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6-30
    论著
    日本血吸虫四跨膜蛋白第二亲水基团(TSP2HD)基因合成、表达与免疫原性研究
    余传信;;李健;殷旭仁;华万全;梁幼生;高琪;
    2008, 26(3):  1-165. 
    摘要 ( )   PDF (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合成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四跨膜蛋白第二亲水基团(TSP2HD)基因,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重叠PCR人工合成日本血吸虫TSP2HD(aa107~aa182)完整基因片段,经测序正确后,将此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GEX-4T-3,构建重组表达质粒TSP2HD-PG,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获得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转化子,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TSP2HD融合蛋白表达情况。用谷胱甘肽(GST)融合蛋白纯化胶(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从表达产物裂解上清中纯化GST-TSP2HD融合蛋白,用凝血酶切割融合蛋白,制备纯化的重组TSP2HD蛋白。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TSP2HD蛋白与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及血吸虫重感染兔血清的免疫反应性;重组TSP2HD蛋白刺激血吸虫感染小鼠淋巴细胞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脉冲指数(cpm)值的差异研究重组TSP2HD蛋白的免疫原性。 结果 经过3轮重叠PCR扩增,获得长228 bp的TSP2HD基因,序列分析证实与天然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含重组质粒TSP2HD-PG的转化子细菌,经IPTG诱导后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 34 000的可溶性GST-TSP2HD融合蛋白。凝血酶切割GST-TSP2HD融合蛋白获得纯化的重组TSP2HD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明,重组表达蛋白可被血吸虫重感染兔血清和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重组TSP2HD蛋白能刺激血吸虫感染小鼠脾细胞增殖,实验组cp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日本血吸虫TSP2HD基因合成及表达获得成功,重组TSP2HD蛋白有天然免疫原性。
    日本血吸虫感染诱导产生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观察
    谭明娟;张永臣;王勇;胡伟;梁越进;章黎
    2008, 26(3):  2-169、. 
    摘要 ( )   PDF (4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CD4+CD25+ 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及特征。 方法 日本血吸虫尾蚴(10±2条)感染BALB/c小鼠,在感染后6周(急性期, 10只)和13周(慢性期, 10只)取脾脏,制成脾单个核细胞,用免疫磁珠分选出CD4+CD25+ T细胞。体外实验,将急性期和慢性期来源的CD4+CD25+ T细胞与CD4+CD25- T细胞共培养,3H-TdR 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体内实验,将CD4+CD25+ T细胞被动转移到日本血吸虫辐照致弱尾蚴免疫的小鼠体内,2周后剖杀取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IL-10+和干扰素γ+(IFN-γ+)CD4+ T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抗辐照致弱尾蚴抗原IgG1和IgG2a水平。 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在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SEA)刺激下,与单纯CD4+CD25- T细胞培养组(脉冲指数即cpm值为7 615±1 058)相比,CD4+CD25+ T细胞对CD4+CD25- T细胞增殖具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并且感染慢性期来源的CD4+CD25+ T细胞抑制作用(cpm值为2 336±490)强于急性期来源的CD4+CD25+ T细胞(cpm值为4 467±144)(P<0.05);并对IL-4、IFN-γ和IL-2等细胞因子分泌也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急性期来源的CD4+CD25+ T细胞对各细胞因子的抑制率分别为32.0%(P<0.05)、66.3%(P<0.01)和63.2%(P<0.01);慢性期来源的CD4+CD25+ T细胞对各细胞因子的抑制率分别为28.4%(P<0.05)、60.1%(P<0.01)和58.3%(P<0.01)。体内实验显示,在辐照致弱尾蚴诱导的免疫应答中,转移慢性期血吸虫感染小鼠的CD4+CD25+ T细胞对IFN-γ和IgG2a抗体的产生明显抑制作用(P<0.05)。 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诱导的CD4+CD25+ T细胞具明显免疫抑制作用,并呈现优势抑制Th1应答的特征。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和可溶性雄虫抗原免疫小鼠PD-1-PD-L的表达
    王磊;莫红梅;王淇泓;蒋自卫;程喻力;刘文琪;李雍龙
    2008, 26(3):  3-173. 
