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5-10-30
    论著
    斯氏按蚊转录因子Relish基因克隆、定位及不同食源条件下表达
    杨松;黄复生
    2005, 23(5):  1-261. 
    摘要 ( )   PDF (3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斯氏按蚊转录因子Relish基因进行克隆、定位和差异分析,初步探讨转录因子Relish在前酚氧化酶(PPO)级联与疟原虫卵囊黑化中的信号调控作用。 方法 设计简并引物,对全蚊cDNA模板进行RT-PCR扩增,产物纯化、克隆、测序和鉴定,利用特异引物分别从血细胞或中肠扩增目的基因,于不同食源条件下进行半定量分析和原位核酸分子杂交定位。 结果 获得了1种斯氏按蚊Relish cDNA部分序列,与冈比亚按蚊Relish基因很相似,并存在于中肠和血细胞,半定量分析显示,感染约氏疟原虫6、12、24和48 h或吸硝喹糖水12和24 h,于诱导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之前表达明显增强,原位核酸分子杂交证实血细胞和中肠有表达。 结论 斯氏按蚊转录因子Relish可能在疟原虫感染或/和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同发育期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性的实验研究
    刘和香;张仪;周晓农;吕山;朱丹;林金祥;李莉莎;李友松;殷位刚
    2005, 23(5):  2-265. 
    摘要 ( )   PDF (2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和了解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对不同发育期福寿螺感染的差异。 方法 将实验室饲养的子1代福寿螺按体重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螺苗级、仔苗级、中螺级和成螺级。应用福建同一来源并经实验室传代的广州管圆线虫I期幼虫分别感染4级螺,观察比较其感染率、感染死亡率、感染度、III期幼虫(感染期幼虫)大小和幼虫在螺体的发育速度及分布情况。 结果 4级螺均能被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其感染率在76%和100%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螺级越小感染死亡率越高。中螺级的感染度较高,体内超过100条幼虫的螺数也较多。螺级间螺体幼虫发育状态基本相似。各级螺中的III期幼虫大小及III期幼虫出现前期和盛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幼虫广泛分布于螺体各脏器与肌肉等处,但以肺与肌肉中居多。各级螺内III期幼虫均能成功感染大白鼠。 结论 不同发育期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均易感而相容,螺级间螺体幼虫发育状态基本相似。螺苗级和仔苗级福寿螺在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病中的潜在危害应予进一步认识。
    日本血吸虫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核酸疫苗小鼠体内的免疫应答特征
    闫玉涛;李小红;刘述先;宋光承;徐裕信
    2005, 23(5):  3-269. 
    摘要 ( )   PDF (2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大陆株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核酸疫苗免疫C57BL/6小鼠诱生的免疫应答特征和保护性。 方法 将用免疫筛库得到的日本血吸虫大陆株GAPDH编码基因以PCR扩增,扩增产物T-A克隆至载体pT-Adv而后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连接,构建成核酸疫苗(pcDNA3-SjGAPDH)。将纯化的pcDNA3-SjGAPDH经后腿胫前肌免疫C57BL/6小鼠。免疫荧光染色法研究pcDNA3-SjGAPDH在注射的局部肌肉表达特性;用十二烷基硫酸钠?鄄聚丙烯酰胺(SDS-PAGE)、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ELISA等方法分析pcDNA3-SjGAPDH所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征。 结果 pcDNA3-SjGAPDH免疫后24和48h即可在荧光显微镜下看到C57BL/6小鼠小腿胫前肌的局部肌肉的冰冻切片发出淡绿色荧光,表明有GAPDH蛋白的表达。pcDNA3-SjGAPDH免疫小鼠主要诱生IgG2a、IgG2b和IgG3亚类;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经特异性抗原刺激主要诱生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2(IL-2)细胞因子,未检出IL-4。另外,免疫鼠血清能够识别日本血吸虫SWAP中的天然GAPDH成分。 结论 pcDNA3-SjGAPDH核酸疫苗免疫C57BL/6小鼠主要诱导Th1类型细胞免疫应答。

    日本血吸虫感染度对个体内虫卵计量变异的影响
    王宇;余金明;张前龙
    2005, 23(5):  4-273. 
