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10-30
    论著
    我国库蠓属带纹亚属一新种(双翅目 ∶ 蠓科)
    瞿逢伊;曹敏;刘荣兴;
    2010, 28(5):  1-324. 
    摘要 ( )   PDF (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吸血蠓的种类。 方法 根据上海浦东机场(芦苇湿地)2007-2009年夜间紫外线灯诱获得的蠓类材料,经初步分类后用树胶酚法制作玻片标本,镜检其形态和量度特征,鉴定蠓种。 结果 发现库蠓属一新种,命名为上海库蠓Culicoides (Beltranmyia) shanghaiensis sp. nov.。该新种鉴别特征为:① 翅无斑,基室具0~7根大毛;② 雌蠓复眼分离,小眼间具细毛,喙头比 (P/H) 0.7, 头喙比 (H/P) 1.45,触角比(AR)1.18,触角第3~14节具感器(其中第4~10节的感器出现频率分别为:0.7、0.5、0.5、0.7、0.5、0.8和0.7,呈无规律的缺失),具一个发达的受精囊;③ 雄蠓阳基侧突基部窄连。新种形态酷似Culicoides homochrous Remm,但该种翅基室密布大毛;雌蠓复眼分离、光裸,头喙比为1.03~1.04;雄蠓阳基侧突分离。此外,沟栖库蠓Culicoides charadraeus Arnaud和稀见库蠓Culicoides rarus Das Gupta与本新种亦相似,但前2种雌蠓复眼光裸、密接(或窄离),触角比>1.61,翅基室无大毛,雄蠓尾器有明显不同。 结论 描述采自上海的库蠓属带纹亚属一新种,并与近似种的鉴别作了分析讨论。
    华支睾吸虫ATP合酶b亚基模拟亚细胞定位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周红娟;余新炳;徐劲;胡凤玉;黄灿;赵俊红;马长玲;郑小凌;胡旭初
    2010, 28(5):  2-329. 
    摘要 ( )   PDF (3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华支睾吸虫ATP合酶b亚基(CsATP-synt_B)核定位序列(NLS)介导该蛋白进入细胞核与细胞周期的关系,及该蛋白对自身和宿主同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已构建的CsATP-synt_B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表达质粒(pEGFP-N1-CsATP-synt_B)转染Hela细胞,转染细胞经同步化处理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在不同细胞周期相,细胞不同部位的荧光分布。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该融合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并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不同细胞周期相CsATP-synt_B和Hela细胞同源基因的表达。 结果 转染细胞经同步化处理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空载体pEGFP-N1在G0/G1期Hela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而pEGFP-N1-CsATP-synt_B在该时期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在其他细胞周期时相,两者的荧光表达量的变化趋势相似。显微镜观察发现,在G0/G1期、S期和G2/M期CsATP-synt_B集中在线粒体表达,G1/S期细胞核内见绿色荧光,且多数细胞的绿色荧光集中见于核仁。在不同的细胞周期,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进入细胞核后,目的基因CsATP-synt_B和人源性ATP-synt_B(HomoATP-synt_B)mRNA的表达均呈上升趋势,CsATP-synt_B上升幅度较大,但两者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 结论 CsATP-synt_B在G1/S期进入细胞核,受细胞能量需求和细胞周期的调控。
    家蝇抗菌肽Attacin在毕赤酵母中的异源表达
    李小波;王婷婷;马艳;朱家勇;刘漫宇;金小宝
    2010, 28(5):  3-336. 
    摘要 ( )   PDF (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家蝇抗菌肽(攻击素, attacin)成熟肽的重组表达质粒并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诱导attacin表达。 方法 PCR扩增家蝇抗菌肽attacin基因成熟肽编码区,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将重组质粒pPIC9K-attacin用SacⅠ酶切线性化后,采用电转化法将其转入毕赤酵母GS115中,通过抗性、表型和PCR筛选多拷贝整合株。甲醇诱导毕赤酵母GS115/pPIC9K-attacin的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表达产物,采用琼脂糖孔穴扩散法检测其对大肠埃希菌K12D31的抑制作用。 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PIC9K-attacin构建成功,电转化获得多拷贝整合转化子毕赤酵母GS115/pPIC9K-attacin,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在约Mr 22 000处有蛋白条带,表达产物可抑制E. coli K12D31的生长。 结论 家蝇抗菌肽attacin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成功进行了表达。
    细粒棘球蚴Eg1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特性研究
    杜娟;张炜;王娅娜;王洁;王淑静;张焱;高鹏;李居怡;赵巍
    2010, 28(5):  4-342. 
