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9-02-28
    论著
    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脱氧寡核苷酸抑制疟原虫红前期发育
    陈继德;周桃莉;徐文岳;丁艳;黄复生
    2009, 27(1):  1-5. 
    摘要 ( )   PDF (3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脱氧寡核苷酸(cytidine-phosphate-guanosine oligodeoxynucleotide,CpG ODN)对疟原虫红前期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通过构建约氏疟原虫BY265株18S rRNA外标准品质粒,与小鼠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内标准品共同组成TaqMan RT-PCR分析模型。用不同剂量(0.05×105 、0.1×105、0.5×105、1×105和2×105个)约氏疟原虫唾液腺子孢子感染BALB/c小鼠,42 h后处死小鼠取其肝脏,制备约氏疟原虫cDNA进行TaqMan RT-PCR反应,以小鼠肝脏虫荷指标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将12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CpG组、CpG对照组和PBS对照组,CpG组和CpG对照组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脱氧寡核苷酸1826(ODN1826)及其对照(ODN1826 control)各30 μg,PBS对照组注射0.01 mol/L PBS溶液 200 μl。24 h后各组每鼠感染100个子孢子,于感染后42 h处死小鼠取肝脏,制备约氏疟原虫cDNA进行TaqMan RT-PCR,定量分析感染疟原虫24 h前CpG ODN预处理小鼠肝脏虫荷的变化。 结果 构建的约氏疟原虫外标准品质粒所插入的BY265株18S rRNA基因与17XNL株18S rRNA基因相似性为98%,它与小鼠GAPDH内标准品共同组成的TaqMan RT-PCR分析模型能够正确反映小鼠肝脏虫荷与唾液腺子孢子感染量的正比关系。感染疟原虫24 h前给予CpG ODN处理,CpG组小鼠肝脏虫荷为CPG对照组的1/5(0.28/1.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TaqMan RT-PCR分析模型适用于红前期疟原虫(肝脏)虫荷指标的研究。CpG ODN能显著抑制红前期疟原虫的发育。
    长角血蜱饥饿雌蜱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及免疫学筛选
    柴慧萍;刘光远;张林;龚真莉;谢俊仁;田占成;贾宁
    2009, 27(1):  2-10. 
    摘要 ( )   PDF (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长角血蜱饥饿雌蜱cDNA表达文库,筛选长角血蜱功能性抗原基因。 方法 在无RNA酶污染的条件下提取长角血蜱总RNA,进而纯化mRNA,以寡脱氧胸腺核苷酸[oligo(dT)]为引物合成双链cDNA,并在其两端加EcoRⅠ/HindⅢ定向接头。将cDNA分子定向克隆至具有EcoRⅠ/HindⅢ黏性末端的λSCREEN载体。用噬菌体包装蛋白对以上连接产物进行体外包装以形成完整的噬菌体,转化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R1647,从而构建长角血蜱饥饿雌蜱cDNA表达文库。使用兔抗长角血蜱全蜱血清对该文库进行免疫学筛选,经过2次筛选得到的阳性噬菌体转化E. coli BM25.8亚克隆为重组质粒,转化E. coli JM109,提取重组质粒进行PCR和测序分析。 结果 长角血蜱饥饿雌蜱cDNA表达文库的基础库容量为1.8×106 pfu,重组率为100%,扩增后的滴度为2.4×109 pfu/ml。筛选获得42个阳性克隆,序列分析表明有12个新cDNA序列,其编码蛋白与长角血蜱原肌凝蛋白、环状扇头蜱幼蜱未知蛋白、黑腹果蝇染色体2R、褐黄血蜱线粒体DNA、青海血蜱HqL09、Hq05和肌球蛋白轻链mRNA等具有同源性。 结论 构建了长角血蜱饥饿雌蜱cDNA表达文库,获得的阳性克隆为长角血蜱功能性抗原的研究奠定基础。
    空心莲子草对钉螺酶组织化学的影响
    谭苹;张学俊;杨建明;张艳
    2009, 27(1):  3-16. 
