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0-02-28
    论著
    甲氟喹单剂口服治疗对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成虫皮层的损害
    肖树华;薛剑;沈炳贵
    2010, 28(1):  1-7. 
    摘要 ( )   PDF (2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甲氟喹对感染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成虫皮层的损害。 方法 12只雌性昆明小鼠每鼠感染60~8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其中10只小鼠于感染后35 d用甲氟喹单剂400 mg/kg口服治疗,治疗后8 h、24 h、3 d、7 d和14 d分别剖杀2只,用灌注法收集血吸虫,常规方法固定、逐级乙醇脱水和临界点干燥器干燥,用扫描电镜观察,另2只未治疗的感染小鼠取虫作对照。 结果 甲氟喹给药后8 h,雌、雄虫即示虫体局部肿大,有广泛的皮层褶嵴肿胀、紧密接触和融合,并有少数感觉结构(sensory structure)肿大或部分有破溃。给药后24 h,雄虫和雌虫头部高度肿大,并伴有严重的口吸盘损害。给药后3 d,虫体普遍出现局部肿大,雌、雄虫的受损皮层融合形成大的块状物,突出于体表,并见局灶性或广泛的皮层剥落,或因肿大的感觉结构破溃形成洞样外观。给药后7 d,甲氟喹引起的虫体局部肿大和皮层损害与给药后3 d相仿,并见局灶性皮层剥落、肿大,感觉结构的破溃和雌、雄虫口吸盘毁形。给药后14 d,个别存活雄虫的虫体仍有轻度局部肿大,但其头部皮层褶嵴正常。 结论 甲氟喹可引起血吸虫成虫虫体局部肿大和广泛严重的皮层损害。
    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治疗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疗效观察
    薛剑;肖树华;徐莉莉;张永年;强慧琴
    2010, 28(1):  2-11.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对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疗效。 方法 将85只昆明小鼠(每鼠感染旋毛虫幼虫100条)分成3组,A组(成虫期,即感染后5 d)、B组(幼虫移行期,即感染后15 d)和C组(幼虫成囊期,即感染后35 d)。A组小鼠35只,均分为7组,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各治疗3组,两药给药剂量相同,分别为顿服6.25、12.5和25 mg/kg,另设1组为对照组。B、C两组各25只小鼠,各均分为5组,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各治疗2组,两药给药剂量相同,分别为100和200 mg/(kg·d),另各设1组为对照组。A组小鼠治疗后2 d处死,计数小肠内成虫。B、C两组小鼠连续治疗7 d,治疗结束后15 d处死,剖取全部膈肌,消化液消化,镜下计数幼虫。计算各组平均虫数和减虫率,统计分析各组治疗效果。 结果 A组,三苯双脒各组平均成虫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虫率分别为63.3%、86.2%和98.5%;阿苯达唑6.25和12.5 mg/kg组的平均成虫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5 mg/kg组的平均成虫数则少于对照组(P<0.05),减虫率为41.2%。B组,两种药物平均虫数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三苯双脒治疗组减虫率分别为64.4%和89.6%,阿苯达唑组减虫率分别为56.7%和78.4%。C组,仅阿苯达唑200 mg/(kg·d)组的平均幼虫(成囊期)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虫率为71.8%,其余各组均无效。 结论 三苯双脒对小鼠旋毛虫成虫和移行期幼虫有较好的疗效,但对成囊期幼虫无效。较大剂量阿苯达唑对小鼠旋毛虫成虫、移行期和成囊期幼虫均有效。
    广东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调查
    邓卓晖;张启明;林荣幸;黄少玉;张仪;吕山;刘和香;胡铃;裴福全;王金龙;阮彩文
    2010, 28(1):  3-16. 