    摘要 ( )   PDF (2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克隆、表达细粒棘球蚴分离株Eg10基因,并研究其重组蛋白的免疫特性。 方法 将细粒棘球蚴Eg10基因亚克隆于表达载体pET28a,转化重组质粒至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融合表达,His-bind树脂纯化系统纯化重组融合蛋白,以之作为抗原免疫小鼠。48只ICR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A、B组为对照组,分别注射不含抗原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和福氏佐剂+PBS,每鼠皮下注射100 μl。C、D组为免疫组,注射用福氏佐剂乳化的重组抗原Eg10,抗原量分别为0.1 mg/μl和0.5 mg/μl,每鼠皮下注射100 μl。各组小鼠每隔2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于免疫前和免疫后2、4、6、8和10周采血以获得抗血清。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ELISA检测重组抗原的免疫学特性。 结果 成功构建含目的片段Eg10的基因工程菌株。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免疫血清能识别重组抗原Eg10。ELISA检测结果显示,用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统计学分析表明,免疫后C、D组抗体水平逐渐升高,至第8周抗体滴度达最高值,分别为(1.143±0.253)和(1.254±0.070);A、B组抗体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第2、4、6、8和10周,A、B与C、D组间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功表达细粒棘球蚴重组蛋白Eg10,该蛋白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弓形虫核苷三磷酸脱氢酶-Ⅱ型蛋白的研究
    胡昕;诸葛青云;李亚飞;潘长旺;谭峰
    2010, 28(5):  5-347. 
    摘要 ( )   PDF (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弓形虫核苷三磷酸脱氢酶-Ⅱ型(NTPase-Ⅱ)蛋白。 方法 用重组弓形虫NTPase-Ⅱ(rTgNTPase-Ⅱ)蛋白免疫BALB/c小鼠,筛选高滴度、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双抗夹心ELISA法。通过检测弓形虫速殖子全虫蛋白与rTgNTPase-Ⅱ的浓度评价该方法的敏感性。通过对疟疾(7例)、 日本血吸虫病(12例)、并殖吸虫病(14例)和脑囊尾蚴病(10例)患者血清进行交叉反应试验,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 结果 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rTgNTPase-Ⅱ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MNT1和MNT2。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特异性识别弓形虫rTgNTPase?鄄Ⅱ蛋白和弓形虫速殖子全虫蛋白。以MNT1为包被抗体,MNT2为酶标抗体,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可检测出全虫蛋白的最低浓度为6 μg/ml,检测出rTgNTPase-Ⅱ的最低浓度为1.5 μg/ml。该方法的特异性为100%。 结论 以抗rTgNTPase-Ⅱ蛋白单克隆抗体MNT1与MNT2为基础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免疫血清对旋毛虫感染性幼虫侵入肠上皮细胞及其发育的影响
    王书伟;崔晶;王中全;王莉
    2010, 28(5):  6-352. 