    摘要 ( )   PDF (3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空心莲子草抑制钉螺运动及灭螺的机制。 方法 将实验钉螺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空心莲子草浸液(1 g/L)及去氯水中各浸泡12 h 和20 h后,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钉螺的头足部、中枢神经节、鳃叶及肝脏的三磷酸腺苷酶(Mg2+?鄄ATPase)、胆碱脂酶(ChE)、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HPIAS?鄄1000)检测各组不同部位染色片的灰度值,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空心莲子草浸液12 h 和20 h组,在钉螺头足部、中枢神经节及鳃部的ChE酶染色均明显变淡,显示该酶的活性减弱。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组不同部位染色片的灰度值,结果显示,空心莲子草浸液12 h 和20 h组ChE活性在头足部(130.95±8.08,129.91±7.05)、中枢神经节(127.43±7.27,126.78±7.38)和鳃叶(121.38±7.31,126.41±8.28)与对照组的相应部位(分别为64.65±8.54、65.18±7.96,57.86±6.57、50.71±6.15,88.96±6.78、89.86±7.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心莲子草浸液20 h组钉螺的Mg2+?鄄ATPase活性在头足部(89.91±5.08)、中枢神经节(71.15±5.43)及肝脏(112.40±7.81)与对照组(分别为78.81±8.10、60.09±6.05和95.50±8.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浸泡12 h组的Mg2+-ATPase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莲子草浸液12 h 和20 h组的LDH和SDH活性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空心莲子草浸液主要通过迅速抑制钉螺体内ChE活性,随后抑制Mg2+-ATPase活性,而导致ATP的释放与利用障碍致钉螺死亡。
    旋毛虫Ts21重组蛋白的免疫诊断价值及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王睿;王中全;崔晶
    2009, 27(1):  4-21.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旋毛虫Ts21重组蛋白的免疫诊断价值及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应用旋毛虫Ts21重组蛋白ELISA(Ts21-LISA)与肌幼虫ES抗原ELISA(ES-LISA)对旋毛虫病与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及5种旋毛虫(T1、T2、T3、T4和T7)感染小鼠血清进行检测,并观察不同剂量旋毛虫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抗体水平。将Ts21重组蛋白皮下注射免疫小鼠(20 μg/只,免疫3次,每次间隔10 d),末次免疫后10 d,每只小鼠用300条旋毛虫肌幼虫经口攻击感染,3.5 d和42 d 后剖杀,观察肠道成虫与肌幼虫数并计算减虫率。 结果 Ts21-LISA检测旋毛虫病、并殖吸虫病、囊尾蚴病及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7%(18/19)、15.8%(3/19)、9.1%(1/11)和7.7%(1/13),与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无交叉反应;Ts21重组蛋白与ES抗原ELISA检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χ2=0.358,P>0.05)。Ts21重组蛋白与ES抗原检测T1感染小鼠血清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4,P>0.05),与T2、T3、T4、T7感染小鼠血清的交叉反应率明显低于ES抗原(χ2=17.069,P<0.05)。小鼠感染300条旋毛虫后4 周,应用Ts21-LISA检测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10/10);小鼠感染5条旋毛虫后6周,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10/10)。Ts21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用旋毛虫攻击感染后3.5 d和42 d,肠道成虫与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42.71%和49.8%。 结论 Ts21重组蛋白可用于旋毛虫病的血清学检测,但不能忽视与并殖吸虫病、囊尾蚴病及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
    青海省达日县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
    韩秀敏;王虎;蔡辉霞;马霄;刘玉芳;韦炳辉;ItoA;CraigPS
    2009, 27(1):  5-26. 
    摘要 ( )   PDF (2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棘球蚴病的流行分布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07年8~9月对达日县6个乡各2~3个自然村的3周岁以上常驻牧民分别用B超、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间接ELISA法(重组Ag B和Em 18抗原)检查两型棘球蚴病患病和感染情况。并调查当地啮齿类动物、牦牛、绵羊和野犬的感染情况,对采集的棘球绦虫和棘球蚴用PCR-RFLP方法进行虫种鉴定,并确定其基因型。收集牧民的家犬粪便,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粪抗原阳性率。 结果 共调查牧民1 723人,B超查出棘球蚴病患者236例(占13.7%),其中囊型和泡型棘球蚴病患病率分别为5.5%(95/1 723)和8.2%(141/1 723)。男、女性棘球蚴病患病率分别为11.6%和16.0%(χ 2=7.0,P<0.05)。家犬粪抗原阳性率为11.3%(31/275)。剖检9只无主犬,其中5只棘球绦虫感染阳性,对检获的虫体经PCR-RFLP鉴定,1只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为G1,4只犬感染多房棘球绦虫。牦牛、绵羊的细粒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26.4%(14/53)和5/16,对从牦牛、绵羊检获的细粒棘球蚴经PCR-RFLP鉴定,基因型均为G1。捕获高原鼠兔239只,石渠棘球绦虫感染率为11.3%(27/239)。 结论 达日县存在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的分布,泡型和囊型棘球蚴病在人群中严重流行,犬是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主要传染源。
    甘南藏族自治州动物棘球绦虫感染状况调查
    赵玉敏;童苏祥;景涛;种世桂;才学鹏;景志忠;韩俭
    2009, 27(1):  6-30. 