    摘要 ( )   PDF (2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广东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分布情况,为制定监测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按不同地理位置分层抽样,分别抽取粤东、粤西、粤北山区和珠江三角洲4个地区共22个县(市、区),每县(市、区)随机抽取1~2个行政村(区)作为调查点。用匀浆法或肺检法剖检在野外现场采集的部分小管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和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以及餐饮、集市采集的不同品种的淡水螺和陆生螺,调查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鄄sis)Ⅲ期幼虫感染情况。现场捕捉鼠类,鉴别种类后解剖心肺组织,检查感染情况;采集新鲜鼠粪,用清水沉淀法检查幼虫。 结果 22个调查县(市、区)均有小管福寿螺分布,且数量众多;广宁县未开展褐云玛瑙螺调查,和平县、曲江区和翁源县未采集到褐云玛瑙螺,其他调查点均有该螺分布。22个调查县(市、区)共采集小管福寿螺3 754只,褐云玛瑙螺1 465只,平均感染率分别为5.9%(172/2 929)和16.5%(223/1 3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粤东、粤西、粤北山区和珠江三角洲的受检螺平均感染率有地区差异(P<0.01),珠江三角洲最高(15.6%,152/975),其中又以东莞市的受检螺平均感染率最高(34.7%,78/225)。在9个调查县(市、区)的农贸市场采集圆田螺(Cipangopaludina)114只和环棱螺(Bellamya)541只,罗定市和开平市的环棱螺中幼虫阳性率分别为1.4%(1/70)和3.3%(3/91)。在9个调查县(市、区)捕获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胸鼠(R. flavipectus)、鼩鼱(Suncus murinus)、小家鼠(Mus mus?鄄culus)、大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黄毛鼠(R. losea)和黑家鼠(R. rattus)等共491只,平均感染率为11.4%(56/491),其中褐家鼠、黄胸鼠和板齿鼠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9.8%(52/263),2.5%(3/118)和10.0%(1/10),其他4种鼠类中均未发现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在7个调查县(市、区)采集到新鲜鼠粪34份,Ⅰ期幼虫阳性率为44.1%(15/34)。 结论 广东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分布广泛,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均有不同程度感染。
    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的原核克隆表达及虫期转录特异性
    钱门宝;徐斌;孔娟;鞠川;冯正;胡薇
    2010, 28(1):  4-20.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原核系统中克隆表达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调节轻链(SjMRLC)并分析其基因的虫期转录特异性。 方法 根据SjMRLC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815219)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3;转至大肠埃希菌BL21株,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产物;提取日本血吸虫各虫期总RNA,反转录成cDNA,PCR扩增分析SjMRLC基因的虫期转录特异性。 结果 构建pGEX 4T-3/SjMRLC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插入的外源基因片段正确,诱导表达获得带有GST标签的可溶性蛋白(Mr 49 000);虫期转录特异性分析显示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各个虫期均有转录,且水平一致。 结论 成功获得可溶性的带有GST标签的SjMRLC;SjMRLC是管家基因。
    弓形虫感染鼠小肠IgA分泌细胞数量与IgA水平动态变化
    申金雁;孟晓丽;殷国荣;王海龙;刘红丽
    2010, 28(1):  5-25. 
    摘要 ( )   PDF (3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动态观察弓形虫速殖子经口感染小鼠诱导IgA分泌细胞(IgASCs)数量和抗体应答水平。 方法 BALB/c小鼠96只,随机选取12只以PBS灌胃(0.5 ml/只), 其余小鼠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灌胃(1×104个/只),分别于感染后2、4、6、8、10、12和14 d各随机处死12只。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中IgASCs数量,ELISA测定小肠液和血清IgA水平。 结果 IgASCs分布于小肠黏膜固有层中,不同肠段IgASCs数量的变化规律各异。随感染后时间的推移,十二指肠黏膜IgASCs数量呈上升趋势。感染后2~8 d,空肠黏膜的IgASCs数量升高,随后下降,至14 d降至感染前水平。回肠黏膜IgASCs数量在感染后2~6 d升高,随后下降,12 d降至低于感染前水平。感染后小肠液IgA水平持续增高,血清IgA无明显变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的IgASCs数量与小肠液IgA水平的相关性分别为r=0.732(P<0.01)、 r=0.116(P>0.05)和r=-0.429(P<0.01)。 结论 弓形虫速殖子经口感染小鼠可诱导十二指肠IgASCs高水平表达和小肠液IgA水平增高,两者呈正相关。小肠液中高水平的IgA主要由十二指肠黏膜IgASCs分泌。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蛋白对感染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周必英;陈雅棠;李文桂;杨梅