    摘要 ( )   PDF (3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旋毛虫感染性幼虫排泄分泌(ES)抗原与旋毛虫感染性幼虫表面抗原免疫鼠血清对幼虫侵入HCT-8肠上皮细胞及其发育的影响。 方法 将旋毛虫感染性幼虫接种至半固体培养基(RPMI 1640培养基+1.75%琼脂糖)+HCT-8细胞中,37 ℃ 5% CO2培养12、24、36、72和96 h后镜下观察幼虫发育情况;将幼虫接种至含免疫血清的半固体培养基+HCT-8细胞中,培养15 min后镜下观察幼虫形态及其对肠上皮细胞的侵入情况,36 h后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观察幼虫蜕皮,并计数Ⅰ期和Ⅱ~Ⅳ期幼虫。 结果 幼虫在半固体培养基培养12 h可侵入HCT-8细胞单层,36~72 h幼虫可蜕皮1~2次,培养96 h可见早期成虫。在含ES抗原免疫血清与感染鼠血清条件下培养15 min,幼虫头端可见免疫复合物形成的帽样结构,但在含表面抗原免疫血清、正常鼠血清或不含免疫血清条件下培养的幼虫头端则无帽样结构,头端带有帽样结构的幼虫不能侵入HCT-8细胞单层。在含ES抗原与表面抗原免疫血清条件下发育至Ⅱ~Ⅳ期幼虫的百分比(2.25%、2.2%)均明显低于含正常鼠血清条件下培养的幼虫(24.7%)(P<0.05)。 结论 旋毛虫ES抗原免疫血清可阻止幼虫对肠上皮细胞的侵入,ES抗原及表面抗原免疫血清均可阻止部分幼虫的发育(蜕皮)。
    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小管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
    危芙蓉;刘和香;吕山;胡玲;张仪
    2010, 28(5):  7-358. 
    摘要 ( )   PDF (2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多重PCR方法检测小管福寿螺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 方法 根据广州管圆线虫核糖体小亚基rDN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295804)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与小管福寿螺16s rDNA的特异性引物组合,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分别以阳性和阴性小管福寿螺DNA为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电泳鉴定并测序。用阴性小管福寿螺DNA倍比稀释200条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DNA模板,使之浓度分别为1 200 ng/μl、120 ng/μl、12 ng/μl、1 200 pg/μl、120 pg/μl和12 pg/μl,检测该方法的敏感性。野外采集小管福寿螺172只,肺检法检测后,进行多重PCR扩增,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电泳和测序结果证实该多重PCR检测方法能有效扩增出目的片段,小管福寿螺和广州管圆线虫的目的片段分别为550和405 bp。该方法可检测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DNA的最小浓度为120 pg/μl。肺检法和多重PCR法检测均为阳性结果的45只,两法均为阴性的100只。肺检法为阴性、多重PCR法为阳性的24只,肺检法为阳性而多重PCR法检测为阴性的3只。多重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8%(45/48)和80.6%(100/124)。多重PCR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0.1%(69/172),肺检法阳性检出率为27.9%(48/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8, P<0.01)。 结论 建立了检测小管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的多重PCR方法。
    弓形虫ROP2-SAG1重组复合蛋白及其重组质粒的免疫效应
    李文姝;谢自新;陈庆新;陈韶;张丽芳
    2010, 28(5):  8-363. 
    摘要 ( )   PDF (2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ROP2)和膜表面蛋白1(SAG1)重组复合抗原(ROP2?鄄SAG1)的核酸和蛋白两种疫苗的免疫效应。 方法 6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15只),即rROP2-SAG1蛋白组、无菌生理盐水组、pcROP2-SAG1质粒组和pcDNA3.1质粒组,rROP2-SAG1组以2.5 μg rROP2-SAG1重组蛋白与等体积佐剂乳化后,背部皮下多点免疫小鼠;无菌生理盐水组以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替代重组蛋白,首次免疫使用福氏完全佐剂,其余使用福氏不完全佐剂。pcROP2-SAG1组和pcDNA3.1组分别以pcROP2-SAG1和空质粒pcDNA3.1腿部肌肉注射免疫,剂量为100 μg/次;以上各组小鼠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25、45和70 d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及末次免疫后2周小鼠血清特异性IgG1和IgG2a抗体。用CCK-8细胞增殖法检测小鼠脾细胞增殖,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2(IL-2)表达水平。 结果 rROP2-SAG1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持续升高,pcROP2-SAG1质粒组抗体则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相对稳定。末次免疫后2周,rROP2-SAG1组小鼠血清IgG1抗体水平(1.538±0.183)显著高于IgG2a(0.618±0.122)(P<0.05),而pcROP2-SAG1组IgG1抗体水平(1.107±0.137)与IgG2a(0.830±0.18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特异性抗原rROP2-SAG1为刺激物时,rROP2-SAG1组小鼠脾细胞受特异性抗原刺激的增殖效果(A450值=0.348±0.042)显著高于pcROP2-SAG1组(0.123±0.018)(P<0.05)。rROP2-SAG1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含量[(149.37±30.51) pg/ml]、 IL-2含量[38.58±9.10) pg/ml], 分别与pcROP2-SAG1组IFN-γ[(138.58l±29.92) pg/ml]、 IL-2[37.47l±9.26) pg/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OP2-SAG1重组复合蛋白诱导的抗体水平、脾细胞增值效应显著高于重组质粒pcROP2-SAG1。
    弓形虫急性感染对小鼠血清和睾丸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杨俊锋;岳慧萍;侯玉英;刘智深;饶华祥;赫燕侠;张婷婷;黄春艳;郭丽娜
    2010, 28(5):  9-367. 