    摘要 ( )   PDF (3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甘南藏族自治州动物棘球绦虫及棘球蚴的感染状况,为该地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8月耀2007年9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选择玛曲县和碌曲县的8乡21个自然村为调查点,采用鼠夹、粘鼠板捕捉啮齿类动物进行剖检,收集当地屠宰场绵羊、牦牛的肝、肺和心脏等剖检,进行棘球蚴病原学和病理学检查。对家犬、牧羊犬采用15%槟榔碱溶液驱虫,随机捕杀无主野犬剖检十二指肠成虫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啮齿类动物331只,经剖检进行病理学检查和鉴定,4只感染多房棘球蚴,即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和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感染率分别为1.2%(1/87)和2.3%(3/132);6只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34只西藏鼠兔(Ochotona tibetana)和72只小家鼠(Mus musculus)未感染棘球蚴。剖检绵羊1 021头,其中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感染率分别为11.1% (113/1 021)和0.3% (3/1 021)。剖检牦牛634头,其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感染率为19.9% (126/634)和0.3%(2/634)。犬的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3.0%(17/74)和5.4%(4/74)。牧羊犬、家犬棘球绦虫的检出率为24.6%(15/61),无主野犬检出率为6/13,未发现两型绦虫的混合感染。结论:甘南藏族自治州动物以细粒棘球绦虫感染为主,有少量多房棘球绦虫感染。
    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合成肽的免疫学鉴定
    陶方方;王慧;孙新娟;刘丰;王勇;苏川;吴海玮;张兆松
    2009, 27(1):  7-34. 
    摘要 ( )   PDF (2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鉴定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合成肽Sj97-P22。 方法 27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合成肽Sj97-P22免疫组、无关肽免疫组和PBS免疫组,分别于尾基部皮下注射与完全福氏佐剂等体积充分混匀的合成肽Sj97-P22(100 μg)乳化物、无关肽(100 μg)乳化物和PBS乳化物,抗原免疫剂量为100 μg/(只·次),共免疫2次,间隔1周。于免疫后7~10 d分离各组小鼠脾单个核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技术三色标记法检测其CD4 T细胞胞内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将Sj97-P22免疫小鼠或PBS免疫小鼠的脾单个核细胞分别与Sj97-P22、无关肽或PBS共培养,采用3H-TdR掺入法观察细胞增殖效果,并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和IL-4的浓度。 结果 Sj97-P22免疫组小鼠脾脏CD4+ T细胞中胞内分泌IFN-γ的细胞百分率为(8.05±0.54)%,显著高于无关肽免疫组[(4.74±1.04)%]和PBS免疫组[(6.51±0.49)%] (P<0.05);而分泌IL-4的细胞百分率[(0.60±0.11)%]显著低于PBS免疫组[(1.31±0.27)%](P<0.05),与无关肽免疫组[(0.84±0.08)%]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Sj97-P22可明显刺激Sj97-P22免疫小鼠脾单个核细胞增殖,增殖指数达到3.12±1.59,细胞培养上清中IL-2和IFN-γ浓度分别为(9.13±1.54)和(39.75±9.69)pg/ml,与无关肽和PBS刺激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IL-4浓度在3个刺激物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j97-P22不能刺激PBS免疫鼠脾单个核细胞增殖及培养上清中IL-2、IFN-γ及IL-4浓度变化。 结论 Sj97-P22可能是C57BL/6小鼠特异的Th1型表位。
    猪带绦虫六钩蚴超微结构的观察
    孙晓林;才学鹏;景志忠;米晓云;王佩雅;陈怀涛
    2009, 27(1):  8-38. 