    2010, 28(1):  6-29.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蛋白Bb?鄄Eg95?鄄EgA31免疫小鼠被Eg原头节攻击感染后小鼠体内生成的棘球蚴囊重减少率及脾细胞凋亡的变化。 方法 56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7组,分别为重组蛋白皮下注射组(A组)、 肌肉注射组(B组)、 鼻腔内接种组(C组)、 灌胃组(D组)、 空载体对照组(E组)、 双歧杆菌对照组(F组)和双歧杆菌液体培养基(MRS)对照组(G组)。A、B和D组分别以5×106、5×106和5×108蛋白克隆形成单位(CFU)悬浮于100 μl MRS免疫小鼠,C组以5×105蛋白克隆形成单位(CFU)悬浮于10 μl MRS免疫小鼠,E和F组分别以空载体[Bb(pGEX-1λT)]和Bb 5×106 CFU悬浮于100 μl MRS皮下注射小鼠,G组以100 μl MRS皮下注射小鼠。8周后各组均用Eg原头节(50个/只)攻击感染,25周后剖杀小鼠,分离细粒棘球蚴包囊并称重,计算囊重减少率;取脾,分离脾细胞,伴刀豆球蛋白(ConA)刺激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发生率。 结果 A、B、C和D组小鼠的棘球蚴囊重分别为(41.0±23.0)mg、(44.0±22.0)mg、(22.0±21.0)mg和(28.0±16.0)mg,均低于G组(75.0±33.0)mg(P<0.05,P<0.01),A、B、C组与D组间囊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组(63.0±30.0)mg、 F组(69.0±22.0)mg和G组间囊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加ConA培养的脾细胞凋亡发生率, A(0.14±0.01)、 B(0.14±0.01)、 C(0.13±0.01)和D组(0.14±0.01)均低于G组(0.21±0.01)(P<0.05); C组低于A、 B和D组(P<0.05); E组(0.20±0.01)、 F组(0.20±0.01)和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ConA培养后的脾细胞凋亡发生率,A(0.19±0.01)、 B(0.20±0.00)、 C(0.17±0.01)和D组(0.19±0.01)均显著低于G组(0.26±0.01)(P<0.01),C组低于A和B组(P<0.01), C组低于D组(P<0.05), D组低于B组(P<0.05), A组与B组、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组(0.25±0.01)、 F组(0.25±0.01)和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加ConA培养的脾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相应的未加ConA培养组(P<0.01)。 结论 Eg原头节感染可引起小鼠脾细胞凋亡,用Eg重组蛋白Bb?鄄Eg95?鄄EgA31免疫小鼠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感染鼠脾细胞的凋亡,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的保护力。
    快速检测血吸虫抗体的乳胶微球层析法(DLIA)的建立和应用
    丁建祖;俞丽玲;楼涤;严晓岚;闻礼永
    2010, 28(1):  7-33. 
    摘要 ( )   PDF (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敏感、特异的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方法。方法 用可溶性血吸虫虫卵抗原作为包被抗原,红色乳胶微球标记鼠抗人单克隆抗体为显色剂,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乳胶微球层析法(DLIA),以该法分别检测血吸虫虫卵阳性者血清69份,健康人血清264份,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15份,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8份,钩虫、蛔虫、鞭虫混合感染者血清11份和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19份,用ELISA平行检测作为对照。 结果 DLIA和ELISA法检测血吸虫虫卵阳性患者血清的敏感性分别为94.2%(65/69)和95.7%(66/69),检测健康人血清的特异性分别为97.4%(257/264)和 94.7%(250/2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5和2.43, P>0.05); 两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钩虫、蛔虫、鞭虫混合感染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两法与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42.1%(8/19)和47.4%(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 P>0.05)。 结论 乳胶微球层析法检测血吸虫抗体具有比较敏感、特异、简便、快速和稳定的特点。
    食用醋或酱油对旋毛虫肌幼虫感染性和生殖力的影响
    张玺;王中全;王书伟;李灵招;王明明;姜鹏;崔晶
    2010, 28(1):  8-37. 
