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4-30
    论著
    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全基因核酸疫苗对小鼠的抗病免疫效应
    陈家旭;刘述先;曹建平;宋光承;徐馀信
    2006, 24(2):  1-85. 
    摘要 ( )   PDF (2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全基因核酸疫苗(Sjc97 DNA)免疫小鼠诱导的抗病免疫效应。 方法 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疫苗组,以Sjc97 DNA疫苗100 μg经后腿胫前肌注射免疫小鼠,共2次,间隔3周;空质粒组,以同法、同剂量的空质粒载体免疫小鼠;上述2组分别于末次免疫后3周攻击感染30±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对照组,不作免疫,感染相同数量的日本血吸虫尾蚴;空白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攻击感染后7周剖杀小鼠,测量肝脏单个虫卵肉芽肿大小,测定鼠血清透明质酸及层黏连蛋白含量,PCR?鄄ELISA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Sjc97 DNA疫苗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的直径为(183.75±42.36)μm,显著小于空质粒对照组的(303.12±37.36)μm和感染对照组的(304.38±53.23)μm (P<0.01)。血清透明质酸和层黏连蛋白水平,疫苗组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肝组织TGF-β1 mRNA表达水平,疫苗组亦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5)。 结论 Sjc97 DNA核酸疫苗具有一定的抗虫卵肉芽肿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新基因的鉴定及作为疫苗的保护性研究
    李孜;余新炳;吴忠道;胡旭初
    2006, 24(2):  2-91. 
    摘要 ( )   PDF (3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识别和鉴定日本血吸虫(Sj)精氨酸酶(ARG)新基因,并研究纯化的重组SjARG对Sj感染小鼠的保护性。 方法 通过巢式PCR,从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特异扩增ARG基因cDNA序列的5′端,并用生物信息学进行鉴定;将ARG的完整编码序列(CDS)克隆到pET30a(+)载体,表达并纯化表达产物后,以鸟氨酸-茚三酮法鉴定酶活性;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比较重组ARG蛋白与Sj天然ARG蛋白的免疫学特性,间接免疫荧光法对ARG在Sj成虫中的分布进行组织定位;用纯化重组ARG蛋白免疫小鼠(PBS和SjGST作对照),Sj尾蚴攻击感染后,检测SjARG作为疫苗的免疫保护力。 结果  扩增并鉴定SjARG基因的完整CDS长为1 095 bp;重组SjARG具有酶活性,并具有与Sj天然ARG蛋白相同的免疫学特性;ARG定位于Sj成虫的肠壁和生殖器官。重组SjARG蛋白免疫后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55.8%和48.8%。SjGST蛋白免疫后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28.6%和6.89%。 结论 获取并鉴定了SjARG新基因;SjARG比SjGST具有更高的疫苗保护性。
    PCR检测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的研究
    高春花;汪俊云;杨玥涛;包意芳
    2006, 24(2):  3-96. 
    摘要 ( )   PDF (3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适合检测我国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的PCR方法。 方法 选择6种常用于诊断内脏利什曼病的PCR引物(RV1-RV2、K13A-K13B、MC1-MC2、174-798、Pia3-Pia4和DBY-Ajs31),以培养的甘肃人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种植人抗凝全血抽提的DNA为模板,确定了这6种PCR引物检测我国婴儿利什曼原虫的最适条件,并比较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选用两种敏感性和特异度均佳的引物对采自利什曼病疫区100份无利什曼病症状居民的静脉血进行检测。 结果 6种PCR引物检测的特异性均达到100%,而检测的敏感性各异,检测到的原虫数目从0.1~1000条原虫/ml,其中引物RV1-RV2(0.1个原虫/ml血)和K13A-K13B(1个原虫/ml血)敏感性较高。这两对引物对100份无症状居民血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33/100)和30%(30/100)。 结论 引物RV1-RV2和K13A-K13B适于检测我国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在我国甘肃动物源性利什曼病疫区,人群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率颇高。
    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
    胡媛;石佑恩;朱晓华;宁长修;朱红刚
    2006, 24(2):  4-101. 