    摘要 ( )   PDF (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猪带绦虫六钩蚴的超微结构。 方法 猪带绦虫病患者驱虫,收集成熟虫卵。次氯酸钠法破卵壳后,等渗细胞分离液(Percoll)收集六钩蚴,人工肠液激活。热琼脂离心法制备电镜样品,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猪带绦虫成熟六钩蚴呈卵圆形,(14~17)μm ×(10~13)μm,表面有不规则的突起或皱褶。六钩蚴小钩从外至内由颗粒带、纤维层和芯髓组成。成熟六钩蚴具成肌细胞、小钩生发细胞和皮层细胞等几种细胞类型。 结论 猪带绦虫六钩蚴的超微结构和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六钩蚴的超微结构相似,但小钩的结构不同;猪带绦虫六钩蚴有形成上皮的双核细胞。
    实验研究
    RH株弓形虫速殖子体外入侵大鼠肠上皮细胞与增殖的动态观察
    孟晓丽;殷国荣;刘红丽;王海龙
    2009, 27(1):  9-42. 
    摘要 ( )   PDF (2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动态观察弓形虫RH株速殖子(简称速殖子)体外入侵大鼠肠上皮细胞(IEC-6细胞)及其增殖过程。 方法 取24孔培养板,设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孔,每孔放置经预处理的盖玻片。将常规传代培养的IEC-6细胞接种于各培养孔,于37 ℃ 5% CO2培养箱培养24 h,吸弃培养液,实验组每孔加入1 ml速殖子悬液(含1×106个速殖子),对照组每孔加入1 ml无抗生素培养液,共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速殖子粘附、入侵IEC-6细胞及其增殖过程,并分别于共培养5~30 min、1~48 h后取出盖玻片,经吉氏-瑞氏染色后光镜观察其入侵和增殖情况,计算入侵率。 结果 共培养5 min,速殖子即可入侵IEC-6细胞,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入侵的速殖子逐渐增多,1 h为1~5个,入侵率为(55.0±6.6)%。2 h入侵率高达(81.8±10.2)%,有假包囊形成,速殖子可入侵细胞核并在核内增殖。4 h入侵率降为(80.8±9.2)%,假包囊破裂释出成簇排列的速殖子。6 h入侵率为(75.1±8.2)%,成簇排列的速殖子显著增多。12 h成簇排列的速殖子减少,多数速殖子游离细胞外,完整的IEC-6细胞明显减少。24 h只见部分IEC-6细胞和假包囊存在,有大量游离的速殖子。48 h见大量游离速殖子,未见贴壁细胞。 结论 体外培养的弓形虫速殖子可迅速入侵IEC-6细胞,并可在细胞质及细胞核内增殖。增殖周期为6~12 h。
    旋毛虫雄虫对雌虫生殖力的影响
    向征;周本江
    2009, 27(1):  10-45. 
    摘要 ( )   PDF (2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旋毛虫雄虫存活时间及其对雌虫生殖力的影响,并从形态学角度探讨其影响机制。 方法 2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B和C等3组,分别为10、6和6只。A组每鼠以600个幼虫囊包经口感染后,第5、10、20及30天从肠腔中获取成虫,计数雌雄比例。取5日龄成虫经口感染B、C两组小鼠, B组每鼠同时感染70条雌虫和30条雄虫,C组每鼠仅感染70条雌虫,感染后30 d处死,比较两组小鼠的雌虫生殖力指数(RCI)。戊二醛固定不同日龄的雄虫,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生殖器官变化。 结果 A组小鼠感染后20 d,肠腔内的雄虫数量略多于雌虫(雌虫 ∶ 雄虫=1 ∶ 1.3);感染后30 d,雄虫数量显著高于雌虫(雌虫 ∶ 雄虫=1 ∶ 8.5)。B、C两组小鼠RCI值分别为(154.90±2.62)和(13.77±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26,P<0.01)。扫描电镜观察,5日龄雄虫交配附器的叶状小片伸展、直立,生殖孔暴露;20日龄雄虫交配附器的叶状小片皱缩、坍塌,掩盖生殖孔。透射电镜观察,5、10日龄雄虫输精管内见大量成熟精子;20、30日龄雄虫睾丸内仅见少量未成熟精子。 结论 雄虫可存活一个月以上;5日龄雌雄虫和5日龄单性雌虫均能经口感染小鼠,而且前者生殖力显著高于后者。
    妊娠对小鼠旋毛虫感染免疫应答的影响
    王燕娟;徐冬梅;崔晶;王中全
    2009, 27(1):  11-50. 