    摘要 ( )   PDF (1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度对个体内虫卵计量变异的影响。 方法 以血吸虫病流行区江西省星子县渚溪村常住居民为对象,采用改良加藤法(Kato-Katz)连续7次重复检测其粪便中虫卵,每次涂制粪样厚片2张,任1张涂片查出虫卵即为阳性,完成者570人。用变异系数(CV)比较个体内变异,以年龄、性别、职业、感染度为分组因素,了解各组间的个体内变异。 结果 随着检测次数的增加,阳性检出率逐渐升高,7次累计阳性率比单次平均阳性率提高23.5%(P<0.01)。累计阳性者感染度随检测次数增加而逐渐下降,单次阳性者平均感染度(EPG)(111.06)高于7次累计感染度(42.51)。累计人群感染度随检测次数增加而逐渐升高,单次检测人群平均感染度(EPG)(4.78)低于7次累计感染度(8.75)。个体内变异,女性大于男性(P<0.05)。0~9岁组大于其他年龄组(P<0.05),其他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渔民组低于其他职业组(P<0.05),其他各职业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感染度为分组因素,随着感染度的增加,个体内变异程度逐渐降低(r=-0.717, P<0.01),呈负相关。以感染度为分层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感染度相同,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组间的变异系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 改良Kato-Katz法检测血吸虫卵,单次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实际感染率和人群感染度。感染度是影响虫卵计量个体内变异的根本原因。
    我国南方五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型与疟疾防治效果关系的探讨
    黎学铭;郭传坤;李锦辉;黄亚铭;杜进发;符伟忠
    2005, 23(5):  5-276.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我国南方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种群结构、疟区分类及其防治意义。 方法 应用单管-套式/多重PCR对采自海南、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5省(自治区)共346份间日疟原虫阳性患者滤纸血样作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鉴定, 结合5省(自治区)疟疾历史资料和近年流行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疟原虫PV-1型温带族虫株均占90% 以上,热带族仅有个别发现,未见PV-2型;云南省疟原虫PV-1温带族占71.4%、 热带族占28.6%,PV-2型仅个别发现;而海南省PV-1型温带族、热带族和PV-2型等3大基因型类群分别约占1/3。 结论 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间日疟原虫PV-1型温带族占绝对优势, 疟疾控制效果好, 而海南、云南两省间日疟原虫基因型类群较复杂,疟疾控制难度大,说明间日疟原虫种群基因型结构复杂性和多重感染程度是影响当地间日疟流行势态及其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是防治与监测中重要的流行病学指征之一。

    利用MGE-PCR技术研究锥虫亚属种间与亚种间的分子特性
    李凤军;郑嘉瑜;贾万忠;伦照荣
    2005, 23(5):  6-282. 
    摘要 ( )   PDF (3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锥虫亚属布氏锥虫、伊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3个种以及布氏锥虫:指名亚种、冈比亚亚种、罗得西亚3个亚种间的遗传变异与进化关系。 方法 利用移动遗传因子(MGE)-PCR技术对26个锥虫虫株基因组进行扩增,同时利用邻位相连(NJ)法对扩增产物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锥虫亚属的种间及亚种间的遗传差异明显,遗传距离在0到100% 间均有分布(平均遗传距离为41.2%);布氏锥虫种内遗传变异度最大,遗传相似系数只有41.15%,伊氏锥虫和布氏锥虫的同源性最高,相似系数为62.94%;布氏锥虫指名亚种和罗得西亚亚种明显高于冈比亚亚种的遗传变异程度。 结论 锥虫亚属的种及亚种间的遗传变异程度较高;中国与南美洲的伊氏锥虫及中国与南美的马媾疫锥虫均应为同一起源。
    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调查分析
    程由注;许龙善;陈宝建;李莉莎;张榕燕;林陈鑫;林金祥;李友松;李燕榕;方彦炎;林开铅;郑国斌
    2005, 23(5):  7-287. 