    摘要 ( )   PDF (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防治日本血吸虫病的双价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方法 构建共表达双价DNA疫苗pVI-VO2-mcs-SjFABP-Sj23和pVIVO2-mcs-Sj23-SjFABP,并用BamHI/EcoRI和BspHI/AvRⅡ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通过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质粒在BALB/c小鼠骨骼肌细胞的表达。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肌肉注射生理盐水、pVIVO2-mcs、pVIVO2-mcs-Sj23、pVIVO2-mcs-SjFABP、pVIVO2-mcs-Sj23-SjFABP、pVIVO2-mcs-SjFABP-Sj23和pVIVO2-mcs-Sj23-SjFABP+多糖佐剂,免疫1次。免疫后4周用40±2条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45 d剖杀,计数各组小鼠成虫数和肝虫卵数。 结果 双酶切反应和测序分析证明成功构建双价质粒DNA。IFAT结果提示双价质粒DNA可在小鼠骨骼肌细胞胞膜和胞浆中表达。双价DNA疫苗免疫小鼠后获得41.2%~53.8%的减虫率和47.0%~53.8%肝减卵率;pVIVO2-Sj23-SjFABP+多糖佐剂组获得68.9%的减虫率和84.0%肝减卵率,保护力显著高于单价疫苗和双价疫苗(P<0.05﹚。
    结论 共表达的双价DNA疫苗在小鼠体内可产生较好的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多糖佐剂组保护效果明显高于单价和双价疫苗组。
    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敏感性的体外微量测试方法
    刘德全;冯晓平;刘瑞君;张春勇
    2006, 24(2):  5-105.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并建立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敏感性的体外微量测试方法。 方法 研制咯萘啶涂药板和便于现场使用的培养基,先在实验室用体外连续培养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测试,证明咯萘啶涂药板和培养基的效果稳定可靠后,在疟疾流行高峰季节赴海南省及云南省现场,取恶性疟现症病人血样,测试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的敏感性,并设体内四周法为对照。 结果 研制的咯萘啶涂药板及现场用的培养基效果稳定,咯萘啶涂药板4 ℃贮存有效期为6个月,4 ℃贮存的安瓿封装液体培养基及瓶装冰冻干燥培养基有效期分别为2个月和2年。经过多年现场测试,不但掌握了我国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敏感性的基线数据,同时还显示,在目前咯萘啶临床治疗效果仍较满意的情况下,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的敏感性已在逐渐降低,而且体外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药浓度提高了2~4倍。 结论 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的敏感性可用体外微量法测试,较体内四周法更为方便和敏感。
    日本血吸虫童虫文库免疫筛选及其高丰度表达膜蛋白初步鉴定
    朱绍春;赵志荣;雷黎;张林杰;沈际佳;
    2006, 24(2):  6-110. 
    摘要 ( )   PDF (3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获得新的可能具有诊断意义的血吸虫蛋白分子并对其鉴定。 方法 免疫学方法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cDNA文库,对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设计引物体外扩增目的蛋白基因,将其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并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诱导表达,最后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 结果 获得34个阳性克隆,选择其中24个进行测序,其中13个是日本血吸虫相对分子质量(Mr)为22 600膜相关蛋白(Sj22.6)基因。Sj22.6基因在体外被成功扩增,并被亚克隆入pET28a中进行表达。Western Blotting 结果显示,菌体表达的条带可以被感染兔血清以及血吸虫患者血清识别。 结论 Sj22.6膜相关蛋白基因在童虫cDNA文库中可以被高频率筛出,融合蛋白Sj22.6成功地在BL21中表达并具有免疫反应性。
    寄生于黄牛与水牛的肉孢子虫同工酶研究
    梁亦龙;谢永芳;左仰贤;谭德勇;舒坤贤;陈新文
    2006, 24(2):  7-113. 