    摘要 ( )   PDF (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妊娠对小鼠旋毛虫感染免疫应答的影响。 方法 6只孕鼠分别经口感染300条旋毛虫肌幼虫,ELISA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血清抗体水平。感染后6周剖杀,消化全身肌肉计算每克肌肉虫荷(lpg)。测定孕鼠感染后1~4周血清介导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对成囊前期幼虫(PEL)的杀伤作用。观察孕鼠感染旋毛虫后第6、8和12天的肠道虫荷及雌虫体外生殖力指数。对6只处女鼠肌肉注射孕酮,观察其感染旋毛虫后6周的血清抗体水平与肌肉虫荷。 结果 孕鼠感染旋毛虫后2周的血清抗体水平(A492=0.113)显著高于未孕鼠(A492=0.078)(F=21.390,P<0.05)。孕鼠感染后6周的每克肌肉虫荷(1 251±450)明显低于未孕鼠(2 310±1 123)(t=2.419,P<0.05)。孕鼠感染后2周血清介导的ADCC导致成囊前期幼虫的死亡率(42.6%)显著高于未孕鼠(26.9%)(F=1.195,P<0.05)。孕鼠感染后第6、8和12天的肠道虫荷与未孕鼠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6=-1.185,Z8=-0.149,Z12=-0.0289,P>0.05),感染后第6和8天孕鼠与未孕鼠的雌虫生殖力指数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6=-0.149,Z8=-1.043,P>0.05)。孕酮注射处女鼠感染旋毛虫后6周的血清抗体水平(A492=0.299)显著高于对照组(A492=0.191)(t=2.955,P<0.05),但其每克肌肉虫荷(1 457±551)与对照组(1 235±4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6,P>0.05)。 结论 妊娠在小鼠抗旋毛虫感染的免疫应答中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孕鼠感染旋毛虫后早期血清抗体水平升高及其介导的ADCC对成囊前期幼虫的杀伤作用增强等有关。
    现场研究
    唐山市高校学生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状况
    黄婉;石建玲;李春蕾;陈斌;邵丽佳;陈丽;郝峰;丁磊;田喜凤
    2009, 27(1):  12-53. 
    摘要 ( )   PDF (2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唐山市高校在校学生齿龈内阿米巴的感染状况,并分析齿龈内阿米巴感染与生活饮食习惯及口腔健康状况的关系。 方法 2008年随机选择唐山市6所高校1~3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健康状况、刷牙习惯、是否经常嚼口香糖、饮食偏好、是否吸烟等。用消毒牙签取调查者口腔齿垢物或病灶表面附着物进行涂片,镜检齿龈内阿米巴感染情况。分析口腔健康状况、生活饮食习惯等与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的关系。 结果 共调查551名大学生,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为28.3%(156/551)。其中男、女生感染率分别为30.4%(55/181)和24.6%(91/37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P>0.05);口腔健康者的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为20.8%(72/347),有口腔疾患者的感染率为41.2%(84/2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1,P<0.01);经常刷牙者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为22.5%(53/236)明显低于不经常刷牙者的32.7%(103/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P<0.01);经常嚼口香糖者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为18.3%(17/93),低于不经常嚼口香糖者的30.4%(139/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P<0.05)。 结论 齿龈内阿米巴在唐山市高校学生中感染普遍,并与口腔卫生习惯和口腔疾病存在一定关系。
    专家论坛
    人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Ⅰ. 病原学的过去和现在
    裘明华;裘明德;
    2009, 27(1):  13-60. 