    摘要 ( )   PDF (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小鼠血清及睾丸的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酶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随机抽取5只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2.5×103个/只,溶于0.2 ml PBS),余5只为阴性对照,注射等量PBS。将各组小鼠分别于腹腔注射后第1、3、5和7天处死,取血和睾丸组织,检测血清和睾丸组织中一氧化氮(NO)、 羟自由基(·OH)、 抗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 结果 弓形虫感染组血清和睾丸组织中NO、·OH和O2-的浓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感染后第3、5和7天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和睾丸组织内SOD浓度在感染后逐渐上升,第3天达峰值,后逐渐下降,感染后第3、5、7天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弓形虫急性感染可引起小鼠血清及睾丸氧自由基(NO、·OH、 O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升高。
    棘球蚴AgB抗原家族基因的克隆及抗原表位的预测分析
    江莉;冯正;胡薇;张耀光
    2010, 28(5):  10-371.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棘球蚴AgB抗原家族的不同亚单位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抗原表位预测分析。 方法 根据GenBank中的参考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我国新疆、甘肃和四川来源的细粒棘球蚴(Eg)和多房棘球蚴(Em)虫体DNA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到TA载体中测序。用Bioedit分析软件和Blastn、NPS@和IEDB等在线分析系统对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 分别从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中克隆获得AgB抗原的全部5个亚单位基因,经测序确定为正确的目的序列;序列比对分析表明,EmAgB的5个亚单位基因序列高度保守,而EgAgB的亚单位基因变异性较大。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种间差异分析显示,相同亚单位基因的序列一致性为87.69%~100%。AgB各亚单位抗原主要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等3个类型。其中,AgB1、AgB2和AgB4等3个亚单位抗原中无规卷曲所占比例较高。AgB各亚单位抗原预测表位区共10个,分别是AgB1:1~7和21~27,AgB2:1~7和29~36,AgB3:1~11和18~28,AgB4:1~13、27~37和39~60,AgB5:1~11。 结论 EgAgB和EmAgB亚单位抗原表位区的大部分序列一致或相似,预测的10个表位区主要位于序列N端。在5个亚单位抗原中,AgB1、AgB2和AgB4的抗原性较高。
    综述
    按蚊中肠细菌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美;汤林华
    2010, 28(5):  11-376. 
    摘要 ( )   PDF (2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蚊中肠细菌能够在控制传疟按蚊种群数量和抑制疟原虫在按蚊体内的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细菌与按蚊的食物关系、按蚊幼虫和成蚊中肠细菌及其应用、细菌在按蚊体内的经发育期传递、细菌与按蚊成蚊的免疫反应,以及利用细菌防控疟疾流行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Toll样受体在蠕虫感染中的作用
    鱼艳荣;齐永芬;
    2010, 28(5):  12-381. 