    摘要 ( )   PDF (2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食用醋或酱油对旋毛虫肌幼虫感染性和生殖力的影响。 方法 1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14组,分别喂饲经食用醋(总酸浓度4.5%, pH 3.05)、 食用酱油(含19.3% NaCl)和生理盐水浸泡不同时间的含有300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肌肉(重约0.02 g),于喂饲后第7天和第42天每组各剖杀5只小鼠,分别观察肠道成虫、肌幼虫的数量和生殖力指数(RCI)。 结果 小鼠喂饲经食用醋处理3、6、12和24 h的旋毛虫肌幼虫后,其肠道成虫数分别为77、41、0和0条, RCI分别为52.48、18.45、0和0, 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肠道成虫数(分别为121、121、116和101条)和RCI (分别为159.10、124.56、73.63和42.17)(P<0.05)。小鼠喂饲经食用酱油处理12、24、36和48 h的旋毛虫肌幼虫后, 肠道成虫数(分别为79、39、3和0条)和RCI(分别为48.75、20.80、1.87和0)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6、101、95和89条,73.63、42.17、21.53和4.13)(P<0.05)。感染小鼠的肠道成虫数和RCI均随醋或酱油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 结论 含旋毛虫肌幼虫的肌肉经食用醋或酱油处理后,肌幼虫的感染力和生殖力均明显下降。
    猪囊尾蚴Ts3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编码蛋白的结构预测
    郑胜生;孙军民;夏子寰;叶伟;杨景华;汪学龙
    2010, 28(1):  9-41. 
    摘要 ( )   PDF (2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寻找猪囊尾蚴病诊断抗原候选分子基因。 方法 用猪囊尾蚴病患者血清免疫筛选cDNA文库,用生物学软件EXPASY预测分析所获阳性蛋白基因(Ts3)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对Ts3基因进行克隆,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Ts3,并用十二烷基硫酸钠?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观察其表达情况。 结果 获得大小为531 bp的含完整阅读框(ORF)DNA序列的基因Ts3(GenBank登录号为EU338456),预测分析该蛋白结构和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为非跨膜蛋白和含有较多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将Ts3基因克隆入载体pET28a(+)诱导表达,获得相对分子质量(Mr)约 21 000蛋白,并能被囊尾蚴病患者血清识别。 结论 囊尾蚴Ts3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
    广西人芽囊原虫分离株同工酶谱的初步分析
    战廷正;杨彦;唐莉莉;卢作超;石焕焕
    2010, 28(1):  10-45.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广西人芽囊原虫分离株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和碱性磷酸酶(ALP)同工酶谱特征。 方法 从感染者粪便中分离人芽囊原虫,体外培养,收集虫体,制备电泳样品。采取不连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分离同工酶的不同区带,以苹果酸钠和1?鄄萘磷酸钠盐为特异性底物,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和固蓝RR盐为染色剂,分别对MDH和ALP染色,以相对迁移率标记酶带。 结果 人芽囊原虫10个分离株在MDH酶谱中,共出现7条酶带,常见的酶带有Rm34、Rm47、Rm51、Rm55和Rm59,10个分离株完全一致的酶带有Rm34和Rm51;在ALP酶谱中共出现5条酶带,Rm22、Rm25、Rm28、Rm35和Rm38。各分离株之间的MDH和ALP同工酶谱均存在差异。 结论 MDH和ALP同工酶谱能反映人芽囊原虫各分离株之间的遗传差异。
    α-三噻吩对白纹伊蚊幼虫蛋白质、酯酶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张玲敏;孙家梅;吕慧芳;施海瑛
    2010, 28(1):  11-49.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α-三噻吩(α-T)对白纹伊蚊幼虫蛋白质含量、酯酶活力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等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敏感株和抗性株白纹伊蚊Ⅳ龄幼虫实验,按照Bradford法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实验组饲养液中含5.34 μg/L α-T,对照组饲养液中用丙酮(3.95 μg/L)代替α-T;用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酯酶活力,实验组饲养液中α-T浓度为6.24 μg/L,对照组饲养液中不含α-T。按照TAB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将敏感株白纹伊蚊Ⅳ龄幼虫分5组:A组为丙酮对照组,饲养液中丙酮浓度为3.95 μg/L,不含α-T;B组为紫外光照(UV)对照组,饲养液同A组;C、D、E组为实验组,饲养液中α-T浓度分别为4.58、5.34和6.24 μg/L。以上各组蚊幼虫均先在黑暗中饲养1 h,经紫外光照射1 h(A组不照射)转为常规饲养。结果 α?鄄T与紫外光共同作用下蚊幼虫蛋白质含量,敏感株实验组(1.225 m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120 mg/ml)(P<0.05),抗性株实验组(1.199 mg/ml)亦显著高于对照组(1.114 mg/ml)(P<0.05)。α-T与UV共同作用 2、4、6和8 h,敏感株、抗性株的实验组酯酶活力均比其对照组低,其中实验组作用8 h酯酶活性最低(P<0.05)。敏感株丙酮对照组、紫外光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的MDA含量分别为2.286、2.322、3.156、4.188和4.684 nmol/mg蛋白,且MDA含量与α-T浓度呈正相关(P<0.05)。 结论 在紫外光作用下,α-T能增加白纹伊蚊幼虫蛋白质含量和MDA含量,抑制其酯酶活力。
    实验研究
    发酵昆布对钉螺的诱杀效果
    马安宁;倪红;王万贤;张云;耿鹏
    2010, 28(1):  12-53. 