    摘要 ( )   PDF (3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裂头蚴不应误作无头蚴。裂头蚴头节具吸槽或吸槽裂,无头蚴没有头节。裂头蚴是迭宫绦虫的一个发育期,无头蚴是假叶目绦虫一个属的属名。裂头蚴引起良性的裂头蚴病,无头蚴引起恶性的无头蚴病。人裂头蚴病是由迭宫绦虫幼虫引起的,为食源性、水源性、接触源性或亲源性等多种方式传播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近20年来人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前者。欧猬迭宫绦虫裂头蚴病和增殖无头蚴病主要分布于东亚,拟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见于美国。迄今全球已记载裂头蚴病患者约1 400例(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泰国等地),确诊的增殖无头蚴病患者16例(分别于日本、中国、泰国、美国、巴拉圭、委内瑞拉和菲律宾等地)。人是迭宫绦虫裂头蚴的终止宿主,桡足类和蛙为其中间宿主,蛇、猪、鸟和食肉类动物为其转续宿主。无头蚴(绦虫)属的生活史尚不了解。本文综述了人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的病原学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待续第二部分将涉及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流行病学、控制和预防。
    “福寿螺”学名中译名的探讨
    周晓农;张仪;吕山
    2009, 27(1):  14-64. 
    摘要 ( )   PDF (2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国内对“福寿螺”的中文译名混乱之问题,通过收集有关“福寿螺”相似种的相关研究报道,比较分析可以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病螺种及相似种的特征,发现我国大陆地区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病的Pomacea canaliculata的属名尚无正式中文译名,其现用中文名易与相关螺种混淆。因此,建议将Pomacea译为“福寿螺属”,Pomacea canaliculata则译为“小管福寿螺”。
    综述
    三苯双脒、青蒿琥酯和蒿甲醚抗华支睾吸虫及其他吸虫的实验研究进展
    肖树华;薛剑;吴中兴
    2009, 27(1):  15-69. 
    摘要 ( )   PDF (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吡喹酮是目前用于治疗血吸虫病和其他吸虫病的主要药物。近年的实验研究发现,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新药三苯双脒具有抗华支睾吸虫、麝猫后睾吸虫和卡氏棘口吸虫(Echinostoma caproni)的作用,特别是对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大鼠,其顿服接近治愈的剂量为300 mg/kg,低于吡喹酮的治愈剂量375~500 mg/kg。抗疟药青蒿琥酯和蒿甲醚不仅已被发展为预防血吸虫病的药物,而且发现它们对多种吸虫有效,特别是对华支睾吸虫,其顿服对大鼠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治愈或高效剂量为75 mg/kg。本文系综述这些药物单用或联合用药治疗大鼠、小鼠、仓鼠或犬的华支睾吸虫及其他吸虫感染的实验研究进展。
    减毒子孢子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机制及其对红前期疫苗研制的启示
    徐文岳
    2009, 27(1):  16-74.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疟原虫子孢子来源的限制和放射减毒程度控制的困难,放射减毒子孢子在实际应用中受到明显的限制,但是可作为研究红前期保护性免疫机制和红前期亚单位疫苗设计的重要模型。本文就放射减毒子孢子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免疫的分子机制和红前期亚单位疫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多房棘球蚴病诊断抗原研究进展
    周必英;陈雅棠;李文桂
    2009, 27(1):  17-79. 
    摘要 ( )   PDF (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房棘球绦虫特异性和保护性抗原的研究是多房棘球蚴病免疫和诊断的基础。由于天然抗原来源有限,应用受到限制,重组抗原的研制则可解决质量控制和抗原来源的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多房棘球蚴病诊断抗原尤其是重组抗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研究简报
    不同诱虫灯和引诱剂诱捕白蛉的现场试验
    顾灯安;金长发;兰勤娴;左新平;伊斯拉音·乌斯曼;张仪
    2009, 27(1):  18-61. 
    摘要 ( )   PDF (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疆民丰县安迪尔乡现场观察不同诱虫灯、引诱剂及其联合使用诱捕白蛉的效果。结果表明CO2与钨丝灯联合使用对白蛉具有较强的引诱效果,且易于分拣。
    日本血吸虫童虫cDNA文库免疫学筛选及阳性克隆的初步鉴定
    段新伟;傅颖慧;卢艳;黄成玉;鞠川;徐斌;许学年;冯正;胡薇
    2009, 27(1):  19-82.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日本血吸虫感染14 d的小鼠血清免疫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cDNA文库,将获得的7个阳性克隆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中一个克隆所测序列与日本血吸虫HSP70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值score=650),另有2个克隆所测序列分别与已报道的日本血吸虫FABP(score=229)和含锌指结构的CDGSH型蛋白样蛋白(score=246)明显同源,其余4个未找到已知的同源序列,为新基因。4个新基因序列已被GenBank接受(登录号为EU121231、202646、202647和202648)。
    同位素微量试验法检测新化合物抗恶性疟原虫活性试验
    陈兆国;AliciaMORENO;AgustinBENITO;MartaMORENO;PedroJ.BERZOSA;AidadeLUCIO;EvaMOYANO
    2009, 27(1):  20-86. 