    摘要 ( )   PDF (2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几种肉孢子虫过氧化物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同工酶酶谱。 方法 将肉孢子虫包囊从黄牛和水牛肉中剖离,经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后取上清,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梯度凝胶电泳染色进行同工酶酶谱分析。 结果 黄牛和水牛的枯氏肉孢子虫两种酶酶带相似,其中过氧化物酶都出现7条带,位于pH6.98~4.41之间,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出现6条带,pH位于6.53~4.66之间;黄牛和水牛的毛状肉孢子虫的两种酶酶带相似,其中过氧化物酶都出现5条带,pH位于7.15~4.97之间,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出现4条带,pH位于6.51~4.70之间。枯氏肉孢子虫、毛状肉孢子虫、梭状肉孢子虫在同工酶酶谱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酶带数目、酶带的pH值分布均不同。 结论 同工酶谱分析证明黄牛和水牛都是枯氏肉孢子虫、毛状肉孢子虫自然中间宿主。枯氏肉孢子虫、毛状肉孢子、梭状肉孢子虫为不同的虫种。
    弓形虫(RH株)慢性感染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初步研究
    王惠玲;包安裕;王高华;蒋明森;刘忠纯;董惠芬;郭毅
    2006, 24(2):  8-118. 
    摘要 ( )   PDF (4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弓形虫所致慢性感染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同系雌性昆明小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RH株弓形虫速殖子经-20 ℃贮存15 d后取出,37 ℃快速复苏,腹腔接种实验组小鼠(7.7×105个/只);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只;2月后作莫里斯水迷宫实验,记录游泳轨迹;并作脑组织匀浆涂片和病理学检查。 结果 ①实验组小鼠脑组织匀浆涂片可见弓形虫包囊,平均密度为15个/ HP;海马及邻近脑区未见明显病理改变。②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距离隐藏站台的累积距离、游泳总路程均随训练次数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实验组的潜伏期、距离隐藏站台的累积距离均长于对照组(P<0.01)。③实验组小鼠在60 s 内搜索策略与对照组有明显区别。 结论 腹腔接种经处理的RH株弓形虫可以致小鼠慢性感染;慢性感染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实验报道
    哈氏并殖吸虫ITS2基因和CO1基因序列分析
    钱宝珍;H.Sugiyama;J.Waikagul;朱志航
    2006, 24(2):  9-121. 
    摘要 ( )   PDF (1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进一步确认浙江宁海哈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harinasutai)分类地位及其遗传变异。 方法 从浙江华溪蟹中分离获得哈氏并殖吸虫囊蚴,单个囊蚴经PCR扩增,进行核糖体DNA第二间区(ITS2)基因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CO1)基因序列分析;ITS2-PCR扩增产物经BsaHI、StuI酶切。 结果 ITS2-PCR扩增产物经BsaHI和StuI酶切(PCR-RFLP),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图谱基本一致。浙江宁海哈氏并殖吸虫ITS2基因有366碱基对,与泰国种群(AF159609)核酸同源性为95.6%,CO1基因有390碱基对,与泰国种群(AF159600)核酸同源性为89.5%。 结论 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确认浙江宁海哈氏并殖吸虫分类地位,但与泰国种群(Nakorn-nayok省)相比较,存在较大变异。
    弓形虫感染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γ、TNF-α、IL-4动态变化
    王春莉;周永华;刘健虎
    2006, 24(2):  10-124. 
