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芹翠, 陈凤, 顾伟, 杨磊. 云南省65例片形吸虫病临床特点[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4): 521-523. |
[2] |
宋宏宇, 梁雨晴, 华瑞其, 史媛, 阳爱国, 郭莉, 袁东波, 谢跃, 杨光友. 细粒棘球绦虫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表达、定位和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价[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2): 194-201. |
[3] |
刘欣, 齐永芬, 鱼艳荣.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可溶性虫卵抗原对肝星状细胞的作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2): 218-222. |
[4] |
罗雪平, 袁南贵, 黄俊. 可溶性虫卵抗原和成虫抗原刺激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h17细胞的免疫应答[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2): 105-109. |
[5] |
章乐生, 孙磊, 胡媛, 巩文词, 王燕娟, 沈玉娟, 徐馀信, 汪天平, 曹建平. 蓝氏贾第鞭毛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2): 160-163. |
[6] |
余琴1*,朱艳红2,关飞3,杨海2. 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rSj26的磁分离酶联免疫分析的建立及其在低感染度血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 34(4): 2-303-307. |
[7] |
刘向芹1,2,田喜凤1,张瑾2,辛晓芳2,张影2 *.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感染小鼠后IFN-γ和IL-4及T细胞的变化[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4, 32(2): 5-106-109. |
[8] |
焦伟1 *,付承1,刘万里1,王莹1,高春花2,柴君杰1. 5种天然抗原制剂对不同临床状态细粒棘球蚴病患者的诊断效能[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4, 32(2): 7-116-122. |
[9] |
焦伟*,付承,刘万里,柴君杰. 细粒棘球绦虫5种天然抗原制剂诊断效能的初步评价[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3, 31(5): 6-357-362. |
[10] |
徐会娟, 钱晖, 朱伟, 张徐, 严永敏, 张蕾蕾, 毛飞, 许文荣. 间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日本血吸虫SEA诱导活化的巨噬细胞株RAW264.7的抑制作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1, 29(6): 6-425-430. |
[11] |
蔡玉春;陈家旭;郭俭;陈韶红;童小妹;田利光.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经两种免疫途径获得的鸡卵黄抗体IgY动态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0, 28(2): 8-124. |
[12] |
贾万忠;李志;赵亮;聂芳芳;伦照荣. 阴道毛滴虫半胱氨酸蛋白酶3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原性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9, 27(6): 7-487. |
[13] |
黄进;刘振世;;姚蓝;董素娟;何其林;熊涛;魏兰英;方正明;姜昌富. 应用磁分离酶联免疫技术检测抗日本血吸虫虫卵抗体[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9, 27(3): 8-226. |
[14] |
李翠英;李飞;贾雪梅;王红;陈连勇. 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诱导小鼠抗雌虫生殖免疫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8, 26(6): 13-465. |
[15] |
苏水莲;严宜明;廖华;陈桂凤;张瑞其;谢琼君;黎晓;胡雅琼;曾雪英;兰海英;谢瑞莲;黄真. Dot-ELISA检测人芽囊原虫血清抗体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 25(3): 23-258. |