
    2001, 19(1):  14-51. 
    摘要 ( )   PDF (3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蒿琥酯预防感染日本血吸虫的研究
    刘旭
    2001, 19(1):  15-53. 
    摘要 ( )   PDF (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摘要
    聚合酶链反应及DIG标记DNA探针检测猪囊尾蚴
    冯笑梅;韩晓芳;王希良;窦锡令;郭力军;赵建平
    2001, 19(1):  16-55. 
    摘要 ( )   PDF (2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蛋白抗原的免疫诊断价值
    李淑萍;陈雅棠;蒋次鹏;邱加闽;余登高
    2001, 19(1):  17-57. 
    摘要 ( )   PDF (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K39抗原试条法检测家犬内脏利什曼病
    管立人;瞿靖琦;柴君杰;陈生邦;YoshigeruMatsumoto;K-P.Chang
    2001, 19(1):  18-58. 
    摘要 ( )   PDF (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贵州省都匀地区人群蠕形螨感染情况的调查
    吴铭荃
    2001, 19(1):  19-53. 
    摘要 ( )   PDF (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阴道毛滴虫标本制作的改良方法
    方正明
    2001, 19(1):  20-55.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扁桃酸治疗小鼠急性弓形虫病的效果
    司开卫;李哲;程彦斌;贾荣博
    2001, 19(1):  21-59. 
    摘要 ( )   PDF (1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省册亨县1998~1999年疟疾监测情况报告
    李洪克
    2001, 19(1):  22-61. 
    摘要 ( )   PDF (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山西省肝包虫病两例
    张桂筠;左彪;吴晓彤;李鲁英
    2001, 19(1):  23-10.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膨结线虫病一例
    刘德祥;白朝英;郑丽华;赵海林
    2001, 19(1):  24-32.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日疟原虫异常形态一例报告
    林汉祺
    2001, 19(1):  25-36. 
    摘要 ( )   PDF (1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缩小膜壳绦虫病一例
    陈利平;彭彬
    2001, 19(1):  26-44.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角胃蝇致皮肤蝇蛆病一例
    陈小宁
    2001, 19(1):  27-60. 
    摘要 ( )   PDF (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