    摘要 ( )   PDF (2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和可溶性雄虫抗原(SMWA)免疫小鼠PD-1-PD-L的表达,及其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 方法 1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A组)、SEA免疫组(B组)和SMWA免疫组(C组),B、C两组分别用日本血吸虫SEA和SMWA腹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剂量均为50 μg/次,免疫4次,每次间隔1周;健康对照组用PBS代替。末次免疫4周后收集脾细胞及其培养上清,刀豆球蛋白A(Con A)刺激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程序性死亡-1(PD-1)、树突状细胞(DCs)表面表达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PD-L2。双抗夹心ELISA测定脾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 结果 A组小鼠脾T细胞的PD-1及DC的PD-L1和PD-L2的表达率分别为(1.19±0.15)%、(0.64±0.11)%和(1.12±0.21)%。两种抗原免疫均可使这些分子表达上调(P<0.01)。SEA免疫后,PD-1的表达[(8.24±1.31)%]高于SMWA免疫[(6.08±1.28)%],且主要使PD-L2表达上调[(5.26±1.73)%];而SMWA免疫后,主要表现为PD-L1表达上调[(10.82±2.33)%]。其中PD-L1的表达上调与脾细胞分泌的IFN-γ呈正相关,而PD-L2的表达上调与IL-4的分泌呈正相关。 结论 日本血吸虫SEA和SMWA抗原免疫可诱导BALB/c雌性小鼠PD-1-PDL的表达上调。
    脑囊尾蚴病脑脊液差异凝胶电泳方法的建立
    李静宜;田小军;黄勇;杨艳君;马巧荣;薛燕萍
    2008, 26(3):  4-178. 
    摘要 ( )   PDF (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脑脊液差异凝胶电泳方法,以获得高分辨率的荧光差异双向电泳图谱。 方法 取确诊的4例脑囊尾蚴病患者脑脊液和4位健康人脑脊液,分别用冰丙酮沉淀法除盐提取蛋白,均等量混合后为脑囊尾蚴病组与健康人对照组,两组总蛋白等量混合为内标组。将各组蛋白分别经花青染料2(Cy2)、Cy3和Cy5标记,再进行单向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双向差异凝胶电泳(2-D DIGE),分别在波长488 nm、532 nm和633 nm激发光下扫描,所呈图像分别用ImageQuant和DeCyder 5.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蛋白表达差异分析。用DeCyder中的胶内差异分析(DIA)模块对2-D DIGE扫描图像进行蛋白质点检测和含量分析。用DeCyder中的生物学差异分析(BVA)模块分析两组蛋白表达的生物学差异。 结果 ImageQuant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脑脊液全蛋白样品均能被Cy2、Cy3和Cy5标记,荧光强度随蛋白含量的上升而增强。DIA分析显示,胶1和胶2分别检测到896和894个蛋白质点。胶2与胶1进行匹配,蛋白质点匹配率达90%。BVA分析发现,在脑囊尾蚴病组与健康人组脑脊液蛋白共有表达量变化超过两倍的差异蛋白质点55个,其中在脑囊尾蚴病组中表达上调2倍的有47个蛋白质点,下调2倍以上的有8个蛋白质点。 结论 以脑囊尾蚴病患者脑脊液建立的差异凝胶电泳方法,获得的2-D DIGE图谱,图像清晰,分辨率高,为脑囊尾蚴病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当归补血汤预防免疫抑制小鼠隐孢子虫感染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张晓莉;于新慧;唐小云;宋宝辉;凌虹;刘亚威;王志龙
    2008, 26(3):  5-182. 
    摘要 ( )   PDF (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当归补血汤预防免疫抑制小鼠隐孢子虫感染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免疫抑制组、大剂量预防组和小剂量预防组(8只/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每鼠每天灌胃醋酸地塞米松0.27 mg/kg,连续8 d,诱导小鼠免疫抑制。大剂量预防组灌胃当归补血汤2 g/kg,小剂量预防组每鼠灌胃当归补血汤1 g/kg,连续8 d。第9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灌胃感染1×106个隐孢子虫卵囊。然后每天检查粪便,计数卵囊。于感染后第11天,眼球取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ELISA检测血清sIL-2R水平;同时剖杀小鼠取十二指肠和空肠,ELISA检测肠液中sIgA水平,并观察十二指肠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与免疫抑制组相比,大剂量预防组小鼠卵囊排出数(35.0±4.21)明显减少(P<0.01),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并出现再生修复的现象,CD4+ T细胞数(47.483±4.082)及CD4+/CD8+比值(2.271±0.378)均增高(P<0.01),肠液中sIgA含量[(320.19±1.94) ng/ml]明显升高(P<0.01),外周血sIL-2R水平[(321.34±6.66) ng/ml]降低(P<0.01)。小剂量预防组各项指标与免疫抑制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剂量当归补血汤对免疫抑制小鼠的隐孢子虫感染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牛羊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ITS和28S rDNA-LSU序列分析
    仇建华;李利;王春仁;陈佳;陈爱华;翟延庆
    2008, 26(3):  6-186. 