    摘要 ( )   PDF (2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oll样受体作为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在免疫应答和炎性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寄生蠕虫感染中,Toll样受体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蠕虫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Toll样受体的表达和功能,从而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改善机体的免疫微环境。本文综述了Toll样受体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在蠕虫感染中对免疫应答调节作用的研究现状。
    刚地弓形虫纳虫泡的形成机制及其作用
    彭鸿娟
    2010, 28(5):  13-386. 
    摘要 ( )   PDF (2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刚地弓形虫是寄生宿主广泛的细胞内寄生性原虫,人群感染相当普遍。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后寄居于一个抗宿主细胞内涵体酸化作用和溶酶体融合作用的纳虫泡(parasitophorous vacuole)内,纳虫泡在弓形虫的寄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弓形虫纳虫泡形成的机制及其在弓形虫寄生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隐孢子虫感染模型及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尹建海;沈玉娟;曹建平
    2010, 28(5):  14-392. 
    摘要 ( )   PDF (3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孢子虫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能引起婴幼儿和免疫低下人群及动物以胃肠道腹泻为主的严重消化道疾病。隐孢子虫动物感染模型和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为隐孢子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免疫学、疫苗研究、药物筛选和疗效考核以及卵囊灭活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就近年来隐孢子虫的动物感染模型和体外培养体系的发展及其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研究简报
    纤维素滤膜过滤法纯化弓形虫速殖子并制备可溶性抗原
    方正明;王升;苏斌涛;宫念樵;刘文琪;明长生
    2010, 28(5):  15-331. 
    摘要 ( )   PDF (2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取弓形虫RH株感染小鼠腹腔灌洗液20 ml,加入无菌生理盐水至250 ml,在5 μm滤膜孔径的容器过滤器上过滤。收集的滤液经1 512×g离心15 min,沉淀即为纯净虫体。超声粉碎虫体,11 200×g离心30 min,收集上清即为弓形虫可溶性抗原。采集感染弓形虫SD大鼠慢性期血清和健康SD大鼠血清,用上述抗原作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 ELISA),检测抗原特异性和抗原效价。结果显示,通过改进过滤器、滤膜孔径和过滤方法纯化弓形虫速殖子,平均白细胞清除率为99.9%,红细胞清除率为80.3%,虫体回收率为71.0%。平均每只小鼠提取1.38 mg弓形虫可溶性抗原。间接ELISA试验结果表明,抗原效价为5 μg/ml。
    鼠尿液中弓形虫B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骆方军;姚洪锋;王永明;谭峰
    2010, 28(5):  16-338. 
    摘要 ( )   PDF (2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GenBank中弓形虫B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1条TaqMan探针。从感染弓形虫小鼠尿液提取弓形虫总DNA,先用普通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产物,将纯化的回收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测序证实为目的片段后,制备系列浓度参照品。再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并对体系的灵敏度、重复性、线性、特异性和参照品稳定性进行评价。其灵敏度为104拷贝/ml;批内变异系数为2.42%,批间变异系数为4.18%,线性为103~107拷贝/ml,特异性为100%,参照品稳定。该法检测鼠尿样弓形虫DNA具有方便、灵敏、特异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应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研究细粒棘球蚴抗原模拟表位
    宣燕;郑宏;梁超
    2010, 28(5):  17-354. 
    摘要 ( )   PDF (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抗细粒棘球蚴B抗原(EgB)多克隆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7肽库。经过5轮筛选后,噬菌体回收率从第1轮的4.15×10-5增加到第5轮的4.30×10-2,说明阳性克隆得到富集。随机挑取60个蓝色噬菌斑进行扩增,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并与EgB进行同源性比较。采用ELISA法对阳性噬菌体与抗EgB多克隆抗体结合特性进行检测,共检测出45个与抗EgB多克隆抗体结合的克隆株(阳性率为75%),其递呈的七肽序列与EgB的同源性低。采用ELISA法检测所选多肽对棘球蚴病所致过敏性休克患者抗血清的反应性,结果显示,细粒棘球蚴病患者抗血清与45个阳性噬菌体克隆反应的吸光度(A410值)比其与7肽库反应的A410值大2倍以上, 该45个阳性噬菌体克隆与EgB多克隆抗体的结合是特异的。提示成功分析细粒棘球蚴囊液B抗原肽表位以及模拟表位。
    欧猬迭宫绦虫全长cDNA文库构建及鉴定
    吕刚;芦亚君;范志刚;史大中;甘秀凤;钟赛凤
    2010, 28(5):  18-394. 