    摘要 ( )   PDF (2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钉螺食物引诱物对钉螺的诱杀效果。 方法 以0.1 g发酵昆布(俗称海带, 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为钉螺食物引诱物,于12、24、36和48 h,比较15、25和35 ℃条件的诱螺效果。并将发酵昆布与灭螺植物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粉碎物配成颗粒灭螺剂进行灭螺实验,比较25 ℃,30%和60%土壤湿度下,颗粒灭螺剂的灭螺率。 结果 在12、24、36和48 h不同时间点发酵昆布的诱螺率以25 ℃最高,35 ℃最低。25 ℃ 48 h海带引诱物诱螺率(80.3%)显著高于对照组(17.0%)(P<0.01)。颗粒灭螺剂灭螺率(85.3%)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含发酵昆布的颗粒剂,26.8%)(P<0.05)。25 ℃条件下土壤湿度为60%时,颗粒灭螺剂的灭螺率显著高于土壤湿度为30%的(P<0.01)。 结论 发酵昆布食物引诱物对钉螺具有较强的诱杀效果。
    现场研究
    云南省8个边境州市19个口岸入境者疟疾血清学检测
    陈国伟;王军;黄兴周;李亚萍;侯中生;李华宪;许时燕;魏春;张再兴
    2010, 28(1):  13-57. 
    摘要 ( )   PDF (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云南省8个边境州(市)19个口岸入境者疟疾流行情况,评价境外输入性疟疾对云南省边境地区疟疾流行态势的影响。 方法 2007年3~12月对云南省中-越、中-老和中-缅边境19个口岸的入境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血,制滤纸干血滴,6月30日前为上半年血样、7月1日后为下半年血样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计算疟疾抗体阳性率和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结合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疟疾疫情资料,分析输入性疟疾与云南省边境地区疟疾流行态势之间的关系。 结果 下半年入境者的IFAT阳性率(5.6%)比上半年(4.4%)高20.9%(χ2=12.95,P<0.05)。上半年入境者的GMRT(47.90)高于下半年(42.89)。8个边境州(市)入境者IFAT阳性率与境内当年的疟疾病例数之间呈正相关(r=0.812 4,P<0.05),IFAT阳性率位居前3位的是德宏州(8.6%)、保山市(7.1%)和临沧市(6.5%)。中-缅边境口岸入境者的IFAT阳性率最高(6.8%),前5位的为吕良(15.2%)、拉影(12.2%)、姐告(11.1%)、猴桥(10.1%)和清水河(8.0%);中国籍入境者的IFAT阳性率随境外停留天数的增加而上升,户籍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缅甸籍入境者IFAT阳性率最高(11.7%),其次为我国云南籍入境者(3.7%)。 结论 IFAT是一种可行的疟疾检测方法,境外疟疾流行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云南边境地区的疟疾流行。
    综述
    影响棘球蚴病流行程度的因素
    胡欢欢;伍卫平
    2010, 28(1):  14-61.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棘球蚴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棘球蚴病的流行具有地方性,但各地区的流行程度差异较大。棘球蚴病的流行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生物、环境和社会等3个方面综述影响棘球蚴病流行程度的因素。
    寄生性蠕虫过氧化物氧还蛋白研究进展
    李永光;付宝权
    2010, 28(1):  15-66.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氧化物氧还蛋白为广泛存在于需氧生物体的过氧化物酶家族抗氧化蛋白。寄生性蠕虫过氧化物氧还蛋白不仅可以清除虫体自身代谢产生的活性氧族分子(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活性氮族分子(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RNS),而且在抗御宿主免疫细胞产生的ROS和RNS的潜在损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过氧化物氧还蛋白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寄生性蠕虫(包括吸虫、绦虫和线虫)过氧化物氧还蛋白的研究进展。
    宿主树突状细胞与血吸虫感染
    李小红;汤林华;曹建平
    2010, 28(1):  16-71.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一类抗原呈递细胞,是连接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近年来研究进展显著。在血吸虫病领域的研究发现,宿主树突状细胞经血吸虫感染刺激后的表型与常规成熟的表型不同。研究血吸虫感染与宿主树突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丰富该类细胞的生物学研究,也将为血吸虫病的疫苗和治疗研究提供支撑。
    研究简报
    间日疟原虫海南分离株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吕刚;李静晶;赵世勇;芦亚君;范志刚
    2010, 28(1):  17-74. 