    摘要 ( )   PDF (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牛羊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Orientobilharzia turkestanicum)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28S核糖体大亚基序列(rDNA-LSU)的差异。 方法 粪便检查、剖杀自然感染东毕吸虫的绒山羊、山羊、绵羊和黄牛,收集虫体,形态学鉴定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抽提成虫基因组DNA,扩增其ITS(包括ITS-1、5.8S rDNA和ITS-2)和28S rDNA-LSU序列,测序并分析以上序列,以及28S rDNA-LSU序列RNA二级结构。 结果 牛、羊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ITS-1、5.8S rDNA、ITS-2和28S rDNA-LSU序列分别长384、159、331和1 304 bp。牛源和羊源的ITS-1和5.8S rDNA序列完全相同;黄牛源、绵羊源和绒山羊源的ITS-2序列完全相同,与山羊源存在1个碱基的差异;绵羊源和绒山羊源的28S rDNA-LSU序列完全相同,与牛源和山羊源分别有2个碱基的差异。绵羊源和绒山羊源的28S rDNA-LSU序列RNA二级结构相同,与山羊源存在微小差异,但牛源与羊源存在较大差异。 结论 不同终末宿主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核糖体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羊源28S rDNA-LSU序列的RNA二级结构相同或相似,但与牛源存在较大差异。
    家蝇生长发育各阶段抗菌肽基因表达情况的研究
    金小宝;王艳;朱家勇;马艳;楮夫江;杨小蓉
    2008, 26(3):  7-190. 
    摘要 ( )   PDF (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从基因角度分析家蝇生长发育各阶段抗菌肽的表达情况。 方法 制备家蝇卵以及Ⅰ龄、Ⅱ龄、Ⅲ龄幼虫、蛹和成虫等6个生长阶段的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以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DPH)基因作为内参照,根据GenBank公布的家蝇抗菌肽基因-天蚕素(cecropin)基因、防御素(defensin)基因和攻击素(attacin)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分析家蝇生长发育各阶段抗菌肽基因mRNA表达量。 结果 上述6个生长发育阶段均检测到cecropin、defensin和attacin等3种抗菌肽基因的表达,分别在210、300和650 bp出现一条带,与其理论值相符。其中Ⅲ龄幼虫期和成虫期抗菌肽基因mRNA的表达量最高(3种抗菌肽基因电泳图谱扫描光密度与内参基因GAPDH光密度的比值分别为1.61、1.99和1.62,1.47、1.92和1.59),卵期、Ⅰ龄幼虫期和蛹期表达量相对较低(3种抗菌肽基因电泳图谱扫描光密度与内参基因GAPDH光密度的比值分别为0.49、0.49和0.42,0.72、0.49和0.64,0.65、0.39和0.91)。 结论 家蝇抗菌肽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均普遍表达,但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实验研究
    阴道毛滴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变异分析
    贾万忠;李志;赵亮;伦照荣
    2008, 26(3):  8-196. 
    摘要 ( )   PDF (3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阴道毛滴虫半胱氨酸蛋白酶(TvCP)基因变异特点,为分子种系发生和遗传进化等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利用PCR扩增TvCP基因,用pBS-T或pET28b载体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筛选阳性克隆,测定目的基因序列。通过以序列相似性为基础的数据库搜索方法检索同源序列,利用Clustal X、DNAstar等软件分析TvCP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多态性、遗传变异和进化规律。 结果 克隆的TvCP2和TvCP3基因与数据库中相应参考序列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相似性均为99%以上,高度保守。克隆的TvCP4基因与TvCP4参考序列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相似性为97.5%以上,属于TvCP4基因家族的两个不同成员。根据阴道毛滴虫基因组数据库信息,经分析表明TvCP4酶前体由30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共有大小一致的TvCP4同源分子9个和N-末端缺少部分氨基酸残基的同源分子2个,它们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62.3%~96.7%。TvCP4、TvCP1-3、TvCP12、TvCP25和半胱氨酸蛋白酶65(CP65)之间也有同源性,氨基酸序列相似性约为61%~88.2%。此外,阴道毛滴虫还拥有为数众多的其他组织蛋白酶L样成员,TvCP构成呈高度多样性。序列联配和聚类分析表明TvCP酶活性位点、酶前体结构中ERFNIN样基序和形成二硫键的半胱氨酸残基数目和位置非常保守,进化树分析也表明它们可能由共同的祖先分子通过基因复制和不断突变进化而来。 结论 TvCP组成一蛋白酶家族,家族内各成员酶活性位点上残基高度保守,但其他位点上的序列呈现高度多态性;推测TvCP家族各成员可能由一个共同的祖先基因分子进化而来,在保持酶基本功能的同时又赋予多样的功能。
    蓝氏贾第鞭毛虫表面变异抗原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李雅杰;滕美君;伦永志;李达;张永轻
    2008, 26(3):  9-202. 