    摘要 ( )   PDF (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连续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克隆系Dd2和3D7用6%山梨醇作2次同步处理。处理后第2代原虫用健康人红细胞稀释至红细胞比容为2.5%、原虫血症为0.5%,并加入2 μCi/ml 8-3H-次黄嘌呤,利用同位素微量试验法检测20个新化合物的抗疟原虫活性。结果显示20个新化合物均无明显的抗疟原虫活性;对照药物氯喹和奎宁显示出良好的抗疟活性,表明同位素微量试验法是一个稳定、可靠的体外筛选新抗疟药的方法。
    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与宿主黏附相关蛋白的筛选
    郭安;尹继刚;向梅;刘贤英;张岩;陈启军
    2009, 27(1):  21-88.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人结肠癌细胞(Caco-2 cell)对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噬菌体展示文库进行筛选。对筛选得到的噬菌体进行克隆及测序分析,共获得5个特异的基因片段,其中1个为已知的编码微小隐孢子虫重要的侵入和黏附相关蛋白CP2,另外4个编码功能未知的蛋白。筛选得到的蛋白可能参与子孢子与宿主细胞的黏附过程。
    深圳某高校学生寝室床尘螨类调查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王斌;吴捷;刘志刚;;冉丕鑫;高俏;罗春慧;艾梅
    2009, 27(1):  22-90.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深圳某高校学生寝室床尘螨类的孳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子。共收集宿舍床尘308份,螨孳生率为88%(271/308)。共分离螨6 163只,其中粉尘螨、屋尘螨和热带剥爪螨为优势螨类,分别占29.7%、21.7%和17.9%。性别(男/女)、床上覆盖物(竹席/床单)、空调安装与否和空调日使用时间(<2 h、2~8 h和>8 h)对螨的阳性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男生寝室螨可能致敏危险性低于女生寝室(OR=0.55,P=0.038),使用床单的危险性高于竹席(OR=2.13,P=0.040)。随着楼层增高,螨的阳性率和致敏危险性显著递减。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和成虫发育调控基因Ras GTPase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吕国栋;王俊华;卢晓梅;温浩;林仁勇
    2009, 27(1):  23-93.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RT-PCR方法分别从新疆株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和成虫中克隆出Eg Ras GTPase基因,分别命名为Eg Ras-pro(GenBank登录号为EU560397)和Eg Ras-adult(GenBank登录号为EU560398)。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两者cDNA长度均为552 bp,编码184个氨基酸,等电点(pI)为6.54,彼此间仅有2个碱基和1个氨基酸的差别。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Eg Ras-pro和Eg Ras-adult与多房棘球绦虫Ras(EmRas)基因的同源性分别高达98.4%和98.9%;与其他种类的寄生虫、酵母、果蝇及人类的Ras GTPase基因的同源性为53.9%~78.8%。进化树分析发现Eg Ras-pro和Eg Ras-adult与EmRas和血吸虫Ras(SmRas)相聚集。本研究首次从新疆株细粒棘球绦虫两个发育阶段(原头蚴和成虫)中克隆出Eg Ras GTPase基因,其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病例报告
    阴囊曼氏裂头蚴病1例
    黄爱民;黎晓;苏水莲
    2009, 27(1):  24-79.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儿眼内感染结膜吸吮线虫1例
    吕志跃;曹爱莲;吴忠道
    2009, 27(1):  25-86. 
    摘要 ( )   PDF (1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IV感染合并肺孢子虫肺炎1例
    田利光;陈家旭;汪峰峰;程国金;汪天平;周晓农
    2009, 27(1):  26-94. 
    摘要 ( )   PDF (1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IV;肺孢子虫;合并感染;肺炎
    消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征稿启事
    2009, 27(1):  27-5. 
    摘要 ( )   PDF (1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一届北京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论坛通知
    2009, 27(1):  28-10. 
    摘要 ( )   PDF (1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流行病学》新书介绍
    2009, 27(1):  29-16. 
    摘要 ( )   PDF (1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汉/汉英 医学寄生虫学词汇》即将出版
    2009, 27(1):  30-30.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