    摘要 ( )   PDF (2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PCR扩增间日疟原虫海南分离株基因组DNA中乳酸脱氢酶(LDH)全长基因,命名为PvLDH/HN(GenBank登录号为FJ52775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PvLDH/HN全长951 bp,编码316个氨基酸残基,与间日疟原虫Salvador I株、Belem株LDH等分离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89%(950/95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316/316)。拓扑结构分析显示,该蛋白具有2个α螺旋跨膜区域,可能是膜蛋白。三级结构模型显示主要抗原表位82~95 aa位于蛋白表面,构成特异性底物结合环,提示该位点是可能的药物作用靶点及免疫诊断抗原表位。
    2004-2008年南京市肠道线虫感染情况分析
    李燕菁;高原;谢朝勇
    2010, 28(1):  18-76. 
    摘要 ( )   PDF (1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4- 2008年对南京市65个监测点1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肠道线虫监测调查,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粪检虫卵。5年共调查46 226人,肠道线虫感染率逐年下降,从2004年的3.0%降至2008年的0.7%,降幅为75.3%。农村的人群感染率(2.9%)显著高于城市(0.9%)(χ2=1 024.63, P<0.01)。10岁以下儿童感染率(5.2%)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 (χ2=331.18,P<0.01)。
    1996-2007年新疆阿图什市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概况
    崔刚;陈晓英;米丽古丽·塔西;莫合塔尔·阿布拉吉;伊斯拉音·乌斯曼
    2010, 28(1):  19-78. 
    摘要 ( )   PDF (1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6-2007年,阿图什市共报告内脏利什曼病102例,其中以阿湖乡(占37.3%)、阿扎克乡(27.5%)、松塔克乡(19.6%)和上阿图什乡(8.8%)为主,其余乡和市区呈散发状态。男女性别之比为1.04︰1。0~5岁(占30.4%)和6~10岁(占29.4%)年龄组人群病例数最高,此后随年龄的增大病例数呈减少趋势。在近10年中,1998年发病数最高(占21.6%),2000年最低(1.0%)。阿图什市仍然是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需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隐孢子虫卵囊纯化方法的改进研究
    黄磊;安春霞;张素梅;宁长申;张龙现
    2010, 28(1):  20-80. 
    摘要 ( )   PDF (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蒸馏水代替PBS稀释Sheather’s蔗糖溶液,并测定不同稀释度的蔗糖溶液密度,使用不同密度的蔗糖溶液分离纯化安氏隐孢子虫、贝氏隐孢子虫和猪隐孢子虫卵囊,计算纯化后的卵囊回收率和卵囊活性。安氏隐孢子虫、贝氏隐孢子虫和猪隐孢子虫卵囊纯化后的总回收率分别为47.5%、49.6%和41.7%;孔雀绿染色活性检测的活性率分别为97.9%、96.7%和95.1%;37 ℃水浴1 h后的脱囊率分别为87.9%、80.0%和81.7%。
    病例报告
    人体胸壁裂头蚴病1例
    余美英;戴乃凡
    2010, 28(1):  21-25. 
    摘要 ( )   PDF (1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部铁线虫感染1例
    朱玉霞;万淑敏
    2010, 28(1):  22-45. 
    摘要 ( )   PDF (1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曼氏裂头蚴病1例
    黎淑娟;欧强;施裕新
    2010, 28(1):  23-53. 
    摘要 ( )   PDF (1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幼儿重症广州管圆线虫病1例
    张榕燕;李莉莎;林金祥
    2010, 28(1):  24-74. 
    摘要 ( )   PDF (1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征稿启事
    2010, 28(1):  25-37. 
    摘要 ( )   PDF (1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二届北京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论坛通知
    2010, 28(1):  26-49. 
    摘要 ( )   PDF (1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0年稿约
    2010, 28(1):  27-0. 
    摘要 ( )   PDF (1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