    摘要 ( )   PDF (2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弓形虫感染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动态变化。 方法 将54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SD)成年大鼠随机分成9组,其中8组每鼠腹腔注射经纤维素-11(CF-11)纯化的活弓形虫速殖子悬液2 ml(2×105/L)。分别于弓形虫感染后1、3、7、14、28、35、42、60 d时取大鼠外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变化,ELISA检测外周血IFN-γ、TNF-α、IL-4动态变化。对照组腹腔注射2 ml生理盐水。 结果 T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在感染弓形虫后3 d(14.22%)、7 d(14.93%)、14 d(16.08%)均显著低于正常水平(23.08%)(P<0.05),至感染后28 d恢复正常水平,而CD4+水平在整个感染过程中无明显变化。IFN-γ和IL-4水平在感染后第7 d分别升高至6.73 pg/ml和6.91 pg/ml(P<0.05),至感染60 d仍高于正常水平;TNF-α至感染后28 d(14.37 pg/ml)及60 d均高于正常水平(10.81 pg/ml)(P<0.05)。 结论 弓形虫感染后大鼠外周血CD8+水平一度降低,28 d后恢复正常,CD4+无明显变化,IFN-γ、IL-4和TNF-α均高于正常水平,但出现时间有差异。
    重组小鼠干扰素-γ对感染弓形虫孕鼠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骆方军
    2006, 24(2):  11-128.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重组小鼠γ-干扰素(rmu-IFN-γ)对妊娠期感染弓形虫的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的影响。 方法 20只BALB/c孕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感染对照及rmu-IFN-γ治疗组。妊娠第7~9 天孕鼠急性感染弓形虫,rmu-IFN-γ分为2个剂量组(按小鼠体重1 U/g和10 U/g)腹腔注射给药,3 d后每组随机处死5只,取脾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 结果 两种剂量rmu-IFN-γ治疗组CD4+ T细胞水平在妊娠第10、12、14 天高于感染对照组,CD8+ T细胞水平在妊娠第10、14天低于感染对照组,CD4+/CD8+ T细胞比值在妊娠第10、12、14 天高于感染对照组(P<0.05),孕鼠存活时间长于感染对照组。 结论 注射适量rmu-IFN-γ可改善CD4+/CD8+ T细胞比值,促进NK细胞增殖,提高宿主免疫水平。
    和络舒肝胶囊抗小鼠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童巧霞;吴艳艳;徐标;罗端德
    2006, 24(2):  12-132. 
    摘要 ( )   PDF (3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和络舒肝胶囊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84只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和络舒肝组。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只鼠攻击感染小鼠,6周后建立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模型,用生理盐水配制的和络舒肝混悬液灌胃(2粒/20 ml生理盐水, 1 ml/只),每天1次,连续8周。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局部黏着斑激酶(FAK)、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 和络舒肝胶囊能减轻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组织病理改变,降低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的表达,尤其是III型胶原(P<0.01)。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中,VEGF和FAK的表达增加,使用和络舒肝胶囊可显著抑制肝组织中VEGF和FAK的表达(P<0.01)。 结论 和络舒肝胶囊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和肝内血管病变有关。
    专家论坛
    一些寄生虫与寄生虫病专业名词用法的商榷
    王中全;崔晶
    2006, 24(2):  13-135. 
    摘要 ( )   PDF (1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则和动物寄生虫病的标准命名法,结合寄生虫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对一些寄生虫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与旋毛虫病、丝虫与丝虫病、棘球绦虫与棘球蚴病等)专业名词的用法进行了讨论。
    综述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赵琴平;蒋明森
    2006, 24(2):  14-139.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生命体的一种重要的高通量研究手段, 本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及主要技术, 并对现代蛋白质组学在寄生虫领域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人蛔虫和猪蛔虫差异的比较研究
    翁培兰;彭卫东
    2006, 24(2):  15-143.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蛔虫和猪蛔虫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人蛔虫和猪蛔虫的形态学、宿主感染特异性、免疫学、生化学和核型进行比较研究,对近年来分子遗传学方面的有关进展进行了综述。
    研究简报
    利用PCR技术检测阴道毛滴虫体内的人型支原体
    方顺丽;肖建春;伦照荣
    2006, 24(2):  16-145. 