    摘要 ( )   PDF (2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 方法 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案,按病种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点。以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蚴,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并殖吸虫病调查,采用问卷、皮试和血清学检测以及嗜酸粒细胞检查。带绦虫∕囊尾蚴病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对血清阳性者再用Kato-Katz法检查带绦虫卵。通过对门诊及住院档案检索,回顾性调查寄生虫病例。 结果 本次共抽样调查24县(市、区)73个点(村)4类病种45 736人,检出14种寄生虫。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36.15%。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9.55%、19.73%和11.48%,蛲虫感染率为22.06%,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60%。并殖吸虫病人群皮试阳性率为7.07%,血检阳性率为9.23%,病史及嗜酸粒细胞检查符合并殖吸虫感染者占81.70%。带绦虫∕囊尾蚴病共调查16 371人,检出带绦虫病3例,血检阳性率为2.28%。回顾性调查3 210例,查出蛔虫病等21种寄生虫病。人体感染埃及棘口吸虫和东方次睾吸虫均为国内外首次报告,广州管圆线虫病、颚口线虫病、阔节裂头绦虫病及牛带绦虫病为福建省新纪录。 结论 福建省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经济不发达及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仍居高不下,应关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
    实验报道
    丰宫并殖吸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周本江
    2005, 23(5):  8-291. 
    摘要 ( )   PDF (3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丰宫并殖吸虫的后尾蚴、不同虫龄的成虫和虫卵,为鉴别虫种提供资料。 方法 从流行区的溪蟹体内分离丰宫并殖吸虫的后尾蚴,实验感染的大鼠肺虫囊内获取38 d和113 d成虫及虫卵,经2.5 %戊二醛和1 %锇酸固定、乙醇脱水及蒸金处理后,用STEREOSCAN-100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后尾蚴的皮棘为单生型,皮棘的形状有2种类型,即尖刀形和鱼鳞形,腹吸盘与体壁邻接处有6个分布对称的小型圆丘状乳突。不同虫龄的成虫皮棘均为典型的丛生型,虫体前中部的皮棘发达和密集,排列规则;体后部的稀疏,排列不规则。看不出虫龄间的皮棘差异。卵壳表面光滑,卵盖与卵壳连接处可见增厚的肩峰状突起,另一端有一小的疣状突起。 结论 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和成虫的皮棘均具有其特有的形态,但同种的不同个体以及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皮棘的大小和形态都显示一定的差异。
    双氢青蒿素对体外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损伤
    田喜凤;卢思奇;;刘业民;王凤云;黄松
    2005, 23(5):  9-295. 
    摘要 ( )   PDF (3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对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损伤作用。 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DHA的TYI-S-33培养基培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药物作用后虫体的形态结构变化。 结果 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虫体死亡率增高。在同一时间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虫体死亡率升高(P<0.01)。DHA浓度为100 μg/ml, 作用12 h,虫体死亡率为46.6%,浓度增至200 μg/ml时, 虫体死亡率为100%;同一药物浓度随着作用时间延长, 虫体死亡率也升高(P<0.05),当浓度为100 μg/ml,作用12 h,虫体死亡率为46.6%,作用24 h死亡率增至100%。药物作用后24、48和72 h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虫体变形、肿胀、出现空泡、失去正常的瓢形运动能力;鞭毛摆动迟缓或停止运动。电镜下观察,见虫体变形、肿胀、细胞膜崩解、脱落,表面出现胞质突起;细胞质内核糖体溶解,出现空泡;吸器失去凹状结构,隆起变成大泡;核染色质稀疏,核周间隙变宽,并出现异形核。 结论 DHA对蓝氏贾第鞭毛虫的质膜及细胞骨架有较强的损伤作用。
    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 B的制备、纯化及鉴定
    陈新华;温浩;卢晓梅;张金辉;林仁勇;郑树森
    2005, 23(5):  10-299. 