    摘要 ( )   PDF (2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克隆并测定中国人源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SUCH/89/BTMRI/2(C2)的表面变异抗原基因序列。方法 提取蓝氏贾第鞭毛虫基因组DNA,PCR扩增表面变异抗原基因片段。将PCR产物连接到pMD19-T载体,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JM109中进行序列测定。通过NTI9.0 软件对该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同时与基因库中已发表的蓝氏贾第鞭毛虫表面变异抗原基因进行同源序列比对。 结果 中国人源蓝氏贾第鞭毛虫基因全长为2 142 bp,编码1条长为713 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含有一个简单的开放阅读框(ORF)。这一推测的多肽链序列富含半胱氨酸(11.8 mol%),且以 CXXC 模基序重复出现29次、GGCY四肽模基序出现1次及NXS重复3次在N端连接糖基化位点中。此外,这条多肽链还富含苏氨酸(10.2 mol%)、甘氨酸(12.1 mol%)和丙氨酸(10.1 mol%)。同其他已确定的表面变异抗原(VSPs)一样,中国人源蓝氏贾第鞭毛虫SUCH/89/BTMRI/2(C2)株的表面变异抗原也含有高度保守的疏水性C末端。该表面变异抗原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GenBank中Gillin发表的TSA417序列的同源性均高达99%。 结论 中国人源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表达的表面变异抗原基因具有与已鉴定的蓝氏贾第鞭毛虫表面变异抗原基因同样的特性。
    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形态学观察
    张超威;周晓农;吕山;张仪;刘和香
    2008, 26(3):  10-204.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形态学特征。 方法 实验室培养的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感染禁食24 h的福寿螺,61 d解剖,取其肺囊和足肌,常规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其Ⅲ期幼虫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结果 Ⅲ期幼虫虫体卷曲,头部圆钝,咽管始于头部顶端的口孔,在咽肠连接处与肠管连接,尾部尖,肛管清晰。幼虫皮层为伊红染色,皮层外有一层无色透明的鞘膜。部分虫体尾部出现圆柱体,有些幼虫体内出现亚腹腺、很短的双管子宫等Ⅳ期幼虫早期特征。 结论 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形态学特征清晰,对预防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有一定意义。
    现场研究
    晚期血吸虫病社会负担评价指标的研究
    邓瑶;周晓农;贾铁武;王显红;杨坤;吴晓华;李石柱
    2008, 26(3):  11-209.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我国晚期血吸虫病社会负担评价指标,并确定其权重,为血吸虫病现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确定晚期血吸虫病社会负担评价的一级指标;召开头脑风暴专家会议初步确定其二级指标;经第1轮专家咨询法对上述二级指标进行筛选,并对一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通过第2、3轮专家咨询法得到各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值。 结果 晚期血吸虫病社会负担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及16个二级指标构成。4个一级指标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社会经济、政府形象、大众心理、社会安定。“社会经济”中“中央及地方政府投入的血防经费”的权重系数最大,为14.063;“政府形象”中“对患者的公平性即是否一视同仁”的权重系数最小,为3.125。 结论 本研究对晚期血吸虫病社会负担的各层面及其重要性进行了研究,确立了晚期血吸虫病社会负担评价指标体系。
    综述
    我国按蚊分类进展和若干蚊种学名的订正
    瞿逢伊;朱淮民
    2008, 26(3):  12-216. 
    摘要 ( )   PDF (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1988-2007年间蚊虫分类学研究的新进展,提出新修订的“中国按蚊校订名表”。新名表中收录我国按蚊共61种(亚种)。以往我国曾记载过的12种按蚊已被证明属无效学名,包括以下情况:① 我国记录存疑,迄今未采获典型的平原按蚊(Anopheles campestris)标本;② 鉴定错误,已更正为其他蚊种的是小五斑按蚊(An. atroparvus)和印度按蚊(An. indiensis);③ 经杂交试验或分子鉴别被确认为近缘种的同物异名共9种,分别为长浮按蚊(An. changfus)、 大窄按蚊(An. dazhaius)、 江苏按蚊(An. kiangsuensis)、 嗜人按蚊(An. anthropophagus)、 昆明按蚊(An. kunmingensis)、 小宽按蚊(An. xiaokuanus)、 筠连按蚊(An. junlianensis)、 八代按蚊(An. yatsushiroensis)(部分)及溪流按蚊(An. fluviatilis)。新名表中增录我国新订正的按蚊学名4种,分别为比伦按蚊(An. belenrae)、 雷氏按蚊(An. lesteri)、 近黑按蚊(An. pullus)及贝曼按蚊(An. baimaii)。名表中部分蚊种名下增列了蚊媒分子分类鉴别主要文献引证,并对某些近缘种间的鉴别作分析讨论。
    宿主因素在吡喹酮抗血吸虫过程中的作用
    肖树华
    2008, 26(3):  13-225. 