    摘要 ( )   PDF (2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SMART方法成功构建欧猬迭宫绦虫成虫全长cDNA文库,文库的重组率为95.5%,库容量为1.06×106;平均插入片段长度约为1.4 kb。选取48个随机阳性克隆测序,去除<450 bp序列后获得36个有效表达序列标签(EST),平均长度为674 bp,其中单基因簇(unigene)比例为58.3%(21/36);26条具有同源性序列的EST中15条有或可能有5′末端,全长性比率为57.7%(15/26)。文库质量良好,可用于大规模EST测序。
    阴道毛滴虫低温保存及其影响因素
    袁玉青;薛长贵
    2010, 28(5):  19-396. 
    摘要 ( )   PDF (1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察不同浓度二甲亚砜(DMSO)和甘油、不同密度滴虫及不同冻存时间对阴道毛滴虫在-78 ℃低温保存的影响。阴道毛滴虫的最适冻存密度为(1~2)×106/ml。10%甘油和10%二甲亚砜的冻存效果最好,复苏存活率分别为38.0%和3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冻存(1~16周)的效果良好,均可在37 ℃重悬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脑曼氏裂头蚴病6例临床分析
    陈先汉;施光峰
    2010, 28(5):  20-398.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5年8月~2009年8月脑曼氏裂头蚴病患者6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情况。结果显示,有食用蛙肉、蛇肉史4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5例。6例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曼氏裂头蚴抗体均为阳性,头颅MRI均提示占位性病变。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和虫种鉴定确诊,经手术切除和吡喹酮治疗后痊愈。脑曼氏裂头蚴病临床上易误诊,需详细询问流行病学资料,及时取血进行曼氏裂头蚴抗体和头颅MRI检查,进一步通过手术病理及虫体鉴定确诊,经治疗后疗效确切。
    护龈灵体外抑杀口腔毛滴虫的研究
    梁裕芬;运晨霞;韦俊彬;黎强;王志萍
    2010, 28(5):  21-400.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40%~80% 5个浓度的乙醇作为溶剂提取护龈灵有效成份,获取40%、50%、60%、70%和80%护龈灵醇提浸膏。实验设40%~80%护龈灵醇提浸膏组、甲硝唑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护龈灵醇提浸膏各组分别再设5个亚浓度组,分别于125 μl对数生长期口腔毛滴虫悬液(2×105个/ml)中加入终浓度为6.25、12.5、25、50和100 mg/ml的各浓度护龈灵醇提浸膏;甲硝唑组的终浓度为10 μg/ml,每组4孔。作用12、24和48 h后,采用显微镜计数法检测护龈灵体外杀灭口腔毛滴虫的效果。并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药物作用24 h后各浓度护龈灵醇提浸膏组对口腔毛滴虫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各浓度护龈灵醇提浸膏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或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对口腔毛滴虫的杀灭作用增强。药物浓度为6.25和12.5 mg/ml的60%护龈灵醇提浸膏的相对杀虫率,与相同浓度的40%、50%、70%和80%护龈灵醇提浸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护龈灵醇提浸膏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杀灭口腔毛滴虫作用,其中以60%护龈灵醇提浸膏的作用最强。
    病例报告
    脑囊尾蚴病致双眼视神经萎缩1例
    吕仲平;孟丹
    2010, 28(5):  22-封二. 
    摘要 ( )   PDF (1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儿感染犬复孔绦虫1例
    李林;张诗海;沈洁;卫晓璐;王增贤;罗庆礼
    2010, 28(5):  23-392. 
    摘要 ( )   PDF (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
    第四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2010, 28(5):  24-324. 
    摘要 ( )   PDF (1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书《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与防制》出版
    2010, 28(5):  25-363. 
    摘要 ( )   PDF (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