    摘要 ( )   PDF (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制备细粒棘球蚴人工重组抗原B。 方法 构建pMalc2x-AgB质粒,在原核系统大肠埃希菌 JM109中诱导表达,将所得融合蛋白rAgB-MBP用蛋白水解酶Xa(Factor Xa Protease)进行消化,酶切产物用两步亲和层析进行分离纯化。经过直链淀粉树脂柱、羟基磷灰石柱,获得了纯化的细粒棘球蚴人工重组抗原B,并用Western blotting对抗原B的特异性进行了鉴定。 结果 制备的抗原B(rAgB)相对分子量(Mr)为12 000,rAgB经过原核表达、酶切、层析柱分离后依然保持抗原活性。 结论 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制备并纯化了人工重组抗原B,为批量生产诊断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及筛选噬菌体抗体库奠定了基础。
    现场研究
    桃源县山丘型血吸虫病新疫区阻断传播的对策研究
    方金城;吴昭武;刘新胜;易命宜;罗诗源;曾莉莎;赵正元;李以义;彭先平;姚孝民;周应彩;皮辉
    2005, 23(5):  11-303. 
    摘要 ( )   PDF (2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山丘型血吸虫病新疫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对策。 方法 自1996年起,对桃源县有疫水接触史的人群和在疫区放牧的耕牛采用吡喹酮(成人40 mg/kg、儿童50 mg/kg、耕牛30 mg/kg, 每年1次)化疗为主,结合易感地带重点灭螺。 结果 人、畜粪检阳性率从1996年的5.69%、6.76%下降到2005年的0.04%和0。人群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率从1996年的7.45%下降到2004年的1.61%。感染螺密度从1997年的0.0036只/0.11 m2下降到2005年的0只/0.11 m2,从2000年起未查到感染螺。 结论 在山丘型新疫区桃源县由于人畜传染源流动较少,疫情相对比较封闭,采取以化疗为主结合重点灭螺的对策,可以取得消除传染源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效果。
    综述
    疾病负担(DALY)的评价与应用
    贾铁武综述;周晓农审校
    2005, 23(5):  12-308. 
    摘要 ( )   PDF (2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 前言 1.1 出现时间 广义而言,疾病(或伤害)、早死对患者、家庭、社会和国家所造成的任何健康和/或经济方面的损失或压力都可称为疾病负担,但公共卫生学家习惯从人群健康的角度、以时间为尺度对其加以测量和描述。20世纪80年代前,人们用病死人数和死因排序等来评价和比较不同疾病的危害程度,没有区分不同年龄病死的寿命损失;1982年,美国CDC采用潜在寿命年损失(YPLL)来衡量疾病负担,但未考虑疾病的非致死性结局的后果与影响;1988年,为明确世界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与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开始对全球疾病负担(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 GBD)进行评价,首次采用伤残(失能)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做为量化疾病负担的新方法。1993年,世界银行将DALY用于世界发展报告,公布了GBD1990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从此DALY就成为了疾病负担的代名词而被广泛应用并得以深入研究。
    毛滴虫氢化酶体的起源、功能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肖建春综述;伦照荣审校
    2005, 23(5):  13-311.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毛滴虫隶属于肉足鞭毛门(Phylum Sarcomastigop-hora)动鞭纲(Class Zoomastigophorea)的毛滴虫科(Trich-omonadidae)。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称为阴道毛滴虫病(trichomon-iasis)。毛滴虫是一类独特的兼性厌氧性原虫,与其他自由生活的鞭毛虫有显著差异,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特征即具核膜、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但缺乏线粒体而具有在其他原生动物体内罕见的氢化酶体(hydrogenosome)。随着基因分析、基因组结构和转录机制的不断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毛滴虫同时具有原核及真核生物的许多重要特性,是研究原核与真核生物进化关系的一种理想模型。
    论著摘要
    都匀牛带绦虫与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猪、牛生化指标动态观察
    李溥;包怀恩;戎聚全;欧燕芳;岑荣光;莫兴泽;谢洪书;沈振华
    2005, 23(5):  14-314.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都匀牛带绦虫和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猪牛的研究,目前均以其形态学、生活史、流行地域分布研究为主,而对其生化指标的动态观察未见报道。本文对都匀牛带绦虫和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猪牛的生化指标进行动态观察,以探讨感染对宿主生化指标的影响。
    简报
    哨鼠法确定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观察
    谢朝勇;高原;裘伶;殷位刚;周玮;杨佩才
    2005, 23(5):  15-316. 