    摘要 ( )   PDF (3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已知吡喹酮对血吸虫的杀虫过程包括两方面,即药物对虫体的直接作用和宿主的免疫反应。前者表现为虫体活动兴奋,肌肉挛缩和皮层严重受损,从而导致虫的肝移,影响虫的体表营养吸收、排泌和防御功能以及继发的代谢紊乱;后者因皮层的损害和剥落破坏了虫体在宿主体内存活的伴随免疫机制,其体表抗原的显露为宿主抗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攻击提供了靶部位,即吡喹酮的抗血吸虫作用是免疫依赖的。本文对可能影响到吡喹酮杀虫作用的宿主因素进行综述。
    辅助T细胞表位预测及其在抗寄生虫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邵东华综述;冯新港审校
    2008, 26(3):  14-233. 
    摘要 ( )   PDF (2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免疫在防御外来病原感染、自身免疫及肿瘤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分子免疫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对T淋巴细胞免疫分子机制的阐释,大量T细胞表位信息以及功能基因组学资料的积累,使得基于数据驱动的预测T细胞表位的研究受到重视,可能成为疫苗研发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概述辅助T细胞表位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在寄生虫疫苗研发中的应用,并讨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专家观点
    我国嗜人按蚊订正为雷氏按蚊的学术探讨
    瞿逢伊
    2008, 26(3):  15-235. 
    摘要 ( )   PDF (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我国重要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和雷氏按蚊的分类地位和学名使用作了历史性回顾和探讨。根据当前我国文献记载,已具有充足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论据,表明嗜人按蚊为雷氏按蚊的同物异名,订正并恢复使用雷氏按蚊学名已刻不容缓。
    震区防病
    汶川地震灾区内脏利什曼病传播潜势初步评估
    王强;李石柱;钱颖骏;汪俊云;伍卫平;王蓉蓉;王立英;周晓农
    2008, 26(3):  16-238. 
    摘要 ( )   PDF (2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收集四川和甘肃两省2005年以来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病例数并进行分析。2005-2007年和2008年1~6月,四川省分别报告内脏利什曼病59、49、77和30例,甘肃省分别报告内脏利什曼病92、106、162和83例。由于地震后内脏利什曼病传染源有增多趋势,无主犬和易感人群大量增加,医疗诊治体系破坏严重,可能对利什曼病的流行产生影响、有增加传播的趋势。
    研究简报
    牛带绦虫亚洲亚种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黄江;胡旭初;黄艳;余新炳;包怀恩;郎书源;廖兴江
    2008, 26(3):  17-227. 
    摘要 ( )   PDF (2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中有关基因和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分析工具,结合其他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牛带绦虫亚洲亚种苹果酸脱氢酶(MDH)基因是全长基因,长度为1 212 bp,编码区为30~1 028 bp,编码332个氨基酸,无跨膜区,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蛋白理化性质稳定;预测3个主要的抗原表位(aa95~aa100、aa322~aa327和aa117~aa122)在MDH空间结构上相距较远的分子表面,aa117~aa122属于带绦虫共有的线性抗原表位。预测胞桨型苹果酸脱氢酶是一个潜在的诊断抗原。
    长期保存姜片虫标本固定及染色方法的改进
    邱莎莎;邓晓
    2008, 26(3):  18-240. 
    摘要 ( )   PDF (2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中性甲醛溶液固定,明矾卡红溶液染色和2%钾明矾分色的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标本,虫体内部结构清晰、颜色鲜艳、可长期保存。与常规制片方法相比,染色效果好,制片步骤简化。
    病例报告
    在乌干达务工及回国人员疟疾病例报告
    高明
    2008, 26(3):  19-封三. 
    摘要 ( )   PDF (1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南省首例输入性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报告
    蒋翡翎;邓碧兰;逯军;卢孝东
    2008, 26(3):  20-封二. 
    摘要 ( )   PDF (1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