    摘要 ( )   PDF (2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人型支原体16S rDNA的特异引物,对从广州市多所医院门诊患者分离到的28株阴道毛滴虫进行PCR检测,结果有12株感染了人型支原体,感染率为42.9%。这显示了阴道毛滴虫和人型支原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在中国具有普遍性。
    胶体金免疫渗滤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抗体的研究
    许静;严自助;张瑞鉴;冯婷;王强;钱翠珍;吴晓华;朱丹;郭家钢;周晓农
    2006, 24(2):  17-147.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建立的胶体金免疫渗滤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抗体,并以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方法检测作平行对照。现场和实验室试验表明,胶体金渗滤法与F?鄄ELISA方法在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胶体金免疫渗滤法操作简便快速,无特殊要求,在临床和现场防治工作中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槲皮素抑制小鼠血吸虫病肝组织即早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表达
    徐标;何生松;韩春荣
    2006, 24(2):  18-149. 
    摘要 ( )   PDF (1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运用槲皮素及吡喹酮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槲皮素治疗后小鼠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肝组织中即早基因c-fos与c-ju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均明显低于感染对照组;与吡喹酮组相比,c-jun mRNA、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而c-fos mRNA、TIMP1含量无显著改变,提示其远期抗血吸虫肝纤维化效果优于吡喹酮。 
    CpG DNA重组质粒对猪囊尾蚴抗原的免疫佐剂效应研究
    景志忠;蒙学莲;王佩雅;窦永喜;李辉;骆学农;郑亚东;才学鹏
    2006, 24(2):  19-152.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CpG基序寡核苷酸的重组质粒(CpG DNA)与猪囊尾蚴抗原制备疫苗免疫小鼠,检测小鼠抗囊尾蚴总抗体和IgG2a抗体亚类以及体外诱导免疫脾细胞分泌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观察其免疫佐剂效应。发现CpG DNA重组质粒中无论插入CpG基序多或少都能增强小鼠抗囊尾蚴总抗体和IgG2a抗体亚类含量,都具有免疫佐剂效应,但其免疫强度有差别,其中CpG2的佐剂效应最强;此外,CpG DNA重组质粒能与铝胶、206佐剂配伍发挥免疫增强协同作用。
    日本血吸虫pcDNA3.1(-)/Sj20.8真核表达及其对小鼠保护性免疫作用
    曾桥;肖建华;万志刚;廖力;张愉快;刘传爱;杨秋林
    2006, 24(2):  20-155. 
    摘要 ( )   PDF (1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检测日本血吸虫新基因Sj20.8作为核酸疫苗能否诱导小鼠产生保护性免疫作用, 用PCR法扩增Sj20.8基因序列, 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Sj20.8, 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后检测发现, Sj20.8能在小鼠肌肉中短时间存在并有微弱表达, 但未能诱导小鼠产生一定水平的保护性免疫。
    医学院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分析
    王国英;张运生
    2006, 24(2):  21-157. 
    摘要 ( )   PDF (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挤压涂片法检查886名医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30.81%,以毛囊蠕形螨为最常见,次为皮脂蠕形螨和混合感染。面部有无症状及皮脂量与感染有一定关系。与家人共用洗具者感染率高于独用洗具者。
    江西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病学监测
    张昆照;李志宏;严雨富;金锦扬;龚艳凤;裘海清;陈都;胡建国
    2006, 24(2):  22-159.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省各丝虫病流行县(市、区)基本消除丝虫病10年内和10年后有效监测覆盖流行乡(镇)29.52%和25.79%,覆盖全省流行区人口的3.74%,均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所有保留观察对象未加干预措施全部阴转;血检流动人口8 248人,亦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解剖中华按蚊51 138只,致倦库蚊103 261只,均未检出幼丝虫;抽取249个乡(镇)的708个流行村,调查703 498人,查出慢性丝虫病患者667例;复查原微丝蚴血症者2 928例,未检出阳性。结果表明:江西省已达到卫生部消除丝虫病标准。
    病例报告
    腰背部棘球蚴病1例
    唐群科;张瑛;李永寿;袁春萍
    2006, 24(2):  23-105.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血吸虫病多次误诊1例
    熊培康;熊衍珉
    2006, 24(2):  24-132. 
    摘要 ( )   PDF (1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羊狂蝇幼虫引起眼结膜蝇蛆病2例
    周本江;李唯本;王治平
    2006, 24(2):  25-160. 
    摘要 ( )   PDF (1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