    摘要 ( )   PDF (1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血吸虫尾蚴调查,可以直接了解尾蚴较多的地点、季节和时间,为预防人、畜受感染提供依据[1]。在江苏省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中明确要求加强钉螺和疫水检测,确定高危易感地带。南京市在2003~2004年对血吸虫病疫区疫水感染性进行了哨鼠现场检测,用以确定血吸虫病易感一带,并指导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结果报道如下。
    一维和二维电泳分析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
    陈文碧;张锡林;王光西;许颖;张跃辉;杨兴友;毛樱逾
    2005, 23(5):  16-317. 
    摘要 ( )   PDF (1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不是斯氏狸殖吸虫的适宜宿主,幼虫寄生后可引起多种肺外型感染,病原学检查困难[1],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免疫学检查,除检测方法外,诊断用抗原的特异性是影响检测效果的关键因素。故分析和检测并殖吸虫的特异抗原组分,在并殖吸虫病的免疫诊断和抗原的分离纯化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一维、二维电泳和免疫印迹技术分析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试图鉴别特异的、高免疫原性斯氏狸殖吸虫蛋白和多肽,为开发特异、敏感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研制抗斯氏狸殖吸虫药物和疫苗提供参考资料。
    菏泽市丝虫病防治研究
    杨建民;康玉梅;张万清;杨峰
    2005, 23(5):  17-319. 
    摘要 ( )   PDF (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省菏泽市为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为2.13%,疫情分布于9县区的115个乡镇450万人口,在防治实践中,探索出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和一整套防治措施,经几十年努力,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
    数码互动系统在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梁裕芬
    2005, 23(5):  18-320. 
    摘要 ( )   PDF (1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码互动系统具备许多普通光学显微镜无法比拟的功能和优势,给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该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如下。
    病例报告
    幼儿缩小膜壳绦虫病一例
    郑善子;申成华;崔春权
    2005, 23(5):  19-295. 
    摘要 ( )   PDF (1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 一般情况 患儿,男,2周岁,15 kg,吉林省龙井人。因患儿家长在其粪便中多次发现白色带状虫体,而于2004年6月到延边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就诊。该患儿于2004年5月首次被发现其稀便里有白色带状多节的细长虫体4个,在当地防疫站被诊断为小型绦虫病,即给患儿服用驱绦虫胶囊6粒。但在患儿粪便里未见虫体排出。患儿近2 d有轻度腹泻,且在粪便中又发现与上述形态相同的虫体2个。患儿食欲、情绪、睡眠均无异常。
    口腔美丽筒线虫病一例报道
    刘润芳;王新彩;赵荣坡
    2005, 23(5):  20-314. 
    摘要 ( )   PDF (1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31岁,农民,河南省偃师市诸葛镇人。早晨起床后感到左颊麻木,黏膜处有一索状物,第2天移到上腭黏膜处,第3天移到左侧颊黏膜处,到当地某钢厂职工医院就诊,医生用镊子从其左侧颊黏膜内取出一乳白色样物,可活动,送河南科技大学寄生虫教研室鉴定。肉眼观察,该虫乳白色细长如丝线,测其大小,长6 cm,宽0.2 cm。将虫体置于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于显微镜镜下观察可见虫体前部表皮有明显的纵行排列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数目不同的花缘状表皮突;前端两侧可见波浪状的颈侧翼;虫体体表可见明显纤细横纹;虫体子宫约占整个虫体的1/3,子宫内充满虫卵,阴道内有虫卵约10个,清晰可见,高倍镜观察虫卵为椭圆形,无色透明,内含幼虫折叠盘曲,幼虫较肥大,用测微尺测虫卵大小为(55~65) μm × (30~40) μm 。虫体尾端呈钝锥状,近尾部可见肛门,距肛门前端不远处可见阴门。经鉴定为美丽筒线虫雌虫。
    颌下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一例
    王克霞;贺骥;王慧勇;李朝品
    2005, 23(5):  21-封三. 
    摘要 ( )   PDF (1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儿,男,11岁,颌下出现一肿块3月余,大小约1.5 cm ×1 cm, 有痒感,有时自觉皮肤虫爬感,到某医院就诊。体检:T 37 ℃,P 87次/min,下颌部肿胀处边缘清晰,质稍硬。实验室检查:Hb 121 g/L,WBC 13.7×109/L,中性粒细胞46%,淋巴细胞21%,嗜酸粒细胞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